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湘:美国大学生游行,支持巴勒斯坦是被利用了吗?

空间作者 二湘的十一维空间 2024-05-30
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图片来源:张丰

  

美国大学抗议以色列的是什么人,为什么两个阵营的人都觉得对方不可理喻  
文/二湘


从去年十月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以来,美国大学Pro-Palestine(支持巴勒斯坦)的游行示威就一直没有停过。

最近4月开始的大学校园游行,起因应该是拜登签署了向以色列提供260亿美元援助的协议, 引起了很多支持巴勒斯坦的学生的不满。这次抗议最先是在哥伦比亚大学爆发的。我的朋友张丰正好在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 张丰说哥大一直有游行,最近应该是校长被叫到国会质询,学校有压力,不断压缩游行的空间,学生才占领草坪,然后被警察清场一次,成为全国关注事件,也同时引爆了全美范围的大学游行声援活动。现在,哈佛,耶鲁,斯坦福等许多学校都有学生游行,今天,UCLA还因为支持巴勒斯坦的学生和支持以色列的学生发生冲突而宣布停课。

UCLA双方阵营学生冲突


我从他的朋友圈看到很多第一手图片和视频。抗议频频升级,从一开始在大草坪拉着手抗议,到去大草坪扎帐篷,到被清场,到学生占领标志性建筑密尔顿大楼,到哥大关闭校园,警察到密尔顿楼把抗议的学生带走。事态在升级。

前一阵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抗议学生太天真,不要被那些恐怖分子利用,不要做恶人手中”有用的蠢货“。我把这篇文章转给张丰,他认为学生并没有被利用,这就是他们自己组织的活动,表达的就是发自他们内心的诉求,美国的大媒体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都不会有“学生被利用”的说法。

那么,到底是哪些人在游行呢?我仔细看了张丰老师的视频还有别的博主的视频,又和张丰老师讨论核实,我觉得游行示威的人主要有四部分人。

1.第一就是巴勒斯坦裔的学生和穆斯林的学生,这些人其实是抗议学生的主力和核心队伍。我看了几个视频,包括张丰老师前几天在哥大封闭校园后从门外录的视频,你看校园内的学生大多是带着头巾的,是的,他们都是穆斯林,而且,女性居多。

图源:张丰


还有就是一个UCLA的犹太裔的学生发的视频,他被几个带着头巾的学生堵住,不让进校园。

图源网络


另外就是纽约时报等媒体的照片也显示很多抗议者就是包头巾的穆斯林女性。

图源:纽约时报


2.其次就是同情巴勒斯坦的白人学生,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那些左翼精英。他们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在鸡蛋和石头之间,永远站在弱势群体的一边。他们其实也是反对哈马斯的,但也不怎么攻击以色列,更多是同情巴勒斯坦平民。他们会去参加游行,但并不会主动挑头去组织游行。

3.还有少量的同情巴勒斯坦的犹太裔学生。这些人其实是和第二类人非常像,甚至比他们更具有一种圣徒的精神,因为他们的族裔和巴勒斯坦人有着千年的仇恨。

4.还有少量反对威权的教师和学生,认为校方太保守,反对的是校方的打压,支持的是言论自由。支持的是抗议的权利,而不是他们抗议的内容。比如他们对部分学生要求停止和以色列的学术交流,关掉特拉维夫的全球中心也是完全不认可的。

做为一个反对恐怖行为,反对哈马斯的自由主义者,我认为学生完全有游行示威的权利,言论自由应该是美国社会的基石,当然应该维护,而且,我认为社会进步往往是由这些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推动的。但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左派学生们为什么和我们这些人的立场不同?他们没看到哈马斯的暴行吗?他们不同情以色列那些被绑架的无辜平民吗?

现在看了这一轮的抗议,认真分析了这些抗议学生的组成后,我发现很多之前不理解的地方现在算是搞明白了。

首先,Pro-Palestine的核心团队应该是巴勒斯坦人和穆斯林们,而不是我之前以为的左派白人。他们当然看到了哈马斯的暴行,但是更让他们痛心的是自己在加沙受苦受难的同族同胞。CNN源引巴勒斯坦卫生部的报道,自去年10月7日开始以来,加沙地带至少有 22,835 人死亡,这意味着这片飞地战前 227 万人中的 1% 已经丧生。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22835就是一个数字,我们不会痛,但是对于那些巴勒斯坦人来说,这些人可能是他的亲戚,朋友或者是儿时的玩伴,是会让他们彻骨地痛,而这些痛就会生出恨,再加上穆斯林这个种族的执拗和血性,他们怎会轻易罢休?在自由的美国校园里,他们当然会站出来挑头组织游行示威。

