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创业·故事丨从没干过农活到种粮大户,这个退伍小伙不断尝试,如今他瞄上了这种保健潮物……

2017-09-24 泰州发布


近日,靖江市马桥镇九一村村民刘银祥忙得不可开交,今年试种的80亩芡实[qiàn shí] 获得丰收,他和工人们一起忙着在地里采收、分离果实。


1980年出生的刘银祥当过消防兵。2002年退伍回靖后,他没有跟大多数战友一样,选择找份安稳的工作,而是决定回到农村,在农田里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退伍前,刘银祥没干过农活,甚至连一些农作物的品种都分不清,一切只能慢慢摸索。那时,规模化种植刚刚兴起,九一村种植规模最大的是传统作物。刘银祥跟在村干部身后,一起到农田查看作物生长情况,一起参加选种、育种。渐渐地,刚20岁出头的刘银祥有了些农民的模样,了解了“五粳”和“南粳”水稻的区别。


2008年前后,九一村成立农业合作社,刘银祥也入股,加入到规模化种植中。尝到甜头后,他个人又承包了140亩农田,引进“最好吃的大米”——南粳5055种植。



这两年,传统农作物的产量和价格都遭遇瓶颈,刘银祥觉得,是时候尝试一下新农作物品种了。他到周边多个县市考察,发现在苏州有一种叫作“鸡头米”的东西非常受欢迎。“鸡头米的学名叫作芡实,是一种水生作物,不仅售价高,而且卖得俏。”刘银祥介绍,芡实原本是一味中药材,现在被作为保健食品食用。


刘银祥在网上搜索了芡实的种植技术,发现并不是特别难,在我国很多地方被广泛种植。而且,芡实的栽种期和水稻差不多,可以和小麦轮作,不至荒废农田。于是,他决定尝试种植芡实。



去年年初,刘银祥到苏州种植户那里,买种子、学习种植技术。当年4月初,他开辟了10亩试验田,种下芡实种子,自己尝试育种。“育苗时不能断水,水深要随芡苗生长逐渐增加,芡苗心叶不能被泥埋没。”刘银祥很是认真,土质、水质是否适合种子生长,温度是否适宜,他几乎天天记录芡实种植日记。


一个多月后,看着水面上渐渐冒出的芡实小苗,刘银祥知道自己育种成功了,终于松了一口气。去年6月,小麦收割完成后,他便将芡苗移栽定植于麦田,一次性种植了60亩芡实。


去年8月中下旬,田间的芡实成熟了,但加工芡实又成了刘银祥遇到的新难题。芡实只有中间的白色果实可以食用,加工时需要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洗净后再除去硬壳。人工加工芡实非常耗时耗力,刘银祥购买了一套加工设备,借用农机合作社的场地进行加工。



“芡实的产量不高,一亩地仅收35公斤左右,但是售价高,每公斤能卖到200元。”刘银祥说,除去人工等成本,芡实亩纯效益有4000多元。


尝到甜头的刘银祥,今年将芡实种植面积扩大到80亩,近日,又迎来大丰收。“因为售价偏高,本地市场芡实销量并不高,大多是卖到浙江、上海等地。”刘银祥说,今年请了不少村民来帮忙,大家都对种植芡实很感兴趣,他计划跟村民一起合作,扩大种植面积,在靖江推广芡实种植,让更多的靖江市民了解芡实、食用芡实。


创业门道


1、创业不能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要敢想敢做,要勇于尝试。


2、选择受市场欢迎的生态农产品,严把质量关,农地里也能闯出一片天。


3、一个人创业成功不算什么,带动一群人创业成功才是真的成功。


文/图 顾海燕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请为这个敢想敢做的小伙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