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北尬生:胡某宇案后,我想到了学校里幸运的我 | 二湘空间

空间作者 二湘的十一维空间 2023-02-22

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遇见你真好》海报  图源网络

一个幸运的人的故事 

 文/海北尬生

最近,胡鑫宇案子发了新闻发布会,根据官方说法,是自杀。撇开这个事件本身,现在的青少年精神状况实在堪忧,这里有做父母的责任,也有学校的责任。那么,什么样的学校是好的学校呢,我想到了我自己的学校,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


我的高考终结于2020年。对我而言,让很多人望而生畏的高考是在不经意中就过去的。因为一些主观客观的原因,我没有努力学习,结果自然也不甚满意。不过还好,结果还不算太差,家人和老师也都感觉可以接受。我经常自嘲:我们班那些厉害的人负责用自己的成绩争光,我负责用自己的成绩兜底。总之,高考的残酷对于我而言似乎不存在,无论结果如何,我已经是很幸福的了。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没有体会到别人是多么的努力,更不意味着我无法理解有些地方的学生有多么痛苦。对于那几所著名的高考工厂,我们学校的老师几乎是以嘲笑的口吻看着他们的:有一次副校长在劝我们不要买那种横骑在课桌上的书袋时,直接跟我们说“某水某校的学生就是这样做的,咱们没必要像他们一样。”虽然如此,我们仍然清楚的知道,那些学校的模式是真正存在着的,有无数和我们同龄的学生正在这样的模式下成长学习,而且也有无数的人正推崇着这种模式。我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体会着这些模式:我初见这些“某狗”(这个称呼是没有任何侮辱意义的,它是“累成狗”的缩写)的内卷程度,是在一个竞赛夏令营里。



《遇见你真好》海报  图源网络


夏令营里上午和下午都要上三个小时的竞赛课,晚上的时间留给我们自习,但对于那所学校的老师而言,这些远远不够。于是,某中的那些学生不和我们参加晚自习,而是利用这个时间由他们的教练单独补课,而且一补就是直到后半夜。当我和我的同学在讨论、打游戏、闲谈乃至跑到酒店的游泳池里游泳时,看着那一两个会议室里的灯火,心中真是五味陈杂。


而最让我恶心的是,有一个前某中的学生亲口告诉我,在他们的学校里,艺术特长生就是专门被拿过来装点门面的:没有人关心他们的学习,他们在学校里唯一的任务就是被拉出去参加各种活动,证明他们学校并不是纯粹的高考工厂而已。我们学校也有相当水平的艺术和体育特长生,但是我们完全没有这样对待他们。


所以这个同学所反映的那些问题,虽然在程度上超乎我的想象,但其门类都是我听过的:紧凑的时间安排、巨大的压力,以及对于上级检查弄虚作假的应付。因此,我是怀着对他极大的同情和理解,写下这些文字的。我和我的同学是幸运儿,对于我们而言,不去幸灾乐祸只是最低层的底线,尽可能的让他们享受到和我们一样的幸运才是最终目的。因此,我接下来对我们学校的描述,可能会让这位同学以及和他类似的人心里不太舒服,但我认为我还是有必要这样做:我必须要证明,培养好的学生,以至于更重要的,让人拥有更好的人生,某某中的那种模式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我在学校里是竞赛班的学生,而我班里很多同学是不打竞赛的。不过没关系,班主任老师或者竞赛教练都从来不会在意这些事。竞赛教练L老师是一个嘻嘻哈哈很乐观的人,他的能力很强,在我们毕业不久就被评为特级教师。他也很清楚,教出一两个金牌国集将为他的履历增色不少,更何况他的儿子Edward也在我们班。虽然如此,他从来没有强迫着任何人去搞竞赛或者不搞竞赛。


他对于我们学习路线的看法,永远只作为建议提供给我们。当然,他也有器重的学生,认为他们可以考出比较好的成绩,但他从来没有给他们单独补课或者以任何别的方式区别对待他们,甚至对他儿子Edward也是这样:以Edward的能力,他完全可以成为我们班最顶尖的人,如果他爸真的有志这样培养他,也一定能够达到目的。但他不是,他和我们别的同学一样玩,做一样多的题,最终去了上交,在我们眼中,这并不是最好的学校。



