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凯文凯利新著:未来要面对的《必然》视频与书评

正和岛 王育琨频道 2023-01-25


【从未来前进到当下,你会做什么?】


在未来,能提出一个好问题,发现一个新需求,能找到一个新职业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不管是什么问题,人工智能都会迟早给我们答案。


把现在看起来最不可能共享的东西变成共享的,就会有很大的商机。


未来使用某个东西比占有某个东西要重要的多,我们越来越不会追求某个固定资产,而是追求对某个资源的使用权。


未来的内容河流会越拓越宽,面对海量信息,唯一的稀缺资源就是注意力。


未来30年是更多的流动、共享、追踪、使用、互动、屏读、重混、过滤、知化、提问和形成,只有在这个趋势对,并且对未来极度乐观的人才能赶上这股潮流。


从未来前进到当下,最重要的是修持一些面对未来的重要品质:灰度、空性、敬畏、素直、生成、诠释、流动、屏读、使用、提问、共享、过滤、互动、追踪、头拱地、回到源头,拿出绝活。我们从东方文化根基上提取出来的品质,与凯文·凯利从西方实用主义文化中提取出来的品质可能不同。两两比较,你会获得无穷的能量。


——王育琨记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174h0njnj&width=500&height=375&auto=0

▲6分钟带你看完28万字凯文凯利的《必然》


来源:快看电影(ID:kuaikandianying)


你努力,但你不在风口上,你聪明,但你不在潮流中,都是然并卵。


知道趋势并为之不懈的努力,才意味着胜利在望。


上面这个6分钟视频讲的就是大胡子“先知”凯文·凯利对未来世界发展趋势和商机的预测,什么人工智能、幻象啦,未来怎么样才能比别人有优势啦等等......


率先看到这个视频,你就比其他人领先完成一次思想升级。


机智的岛君看完视频后立马把精华摘录出来啦!




1、30年后的创业者看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一定会感慨:你们那个时代真是太好啦,什么都没有,一片空白,随便干点什么都能成功。

2、下一个时代是人工智能时代,未来一切的东西都会智能化,未来人人都会有一个大白。人类的工作并不会被智能机器人替代,人类的任务是维护、训练它们并给它们分配工作。

3、在未来,能提出一个好问题,发现一个新需求,能找到一个新职业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不管是什么问题,人工智能都会迟早给我们答案。

4、未来认知方式会发生改变,全面进入屏读时代。

5、把现在看起来最不可能共享的东西变成共享的,就会有很大的商机。

6、未来的内容河流会越拓越宽,面对海量信息,唯一的稀缺资源就是注意力。未来没有谁是专家,大家获取信息的来源都是一样的。谁的快速学习能力强,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最准确的信息,谁就有优势。

7、未来30年是更多的流动、共享、追踪、使用、互动、屏读、重混、过滤、知化、提问和形成,只有在这个趋势对,并且对未来极度乐观的人才能赶上这股潮流。

8、未来使用某个东西比占有某个东西要重要的多,我们越来越不会追求某个固定资产,而是追求对某个资源的使用权。



来源:正和岛

转载请标明出处




必然

KK新作,三部曲终结(中文版为全球语言第一版)

这些力量并非命运,而是轨迹。它们提供的并不是我们将去往何方的预测。它们只是告诉我们,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向哪些方向前行,必然而然。

基本信息

作者:凯文·凯利(KK)

定价:68

开本:16

出版日期:2016年1月

书号:978-7-121-27453-6

分类:科技·人文

内容简介

人类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改变,在当下,能最快、最激烈地促进这些改变的,就是科技。而这些改变,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又在我们预料之外?举例来说,互联网全球化是必然的,但选择哪种网络不是必然的;四轮汽车出现是必然的,但SUV不是必然的;移动电话的发明是必然的,但iPhone不是必然的……

被称作网络文化“游侠”的凯文·凯利,在本书中总结了自己几十年来对于科技的观察和分析,精彩地评说当下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令极客们为之疯狂,也为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富前瞻性的视野和指导。

