查看原文
其他

宁波人爱的这口纯手工老底子味道,太香了!做一锅要45分钟,很多人愿意排队等……

宁波晚报 宁波晚报生活号 2024-04-02

“出锅喽!”2月20日清晨,随着一声吆喝,海曙区集士港镇山下庄村荷塘老街纪耀食品店,滚滚烟气携带着浓浓的芝麻香夺窗而出。


食品店的做糖师傅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弟弟杨惠信手脚麻利地把龙年第一炉白芝麻糖从锅中取出,趁着糖还滚烫,徒手将其塑形,等糖微凉,便切割成片装入袋中。在边上,哥哥杨惠康忙碌地准备着生姜糖的材料。

当天,杨惠信和杨惠康两兄弟还做了冻米糕、黑芝麻糖、花生糖等五种不同的宁波传统甜品,共三十余斤,一家人从早上一直忙到了傍晚。

切糖

屋中飘出的香甜气息吸引来不少村民登门拜访,杨惠信边切糖边招呼着大家品尝刚出炉的各类传统甜品。对于杨家兄弟的手艺,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这就是咱宁波老底子最正宗的味道。”

杨惠信和杨惠康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两人61岁却已有50多年的做糖经验。不满十岁,他们就跟着爷爷、父亲做糖,杨家的糖,在宁波传承了几代人。

制作芝麻糖

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坚持纯手工制作传统糖品。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们的糖还在杭州展销会上获得过优秀商品的荣誉。当时他们做批发,芝麻糖、花生糖等产品经常销售到省外。“当时钱面值小,支付没有现在那么方便,很多客人一买买很多,就用支票来采购我们的糖。”说起杨家糖品的巅峰时期,杨惠信非常自豪。

杨惠信利用沙子炒花生

后来,杨家兄弟并没有选择全职做糖,而是进入港务局上班,利用休息的日子兼职做糖。他们曾在南塘老街做过,虽然只是兼职,但是他们做的糖还是受到了游客的追捧。“太火了,店门口一直在排队,做出一锅马上就卖完了。做一锅芝麻糖需要45分钟,这些客人就真的能等那么久。”

兄弟两需要趁着糖还烫揉捏成型

纯手工制糖销量火爆的背后,是制糖人的汗水。“以前民间说法,世间三大苦,摇船打铁磨豆腐,我们做糖也差不多苦。而且要维持这个味道,这门手艺还没有机器可以代替。”杨惠信说,要想芝麻糖最大程度地释放芝麻的香味,火候十分重要,不但要一直翻炒,什么时候关小火,什么时候出炉,这些全部要看师傅的本事。杨惠信的手眼耳鼻就是最精准的温度计,手插入火烫的锅中感知芝麻剩余的潮气,眼睛看芝麻的色泽,耳朵听锅底传来芝麻壳爆裂的声音,鼻子闻芝麻传来的香气,只有四项全部达标,才能出炉。

制作花生糖

每一种糖根据酥脆、软硬,熬得糖浆温度也需要不一样。硬糖需要熬到140℃,酥脆一点的就熬到120℃,根据当时的气温,这些温度还要进行上下5℃的微调。大部分人都需要用到专业的测温仪,而对杨氏兄弟来说,只需要一眼,就能大概估出温度,再精确一些,用一根竹筷挑起一些糖浆看看就知道。达成这样的技艺,是几十年来积累的经验。他们的双手遍布着做糖的痕迹,老茧遍布整个手心手背,连虎口、指尖这些地方也都硬得像铁一般。

杨惠信的手

手工糖很火爆,但年龄让他们有些力不从心。2021年,山下庄村邀请他们入驻村里的荷塘老街,他们就转了阵地,这些糖转眼成了山下庄村的明星产品。老街改造完毕时,村里邀请全村人和附近村的村民前来捧场,结果大家都围着杨家的塘坊要糖吃。“那天做了几十斤糖,全送完了。”杨惠信笑道,“以前做糖是为了糊口,现在生活好了,做糖是为了兴趣。做些糖送送朋友都是开心的事。”

山下庄村荷塘老街上的做糖工坊

就在下个月,杨惠信要从港务局退休了,他已经想好了自己的退休生活,继续自己的兴趣,在山下庄村做做糖,支持村里的文旅产业。同时,女儿开了家网店,还能兼顾到女儿的生意。“龙年的生活一定像芝麻糖一样甜蜜!”

新鲜出炉的冻米糕、麦芽糖、黑芝麻糖、生姜汤、花生糖

大家还在看

知名品牌突然宣布停工停产6个月!宁波多家门店陆续关闭!

紧急提醒!持续暴跌!宁波人挺住!更夸张的还在后面……

她紧急发声:被盗号,已报警!

销量猛增!直接卖断货!不少宁波人出手了……

宁波最实用的资讯,快关注
↓↓↓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王昱汀 通讯员 王雯雯
编辑 忻晓颖 审核 周立明 吕荣
宁波晚报生活号商务合作请联系宁波晚报生活号
13586640957(微信同号)
宁波晚报抖音号、视频号
13867871360(微信同号)

点亮“在看”,告诉我你来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