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墙垣到墙园的空间游戏 | 上海 三米园

VIASCAPE 景观设计小学徒 2023-09-19

△ 三米园之回廊  ©CreatAR Images

△ 三米园夜景鸟瞰  ©CreatAR Images


   设计单位  VIA维亚景观

项目地点  上海崇明

建成时间  2022年9月

设计规模  120平方米


立基与对话:以墙为园的动机

 

最早受朋友之托,接触这个项目是在2017年10月,当时的定位还是上海崇明岛上的乡村别墅的景观设计,同时也听说别墅建筑方案经过3、4轮的磨合也确定了。事实上,我们对一般的别墅园景设计可以说是没什么兴趣的,然而听说业主夫妇对园林文化怀有爱好与热情、建筑方案也算简洁明快,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开始接触。但当时依旧拖沓了2个月,并没有真正动手设计。

 

转机来自业主2017年12月的一个紧急的诉求,即:希望尽快把别墅临路的围墙做起来,以便封闭施工和管理。半天,我们就确定了以围墙作为整个外部空间塑造的起点,并提出了“以墙为园”的构思,于是整个设计就转向了与“当代造园”有关的一次实验。



△ 项目区位  ©VIA维亚景观


△ 三米园整体俯瞰  ©CreatAR Images

我们知道,明中后期以降、墙作为重要的造园元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园林中,成为更斩截而高效的空间划分和景域转换方式。“墙、廊、亭、轩”交错、叠合,形成游赏主线的造园手法,渐成明清文人园的主流技能。在我们看来,这应当是本次实验的历史依据与灵感来源。

 

同时,“以墙为园”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立基”的机会,这个既是墙、又具有游园功能的边界空间突破了传统如《园冶》中所述的“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的做法,这个从“墙垣”化身“墙园”的空间可以为整个宅园重新立基,并与别墅建筑主体形成良性的对话,而二者相对合抱中的宅园绿意(整体空间的“旷”)或许就是当代造园的“壶中天地”。


△ 立基与对话  ©VIA维亚景观

△ 融入绿化的三米园与乡间小路  ©CreatAR Images

△ 三米园与主体建筑的对话  ©CreatAR Images


三米构园:以3米为模数的空间折叠与趣味

 

在进行具体设计时,我们刻意避开了各种传统造园手法,转而采用简洁的当代空间方法。在这里,我们以类似“折纸游戏”的方式,将白色园墙在空间进行翻折和切割,并将这个翻折的范围控制在高3米、进深3米的连续空间里。


翻折之后,原本意义上的别墅围墙便以“空间”的姿态呈现,并包含了入园的门廊、可供短暂休憩的亭、区分内外的墙等多样的园林功能空间。同时,我们用直线、圆形对翻折后的三维界面进行的切割,营造出了各从属空间之间的因借关系,形成了一系列随形得景中的“藏露”“曲直”“开合”“高下”的园林意趣。

△ 三米构园  ©VIA维亚景观

△ 3米为空间模数折叠下随形得景  ©CreatAR Images


△ 门廊  ©CreatAR Images


△ 从落英坪看向三米园局部  ©CreatAR Images

夜景中的三米园与青云径  ©CreatAR Images

三米园之月洞  ©CreatAR Images

从乡间小路看三米园  ©CreatAR Images


此外,确定以3米为基本空间模数也是可以被论证的。其一,乡村住宅的围墙高度是一个敏感话题,在尊重“不可压邻居一头”的风俗的同时,又要保证施工过程和未来使用中的各种车辆与设备进出方便,于是确定了3米这个高度。其二,从空间尺度上,一个4米左右(含4米以上)进深的空间已经可以成为一般意义上具有可用性的建筑空间,而这里并不需要这个进深尺度带来的更具体的功能引导;同时,一个进深过小的空间则会引发局促、临时与不稳定的感受。

 

而3米进深的尺度却恰好处于稳定与不稳定之间的模糊地带,使得整个“墙园”在呈现园林个性的同时,也能更好的以“灰空间”的谦虚姿态融入整体宅园。于是,我们在设计中建立了基于3米的空间模数关系,我们也将这个“墙园”称为“三米园”。


△ 三米园局部俯瞰  ©CreatAR Images

△ 亭  ©CreatAR Images

△ 空间照应的月洞  ©CreatAR Images

△ 月洞借镜  ©CreatAR Images


△ 随形得景的自然绿意  ©孙轶家


   内观与外观:无山之山的归园田居

 

