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

《老人与海》

主题

人们的嘲笑、鲨鱼的攻击,无尽的困境毫不吝啬地轮番“砸”向老人……

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这样一个硬汉子”形象,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说人物。

评价


由于他精湛的小说艺术——这在其《老人与海》中有充分表现——同时还由于他对当代文体的影响。

——瑞典文学院

《老人与海》是一部异常有力、无比简洁的作品,具有一种无可抗拒的美。

——瑞典文学院院士霍尔斯陶穆

《老人与海》是一首田园诗,大海就是大海,不是拜伦式的,不是麦尔维尔式的,好比荷马的手笔:行文又沉着又动人,犹如荷马的诗。真正的艺术家既不象征化,也不寓言化——海明威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品都能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这一部短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也是如此。

——美国艺术史家贝瑞孙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外在的肉体可以接受折磨,但是内在的意志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是《老人与海》一再强调的论点。真正的大师都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最深刻的道理,真正的好作品都是用生命的历练做题材,《老人与海》所刻画出来的正是海明威的一辈子最好的画像,正如海明威所说,"我一直读过2””多遍,每读一次,我就多一份收获,好像我最后得到了我这一生辛苦工作所欲得到的东西"。

——台湾学者陈人孝 

《老人与海》讲了一个老渔夫的故事,但是在这个故事里却揭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我佩服老人的勇气,佩服他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佩服海明威。

——当代作家王小波 

在《老人与海》中,读者看到的只有温情。老人和男孩的深厚感情就不说了,连露台酒吧的老板马丁也经常给老人免费的饭吃,而老人则对他的邻居满怀感激,认为“我生活的这个乡镇很友好”。人在这里变成了大写的人,对应着的是自然。

——翻译家李继宏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该作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但他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这些“硬汉子”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 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强大的心境

作者:和铃

来源:樊登读书(ID: readingclub_btfx)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1930年,海明威在一场暴风雨中险些遇难。


幸运的是,一位老渔民及时出现,将他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在一次谈话中,老渔民向海明威讲述了自己一次捕鱼的经历。


老人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海明威。


1951年,海明威以此为素材,创作了一篇近4万字的短篇小说。


小说刚出版不到48小时,就销售出500万册,直接打破了人类出版史上的空前纪录。


它就是海明威的最后一部小说——《老人与海》。


小说讲述了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古巴老渔夫,独自一人出远海捕鱼曲折而返的过程。


尽管圣地亚哥经历了人们的嘲笑、大鱼的僵持、鲨鱼的攻击,困境似乎毫不吝啬轮番地“砸”向这位老人。


但圣地亚哥却依然凭借自己的强大意志,将这些看似不可能战胜的苦难逐个击灭。


看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才发现:


当你拥有足够强大的心境时,世界上根本没有绝境。



01

  • 世事无常,困境才是人生的常态。


圣地亚哥在海边靠捕鱼为生。


今天,已经是他连续第84天一条鱼都没有捕到了。


但这还不是他最长的纪录,因为他曾经一连87天都未曾捕到一条鱼。


每天,其他渔夫都是满载而归,只有圣地亚哥每次空船而归。


镇上的人都在讨论,圣地亚哥一定是倒了什么霉,运气不好所以才捕不到鱼。


渔夫们聚在一起,也开始拿他捕不到鱼这件事开玩笑。


就连一直跟在圣地亚哥身边的小男孩,也被父母送到了其他船上学习捕鱼。


因为捕不到鱼,没有收入来源,圣地亚哥连吃饭都成了一个问题。


每当到了吃饭时间,圣地亚哥只能靠想象一锅鱼煮黄米饭来画饼充饥,而大多数时候他只打鱼,不吃饭。


可是,这一切并没有使得圣地亚哥气馁。


相反,他还半开玩笑地对别人说道:“85是个吉利的数字,想不想看到我逮回来一条去掉了下脚有一千多磅重的鱼?”


