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信通院联合发布《产品数字护照(DPP)技术发展报告(2023年)》

中国信通院 中国信通院CAICT 2024-04-13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欧盟在《电池和废电池法规》《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提案等法规文件中就产品数字护照(Digital Product Passport,DPP)提出了强制性要求。产品数字护照的本质是一组特定于产品的、可通过数据载体进行电子访问的数据集,通过数据载体链接唯一标识符,在跨国贸易和流通中证明产品的产地、身份及可持续水平,进而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在2023年12月25日召开的“2024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数字基础设施赋能新型工业化分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发布《产品数字护照(DPP)技术发展报告(2023年)》。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李胡升对报告进行了解读。



报告基于产品数字护照的概念定义、发展背景、发展现状和实施影响,分析了产品数字护照的实施要求、实施过程与实施技术,围绕电池、纺织品、钢铁3个重点行业探索产品数字护照推进思路,并从顶层设计、技术基础、国际互认等方面提出发展参考建议,以期加强各界对产品数字护照认知、推动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构建、助力产业链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报告核心观点

1. 产品数字护照将成为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重要载体

产品数字护照诞生于绿色低碳背景,以数字技术手段服务于监管应用。在技术、应用、管理等方面的需求,与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度耦合,具有成为各行业广泛性应用的潜势。其内容覆盖设计、制造、管理、服务等全生命周期过程,属性上涵盖降碳、减污、循环、扩绿等绿色低碳发展要素,将成为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重要载体形态。


2. 产品数字护照将影响贸易、安全与合规成本

欧盟基于气候雄心与地缘政治思想,率先提出了以数字化手段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产品数字护照”要求,并加快推进其落地实施,这将对国际贸易、数据跨境安全、企业合规成本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作为欧盟当前最重要的进口对象,我国面临贸易壁垒和绿色发展的双重压力,应积极、审慎地跟踪关注和自主谋划,推动构建自主可控产品数字护照体系,以“互认”代替“接入”作为总体应对策略。


3. 产品数字护照的具体实施包含两大过程、七个流程

总体看,产品数字护照包括生成、管理两大实施过程。具体看,护照的生成过程,强调数据信息的高效汇聚、唯一识别,包括开发DPP数据模型、构建DPP数采通路、建设DPP标识体系等3个主要流程。护照的管理过程,强调数据信息的可信存证、安全监管,包括DPP标识认证发行、DPP数据可信存储、DPP信息安全核验,以及DPP应用监管适配等4个主要流程。


报告目录

一、 产品数字护照的概念定义


二、 产品数字护照的发展形势

(一)产品数字护照的发展背景

1.全球气候雄心大幅提升,数字化绿色化协同需求显现

2.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加速,ESG数据深度整合成为趋势

3.新兴信息技术快速演进,数字基础设施筑牢发展根基

(二)产品数字护照的发展现状

1.欧盟抢抓双化协同先机,主导产品数字护照稳步推进

2.我国启动重点行业探索,亟需产品数字护照顶层设计

(三)产品数字护照的影响分析

1.基于数字手段主张绿色要求,产生新的贸易壁垒风险

2.强制重点行业面临数据跨境,带来新的数据安全风险

3.凭借国际地位酝酿单边措施,增加新的适应成本风险


三、 产品数字护照的实施

(一)产品数字护照实施要求

(二)产品数字护照实施过程

(三)产品数字护照实施技术


四、 重点行业产品数字护照应用探索

(一)新能源成国际热点赛道,电池护照打造领航先驱

(二)纺织行业绿色牵引强劲,产品护照纳入发展战略

(三)钢铁行业面临降碳压力,精准数据管理亟需抓手


五、 有关对策建议

(一)加强统筹谋划,推进顶层设计与规划

(二)夯实基础设施,研究关键技术与标准

(三)推动国际互认,探索低成本适应路径


主要专家简介


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李胡升 

主要从事新型基础设施赋能绿色低碳相关技术标准研究与产业促进工作。牵头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绿色低碳等领域国行标20余项,承担或参与有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部级项目10余项。


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技术研究部主任,工程师

池程

主要从事元宇宙、数字化绿色化协同等领域技术研究与产业促进工作。CCSA TC13 WG6组长,IEEE分布式元宇宙计划发起人。牵头多项国家重大科研和产业化项目,研制20余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


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博士

刘阳 

主要从事标识解析、区块链、Web3等相关技术研究与产业促进工作。



版权声明: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编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撰写团队联系方式:

中国信通院

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

李胡升

13810768984

lihusheng@caict.ac.cn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报告。






校  审 | 谨  言、珊  珊

编  辑 | 凌  霄


推荐阅读

中国信通院发布《量子计算发展态势研究报告(2023年)》
专家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