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育琦:我的奶奶

王育琦 王育琨频道 2023-04-28

我的奶奶

王育琦
“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它顺从自然的召唤,却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
——康德

奶奶从来不曾跟邻居红过脸,总想着要对人好。她说话带点羞怯。小时候我不懂奶奶的“羞怯”,后来读到康德的一句话,才知道奶奶“羞怯”的魅力。

奶奶离开我们已60年了,她是我十分敬重的长辈。可惜由于贫穷,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她的音容笑貌已深深地留在我这个大长孙的心里。

INSPIRE 

THE BEST

01


奶奶谦和厚道,还带一点羞愧

奶奶,王翟氏,生于1885年,是一个旧时代传统的小脚女性。

奶奶性格开朗,处事稳重,大气,为人谦和、厚道,谁有困难向她求助时,她都会毫不犹豫地给予帮助,她在亲友和街坊邻居中有很高的威望。

奶奶从来不曾跟邻居红过脸,善于为他人着想,她说话带点羞怯。小时候我不懂奶奶的“羞怯”,后来读到引言中康德的一句话,才知道奶奶“羞怯”的魅力。

爷爷,王会和,生于1882年,是一个性格豁达、行善济贫、出手大气、善交朋友和很有人缘的人。他开了一个杂货铺,经营米、面、油、酱醋等,爷爷主外,奶奶主家,一家人过得和谐甜美。

正当生意红红火火的时候,爷爷突然得了急性痢疾,1936年农历9月18日,撒手西去,年仅五十四岁。当时父亲十五岁,正读五年级私塾,家里还有老奶奶,二姑也没出嫁。这对全家来说,如同天塌地陷,生活的重担就压在了奶奶身上。

父亲只好退学回家,孤儿寡母继续经营这个杂货铺。奶奶人缘好,虽然有不少朋友帮忙,但总有人欺负父亲年少,夜里常到店里偷米。父亲把写着“良心”的大牌子,插到米缸里,然而无济于事。日本侵华,到处烧杀抢掠,杂货铺已无法经营,奶奶只好在家做面酱和酱油、醋,再加上出租在外面5亩薄地,勉强维持生活。

奶奶十分注重孝道,她对老奶奶照顾得十分周到,两个人同睡一个炕,同吃一桌饭,总是千方百计满足老奶奶的要求。平时有点好吃的东西,先给老奶奶,而老奶奶却舍不得吃,总是留给他的孙子。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生活总是和饥饿联系在一起。我家种着五亩薄地,又没有水灌溉,完全是靠天吃饭,所以只好种耐干旱的高梁。

最难熬的是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经过一个冬天,粮食有点紧张了,但小麦和夏天的粮食还没下来。为节省粮食,只好掺着树叶和新鲜的野菜吃。母亲爬到树上,摘榆树叶,奶奶就把它摘洗干净,掺上高粱面蒸着吃。为了保证一年四季的生活,每年秋天奶奶和母亲,都要腌一大缸罗卜、白菜当咸菜。买一些很便宜的小蟹子,用碓臼研一坛子蟹酱,再做一大盆豆酱。有了这些东西,即使没有菜,这一冬和一春,也就可以正常生活了。

那时候,吃什么都香,将咸萝卜切成条,再放上一些葱花,在锅里蒸一蒸也很下饭,有时,在虾酱和蟹酱里滴几滴香油,再用大葱沾着吃,是很好的“就头”。那时农村没有电,晚上家家都点煤油灯。灯头点亮时,像枣核那么大小,橘黄色的煤油灯光拖着一条黑黑的尾巴,风一吹就会扭来扭去,现在回想起来,也是很有趣。为了省油,经常很早就让小孩子睡觉,而大人们往往是摸黑编草辫子。

冬季三九寒天,因为没有煤炉子取暖,老屋的最低温度可能会达到零下十几度,夜里脸盆的水都会结成厚厚的冰。为了取暖,往往会用干树枝等劈材做饭,顺便也就把土炕烧热,同时还会用莱州独特的火盆取暖。在泥盆里先放上一层草木灰,再放上一层谷糠等易燃物,上面盖上一层做饭时烧透的柴火,最后再蒙上一层灰,将其捂实了,就能用很长时间。每天晚上进被窝前,奶奶总是先用火盆将被子烤热,再让我钻进去。

夏天的傍晚,天刚刚落黑,蚊子就从小屋的各个角落里飞出来,醉汉似的撞来撞去。那“嗡嗡嗡”的声音,从头上、脚下发出来,在屋里转来转去,搅得睡不着觉。这时奶奶就会先在屋里放一把点着的艾条,将蚊子从屋内赶出来,然后在院里铺一个草席乘凉,这样也就不用点煤油灯了,待屋里的烟散了,温度降下来再进去睡觉。

