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长鸡娃不如关注这三方面

吴主任 吴主任 2022-05-01


权威快报| 教育部提出中小学生作业管理十条要求: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提出“十条要求”。其中包括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同时,要求各地要把禁止留作业作为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切实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非常权威,“切实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如果我们假装高考不存在,这些要求听起来还可以。教育部的“工具箱”丰富程度不亚于楼市调控“工具箱”,都很丰富。自上而下的规定有瘾,但无效。


校外培训机构也不让留作业了。可谓是重拳出击了。我就想啊,如果一家餐厅被禁止打包带走,人们是不是就不吃了呢?


比赛有录取率,就会有人落败。社会上大量的类似熟练工的工种,今天很多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但二十年后,靠出卖体力糊口者占大部分。


人力市场也遵循供需法则。大家都不去,需求旺盛,工资上涨。这个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了,比如月嫂、保姆、快递员这样的工作,辛苦但收入不低。并且这还是缺乏大量专业人士的情况下。


把时间拉长看未来,出身较好的人在成年后家里可能因为不那么缺钱宁愿让他们从事轻松但收入微薄的白领工作,工作更多是一种健康稳定的生活方式,钱多钱少不重要。与此同时,各种人工服务将会变贵,尤其我们这个加速老龄化的社会。


中考改革的信号很明显,大方向上未来的教育倾向于更多人送去职业学校,学习真正的谋生技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考上最好的学校是非常好的愿望,人要保持这种希望,也得接受现实中的真实概率。


高考是清晰的游戏规则,教育部怎么调都没用,家长总有办法应对。忙来忙去目的也简单,高考取得好成绩。这部分几十年没变,因为高考还是那个高考。今天的家长们给孩子报各种线下兴趣班,内心也注重素质教育,但只是阶段性的,等真正上学之后,这种焦虑会落在更务实的方向去,就是课外补习,以提高分数为目的。


高考分数只是这个国家制定的“好教育”标准,家长们是否想过,自己的孩子到底还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才是分数之外更重要的素质?


教育相关的研究报告和普及文章汗牛充栋。只要你想,到处都是教你怎么教育孩子的内容,你想要什么都有,观点还都自相矛盾。尤其是这移动互联网催生了无数真假难辨的育儿博主。不,我对育儿博主有极大的偏见,很简单,大家都是第一次当父母,怎么就敢出来教人育儿了呢?这是多么强大的自信呢?这还不是最奇怪的,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跟随那些育儿博主听他们教你如何育儿。你的孩子你熟还是网上那些假装岁月静好的育儿博主熟?这是最可笑的地方。


还有包括心理学在内的各种社会科学研究者,也有诸多教育方面的见解。可是问题又来了,敢问教育专家自己的孩子都被教成什么样了?如果没有养过孩子,那么理论可信吗?


从学前的教育到正式上学,市面上充斥着各种理论,不少都充满矛盾。比如说,对于不太好的表现,是应该多多鼓励,还是给予真实评价?成绩排名是伤自尊还是让孩子从小就直面现实?能不能以孩子小不懂事而强迫他们学习……等等吧,各方观点听起来都有道理。还有,男孩和女孩天生个性很不一样,理论上不应该是一种教育标准。这一点就很奢侈了,家长倒是可以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你指望老师那么敏锐地区分?


我不懂育儿,只是对现有的众多说法持怀疑态度。更实际的操作是自己的观察和直觉。孩子和孩子看似差不多,但天生的性格和能力差别很大,这一点细心点的父母必有所察觉。你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人,你应该比所有人都清楚。


同样也难以证伪但直觉上我认可的教育原则,是爱和尊重。不过这个“爱”充满陷阱。那些整天打骂孩子的,那些孩子脸色跟着孩子分数变化的,都觉得自己是爱孩子吧。怎么区分,恐怕还是家长自己要不间断自我反省,那些看似爱孩子的行为,到底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些欲望,比如弥补自己的缺憾、强烈的虚荣心、权力欲占有欲掌控欲等等,还是真正尊重孩子。


在爱和尊重的指导下,让孩子有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愿意并善于主动学习,适当的社交能力。如此,差不多就非常可以了,能否取得什么成就那都是造化。看似简单的三部分,真正做到当然是非常难,需要家长和孩子日复一日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积累,过程中的高分低分没那么重要。就算考不上大学天也不会塌下来。


上篇:专科生要什么职业规划?

推荐:请问有什么办法能让我调整心态

封面图:Jeffrey Smar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