作者简介

凯文·凯利(1952~),绰号KK,世界著名科技杂志《连线》创始主编,“网络文化”(Cyberculture)的发言人和观察者,第一届世界黑客大会发起者。1994年,其预言未来科技发展的传奇著作《失控》横空出世,十几年后,稳重所指相继实现。2010年,《失控》中文版问世,即在中国互联网界和科技媒体中引起轰动。从此,KK的一言一行都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风向标”。在互联网创业大潮席卷各领域的今天,KK依旧冷静地游走在最新科技产品与人迹罕至的原始部落中,思考科技该如何发展以及人类将怎样依靠科技,从而更加幸福地生活。也许只有这样,才可以预见到那些能够真正改变我们生活的伟大发明。KK让我们相信,科技带给我们的未来,终将是一个充满温暖、人性和自由的“进托邦(Protopia)”。

目录

第1章 形成Becoming

第2章 知化Cognifying

第3章 流动Flowing

第4章 屏读Screening

第5章 使用Accessing

第6章 共享Sharing

第7章 过滤Filtering

第8章 重混Remixing

第9章 互动Interacting

第10章 追踪Tracking

第11章 提问Questioning

第12章 开始Beginning

《必然》书评:如何面对必然的未来?

二十年前,我出生在重庆的一个山区小县城,县城距离重庆直线距离不到100公里,但是乘坐汽车到达却需要7个小时,那是一趟艰难的旅程。那时候信息和物质都很匮乏,直到我小学一年级才买了电视,这个能播放圣斗士的神奇的大黑盒子让我十分迷恋。当我小学四年级第一次接触到电脑时,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电脑游戏这样的东西,而我不知道的是一个巨大的世界开始慢慢的展现在我面前,当我进入初中,一个叫QQ软件开始疯狂的流行,聊天成了一种时尚。转眼到了03年,我的高中时代开始,用手机发短信成为青少年之间最酷的事情,报纸上甚至出现了拇指族的说法。后来我远离封闭的小县城,到了成都平原读大学,我有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学习了更多网络的知识,喜欢上了天涯,看了很多博客,网络是我获得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而如今使用智能手机网购却成了我的日常生活。回顾这二十年,以前的我肯定想像不到电脑,手机和互联网能如此深刻的影响我的生活,这一切的变化是如此的翻天覆地。

如今没人会否认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有无数的人都在思考,到底什么是时代的趋势?这是个困难的问题。三十年前,《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凯文凯利迎接了网络时代的到来,见证了网络对时代的巨大改变。对于网络时代未来的发展趋势,凯文凯利认为我们不是想的太多,而是太缺乏想象力。其实对于人类来说,未来总是笼罩着层层迷雾。第一个发明蒸汽机车的特里维西克并没有料到火车使得德意志联邦统一并崛起。再往前,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的约翰内斯?古登堡,肯定也万万没想到印刷术直接导致了天主教的分裂和新教的成立。虽然对我们来说未来难以看清,但是我们不曾放弃对未来的想象,凯文凯利在 《必然》 这本书里结合这30年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巨变和现在的热点技术对未来做出了他的预测.

在《必然》的描述中,未来是霍洛思(Holos)的世界,所谓霍洛思,是全体人类,计算机,手机,各种可穿戴设备,各种智能设备,各种传感器靠着网络紧密连接起来的世界。而如今正是这个时代的开端,这种紧密的联系开始有了一定的雏形,一个巨变的时代开始形成,而这个时代的开端就是凯文凯利所说的形成(being)。

纵观 《必然》全书谈论的几大趋势,其实可以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技术上的变革,有知化,追踪,重混,过滤。第二类是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的变革,有使用,共享,屏读,提问,互动。

开启一个时代需要相应的伟大技术,工业革命由蒸汽机和火车的发明开始,电气革命由内燃机,发电机,电话,电报开始,信息革命由计算机,材料技术,航天技术开始。重要的技术是把我们联系得越来越紧密的技术,从前的车马实在太慢,从前交流也只能靠书信往来,而现在大家渴望越来越快的交通,渴望及时的交流。不用说在未来,就是现在,高速公路,高铁,飞机,快递,手机,互联网仿佛空气和电力一样无处不在,仿佛血液和神经把世界连接在一起,人越来越不能离开这一切。那么未来在交通和通讯上最深刻的变革无疑是知化(Cognifying),所谓知化就是智能化的一切,绝大部分的事物都安装了智能部分,可能是一个芯片也可能是某种传感器,更强大的但并没有独立意识的人工智能帮助人类更好的生活,它们能做大部分你做不到或者枯燥的事情,比如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空投快递,处理海量的数据,无人开采矿产,无人制造工厂等等,而人类的工作是监视和维护。