在月光下乘凉是最开心的事,我总是依偎在奶奶的腿上,看着圆圆的月亮和满天闪烁的星星,奶奶一面编草辫子,一面给我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什么七仙女下凡、牛郎会织女、黑脸包公、桃园三结义等。我听得入神,也总会提出的一个个好奇的问题,她总是耐心地给我解答。院里有蚊子,她就用一个大蒲扇,不停地给我扇。往往说着话,我就在她的腿上睡着了。同奶奶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很开心。

每逢赶庙会时,奶奶总要去三姑家帮忙卖火烧。三姑家孩子多,三姑父又比较老实,这一家子全凭三姑做点小买卖来维持。天快黑的时候,我就会去接奶奶回家,她每次回来,总要给老奶奶和我各带一个火烧。

爷爷奶奶居住过的老屋。父亲在老屋

INSPIRE 

THE BEST

02


奶奶期待大长孙好好学习

我七岁上小学,那时掖县刚解放不久。一天我正在街上玩,有一群孩子说,现在可以报名上学了。我问奶奶:“我可以去上学吗?”奶奶说:“你还小,能行吗?”我说:“行。”奶奶很高兴,就去把父亲小时候的书包找了出来,给我买了一块小石板和笔记本,在学校里又买了书,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学习生活。

当时在学校里,我算年龄比较小的,大姨家的秋菊表姐是高年级的学生,她特别照顾我。每当下课时,她总是来看我,看到大孩子欺负我,就会上前制止,有些调皮的孩子,知道我有个厉害的姐姐,对我也就另眼相看了。

上学是一件高兴的事,按照老师的要求,我每天放学回家后,都要扫院子,奶奶和母亲高兴地说:“上学就是不一样,懂得干活了。”她们表扬我,我就更带劲了,总抢着干。

解放初期,有些孩子因家庭生活困难上不起学,学校鼓励已上学的小朋友,要帮助这些失学儿童。当时我虽然才上二年级,但很快组织了一个失学儿童补习组,共有七八个孩子。放学后,我会把他们召集起来,在家里教他们读书、写字。

我办的失学儿童补习组,得到了奶奶的大力支持,她找了一些折页的双面旧书,做成笔记本,供大家写字。同时我的失学儿童补习组,也引起了学校老师的重视,他们专程来家里考察,并肯定了我的作法,还在学校进行表扬。那时尽管我只有八岁,但每次表扬我很兴奋,第一次有了成就感。

一九五五年秋,我小学毕业准备升初中,同学们都在认真的准备着,当时农村教育还比较落后,考上初中是很难的事,七、八个孩子才能选上一个。在那个教育落后、文盲居多的年代,高小毕业就成了文化人了,那时考上初中,就像中了状元一样。掖县在全国有名的劳动模范徐建春,就是高小毕业回家务农,而被作为典型广泛宣传的。

对这次升初中的大考,奶奶很重视,她还专门为我买了挂面。记得考试的那一天,天还不亮奶奶就起来做饭,她为我下了一碗挂面,煮了两个荷包蛋。准备好饭后,奶奶就叫我起床,我急忙穿好衣服,从炕上跳到地下,由于行动过快,不小心将地下的尿盆踢成两半。立时我有些紧张和不安。

奶奶看到后,马上收拾起来,微笑着说:“没事的,别往心里去,快洗脸吃饭吧。”奶奶宽慰的话,使我的心很快平静下来。

奶奶微笑着说:“为了你这次大考,我早就提前准备好吃的了。”

的确,平时哪能吃到挂面和鸡蛋呀!出门时,奶奶目送我走远,直到我拐弯时,她还站门口看着我,我心里充满了感动。

上午考数学。我粗略看了看卷子,没有不会做的,心里也就踏实多了。我很快做完了所有的题,又反复检查了几遍才交了卷。

中午回家奶奶笑着对我说:“我已找人把尿盆锔了起来,今天是大考,一定要圆圆满满才好。”真是应了奶奶的话,下午考语文也很顺利,自我感觉没有什么错,而很多同学都因没考好数学而难过。

有一天下午,我正和父亲母亲在地里浇玉米,突然有个邻居跑到地里大声喊着“大喜!大喜!你们儿子中状元了!”