对于捕鱼,他仍怀热情。


到了第85天,天还未亮,圣地亚哥就已经出海,而这一次他的目标是驶向远方。


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地图上的河流总是弯弯曲曲,而不是笔直的直线呢?”


有一个高赞回复说:


河流前进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只有绕过阻碍,河流才能继续前进抵达终点。


世事无常,人生总是起起伏伏,困境总是不经意的出现,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


但当你意识到困境不过是人生的常态时,你会发现:


绕过这些困境,其实终点就在前方。



02

  • 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强大的心境。


第85天,圣地亚哥照常出海,他选择划进水深达到七百英寻的水域。


不出所料,他很快就钓到了一条金枪鱼,这给了他很大的鼓舞。


没多久,一条大马林鱼咬了圣地亚哥的鱼钩。


可是还没高兴太久,圣地亚哥就意识到这条大鱼并不好对付。


圣地亚哥使劲全身的力气试图将大鱼拉出海面,可是大鱼却拖着圣地亚哥的小船往大海正中游去。


刚刚还清晰可见的陆地,现在已经不见踪影,大鱼始终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大鱼拖着圣地亚哥在海上漂流了几个日夜,他的体力和精力几乎已经被消耗殆尽。


长时间的拉拽绳索,已经使他的双手发裂流血,脊背也开始越来越疼。


但这些并没有使圣地亚哥放弃捕捞这条大鱼的想法,相反,他还一直给自己打劲儿。


他想:“我手脚没有抽筋,我感到身强力壮,是它的嘴被钓住了啊。”


即便已经在大海上和大鱼耗时几天几夜,身体也受了不同程度的伤,但圣地亚哥的头脑依然保持着清醒,依然按照自已的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行着一切。


终于,在双方僵持的第三天,大鱼浮出了水面。


圣地亚哥趁机用鱼叉一击命中大鱼的心脏,捕获了大鱼。


可好景不长,在返程的路上,大鱼的血腥味吸引来了鲨鱼。


尽管圣地亚哥使用手里的工具驱赶走了这条鲨鱼。


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群鲨鱼,每一条鲨鱼都是目标明确地冲着马林鱼而来。


圣地亚哥毫不畏惧地使用手里的武器,与接踵而至的鲨鱼搏斗。


俗话说:“水到绝境是风景,人到绝境是重生。”


人们常常被绝境吓昏了头脑,但很少有人意识到:


真正的绝境并不是绝境本身,而是面对绝境时那个羸弱的心境。


越是绝境,越考验一个人的心境。


在面对绝境时,唯有提高自己的心境才能扭转乾坤,迎来破局。



03

  • 命运虽摧残肉体,却杀不死灵魂。


到了午夜时分,鲨鱼群再次出现。


圣地亚哥手中已经没有了可以与之抗衡的武器。


双眼因为长时间的打斗,已经开始看不清楚方向,只能凭借听觉和感觉挥舞短棍来击退这些鲨鱼。


棍子弄丢之后,他索性直接将舵把扭掉朝最后一条鲨鱼刺去,鲨鱼打了个转便游走了。


此时的圣地亚哥已经筋疲力尽了,但他却感到异常的轻松。


他想:“船还是好好的,没受一点损伤,除了那个舵把,那是容易更换的。”