而这种知化世界的形成除了依赖人工智能技术,还依赖追踪(Tracking),重混(Remixing)和过滤(Filtering)的技术。这三个是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技术,所谓追踪指的收集数据的技术,信息如同空气,水源和石油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收集到有用的信息才能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判断。无论是GPS坐标,身体各项指数,还是商业数据的获得并迅速的处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追踪和智能的共同协作。对于收集到的数据,处理他们的能力和方式也非常重要,重混是一个方向,这要求把信息当做材料一样进行各种的加工,在未来,一条朋友发送给你的信息可能混合了一个他亲自用软件修改过的电影片段,一首诗,一首修改过的音乐等等。最后的关键就是过滤的技术,面对无穷无尽的信息,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选取你需要的信息,如何挡住垃圾和你不需要的信息这是将会是一种必须。

技术技术上的变革必然会引起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上的改变。技术的产生就是通过改进我们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生活得更好,但是这种改变往往是颠覆的,让人意想不到或者不太容易接受的。直到如今都有老年人认为照相机会摄走人的魂魄就可见一般。

生活方式的第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屏读(Screening),看屏幕已经成了现在的生活方式,电脑,电视,手机,车载界面, 那么在未来技术让信息不在桎梏于书本,让信息不停流动,在屏幕里涌现。屏幕更是无处不在,每个人都依赖屏幕获得信息,我们将会成为屏幕之民。网络让世界运动得越来越快同时你的需要也越来越渴望及时被满足,便捷性成了最重要的考虑,网络技术让人类严重依赖各种智能设备,但是会越来越不需要或者没办法独自占有它们,比如GPS导航系统,云存储系统,Uber的打车服务,大部分时候获得使用权就已经足够,这就是使用(Accessing)。虽然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理念,比如网络时代之前就有的租房,租车就是一种只获得使用权的想法。但是网络时代的使用和过去的使用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举个例子就能很好的说明。在火车发明之前,时间的概念早已出现,但是各地的时间是根据太阳的变化所确定,并不统一。当火车出现以后,时间的观念被改变了,火车的运行需要统一和精确,而使用各地自己的时间势必造成混乱,所以在1883年11月18日,美国全国统一的铁路时刻表诞生,这是一种新的时间观念-标准时的诞生,标准时深刻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如果标准时是建立在火车运营之上,那么网络时代的使用观其实是建立在另一个想法之上的,那就是共享(Sharing),信息时代之前,大部分信息都是来自媒体,政府,研究所,专家或者名人,人们被动的看电视,看书,看报纸,听广播,在但是在网络时代,人们有了方便快捷制作信息和发布信息的渠道,人们越来越爱发布自己的各种数据,比如写的小说,游记,读书心得,特别的经历,拍摄的小视频,照片等等,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其他的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无数人的人渴望得到关注,愿意分享自己拥有的信息,这种对信息的分享也让大众开始愿意分享自己的有型物品。Uber的本质就是让愿意把私人汽车的运载能力暂时分享出去的人和渴望暂时获得汽车使用权的人联系在了一起,这分享和使用一模式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是一个深刻的改变。阿里巴巴,外卖软件等等他们并不贩卖商品,他们只是帮助联系愿意分享和愿意获得使用权的人,这种模式在网络时代之前是难以实现的。

未来必然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相对于人类有限的生命时间来说,我们可以阅读的信息实在太多了,无穷无尽,每个人都淹没在信息里。那么如何分辨值得阅读的信息,如何获得可靠的专门化的建议,就变得非常的重要,这就是提问(Questing)的必要性。人类不停的在互联网上提问,使用搜索引擎,使用wiki百科,使用知乎,使用GPS,使用地图软件,使用大众点评,每个人都不停的收集信息,渴望得到数据库,得到设备,得到其他人的帮助,也有无数的人在网上回答问题,维护wiki百科,发布软件,这是一种新型的互动(interacting)。拉进了陌生人之间的距离,你不用去认识一个人也能获得帮助。这在以前是难以实现的,因为如何认识陌生人以及互相之间的信任都是一个问题.