原来掖县一中,给我下了录取通知书,说是全县第一,数学100分,语文98分,我们全家都很高兴。那几天,我也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这真是奶奶的功劳,没有她的细心照料和关怀,哪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呀。

上了中学后,奶奶更重视学习了,无论是早饭,还是午饭她都是提前做好等着全家,我上学从来没有迟到过。在学习中有什么要求,她总是千方百计地满足我。记得有一次我想要一个乒乓球拍,家里又没有钱,她就找出爷爷开铺子挂的招牌,我们两人一起锯开后做成一个拍子。

进入初中后,全国开始合作化运动,村村都成立合作社,挣工分吃饭。母亲为了养活一家7口人,必须拼命地干活挣工分。当时的分值很低,一个强劳力干一天,挣10个工分也就是三角钱,母亲平均也只能挣6个工分,不足两毛钱。

奶奶在家做饭,照顾我们几个孩子,生活虽然艰苦,但老老少少都还乐乐呵呵的。最难过的日子还是春天,因为这个青黄不接的季节,粮食依然很紧张,不得不吃树叶。

记得在初二的时候,有一天学校要组织同学,参观离学校50里远的徐建春合作社,早晨出发,带一顿中午饭,下午才能回校,这件事可难坏了母亲和奶奶,当时家里根本没有粮食,每天都是高粱面拌榆树叶,带什么呢?

母亲说,不行就请个假,这次不去了。我觉得老师,反复强调这次参观的重要意义,如果不去,怎么解释呢,且面子上也不好看呀。

母亲说:“我去找班主任高老师,说说咱们家的情况,相信老师会体谅的。”

母亲连夜找到高老师,说明了情况,高老师当即答应,让在校吃饭的同学,给我带上两个窝窝头。第二天,我高高兴兴地和同学一起上路了。这件使我尴尬的事,虽然已过了60余年,但是当年穷困和饥饿造成的窘境,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了。

1958年我顺利考入了掖县一中高中,当时正赶上全国范围的大跃进高潮。开学的第一课就是参加大炼钢铁,同学自己动手建了很多炼铁炉,大家到附近山上找来矿石,没有矿石,就用废铁当原料。

学校到处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为响应政府号召,校党委提出“大干一周,争先创优,向政府报喜。”

当时许平校长是老革命,腿有残疾,但他还是经常拖着一条残腿,在夜里深入到现场为大家鼓劲。我们3、5人一组,包一个炼铁小锅炉,歇人不歇马,昼夜奋战。炼铁需要鼓风机,可学校哪有那么多鼓风机呀,于是大家就昼夜轮流拉风箱。

我们七天七夜,没有躺下睡过觉,都是坐着、靠着,迷糊一会就上岗。炼出的铁都集中到大操场上。这哪是铁呀,都是一些铁石渣子。七天过去了,我们几个同学,已经疲乏得支持不住了,大家顾不上吃饭,分头到周围麦秸垛里大睡了一天一宿。

当我回到家时,全家人都喜出望外,奶奶抱住我哭着说:“你这个大活鬼,可急死我了,7天不见人影,你要是回不来,我也就不活了。”

1960年代我们家第一张合影·大哥大姐上大学了


INSPIRE 

THE BEST

03


奶奶与老娘的两件事

记得有一次阴天,老娘拿着锄头去除草,奶奶劝她不要去,万一下雨河里发水就麻烦了,老娘说:“趁凉快,还是抓紧把剩下的活干完。”结果在收工回家的时候,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奶奶急了,她怕老娘回家过河出事,就对着老天跪下哀求道:“老爷爷开开恩吧,保佑孩他娘过了南洋河吧!”

后来,当老娘回到家时,浑身上下淋得像个落汤鸡,奶奶一把抓住她的手,婆媳两人抱头大哭起来。原来老娘过南洋河时,山洪暴发,汹涌的河水滚滚而下,突然一个浪头打来,将她打了个趔趄,差点将她卷走,幸好她用手里锄头支着河底才没有倒下,慢慢地过了这条河。这件事给全家都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如果当时老娘发生意外,我们这个家庭的生活将不堪设想。

1959年,有一天半夜里,一家人已经熟睡。老娘从队里开会回家后把我叫醒说:“孩子快醒醒,我因为照顾重病的奶奶(那之后不到1个月奶奶去世了),耽误了出工,队长开会批判我,说我反对大跃进。干活我从来就不怕累,但是精神上的折磨,我受不了啊……记住,我们还欠东邻居家五角钱。要还他们呀!”说完抹着眼泪离开了。我一激灵,赶紧穿上衣服,追了出去,发现老娘正拿着一根绳子。我把绳子一下子夺过来,撕心裂肺地大声哭着说:“娘!你不能这样呀!我们不能没有娘呀”!

母子俩满脸流着泪。天刚蒙蒙亮,我安排妹妹照看着老娘,就赶紧到乡下供销社,将家里发生的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很震惊,立即同我一起回到家里,听老娘详细介绍了事情的经过。老爹马上找到队长。见了老伙伴,队长支支吾吾,做了点解释。原来老娘曾给他提过意见,这件事纯属找茬。老娘惦着借了东邻5毛钱,这才叫来我嘱咐还钱。要是没借5毛钱,说不准老娘就走了!

