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在路上的我们

北京日报 2023-11-25

今天是记者节,正赶上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

立冬至、万物藏,这是自然运转的规律;在路上、在现场,于新闻人而言,永远没有步履停歇的时节。

这一天依旧如常,报纸照样出版、主播准时出镜、“头条”紧张更新、热点实时跟进。但这一天也有不一样的心绪。比如,你问他们怎么过节,他们会说“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好的故事在现场”,他们会说“过节不放假,还要给自己做策划”,他们还会说“这条稿什么时候能10万+”……

相比过去的新闻人,身处新媒体时代的记者编辑们,责任依旧情怀依旧,努力捕捉现实、追寻真相;却也有太多焦虑,绞尽脑汁想让笔下的故事、自己的观点传得更远更广。他们记录、书写着时代,时代也改变、重塑着他们。


这是每个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有摄像头,每个人都是记录者的时代,“记者这个职业早已褪去了光环”。“路人甲”在社交平台发布的短视频,一次次引爆舆论;一个个社会新闻现场,常被各路网红主播挤个水泄不通;自媒体大号一篇文章的影响力,有时让机构媒体自叹不及;屏幕前,AI主播在有声有色播报新闻……

作为记录者、传播者,媒体的传播力在不断被解构,记者那份曾经独一无二的职业尊荣似乎也不再“专有”。于是这样的声音便多了起来:“学啥也别学新闻”“做新闻没出路”“去媒体不如干自媒体”……传播模式在变,观念思维在变,挑战无处不在,迷茫有增无减,这些刺耳的声音,同样是记者要去聆听、探索、解码的重要“选题”。

多元的声音、丰富的表达,是时代进步的产物。

但我们也看到——网络视频掐头去尾,打着滚反转,网友大呼“有图有视频无真相”;一些网络“大V”不管事实、贩卖情绪,语不惊人死不休;又或者某个现象倒是清晰了,但背后又存在怎样的深层问题,事件“为何发生”,往往无人解答。

我们同样看到——大事当前、全民关注,是他们第一时间果敢前行,传递出第一手权威信息;真相迷离、众声喧哗,是他们深入调查,一步步构建事件真实全貌,呈现准确客观的报道;观点交织、各抒己见,是他们冷静分析、理性表达,尽可能用有温度、有锐度的文字凝聚共识,防止舆论失焦失真。

这个时代,当然不是不需要记者了,而是更需要专业的记者、专业的报道。

从外在形式看,单纯采访、写稿早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手机、电脑、云台、机器人、无人机,拍摄、剪辑、配音、直播……融媒体时代,一个人就是一条新闻“生产线”,记者要有“三头六臂”,也要修得十八般武艺。

从内在操守上,越是信息爆炸、新闻快进,越需要打实基本功,提升对事实的敬畏,秉承还原事实本貌的耐心。越是情绪泛滥、观点先行,越需要跳出流量为王人云亦云的窠臼,修炼一双透过事实看本质的火眼金睛。

有些时候,这样的严谨或许显得“后知后觉”,或许会让自己错过一些“10万+”,但评论区“为权威客观理性报道点赞”“铁肩担道义,辣笔著文章”等留言,何尝不是对传播者最好的褒奖?

时代确实在变,但公众对“知”的需求没有变,事实的准确陈述和观点的理性表达永远都有市场。记者的工作方式确实在变,但责任没有变,那就是探究事实真相、捍卫公平正义、维护公共利益。

即便在今天,我们仍常能听到大家如是评价这一职业,“执笔行文,仗义执言”“用笔尖、用镜头、用声音,捕捉世界每一束光亮”……可见,社会、公众始终对“记者”抱有很高的期待。这也恰是记者们努力的方向、前行的动力。

“新闻是一条注定要长跑的路,一朝一夕不足以改变这个世界;要相信新闻依然有助于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你会是千万推动者中的一员。”

相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勿忘,“荣光永远在前方”。在这个如常的日子,祝所有新闻人节日快乐!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评论员 晁星【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监制:刘昊

编辑:苏越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