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东京,3000万人假装在生活——哪些事是你到了东京以后才知道的?

2017-07-26 # 假装在纽约

真是惭愧,我苦苦经营“假装”这个IP好多年,竟然被一篇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文章给打败了。


没错,我说的就是前几天像龙卷风一样席卷而过的“北京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据说在被删除前它的阅读量是500万。


我写了好几年公号,阅读量最高的一篇也不过才400多万。


当然这篇文章的火爆也不是毫无征兆,类似的爆款文章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一次。


有人调侃说,在如今中国的大城市,“中产阶级焦虑”和“逃离北上广”这两种病每个月阶段性发作三四次,每次都能催生一批10万+文章。


仔细分析那篇文章,其实内容并无新意,无非是在北京生活的人日常都会有的感触和吐槽——这也是它被许多自带精英光环的反驳文章攻击的原因。


但它的流行,恰恰也是因为触动了大家心里都有的那些共同的情绪。说到底,龙卷风的策起,源自于每个人的内心。


也不只是北京。把那篇文章里的北京换成上海,香港,东京,乃至纽约,巴黎,都能成立。


如果你有机会和世界其他大城市的人聊聊天,听听他们对自己城市的抱怨,你会发现里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所有的大城市,都有一样的病。


我的朋友小郭从小在日本长大,她收集了一些“在东京假装在生活的人”对东京的看法。




中国有北漂,日本有东漂。


日语网络上有很多人在讲自己“来东京以后才发现的事”,他们的抱怨我们听起来都是非常熟悉的,比如人多,房租贵,脏乱差。


很多人在到了东京后才发现,它并非想象中那般光鲜亮丽。光鲜亮丽的一面当然有,但不全是。


全世界的首都或者经济发展中心,往往都是贫富差距最大的地方。有24小时不打烊的餐饮店,或者酒吧、娱乐场所的区域,就一定有厨余垃圾,有老鼠,有野猫,有流浪汉,有醉汉,还有醉汉留下的呕吐物。


@hanwa0724

每次来东京,我都觉得东京的人量,用“泉涌”这个词来表现比较妥当。


@YoshiSLP

来东京第一次去涩谷的时候,人多到傻眼。还以为是有什么大型活动。那时候我19岁。


@asamorihisaya

我第一次来东京的时候,跟房屋中介说一个月租金预算是5万日元,然后中介问我:“没有浴室应该没关系吧?”我当时直接从椅子上掉下来了。


@parabailarcanto

来东京15年了,最近才知道元旦时候捷运是通宵运营的。


@tanoshi3814

来东京后才知道,东京人并不知道捷运中央线通到山梨县,这文化冲击啊。


@nzxt_F

都市人:“怎么还要等5分钟!”农村人:“还有半个小时,不过听听音乐很快就到了。”都市人去了农村:“什么?下一班要半个小时?你逗我呐?”农村人去了都市:“5分钟后下一班就来了吗?而且即使错过了下一班,再等3分钟又有车来吗?(狂喜地尖叫起来)”


@tkubotake

在代官山走进了一家店,里面看见一个和我差不多年纪的女孩,她带着孩子,穿的衣服很有质感,丈夫也超帅,那幸福的场景简直让人怀疑是不是在日本,好像和日本面临的晚婚、少子化一点关系都没有。


@ooYUCCAoo

来东京第一次见到了活的老鼠,估计在我们农村也有,但从没在路上看见过,首都真脏。


@chonchoro

在东京的捷运里,爱心专座上经常被不该坐的人占着,而且那些年轻人还在睡觉。可能他们觉得如果有需要的人,让开就好了,但本来就不该坐啊。


匿名

即使睡觉睡到捷运在终点折返,都没有人叫醒我。


匿名

我本来觉得人多不会寂寞,但来了之后觉得寂寞的时候反而多了。


@mituko333

我年轻的时候,来东京觉得很不可思议的是,捷运站里张贴的海报上写着“专治对人恐惧症、脸红症”。在农村听都没听过这种东西。


@typhoongoooo

同样都是酱油,来东京才知道鹿儿岛的酱油可真够甜的。



最难适应东京的可能是以大阪为代表的关西人。关东人和关西人之间一直存在着诸多像中国人说的“西红柿炒鸡蛋加不加糖”这种“战争”,他们不仅说话的方式和个性不同,连坐滚梯时候站的位置都是相反的。


因此,有大阪人在来了东京之后感叹,自己变得既不是东京人,也不是大阪人了,最心酸的就是被别人称为“原大阪人”。


说关西话的大阪人,对说东京的“标准日语”是有点排斥的,他们觉得“标准日语”听起来有点娘娘腔。所以,当在东京生活了一段时间的大阪人回到家乡后,如果口音改变了,就很有可能被他的朋友们吐槽“恶心”。


@100yuki

从大阪初来东京的时候,跟上司上来就说“那个啥”,被批评了,在那之前我一直以为是敬语。


@yoiIT

大阪、博多这样的城市,就像是东京的银座、涩谷、原宿和新宿的集合体。但东京是,每个街道都有它的专长,所以更有广度和深度。



日本电视台的深夜综艺节目《月曜夜未央》,在街上随机抓了一些来东京漂的路人做采访。里面有几个路人的经历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一个年轻女孩说,她曾经在东京街上迷路了,人生地不熟,不得已打了车,可到达目的地后才发现,其实两个地方只隔了400米;     


一个刚高中毕业的男孩说,因为想在东京的大学里受欢迎,在有360个人的新生群里发了长长的自我介绍,结果被330个人已读不回;


一个来自关西的社会新人说,关西式的幽默在东京行不通,在公司里想吐个槽都不敢;


一个女孩终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忠犬八公像,却因为它比想象里小太多而感伤;


还有两个打扮得十分个性显眼的女孩,她们是来东京读服装专业的学生,为了融入“东京时尚的氛围”有意变成了现在的外表,在几天前还是萌妹子的她们说:“已经不懂时尚是什么了”……


也有人在成为东漂之后,好像变了一个人,比如有一个来自鸟取县的大学生,节目组在一年前和两年前都对她做过采访。


两年的时间里,她从最初的淳朴可爱,变得能对东京的大型购物中心如数家珍,还有了新的人生目标:结婚并戴上Harry Winston的钻戒。节目主持人幽幽地说了一句:知识让人变脏。


类似这样的、对比调侃各个县市为主题的节目在日本越来越受到欢迎。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很多人在里面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没关注的朋友长按二维码点点关注


联系邮箱:ask@jiazhuang.u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