“三米园”的设计与介入,让整体宅园营造发生了重大的转向。处于边界位置的“三米园”仅用3米的进深,就为整体空间增加了一个极有价值的游观层次,这不仅指在其间的游赏与休憩。更重要的,在主体建筑一层向外的视线上,非常集约地创造了一组空间想象上未尽的园林院落,从使用者感受层面为业主营造出了身处江南园林中“闭门既是深山”的体验,是文人园林“内观”的山中。也正是由于3米极小进深的处理,让“三米园”在主体建筑二层的视野中可以完全融入园中绿化和周边的农田景观,以期获得“守拙归园田”“复得返自然”的质朴感受。


△ 闭门即是深山的内观  ©CreatAR Images

△ 夜色下形成的未尽的园林院落意象  ©CreatAR Images

△ 局部夜景  ©CreatAR Images

△ 融入园林绿化与农田景观  ©CreatAR Images


△ 夜色下的青云径与隐约的三米园  ©CreatAR Images


“园地惟山林最胜”,而崇明无山。于是,我们在整体造园中将尽可能多的大乔木、竹林与“三米园”在空间上耦合,这是位置经营的刻意为之。如此,不仅可以为主体建筑留出更开阔的视野(“旷”),也可为整个宅园在“外观”上营造出隐于山林的感受(“奥”)。而“三米园”在边界上折叠所形成的虚实结合的空间界面,则将略有“高远”之势的主体建筑在林的掩映中顺利接入农田乡野的“平远”构图。让平和的乡野山林消解设计,这是应许的环境友好,也是历史上文人造园的重要诉求和传统。


△ 从建筑二层的外廊望向三米园与农田景观  ©CreatAR Images


△ 镜池倒映山水中的三米园  ©CreatAR Images


△ 将主体建筑融入整体造园之景  ©CreatAR Images


△ 乡村地宅园的山林外观  ©CreatAR Images


△ 整体村庄环境与宅园鸟瞰  ©CreatAR Images


   装置·造园·实验

 

“三米园”的构筑,从空间与建构方法看,可以被认为是目前专业细分下的“环境艺术”做法,是用工程手段实施出来的“装置”。所以,我们会用“介入”这个词表述它对整体宅园的作用。就像传统造园中的峰石也可以被看作是在园林场域中用特定材料寄寓情感表达的“艺术装置”。


△ 折叠的夸张空间关系具有艺术装置的特征  ©CreatAR Images


△夸张的折板与圆形切割手法的结合  ©CreatAR Images


△ 当代设计构成的粉墙、月洞、树影融合的园林之境  ©CreatAR Images

△ 极简的高瘦园门与隐匿的后院园林  ©CreatAR Images


我们通过本次设计,用“三米园”看似“装置”式的空间建构达成了中国园林“水、石、花木、建筑”多要素一体化营构的空间回归,在场地中模糊了别墅建筑主体的统领,把空间让渡给属于“村庄地”的园林体验。更进一步,也试图以“三米园”的设计及其对整体宅园空间的重构,至少在空间建构和园林游观两个层面,尝试跨体验维度的当代造园。在我们看来,“三米园”并非一般意义的园中园,是空间游戏、也是当代造园实验。


△ 极简设计的惹香径与园墙  ©孙轶家

△ 后院园林中的月洞光影  ©CreatAR Images


△ 将三米园与主体建筑空间对峙是一次“以墙为园”为造园重新“立基”的实验  ©CreatAR Images


△ 从农田远眺整体宅园外观  ©CreatAR Images


设计图纸 ▽

△ 整体宅园平面图  ©VIA维亚景观

△ 宅园整体园林要素系统设计分解图  ©VIA维亚景观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三米园

设计单位:VIA 维亚景观

主持设计师:孙轶家、周密

设计团队:孙轶家、周密、盛云琦、妥朝霞、马丽、张亮、施曼婷、范英英、张佳慧(实习)、陈天舒

施工团队:汤宜平 工组

照明顾问:OUI light

摄影师:CreatAR Images、孙轶家

项目地址:上海市崇明区绿华镇

三米园设计规模:120平方米

整体宅园设计规模:1430平方米(不含主体建筑占地)

设计完成时间:2018年3月

建成时间:2022年9月



-  感谢  VIA维亚景观  -


更多精彩 关注 「景观设计小学徒」  


最新考察

成都考察 精秀天府之国 

最新精品项目考察 7.1-7.2

近期阅读

忽闻清风低语 | 万科松樾一期示范区

湖畔的艺术之城 山水标识的合奏 | 重庆 万华麓悦江城·麓溪半岛

于都市颂自然 | 成都 龙湖·云河颂

无界的交融场域 | 深圳超核中心城市展厅

MVRDV 成都交子公园金融总部产业园动工,CBD内打造活力商业村落

城市中的山川与河流 | 曼谷 Life Sathorn Sierra

森林里的云朵 | 成都 万华·麓湖云朵幼儿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