《遇见你真好》海报  图源网络


不单是物理竞赛是这样,其他学科竞赛也是如此。诸多老师中我与化学老师J这老师关系最好,而他也是隔壁化竞班的教练。他是高考河南省状元,某位北大前任校长亲自带出来的博士,他完全知道怎样学习,完全知道优秀的孩子应该达到什么成就。他也是三个竞赛教练中最年轻,最有雄心的一个,因此,他本来应该是最有必要要求他的学生出成绩的人。但他也没有。相反,他只关心他教的学生——无论是他们班还是我们班的——学习是否尽力。比如说我,根本就不是化学竞赛班的学生,却让他在我身上费了非常多的精力,只是因为他觉得我不够努力,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对于那些尽力却达不到自己期望的人,我只听到过他的安慰,却从未听过任何一点斥责。


竞赛教练尚且如此,其他学科的普通任课老师自然就更放松了。我们学校的一大特点就是老师从来不会找学生强制补课。有些人会觉得我们的老师“不负责任”,但事实不是如此:只要你有需要,你随时可以找老师答疑,让他给你讲到什么程度都可以。他们也的确会给你提出一些警告,比如“你某某块的知识点有点薄弱”之类的,也会建议你去找他们,但这都不是强制的。甚至,即使对于高三的学生,我们也绝对不会占用周六日的时间补课,自习课就是自习课,除非统一安排,否则不会有老师来讲课考试,甚至连考勤都不查,因为学校允许我们跑出去找老师答疑。有一些人就趁此机会上操场上打球过瘾,但除非严重影响了学习,老师也不会太过在意。


我们是怎么开展教育的呢?我们的老师虽然也强调刷题,但是会告诉我们,要正确的刷题:刷那些会考的、会帮助我们理解的、会帮助我们形成思路的。剩下的那些,如果硬要自己刷也是可以的,但绝对不会出现在学校的学习内容上。我们的老师希望在三年的时间内养成自己学习的能力:自己努力,自己找不足,自己思考,自己练习。我们甚至在期末考试的前两节课还在上新课,最后一节课留给我们自己做题答疑,然后就直接考试了:除了高考之外,我们从来不停课复习。


物理、生物和化学的实验室门是不锁着的,只要有老师陪同,随时可以进去做实验。我当年的一大快乐就是趁J老师做实验的时候过去帮忙,或者自己做化学实验合成个什么东西,再拿给J老师看。在课上,理科老师经常给我们做实验,文科老师则不断给我们推荐阅读的书目。简而言之,学不学完全是你自己个人的事,但只要你想学,无论想学到什么程度,老师都会尽最大可能满足。



《遇见你真好》海报  图源网络


而最让我感动的是,学校上至校长,下至老师,对我们都有无微不至的关怀。我的成绩并不拔尖,在我们班里尤其如此,不可能指望我考出什么成绩,进入什么名校,为学校争光。在很多学校的眼里,我这样不上不下的鸡肋就属于废物。只是我可能这样想,我的老师从来没这样想。班主任x老师、英语z老师(她也是年级组长)、历史x老师都在我最困难的那段时间关注过我,和我谈过话,物理竞赛L老师,在高三最后一次比赛出成绩之后专门带了我和另外两个心中非常失落的同学出去吃饭,聊了很多他让同事都可能不知道的东西。而J老师曾经有一次和我一直谈到天黑,我和他说了自己在初中被班主任老师针对的故事,他也告诉了我一些他生活中经历的事。


学校的领导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很多领导自己也在教课,我们在走廊里见到他们打声招呼,一定会回复我们。我们也有冬锻,也会跑步,大部队通常都跑的很快,一些体重比较大或者身体比较弱的同学就会跟不上。每到这时,班主任乃至校领导就会在这个学生的身边陪着跑,有些时候,一些跑得快的同学也会特意慢下来陪陪他们。就连马校长在这一点也很让人难忘:高三那次开学典礼,我迟到了,最糟的是,在我进入校门往操场里跑的时候,正好迎面见着他和一群领导从办公室出来准备参加典礼。我当时尴尬万分,马校长说的却是“不要跑,不要跑,慢一点……”


