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 | 规范“不限量”或只影响运营商宣传方式

麦霖杰 通信产业网 2019-07-01


近日,针对基础电信企业“不限量”套餐隐藏限制条款的宣传问题,工信部要求规范“不限量”套餐宣传行为,不得夸大宣传,对于限制条款要标示醒目。三大运营商也是积极配合,立即开展全面自查工作。


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三大运营商带“不限量”抢眼字样的套餐早已推广多时,部分消费者认定该宣传方式属于哗众取宠的忽悠行为,或许部分消费者至今未知隐藏其中的猫腻——当用户当月全国或省内数据达到某一限定值后,上网速率将降至2G或3G网络标准,紧接着还可能发生一种情况:如果当月数据达到封顶值将面临被关闭上网功能的尴尬境地。三大运营商的不限量套餐在现阶段是否应该真的不限量?


在讨论以上问题前,我们首先需要客观定义不限量的真实标准:1、流量不限量、不限速;2、通话不限时长,不分闲时忙时;3、短彩信不限条数,任意发送。简而言之,不限量就是用户在没有套餐外支出的情况下尽情地享受基础通信服务。如此一来,现阶段实现不限量在消费者侧或者运营商侧考虑都是不现实的。


1、大部分消费者还不想给不限量买单。现实中,大量用户的流量使用剧增建立在“不用白不用”的基础上,最经典的莫过于过往先下载后观看到现在随心点播的公交追剧现象,如果真正意义上实现不限量,消费者就要为此承担更高额的费用,但用户是可以调整公交追剧的行为方式来平衡消费的,比如连接公共WiFi。用户必须花费额外费用来满足流量需求的应用在现阶段是比较局限的,因此运营商的“规范宣传”比“提价实现不限量”来得更现实,不限量更适合高端商旅用户。


2、运营商网络还不足以支撑庞大的不限量用户群。三大运营商选择限制用户的4G数据流量是慎重考虑现行网络承载因素的,如果全线开通不限量,就会导致经常出现卡顿、无法使用等体验不佳情形。在5G网络建设初期,还加大4G网络投资建设力度,无疑是自毁前程。相似情况下,美国、英国的运营商都经历过不限量带来的灾难,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不限量暂不能全面普及,能否通过降低资费来满足用户的大流量需求?


芬兰通信管理咨询公司Rewheel发表2018年上半年全球各地数据流量资费报告,数据显示韩国16.63美元/GB、美国8.37美元/GB、欧盟成员国2.75美元/GB,相比该报告数据,国内三大运营商的流量资费还算合理。联通冰激凌套餐99元可享受20G不限速流量,大王卡更可低至每日1元/GB无限叠加。三大运营商中资费较高的移动,88元的飞享套餐享有10GB不限速流量以及免费100M手机宽带。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流量资费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同时较国外网速也有提升空间。作为消费者,可以对当下不规范的“不限量”宣传揭竿而起,但对流量资费还应客观理性看待。


工信部对三大运营商的要求符合市场管理的规范化发展规律。三大运营商规范化宣传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也将促使营销朝着符合监管要求、自由组合套餐的方式转变。针对国家提速降费的要求,三大运营商也在逐步跟进,不限量也是可期的。



文 / 德瑞高级咨询顾问 麦霖杰

编辑 / 崔亮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