相对于生活方式和观念上的改变,未来的变革还给我们带来了更深层次上的变化,这种深层次的变化是难以察觉或者是难以评价的。 最核心的问题正是凯文凯利在文章中说的我们需要人工智能告诉我们—我们是谁?如今互联网收集了我们大量的数据,照片,住址,教育信息,购买记录,浏览的网站,出行记录,同时互联网也在不停的利用这些数据,例如亚马逊,淘宝在根据你的喜好推荐商品,在未来,当云端有了我们一切的生理数据,社会关系数据,熟悉了我们一切的喜好,有了你的一切记忆,云端的资料仿佛变成了我们的一个化身,有关这个化身有一个有趣的电视剧,黑镜第二集第一集就设想了在未来我们如何和这样的化身相处。 面对这个化身,你不得不回答我和它到底有何区别?我到底是谁?虽然这个问题难以回答,但是我们对自我的认知是被我们自己拥有的时空观,思考方式,社会组织方式所影响,而技术又深刻的影响这些方面。那么该如何面对新技术带来的影响必然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我读本科的时候,对环境媒介学特别着迷,环境媒介学探究媒介与人类社会文化的关系。其中尼尔波兹曼的三部曲 《娱乐至死》,《技术垄断》,《童年的消逝》可谓大名鼎鼎,当时的我读得似懂非懂,但是心里却有了一些感觉,第一次认识到语言,书本,电视原来如此深刻的影响并塑造了我们的思想。

如今网络技术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我们的生活,尼尔波兹曼对电子技术的负面影响的担忧似乎越来越变成了现实。尼尔波兹曼认为每种技术即是恩赐也是包袱,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也必然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烦恼,网络似乎让人变得越来越不爱思考,一切都在吸引你的注意力,同时个人隐私更容易泄露,不负责任的言论更容易流传,出现了网络诈骗,黑客的各种攻击,或者你觉得这些并没有大不了,但是我相信当你看过看过黑镜第一季以后,你就会了解到媒体,网络,云端存储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负面的影响,这部电视剧正如其名,照出了网络技术带来的痛苦,错误与代价。正如凯文凯利在 《必然》里所说的那样在未来负面事物也会同样的进化,也会有知化,重混,追踪等等,而如何面对,如何限制,如何与负面事物抗争或许会是我们永恒的任务。

在回答”我们是谁”这个问题上有两部作品我非常喜欢。第一部是一个动画片,叫《psycho pass》,在这个未来的世界里,心理测量技术为所有人安排好了一切,你最擅长的工作,你的才能都由一个叫做西比拉的系统所评估,甚至系统更根据一项叫做精神色相的指标来裁决你是否犯罪。每个人的一切仿佛都被技术所安排好了。但是人就是由精神色相所决定了一切吗?而系统的判断就一定是对的吗?人们被这两个问题所困扰,进而开始了追寻与抗争。作品最后并没有给出答案,但是这些问题却让我们看见在代替我们思考的技术面前,我们更加渴望回答我们自己是谁。《Psycho pass》所处的世界是技术决定论的世界,所谓技术决定论就是技术代替我们思考,一切文化生活都要服从于技术。这是尼尔波兹曼所警惕而且反对的世界。第二部作品是电影《Gattaca》,这个世界是另一种技术决定论的世界,你一出生你的未来就被基因所决定,基因决定了一切,决定了你的天赋和健康。你的未来没有了其他的可能性。为了打破基因的枷锁,主角们迷惘,挣扎,追寻,用尽一切去回答自己到底是谁,自己和基因的区别在哪,真正的演绎了一曲人性的赞歌.

我们要面临的未来和《psycho pass》以及《Gattaca》所处的世界也许会非常不一样,但是我们面临的问题确是相似的,未来会必然到来,科技也必然会巨大的改变我们的生活和世界,但是科技不是万能的,甚至还会带来更多的问题,不要让技术代替我们思考,能拯救人类的终究还是人类自己,这就是为什么”我是谁” 这个问题对我们是如此的重要,也许永远得不到答案,但是不懈的去追寻答案这件事就是一种回答。

来源: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