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内卷的打工人

吴主任 吴主任 2021-02-09

图:John Bratby


内卷,几十年前历史社会学家黄宗智研究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经济时引入的一个概念。如今演变成网络热词,算是一次意外出圈。


不同于“认知折叠”这类故弄玄虚的烂词,“内卷”形象且准确。内卷跟打工人匹配在一起就更加有画面感了。打工人被卷得很难受,用各种段子来消解内心的焦躁不安。


某地发现金矿,第一波淘金者赶上风口,美滋滋,很快涌进无数淘金者,金矿的生意就内卷了。互联网这两波浪潮如是,移动互联网创业,各领域都是空白,先行者优势巨大,快速烧钱圈用户,扩张期人才紧缺,打工人备受追捧,等行业筑起难以跨越的壁垒之后,增长放缓,互联网打工人梦想的指数级财富增长梦破,相反,每年一大批新人参与有限的岗位竞争,职场上升通道拥挤不堪,又内卷了,996成了热词。


人类学家项飚在一次访谈里说,内卷是一种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他是这么说的:


成功者要失败者一定要承认自己是失败的。你不仅是在钱上少一点,物质生活上差一点,而且你一定要在道德上低头,一定要去承认你是没有什么用的,是失败的。如果你不承认自己失败,而是悄然走开退出竞争,不允许的,会有很多指责。所以现在能够退出竞争的人是非常富有的人,孩子送到国外去或者是怎么样。有退出这个机制是很重要。


这段话必然很有共鸣,尤其是击中了很多打工人的心,所以前阵子短暂地刷屏了。这段话用现在的流行语说,应该叫“上价值”了吧,有几分恐吓的气息,而且不严谨。首先“成功者”没有明确定义,虽然一直以来若无上下文和特定注明,成功者的成功就是财务上的成就吧。但这种“要失败者低头”的压力显然不是成功者施加的。


文字确实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不允许退出”“没有退出机制”,听起来就好像每个人都被某种强制力量限制住了,必须参与某个游戏。那么这一股强制力量来自何处?具体的人或者机构有吗?谁在施压,谁不让人放弃?


很遗憾,似乎并不存在这样的一个人或者机构逼迫人们卷入。


更大的视角看发展,停滞阶段的内卷是一个必然。僧多粥少。从农耕时代到工业革命再到互联网,财富结构和阶层流动的巨大变动,都是创新带来的。马车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内卷,直到汽车的发明才释放出更广阔的的机遇。


内卷是一种社会状态,也是个体被卷入其中感受到的压迫。因此解决内卷问题,也是两方面,宏观上,社会各领域要摆脱内卷,需要创新,需要另辟蹊径。而创新则离不开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举个例子,当影视剧创作有太多条条框框时,影视从业者也陷入了内卷,都在雷同的题材里厮杀,改善的并不难,给创作者更多的空间。


更多行业的道理是一样的。城市化带来人的聚集,但相应的土地、教育、医疗等资源并没有很好地跟上,减轻这部分的压力甚至都轮不到什么创新,只需要进一步放开即可。


一个社会试图摆脱内卷的状态需要各行业更多的创新,而创新离不开更自由的空间。不仅如此,应该更大胆地开放更多的领域,允许民间资本参与把蛋糕做大。


内卷给打工人带来的压迫,以至于项飚形容为“没有退出机制”。其实是有的,这东西不“能既要还要”。正如犹太人有句话说的,你想要什么都可以,只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你有野心有企图,你勇于竞争,那么就拼杀吧,去争取你想要的。相反,有些人只想过过小日子,不想为了高薪而累成狗,选择薪水少一点但相对轻松的工作。


看到这里,必有读者对此嗤之以鼻,哪有得选,我们打工人根本没得选好不好!十几年前第一次听到残酷无情的经济学说“失业通常都是自愿的”我也是很难接受,但确实无法反驳。不要用极端例子抬杠,我们就说大学生失业,找不到工作,那是因为大学生们觉得自己应该从事看起来应该是大学生干的活。没有什么是应该的,大学生不能去送外卖、送快递、开网约车吗?


当然不是说这些工作轻松,只是人还是活在现实中,从实际情况出发,先接受现实 ,然后一点点改善自身的生活处境。运气这东西通常更偏爱坚持积累的人。


或许“成王败寇”的价值观依然是主流,但我相信(也可能是希望)社会对失败者的评价会越来越趋于宽容,因为无论什么领域,幸运儿总是少数,多数人只是默默无闻过完这一生。


即便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依然是看金钱的脸色,同样的道理,个人能有什么办法呢,如果是地方风气,火速离开不要犹豫,如果整个大环境皆如此,自我怜悯、愤怒、抱怨是毫无用处的,要磨练自己在这种低劣的价值观中保持自我,无论富贵贫贱,每个人所拥有的仅仅是每个当下的瞬间,终点都一样,不用太过在乎社会和别人怎么看。这道理不难懂,但也需要重复,更需要的是长时间的反复磨炼。


祝福每一个打工人过好每一天


上篇:“放开三胎”引发的大型逻辑混乱

推荐:朋友们,有工打就不错啦




长按二维码关注吴主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