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鲨鱼群一次次的撕咬下已经所剩无几。


等到靠岸时,大鱼只剩下了空空的骨架。



而此时的圣地亚哥已经不再在乎大鱼是否完整了,他战胜了大鱼,战胜了接踵而至的鲨鱼群。


第二天,镇上的人围在大鱼的骨架旁边议论纷纷,那些曾经嘲笑圣地亚哥的人暗自沉默。


被父母送走的小男孩也回到了圣地亚哥身边,小男孩决定要长久的跟着圣地亚哥学习捕鱼。


圣地亚哥告诉小男孩,要去弄一支上好的长矛,磨好钢板,备好捕鱼的刀子。


显然,圣地亚哥已经开始为下一次的扬帆起航做起了准备。


《反脆弱》中有这么一句话:“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


生活同样如此。


有的时候我们拼尽全力想完成一件事情,却最终没有收获完美的结果。


但我们为之拼尽全力的过程,却已经深深地刻入我们的灵魂当中。


与其成为被风吹灭的蜡烛,不如利用风的力量,成为那一簇越烧越旺的火。



04

1954年,海明威凭借《老人与海》一举斩获诺贝尔文学奖。


时至今日,老人圣地亚哥的形象依然是人们心中坚毅、永恒的代名词。


圣地亚哥带回的不过是一副空空如也的鱼骨架,但这比带回来一条完整的大鱼更令人敬佩。


正如书中那句经典的名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圣地亚哥并没有所谓的好运的时候,可能在旁人看来他不过是个运气不太好的老头。


他的每一个遭遇,都是足以成为击垮一个人的绝境。


然而,圣地亚哥却凭借他强大的心境将局面扭转了回来。


路遥的《人生》里有一句话:


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


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相似的困境。


面对生活的困境,我们要做的是学会努力去提高自己的心境。


保持强大的心境,哪怕困境再难,始终会迎刃而解。

创作背景

《老人与海》这本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1936年4月,海明威在《乡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碧水之上:海湾来信”的散文,其中一段记叙了一位老人独自驾着小船出海捕鱼,捉到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但鱼的大部分被鲨鱼吃掉的故事。当时这件事就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并觉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说素材,但却一直也没有机会动笔写它!

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海明威产生了极强的创作欲,在古巴哈瓦那郊区的别墅“观景社”,他开始动笔写《老人与海》(起初名为《现有的海》)。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仅用了八周。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给去古巴访问他的友人们传阅,博得了一致的赞美。


精选阅读:

王育琨:老娘

王育琨:母亲的精神力

地头力16:任正非一棒敲出一个绝对信仰
地头力15:ChatGPT:答案永远在现场!
地头力14:稻盛和夫如何读懂“敬天爱人”
地头力13:经营巨子们的恻隐之心
地头力12:李强——答案永远在现场
地头力11:一刻者稻盛和夫:“一技通,万技通”
地头力10:稻盛和夫——跳出成功者炼狱
地头力9:稻盛和夫如何“击穿一个点”,塑造公司的集体潜意识?
地头力8:头拱地击穿一个点接通万有
地头力7:直觉力:当下原力觉醒
地头力6:罗红|此心如野马 奔向少年时
地头力5:孙宏斌:从来就没有死局!
地头力4:如何拨拉“变化之轮”
地头力3:如何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地头力2:庖丁解牛说尽了庄子哲学
地头力1:充盈组织末梢的创造力
任正非是稻盛和夫的知音
稻盛和夫:把坚实的哲学血肉化
北大报告|中美科技脱钩展望
为何美国的科研既能得诺贝尔奖,又能产生高科技产品?
凯文·凯利:科技想要什么?
李政道与杨振宁决裂事件
张益唐:我若在中国,无法取得这样的学术突破
中国芯片往事
吴敬琏:育人育才的逻辑
乔布斯:创造伟大的产品
吴明山:“无依”,打开一个无穷性世界!
吴明山:人的100多种死法
钟承湛:灾难打开了新边界
2022 打磨深度思考力
2022:向正在发生的未来学习
稻盛和夫:答案永远在现场
传达心灵|声音比文字更好
王育琨: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
林可济:人的伟大与尊严在于思想!

—— End ——
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

如何让我还没有存在的天赋潜能,真正存在的时候,真正的富足和丰盛才会出现。深入把握这片土地上中国人的痛点开始。拿出解决这些痛点的大美绝活,给消费者创造真正的价值,才能发现真实的自己。“接近美,接近神”。“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与众不同的绝活或好产品,造福消费者的宽度、广度、深度和敏感度,决定了“与众不同的绝活”之“大美”的程度,也决定了个人和企业的未来。因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消费者的每一笔购买,是对企业的投票,决定了企业的前程。


让我们跟着任正非一起走一个过程
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

王育琨频道 商务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593@qq.com

2020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2019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专注{死磕}×做好{绝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