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手绘的王!能和宫崎骏媲美的他又要出新作?| 金城

金城 金城漫与画 2022-10-13

当手冢治虫将电影手法带入漫画的那一刻,日本漫画从此走向新的纪元。

《新宝岛》开场画面

而当大友克洋的经典名作《阿基拉》于1988年上映时,世界开始承认了日本动画。

《阿基拉》

莫比斯曾说:“我一直把大友克洋的漫画摆在我工作台的左手边,那是灵感的来源”。


大友克洋虽然厉害,但也有争议。


与许多艺术风格强烈的大师一样,他们重形式,轻故事。

比如,他拍的《蒸汽男孩》有长达9年的制作周期,高达24亿日元的制作经费,但反馈却一般。

《蒸汽男孩》


评论虽两极分化,跟不上时代的说法也不绝于耳,但唯独一样世人公认,他堪称某种方面的极致。

最近,大友克洋说要酝酿新作,期待的同时,也与大家一起聊聊这位艺术家吧!


提起大友克洋,大多人知道的是《阿基拉》。

虽因动画电影出名,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友克洋首先是一位杰出的漫画家。

大友克洋部分作品

他的漫画成就斐然。
1983年就凭借《童梦》获得了第四届日本SF大赏,该奖原本只颁发给科幻小说作者。
《童梦》
“日本漫画分为大友之前和大友之后。”
日漫评论家米泽嘉博的盛赞,也证明了他在日本漫画界的地位。
比起手冢治虫卡通化的漫画风格,大友克洋更偏向写实主义。
大友克洋说:“我的漫画,在人物、背景的细微部分都画得非常真实,不会给人平板的感觉,而是有深度的空间,产生慑人的真实感。”
写实首先表现在人物上。
大友克洋并不想要美化眼前的一切,而是能真实则真实,甚至不惜丑化角色形象。 
除了人物,漫画里有着几近繁复的细节,精细程度令人咋舌。

在《阿基拉》漫画中,有一段对于东京爆炸场景的描绘,大友克洋用全无对白的数页,专门描绘东京的天崩地裂。
繁复的细节,连绵不绝的气势,大友克洋本身的炫技,对于读者而言也是一种酣畅淋漓的享受。
作为同样是动画导演之一的宫崎骏,喜欢表现动态。
在《龙猫》中,小小的树苗陡然间幻化成参天大树,那种瞬间爆裂出来惊异感和愉悦感,是天才的大手笔。
《龙猫》的动态是宫崎骏的绝活
而大友克洋呢,则是一种关于速度的灵感,对于喜好毁灭一切的人,爆炸自然是一种极端的速度。
《阿基拉》动画对于速度感的打造 
写实的人物,事无巨细的背景绘制,如同电影镜头一般的效果呈现,紧凑精准的透视连接,大友克洋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日本漫画行业的叙事风格。

“‍我想毁灭世界。‍”
大友克洋这么说了,他也在《阿基拉》这么做了,或许了解《阿基拉》才可以真正了解大友克洋。
作为“日本动画的分水岭”,1988年的《阿基拉》的制作过程堪称梦幻。
《阿基拉》讲的是为了掌握更先进的力量,政府研究“阿基拉”的能量,然而实验体铁雄却控制不了体内力量,从而让东京遭到再次毁灭的故事。
它的制作团队堪称一支梦之队
七大鬼才监督的福岛敦子,著名原画田中达之,《人狼》导演冲浦启之,以及开车导演梅津泰臣等等。
上:冲浦启之《人狼》
 下:梅臣 《少女杀手》

除了梦之队,投入也出奇的高,制作费用高达11亿日元,在当时已是天价。
既有天价,该考验的应该是耐心了。
大友克洋索性用最原始的一拍一模式,即每秒24张作画,总时长超过124分钟,原画超过15万张。
要知道,2001年上映的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也才11万张。
《千与千寻》
为了追求真实性,《阿基拉》优先请了配音演员根据剧本进行配音,动画师们再根据配音进行绘画。
先配音,再作画,工作量又再度增加。