我曾经在工作上碰到过不少这样的穆斯林女性,她们是在美国出生的第一代移民,做着高科技的工作,但是她们的保守和对美国社会的敌意也是大大地让我吃惊。他们这些在美的穆斯林们,是同时在仇恨教育和自由风气下长大的人,他们的认知比他们的父辈更宽广,但是,不免又有家庭和族裔的烙印。这些人,应该就是这场Pro-Palestine的主力。这些人,当然分得清哈马斯和巴勒斯坦国是两个概念,一个是臭名昭著的统治极权,一个是和他们有着血肉联系的土地,既有极权的恶,又有普通人的痛。除了部分哈马斯的铁杆支持者,他们大多数人爱这片土地,虽然不喜欢哈马斯这个极权,但对他们来说,又怎么可能完全分割?张丰老师称这种撕裂为”极权的创伤”。

图源张丰


其实Pro-Palestine和Pro-Israel的人都没有错,但是前者看到的更多的是巴勒斯坦那片土地和那里的人民在受苦受难,而后者憎恨的是那片土地上的极权政府哈马斯,同情无辜的被绑架的平民。至于每个人更侧重看哪部分是和他们的文化根源和理念分不开的,还有一个,就是和信息源有关系。

这些美国名校的精英们都是那么聪明的人,哪那么容易被骗,被利用呢?所以,我们和左派学生立场如此不同,很大原因也是因为我们看到的信息不同。年轻人看的Instagram和tiktok,我们不看。我想,那上面肯定有不少巴勒斯坦人受苦受难的图片。这大概也是犹太人掌控的美国政客们要禁止tiktok的原因之一。这些政客们想的是怎么保住自己的席位,怎么让支持自己的军火商开心,至于其他,都无足轻重。而拜登签署援助以色列的协议,受益最大的人是谁,就是这帮军火商,他们是最不希望世界和平的一帮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抗议也是个好事。

去年巴以冲突爆发后,许多人在这个问题上分歧很大,我在的一些群也为相关话题争得不可开交,左派和右派完全是水火不容的地步。人们急于表明自己的立场,急于做一个黑白分明的表态。为什么一定要站队?为什么谴责哈马斯的同时就不能同情加沙的平民?为什么声援巴勒斯坦的同时一定要孤立以色列?巴以冲突几千年了,是非曲直怎么可能那么简单说清?为什么复杂的事情一定要简单化,一刀切?

其实,不只是巴以冲突上,在很多事情上,很多人都变成了二极管思维,非黑即白,那些中间路线的文章是最不讨喜的。要么正,要么负,要么完全同意,要么完全对立,要么支持巴勒斯坦,要么支持以色列,都觉得对方面目可憎,根本不可能部分选择来说事情,更多的是针锋相对,党同伐异,人们会选择退群,或者拉黑意见不同的人。就像韩炳哲说过的,这是一个肯定社会,大家更多的是求同求点赞,选择听自己想听的意见,根本不听和自己不同的意见。因此,右派就会自动屏蔽左派的NPR(美国公共电台),就会有人愤怒地取关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公号,大家一般只会转发点赞和自己意见一致的文章,等等。而结果就是同频的频道传播的理念和信息更加强化了人们之前的立场,社会也变得更加撕裂。

同时,我们身处这样一个数字化媒体的时代,一个非常浮躁的时代,超级社交媒体的即时性和互动性让恶意评论成为可能。在一些微信群里,有些人特别容易从争辩观点变成攻击不同观点的人。他们往往抛出一些侮辱对方人格和智商的话语,比如傻逼,比如说你是小学生,比如说你的理解力低下等等。他们往往不愿意思考,或者争辩不过对方,就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激怒对方。而被攻击的人往往就会马上反驳回去。迅速实时的反馈让人们变得亢奋,尤其是当双方观点不同时。

数字化的社交缩短了距离,也成就了这种草率冲动的交流方式和毫无敬意的网络文化。这样的文化让思辨性的对话成为不可能,人们寻找的是一种情绪输出,而不是理性争辩。这也是大家都要站队,而且支持巴勒斯坦的人和支持以色列的人都觉得对方不可理喻的原因。

可以想见的是,对某些人来说,我这些话说了也是白说,但是,只要有一个人认同我的观点,凡事愿意做一些认真的探讨和调查,努力做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客观分析,而不是立场先行,着急站队,我的这篇文章就没有白写。


更多文章:
 
《我妻之死》的丈夫再发长文,你相信他们的爱情吗?
二湘:十一维空间的一千零一夜,我想说说王小波
二湘:《坠落和审判》北大首映式,这位北大教授为什么会翻车
二湘:巴以冲突,争执焦点是什么,出路在哪里,答案在风中飘


作者简介

二湘,喜欢码字,著有长篇小说《暗涌》《狂流》,小说集《重返2046》,最新小说集《心的形状》刚刚上市。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the end~
二湘:几经波折,我的小说集《心的形状》终于出版了

更多往期精粹

从疫情之下的高考,到四年后一路尘埃的考研

“三胞胎低收入家庭每月补1970元”,有点幽默了

长沙被欺凌的初中生,邯郸被杀少年,恶童离我们的世界并不遥远

在轮椅车和吊葫芦之间


投稿点击此链接,记得公号加星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