在前一阵刷屏的一封信中,那位学生说他们学校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缺失的”,这句话我想我们学校的老师应该也未必不会认同。但是我们的老师不会把惩罚当做是最重要的手段,在我们那里惩罚只是一个兜底的保障,只有当你干了一些突破底线的事的时候,才会适用惩罚。我们的校规仍然是值得我们敬畏的,在我们那一届就有人因为考试作弊等原因被记过,但是校规从来没有成为我们心头的负担,因为我们的老师不但告诉我们,我们需要遵守什么规则,还会告诉我们,遵守规则后,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手机的使用。虽然我们的老师并不建议我们带手机,但我们还是可以把手机带到学校的,在操场等“没有屋顶的地方”使用手机都是被允许的。虽然如此,如果你违反了“没有屋顶”这一条,让手机在这样的地方(比如教室)发出声音或者被人看见,一定会立即遭到没收,而且一没收就是直到毕业。更严重的违纪也一定会受到更严重的惩罚,我所听过最重的就是有人在出去支教的时候携带了有酒精的饮料,结果被开除。我们的校规绝对不是形同虚设的,但也绝对不是让人毛骨悚然的。



《遇见你真好》海报  图源网络


即使是这样,我们学校的成绩也不比那些采用某中模式的学校差。有人会说:我们学校好是因为生源好。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我在第一篇文章里重点介绍过我的那些同学们,他们都是很优秀的。但是,如果要把这个说法看作唯一的因素,那在逻辑和事实上都是有问题的:从逻辑上讲,三年的时间很长,如果教育的方法有问题,足以让好学生变成差学生,或者至少让顶尖的学生不再顶尖,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从事实上讲,我们学校的学生也并不是最优秀的,全北京最优秀的学生在海淀的人大附,这所学校用早培班从五年级开始就搜刮了全北京智商最高的孩子们。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所学校在生源上和我们处在同一水平,和我们同在西城区的S学校就是例子,对于中考生而言,我们两所学校是旗鼓相当的竞争者,我也的确认识很多比我更优秀却进了那所学校的学生,比如我们初中的年级第一L,和我在课外班认识的另外一所著名初中的年级第一G。虽然如此,我们的高考平均分却比S校高了5分左右,而那所学校虽然不像某水那么严酷,却多少沾了点它的意思。


总结起来来说的话,我们学校是以应试教育为目标,却以素质教育为手段。我想象不出来比我们更偏向素质教育的手段:历史课老师让我们读大部头的历史原著,英语课老师让我们读原版小说,语文课老师带着我们背唐诗读散文写读书笔记,化学,物理,生物课,老师带着我们做实验……虽然如此,我们并没有放弃以考试为目标和检查效果的手段。我们也会安排考试,也会有排名,更会参加模拟考试和统考,但是那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学会知识才是。


这种安排其实是相当合理的,仅针对考试而言,我们现在仍然没有一种效果能与之相当的选拔评价学生的手段。自从中国开始科举考试以来,考试作为评价人的标准已经持续了一千多年,中国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别的选拔手段,但最终还是回归了考试。清朝时期,西方的主流政治界对中国的政治体制几乎是全盘否定,但偏偏正是在这个时候,英国默默地引入了文官的考试制度,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受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因此,我们实际上无法摆脱考试,它作为一种手段是高度有效的。



《遇见你真好》海报  图源网络


另外,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就是,我们的高等教育处在严重的僧多粥少的局面:可以被接受的教育,尤其是可以被公众和工作单位接受的教育,太过紧缺,而社会还一时半会无法扭转这种状态。因此,竞争是客观存在的,只要这个局面不改变,竞争的激烈程度就不会下降,各种各样的“减负”也无非是把一种竞争转化成另一种竞争,或者把一个时间段的竞争转化为另一个时间段的竞争而已。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是事实,但天真的认为禁掉课外培训,降低学校的作业量,就能减轻学生的负担,也是相当不切实际的。