老娘在命悬一线的纠结时刻,最后记住的是欠邻居5毛钱。这是老娘根性中的东西。我们家再穷,我们家再潦倒,也得知道感恩,也得知道敬畏,也得有良知,也得对得起他人的好!这是老娘的“道德情操论”。当然,老娘睁开眼看看六个孩子,没有娘他们怎么活!就只有忍受了。

1962年王育琦南开大学物理系学生照


INSPIRE 

THE BEST

04


奶奶永远活在大长孙心里

1959年,突然间粮食紧张起来了,每人每天只有几两粮食,不够吃就只能吃野菜、地瓜叶或者将玉米皮、地瓜茎烤干后,再磨成面吃。由于营养不良,很多人开始浮肿,一些年老体弱的人病倒了。我的奶奶和姥爷就在这时,一病再也没起来。奶奶已有几天不吃不喝了,大家开始准备后事,父亲、母亲和姑姑都守在炕前。

奶奶临走前,脑子特别清楚,虽然没有什么气力了,还是断断续续地对姑姑和父亲说:“昌(我的小名)他娘待我一百成,你们要好好待她。”又看了看我说:“我走了之后,不要大哭,别哭坏了身子……”

在她的最后一息,想得还是她的子孙,在场的人都感动得哭了,过了一会,奶奶又睁开眼说:“我该走了,把我抬下去吧。”大家轻轻地将她抬到正屋的灵床上,奶奶闭上了眼,再也没有睁开,安详得像是在睡觉。

1959年初农历腊月21日,这是一个特别寒冷的冬天,奶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74岁。全家都在嚎啕大哭,我更是哭得死去活来。奶奶是我的保护神,与我朝夕相处、对我百般呵护的亲人永别了,真有撕心裂肺的悲痛。过了7天姥爷也离开了我们,1959年的寒冬真是很不好过。

奶奶离开我们60年了,我们也都老了,可是每当想起奶奶,她那慈爱可亲的形象,就会立时浮现在眼前,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奶奶和母亲都是两位平凡的女性,可他们身上闪耀着金子般的光辉。奶奶的热情、善良、谦和、羞怯、包容和助人为乐,母亲的正直、刚毅、顽强和奋斗精神,是留给我们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她们永远活在子子孙孙的心中。

育 琦

2019.2.28

1970年代老屋前的合影

精选阅读:

老爹老娘

王育琨:老娘

王育琨:母亲的精神力

地头力16:任正非一棒敲出一个绝对信仰
地头力15:ChatGPT:答案永远在现场!
地头力14:稻盛和夫如何读懂“敬天爱人”
地头力13:经营巨子们的恻隐之心
地头力12:李强——答案永远在现场
地头力11:一刻者稻盛和夫:“一技通,万技通”
地头力10:稻盛和夫——跳出成功者炼狱
地头力9:稻盛和夫如何“击穿一个点”,塑造公司的集体潜意识?
地头力8:头拱地击穿一个点接通万有
地头力7:直觉力:当下原力觉醒
地头力6:罗红|此心如野马 奔向少年时
地头力5:孙宏斌:从来就没有死局!
地头力4:如何拨拉“变化之轮”
地头力3:如何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地头力2:庖丁解牛说尽了庄子哲学
地头力1:充盈组织末梢的创造力
任正非是稻盛和夫的知音
稻盛和夫:把坚实的哲学血肉化
北大报告|中美科技脱钩展望
为何美国的科研既能得诺贝尔奖,又能产生高科技产品?
凯文·凯利:科技想要什么?
李政道与杨振宁决裂事件
张益唐:我若在中国,无法取得这样的学术突破
中国芯片往事
吴敬琏:育人育才的逻辑
乔布斯:创造伟大的产品
吴明山:“无依”,打开一个无穷性世界!
吴明山:人的100多种死法
钟承湛:灾难打开了新边界
2022 打磨深度思考力
2022:向正在发生的未来学习
稻盛和夫:答案永远在现场
传达心灵|声音比文字更好
王育琨: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
林可济:人的伟大与尊严在于思想!

—— End ——
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

如何让我还没有存在的天赋潜能,真正存在的时候,真正的富足和丰盛才会出现。深入把握这片土地上中国人的痛点开始。拿出解决这些痛点的大美绝活,给消费者创造真正的价值,才能发现真实的自己。“接近美,接近神”。“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与众不同的绝活或好产品,造福消费者的宽度、广度、深度和敏感度,决定了“与众不同的绝活”之“大美”的程度,也决定了个人和企业的未来。因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消费者的每一笔购买,是对企业的投票,决定了企业的前程。


让我们跟着任正非一起走一个过程
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

王育琨频道 商务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593@qq.com

2020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2019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专注{死磕}×做好{绝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