精致的作画背后,其实是一种对真实感极致的追求。

玻璃窗上的广告文字,停在酒吧外的破汽车,闪过的镜头里只有暂停放大才能发现的带血手臂,以及游走在车尾后面迷幻的光线...细节中藏着更多细节。

在CG技术刚刚兴起的当时,全部坚持手绘,这是难以想象的,而一切的想象和难度的高潮,也在影片后半段毁天灭地的情节上到达顶峰。
无论是手臂变异爆炸前膨胀的筋脉,无处不在的霓虹灯最终化成的滚滚尘埃...
还是层层叠叠的高楼寰宇遮的蓝穹与暗夜、废墟之上红披风少年登顶时万籁俱死的眼前...
这些细节的绘制,谁说不需要倾注极大的热情和精力?
而他们要的真实,还不是简单的还原,而是要添加更多的混乱不堪
大友克洋说:“我要把《阿基拉》拍出一种混乱的感觉。”
为了混乱,他要更注重细节、增加分镜数、拍出速度感、让所有东西像马赛克瓷砖镶嵌在整部作品之中。
对于真实的极致还原,《阿基拉》就仅凭手和笔,完成了所有烟雾、爆炸、激光...等等的特效。
大友克洋手绘700页分镜
既然真实而混乱的世界已经打造出来,接下来就是毁灭了。
有一句话叫 “毁灭吧,我累了。”现代年轻人的调侃和戏谑,却可能是大友克洋当时真实的心境。
试想想那时候,社会上的学生运动,经济泡沫,恐怖主义、人群失落,混乱迷茫成为日本的情绪底色,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心灵灾难。



 陷入迷茫的铁雄
那时候,日本在文学界和电影界相继出现的现象级作品《日本沉没》后来还经过重拍,大受好评,没情结之深可见一斑。
一个被海洋包围的民族具有某种不稳定感,不踏实感,对日本而言,海洋不是边界,而是包围圈,既是生命之母,也是远洋巨兽。
 《悬崖上的金鱼姬》对海洋的多重情感

除了动画片,特摄片《哥斯拉》也是用海洋里跑出的怪兽形象,外化了日本的核恐惧。
《哥斯拉2》
岛屿随时都可能被地震、大洋颠覆,个体也随着时代浪潮沉浮,大友克洋的漫画,不可避免地遭受影响,呈现出灰暗的格调。
《日本沉没》
再加上大友克洋本身有着强烈的反叛精神。
比如,他不想遵循以前卡通化的风格,不断强化写实风格。比如《阿基拉》是因为对于《火球》的不满才诞生,这是个相对随性的产物。
比如,从出道至今,大友克洋就非常热衷于实验性质的短片,如《机器人嘉年华》《回忆三部曲》《火要镇》等等...均可以看出他的实验精神。
《机器人嘉年华》
《最臭兵器》
出生于迷茫的年代,大友克洋特别渴望日本复兴,但内在的反叛,却让他本人有着强烈的冲击力和破坏力情绪。
《阿基拉》的毁灭
对于世界,对于身边人,他有着深沉的热爱,就像铁雄爱自己的女友,爱车队,但又因世界本身的不可控,自己的不可控,而导致全盘毁灭。
这让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矛盾和分裂。
不断否定世界,却又觉得世界可以变好,在异常痛苦的分裂与矛盾中,影片产生了一种极为悲怆的格调。
这就是穿着红衣的少年站在日本废墟上放眼世界的场景,给人一种原始悲怆感的原因。
站在东京废墟上的少年,无奈而分裂
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面对遥不可及的乌托邦,现实带来的迷茫,大友克洋借由《阿基拉》表达着惊人的疑惧
霓虹灯后藏匿阴暗、不堪,不确定的未来压在每个人的头上,这个泡沫年代,人们随时走向虚无与毁灭。
在这有着阴霾天的日本东京,我那迷茫阴郁的内心,见不到头的恐惧,该如何被承载呢?
那就只能用爆炸与毁灭,作为矛盾与痛苦的代价。

然而,《阿基拉》也有缺点,那就是大友克洋的故事有点让人困倦。
那部以蒸汽朋克主题的《蒸汽男孩》其实讲的也是与阿基拉大差不差的故事,但观影过程多次让人昏昏欲睡。
然而,谁又能说它们不够好呢?
《蒸汽男孩》
在那个时代下,《阿基拉》意义的重大,已经有目共睹。
它是一位漫画家的精彩想象,也是一位动画导演的匠心之作,更是一个时代浪潮下,一个人所能发出的怀疑和喟叹。
在他的作品中,毁灭只是万不得已的产物,真正隐含在作品中的怀疑是,硝烟之后,光芒普照的终局外,是否还在孕育一场新的轮回?
影片结尾迎来光明
废墟中的光芒,是苍凉下的乐观,大友克洋用极端的方式,向世界发出怀疑,索求真相,除开他的漫画成就,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友克洋也该算是经典。



神仙画师,速来集合!


不论你用什么作画工具,不论你想通过画面讲述什么样的故事,你的精彩,都不应该错过。你,应该在更广阔的的平台被人看到。
如今,“首届全国插画扶持计划”已经启动征稿了,欢迎一切画工出众、才华横溢的画师——
投来作品!
人生梦想,以此开始!

*注:本大赛特设综合组(18周岁以上)和少儿组(3~17周岁),少儿组除金、银、铜奖外,更有优秀少儿插画、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组织机构多重大奖。


上下滑动查看征稿事项更多细节请点击👉2022全国插画扶持计划

  
日本三大动画导演之一,你 在看 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