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

余姝满 方家评说 2023-05-26

见字如面。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并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信中写到,“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

物质丰裕的时代,青年人还需要“吃苦”吗?答案是肯定的。“自找苦吃”不是以前物质匮乏时代的受累受穷,而是敢于“爬坡过坎”、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担当。“自找苦吃”也体现主观能动性,是广大青年主动在工作岗位、基层一线、广袤农村“打磨”“墩苗”,在本领上锤炼、能力上磨炼、精神上历练。

“自找苦吃”,吃苦不是目的,收获成长才是。翻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一个过“五关”的故事。1969年,15岁的习近平下乡来到梁家河,成为一名知青。他不怕吃苦、不惧困难,主动融入老百姓,与大家一起生活、劳动,先后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成为乡亲们眼中什么活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的好后生。习近平总书记后来回忆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自找苦吃”是可贵的品质,也是青年向上、国家向前的推进剂。“自找苦吃”,不是乱找、瞎吃、蛮干,而是不断向书本学习、向群众请教、向基层问计。蹲过的苗,根扎得更深、叶长得更茂,对于广大青年来说,也是一样的。在艰难困苦的地方,在矛盾突出的工作上,在基层一线的摸爬滚打中,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捧几次“烫手山芋”、多钻群众“矛盾窝”,在火热的实践中“自找苦吃”,才能实现自我成长、自我升华。

“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这个“新”既包含年轻人身上的特质,也需要在成长过程中经历“吃苦”的锻炼。在乡村振兴舞台建功、在科技攻关岗位攀登、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在奥运竞技赛场争先……新时代,需要更多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青春之力”。青年人要拿出“自找苦吃”的精气神,真正成为无愧于时代的开路先锋、干事闯将,以点滴之力汇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前进的澎湃动能。

来源|湖北日报。作者:湖北日报评论员 余姝满。



习近平:优秀年轻干部不能搞成特殊群体,不能像“储君”一样供在那里坐等提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