因此,我认为最合适的教育还就是我们高中的这种教育:保留考试作为评价手段,因为他的确是最高效的选拔评价体系,同时,更改教育的目标,使考试不作为目的而存在,让学习的目的在于掌握知识而不是应对考试。这样的做法吸取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各自的优点,而规避了各自的缺点,显然是最靠谱,最理智的做法。


但是问题在于,我们该如何说服有些家长和老师接受这种不以考试为目的的教育呢?像我父母这种工作稳定的、不指望我承担什么“全村的希望”,也不强求我非得考上清北的父母肯定能接受,但是对于很多家长,他们是不能接受的。他们可能一直挣扎在社会的中下层,孩子考上大学,考上最优秀的大学,是把他们从中下层解救出来的唯一希望。他们不指望孩子英语发音标准、物理化学实验水平精湛、历史政治观点深刻,他们不要这些无法为高考带来优势的东西,他们只希望孩子高考能够考好。至少对于他们而言,某中的模式是唯一合理的模式。


但是我还是要说:高考考好就真的那么重要吗?考一个三本和考一个清北,的确是有很大区别,但考一个211和考一个985,真的有那么大的区别吗?它能为孩子的人生带来多大的改变?我是我们班唯一一个没有考上985的学生,但是我并不认为我不比他们幸福,至少我不认为我不幸福的根源是我的成绩、大学不如他们好。


那些家长不妨考虑一下:当自己的孩子长到和他们一样的年龄的时候,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会是18岁那年的高考成绩吗?不会,他们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家庭和不和睦,老人健不健康,孩子听不听话,以及唯一一个能略微和成绩沾点边的,工作稳不稳定。然而,据我爸说,工作上做的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情商和做决断的能力,学习成绩之类的,只能往后排。那既然如此,您执着的是什么呢?我也曾经执着于竞赛的成绩,但现在来看,都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



《遇见你真好》海报  图源网络


所以对于这些不幸的同学,我想说的是:首先,你需要集中所有精力解决你心理的问题。在这种状态下做不出正确的事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你的身体并没有按照正常的状态工作。一定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师,如果他们认为有必要,也可以配合药物进行治疗。心理疾病也是一种疾病,生病吃药,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不要有什么压力。你在身体和精神层面受到的虐待我是完全能够理解的,我在初中的时候也曾经遭到类似的情况,它的影响持续了好几年。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当实在是无法承受其压力的时候,选择躲避就是最正确的选择。当然,选择抗争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做出对自己尽可能有利的事。如果以后可以继续学习,一定要积极关心知识本身,也可以读一读我的第一篇文章。至于你的学校和老师的种种,你就先不要担心了,他们不是你的斗争对象,是我们的斗争对象,这个问题,将由我们来解决。我们的幸运之处在于,我们“粗识轩辕奏乐声”,见过天堂该是什么样子。因此,我认为我们有责任让这天堂降临到每一个人身上。


写到这里,也就该结束了。最后附上一句,不久之前写的诗,送给那些还在苦苦挣扎的学生吧:


尝遍炎凉转身后,

几度风光几度秋。



延伸阅读:

海北尬生专辑
我们没有资格责备明哲保身和沉默,只有资格赞美站出来的勇者 

作者简介海北尬生:因其尝求学于北海之北,每不顾环境而放尬言,故起此名也。喜航天,爱读书,本学理工,爱好文学。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the end~

更多往期精粹

《狂飙》中爆火的张颂文也是文学青年,他写下一位在心里点灯的人

梅朵:每年初二,我家都为爷爷捡来又送去做童养媳的姑姑落泪 

林世钰:房间里的大象,老人的性和爱像死神唇边最后一抹微笑

卧马:我这个湖南表学弟,无情无义,阴阳两隔,将我拉黑了!

河岸:《狂飙》大结局平淡落俗,可惜了,离精品剧还有距离

投稿点击此链接,记得公号加星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