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1岁再获诺奖,他善于从无用之中寻求“大用”!

沈湫莎 王育琨频道 2023-01-25


巴里·夏普利斯名言录

最高级别的创新并不是对已有的东西进行改进,而是给出人们想要却还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即使曾经获得过诺奖,也不要盲从原来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邂逅下一个“诺奖级发现”。

“有时你一直用一个观点看待某个事物,当你换个角度后,简直不能相信那么多年来自己做的是错的。”

思维的非线性(跳跃性思维)可能是我最明显困惑的,甚至是烦恼的特点。但是,我不可救药地喜欢关于非线性思维的定义:“人类思考的时候会同时向多个方向拓展,而不只是一个‘逻辑’的方向。”同时,我需要兴奋,刺激,甚至让人感到惊恐的事情,“灵感和不同凡响”,这些元素才让我感到自己的存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道出了“点击化学”的哲学真谛:平时不会反应的碳—杂原子的结合,看起来似乎没什么用处,可当带上了特殊的官能团后,就会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因此,无用之物中往往蕴藏着巨大价值,要善于从无用中寻求“大用”。


小编摘录

2022.10.9

两次诺贝尔奖得主:巴里.夏普莱斯,教授于1941年4月28日出生于美国费城,1959年进入达特茅斯学院修读大学课程,1968年于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担任教授,1990年开始转到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担任W. M. Keck讲座教授。


时隔21年再获诺奖!81岁“老顽童”夏普利斯:《道德经》里藏着“点击化学”哲学真谛

文 | 沈湫莎 许琦敏

源 | 文汇报


时隔21年,81岁的巴里·夏普利斯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听闻这位令人尊敬的前辈挚友二度获奖,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非常兴奋,很多年前他就预言夏普利斯会第二次得诺奖,“他的化学理念改变了世界,其影响就是诺奖级的。”


在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此前只有四位科学家两次获奖,其中只有一人独获两次化学奖。而今,夏普利斯成为第五位两次获得诺奖的科学家。


夏普利斯与中国化学界缘分颇深,尤其对上海感情深厚。六年前,他来到中国,希望把科研生涯的最后时光奉献给上海。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科学家表情


花甲之年转方向,“一身轻松”开启第二征程


2001年,凭借在手性催化氧化方面的贡献,夏普利斯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享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独得一半。而早在1998年,57岁的夏普利斯就几乎放弃了自己曾经的诺奖级发现,“一身轻松”地走进一个全新领域——点击化学。他说:


“有时你一直用一个观点看待某个事物,当你换个角度后,简直不能相信那么多年来自己做的是错的。”


点击化学是一种功能性的化学形式,即分子构件快速有效地组合在一起。在提出点击化学理论之前,有机化学领域对碳—碳键情有独钟,因为对以创造新物质为己任的化学来说,这种化学键在合成能力上确实独树一帜。不过,碳—碳键合成非常困难,成本很高,走这条路的科学家不得不设计更加复杂的化学实验。


夏普利斯认为,最高级别的创新并不是对已有的东西进行改进,而是给出人们想要却还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即使曾经获得过诺奖,也不要盲从原来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邂逅下一个“诺奖级发现”。


丁奎岭认为,夏普利斯的“转向”影响了整个化学界,点击化学如今已成为最吸引人的合成理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聚合物材料合成、生物分子标记、抗体修饰、药物开发等一系列重要的研究和生产领域。



主动递来“橄榄枝”,从中国文化中汲取养分


与国内研究机构引进诺奖得主不同,夏普利斯与中国结缘是他主动递来的“橄榄枝”,足见他对中国的热爱。丁奎岭认为,夏普利斯看好中国有三方面因素:一是他最得意的弟子是中国人;二是上海有全球顶尖的氟化学;三是他在中国有许多老朋友。


这或许是“栽下梧桐树,凤凰自然来”的真实写照。早在2015年,夏普利斯就给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有机所研究员戴立信发来邮件,希望到上海有机所工作。这是因为上海有机所有着全球化学界数一数二的氟化学研究力量,而发展点击化学正需要含氟化合物。


在上海,他与弟子董佳家共同发表了第二代点击化学——六价硫氟交换反应(SuFEx),就像睡美人被王子吻了一下方才苏醒过来,“睡美人”是一个小分子,“王子”是一个活跃的蛋白质结构。


夏普利斯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尤其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他认为: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道出了“点击化学”的哲学真谛:平时不会反应的碳—杂原子的结合,看起来似乎没什么用处,可当带上了特殊的官能团后,就会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因此,无用之物中往往蕴藏着巨大价值,要善于从无用中寻求“大用”。



愿意尝试一切,“科学老顽童”做最纯粹的化学


“他是一位纯粹的科学家,一个科学‘老顽童’。”这是丁奎岭对夏普利斯这位相识20多年老友的最真切感受,“我们一起吃过许多顿饭,不出三分钟,话题肯定绕到科学上来。”


生活中,这位泰斗级科学家率真得像一个孩子,吃饭时会用手抓,每天想睡就睡,醒了就不停地工作,一点不在意三餐时间。只要有人和他聊化学,尤其是点击化学,他必定眉飞色舞、手舞足蹈。


“不知黎明何时会到来,我打开每一扇门窗。”这是夏普利斯最喜欢的诗句,也映射出他的科学观。如果说他比别人有更多的意外发现,是因为他会尝试一切可以做的事,并把失败一词从他的精神字典里删除了。


六年前,夏普利斯决定将他最后的科研生涯奉献给上海。如今,他在上海多个机构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并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多所医院在致病机制、新药发现等领域达成了紧密合作。“未来他一定会给人们带来更多惊喜。”丁奎岭说。


来源:文汇报 沈湫莎




精选阅读:

为何美国的科研既能得诺贝尔奖,又能产生高科技产品?
与诺贝尔奖得主弗里德曼对话
2020诺贝尔化学奖:重写生命编码的工具
他荣获私董会界“诺贝尔奖”
因失误连接了无穷可能性,他赢得了诺贝尔奖
智者低语——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内心独白
商业美学|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
任正非|至暗时刻 我心光明 用痛苦创造欢乐


跨年演讲:造物者的信仰!
任正非的野望:磨好豆腐给最亲的人吃,开启人人天赋潜能,以生命铸成技术大美绝活,为人类创造价值。任正非三个法宝:1. 敬畏团队创造的无穷性,连接无穷性;2. 一切都在反转,一切都在生成,以无穷性的未来拿捏当下的动态平衡;3. 从未来前进到当下,以当下拿出大美绝活的确定性,穿越未来的不确定性,把自己铸造成器。无论怎样不被理解,都要把最好的东西贡献给世界!

在浮躁的尘世,打下一根坚实的桩!


对话耿一诚:“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
战疫决定性胜利后 不傲娇 不自是
恪守大美绝活的原点思维
保持敬畏之心 保持空杯 保持开放
韬光养晦 稳住阵脚 有所作为 决不当头


王育琨:任正非的造物者精神
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
恪守企业经营的原点思维
以生命铸成大美绝活
解决人世间的痛点
弥补天地演化生命的缺憾

王育琨:稻盛哲学在中国 2020.12.20
一刹那接一刹那触动您柔软的心


让我们跟着任正非一起走一个过程
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

王育琨频道 商务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593@qq.com


2020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2019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专注{死磕}×做好{绝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