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写在父亲生病后 | 校媒FM

中青校媒 2023-11-28

中青校媒记者 刘梓辰(长治医学院)/摄


🏥

 -276- 


年初的时候,父亲生了一场大病。


接到电话的那个下午,太阳被乌云笼罩,电话那一端的母亲沉默良久,才颤抖着声音对我说:“你爸……他体检结果不太好,估计是要手术。你要是有空,就……就陪着我们一起吧。”



我心里猛地一沉,只觉背后的靠山轰然倒塌,从未有过的恐惧瞬间袭来。我麻木地把行李塞进箱子,收拾好东西陪着父母远赴外地治疗。


而当我陪父亲踏进医院的那一刻开始,我慢慢意识到,父亲和我都悄无声息地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与父亲的角色也在不知不自觉中发生了转换。


中青校媒记者 武蕊(山西农业大学)/摄




上次和父亲一起来医院时我还在上初中,丝毫不用操心看病的流程,只是静静地跟着父亲穿梭于医院的各个角落。这次来医院则完全调换身份,他像个需要保护的孩子,而我则带着他在医院的大楼里各处游走,去排队、缴费、做检查,处理他看不懂的流程和不会用的机器。


住院后,为了不让父亲从精神上被吓倒,我在他的面前总是表现得乐观坚强,仿佛生病这件事从未发生过。每当他问起医生会诊的情况时,我也都是笑着回复:“没事的,医生说他有把握”。但只有我自己知道,会诊现场瞬间落泪时有多么无助。


时间就这么一天一天地挨到手术那天,父亲被推进手术室的一瞬间,我仿佛被抽离了所有的力气,瘫坐在医院的走廊里,望着身边同样是满面愁容的病人家属,感觉到发自心底的恐慌与悲伤——我的父亲,他能迈过这次的坎吗?


中青校媒记者 刘梓辰(长治医学院)/摄


等待的过程格外的漫长,我身边不断有家属被叫走。每当医生推开那扇门,我都会跟着心头一紧,既期待被叫走,告知手术已经成功,又害怕被叫走,告知手术出现状况。我把自己揉成一团乱麻,怎么也理不出头绪,直到父亲的主治医生从手术室出来,告诉我们手术很顺利,我的心才彻底放回了肚子里。


刚出手术室的父亲和我印象中的他很不一样。他不再像往日那样,巍峨如同一座高山,而是蜷缩在宽大的病号服里,面色蜡黄,眉头紧锁,身上插满了各种引流管。父亲醒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找我。我赶忙凑到他身边,抑制着颤抖的声音说:“爸,我在呢!”父亲张了张嘴,眼里闪着光。我把嘴巴凑到他的耳边,听到他几不可闻的声音:“吓坏了吧,都过去了。”简单几个字重重撞击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我一时竟不知如何回应,只是拼命地点头,任凭泪水纵横。我明白,父亲知道我一直在佯装坚强。


陪父亲治病的这段时间,我们父女俩多了很多独处的时光,我陪着他找医生,陪着他吃饭,陪着他下床活动,陪着他入睡……就像小时候他陪着我那样。


中青校媒记者 刘梓辰(长治医学院)/摄



痊愈后的父亲,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曾经雷厉风行的他,开始小心翼翼地看我“脸色”。


在我的心里,父亲的话语总是极具分量,家里的事情也大多由他做主。但现在,家里大小事情,他都开始下意识地询问我的意见,也不再逼着我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

“咱们要不要新买个洗衣机?”

“找工作找个自己喜欢的就行,我和你妈妈的意见仅供参考。”

“装修你有什么想法?”


偶尔遇到回消息不及时,父亲都会担心很久,一直询问母亲:“我是不是做了什么事惹女儿不开心了!”


中青校媒记者 刘梓辰(长治医学院)/摄


 👔

曾经不善言辞的他,开始把想念挂在嘴边。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并不善于表达,“没钱了就说”是父亲对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


现在的他变得“粘人”,动不动就给我打电话,找借口让我回家。


📨

“我新弄了花,你回来看看。”

“从果园刚弄的黄桃,你这周不回来吃,就烂了。”

“咱家附近的风景区翻新了一下,周末回来带你们娘俩去看看。”


有一次,我本来计划在家待五天,学校临时通知有事,我只能在第三天选择返程,他在送我去火车站的路上反复地问我:“一定今天就回吗?”后来,我从妈妈口中得知,现在我的每一次离家,他都会盯着我的房间出神,嘴里一边叹气一边说:“女儿一走,心里空落落的。” 


中青校媒记者 张嘉成(山西大同大学)/摄


🌈 

曾经天不怕地不怕的他,开始直面自己人生的后半程。


父亲原本是不信养生那一套的,但现在的他开始控制自己的饮食,拒绝应酬,并坚持锻炼身体了。


我问他:“你是害怕自己变老吗?”

父亲没有正面回答,只是絮絮叨叨地说:“我能再多活十年就好了。”说完,他自己叹了很长的气,不再说话了。


中青校媒记者 武蕊(山西农业大学)/摄


我知道,他不是突然开始在意我的感受,突然学会关心,只是因为一次生病,让他觉得需要用更浓烈的情感、更外化的方式来让家人感受陪伴与温暖。我也知道,他并不是害怕变老,只是因为一次生病,让他觉得生命无常,他需要更健康的身体才能有更多的时光可以用来陪伴家人。


📌


年幼时,我们依赖父母的照料和关爱;成年后,父母变成了需要我们体谅和照顾的“小孩”。


我们要学着角色互换,向前奔跑的同时回头看看在身后默默守护你的父母,给他们多一点关心,多一些问候,多一些陪伴。


以前的我总觉得余生很长,不必着急给予父母陪伴,现在的我,只想多陪陪父母。正如过去的20年,他们一直在陪伴我。


文字:杨紫琳

主播:邓龙辉、林欢愉

剪辑:陈曼洁

视觉:杨紫琳

编辑:程思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