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动人物候选 | 张天翔:型号横向任务拓荒者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这一年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既定目标的实现带来了阻碍和挑战,中国航天科工全体干部职工知难不畏,迎难而上,坚决完成任务,践行着“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使命担当。


正值2020年中国航天科工感动人物评选之际。中国航天科工官方微信从即日起选登各单位推送的候选人(团队)事迹,敬请关注。


2020年度中国航天科工 

感动人物候选人(团队)

事迹选登

①⑤




张天翔

型号横向任务拓荒者

三院

2002年,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时任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06所2室主任的裴雨辰遇到了即将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的张天翔,拉着他聊了很久,希望他能“加盟”刚成立的306所。


一年后,张天翔来到306所。初入航天,面对材料学这个要求不低的交叉专业,张天翔善学习、领悟快,很快就能独当一面了。


如今,17年过去了,已是306所副所长的张天翔凭借着敏锐果敢奋斗拼搏,一路奔行。


随着各个领域竞争的加剧,对于306所来说,拥抱市场已是必然选择。让306所搭上中国这趟开往春天的“高铁”,是他最大的愿望。


10年前,306所能拿到的型号横向任务非常有限,基本都是利润少或者技术非常难啃的“硬骨头”,国内其他材料研究所都不愿意碰。唯独张天翔透过层层困难,嗅到了发展的机遇。


有一次,该所承接了一个难度非常大的项目,指标要求几乎颠覆了大家对该类产品的认知。当时,这个项目的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


“这个技术方向一定要做,即便当下没有利润,也一定要努力拿下。”张天翔果断地说。作为团队带头人的他又做技术、又做市场、又做管理。在他的带领下,这项技术最终被顺利攻下,填补了国内空白。


近3年来,306所型号的横向任务量持续增长,相继打开航空、电子、船舶等领域市场,累计新签合同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亿元。这其中的很多成果,正是源于张天翔10年前推动开发的专业方向。


“只要客户的需求涉及所内相关技术领域,就要尽全力争取。只要是所内相对成熟的技术,就要想办法推向市场!”面对民用市场的一片蓝海,张天翔决定带领大家去搏一搏。


做民品之初,并没有什么大订单。由于各单位都有原来配套的厂家,只有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才会找到306所。


于是,张天翔就带着团队从小活儿干起。他告诫大家,市场很大,机会很多,材料学又是基础学科,谁都用得上,一定要耐着性子沉下心,深挖项目本身,服务好客户,信任关系建立起来了,就能挖掘到机会。


有一次,成都一家研究所提出一项材料需求,在国内寻找合作伙伴。


得知这个消息后,张天翔在第一时间整合所内资源,在技术要求还未明确的情况下,主动出击,组织多部门的技术人员赶赴成都,上门拜访客户,和对方讨论材料性能,了解技术指标要求。


随后,他带队连夜撰写技术方案,边写边改边讨论,一夜无眠。


黎明时分,一套完整的方案新鲜出炉,随即被马不停蹄地送到客户面前。响应如此高效、方案如此完美,客户被打动了,上百万的合同就这样直接被拿下了。


几年来,张天翔带领团队跑遍了国内二十多个省份,将所内先进材料技术转化为大笔订单和良好口碑。2018年和2019年,所内民用产业营业收入分别实现同比增长31.9%和22.3%,连年获评三院民用产业先进单位。


2019年8月,经过论证,海鹰空天材料研究院(苏州)有限公司揭牌成立。空天材料院由三院、306所发起,注资2.25亿元,落户苏州相城。这是集团公司2019年产业化发展领域的一个重大事件,从项目立项到公司挂牌,一直受到高度关注。


作为空天材料院成立筹备组的副组长和公司成立后的总经理,从选址、谈判、规划到汇报,张天翔付出了大量心血。


筹建前期,从广东到黑龙江,张天翔调研了很多城市。“要能留住人才、工业基础实力要强、要有市场需求……”一系列关键条件不断在张天翔的脑海中盘旋。


“每次谈判,我们都要带着财务、技术、基建部门的同事一起去。一边开会一边算账,对方也是如此。”张天翔说。


梳理所内各项产业发展的储备和规划、谋划创新的商业模式、向地方政府展示公司良好发展前景、争取最优的政策条件……从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一年间,张天翔先后赴苏州谈判达20次。


“落户经济发达地区更要实打实地谈,至少要谈好20年的收益和经营发展规划,还要把公司的发展纳入当地的建设发展体系。”张天翔说。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张天翔忙成了“飞人”。为了节省时间,当天“打来回”是常态。


张天翔经常凌晨三四点出发,去赶6点多的飞机,下午再乘坐五六点的飞机返回,半夜才能到家,第二天继续连轴转去单位汇报项目进展。


如今,空天材料院已成立一年有余。在这里,处处是攻坚克难,处处是创新发展,处处是热火朝天。


“就是要再造一个激情干事的火红年代!”张天翔领着大家,顶着压力,也带着希望,再次出发。




来源  ✎  中国航天科工

文  ✎  黄正宇

编辑  ✎  张彤

校对  ✎  王赛

监制  ✎  郑贵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