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内首个沉浸式交响光影秀《华侨城·红坊》

中照网 2022-03-21


艺术光影融入红房子建筑肌世纪交响谱写英雄城市动人乐章;一场光影视听盛宴磅礴气势鸣动长江右岸。


红墙为幕 看见武汉的惊艳“侧颜”


近日,华侨城创意设计中心。一场沉浸式光影交响盛宴同步奏响,以光影为笔墨,以建筑为画卷,以长江为背景,用创意点亮右岸,向世界点亮武汉红!


这是国内首个沉浸式交响光影秀,首次集合艺术光影、交响音乐、建筑融为一体。湖北交响乐团的40位演奏家带来扣人心弦现场演奏和红坊建筑上如梦似幻的光影特效,以及建筑固有结构完美融合,是本次表演最大的创意与亮点。



璀璨炫目的光影、激昂澎湃的交响乐,娓娓道来青山的历史与未来,不断跳跃变换,共鉴青山跨越大半个世纪的变迁与蝶变,唤醒历史的鲜活记忆,演绎城市的无限未来:


“多彩世界、钢铁记忆、再现青山、盛世青山”这四大乐章,画面围绕“三色青山”,对应“星球大战主题曲”、“1812序曲”、“轻骑兵序曲”、“红旗颂”四首交响乐不断变换演绎着,红色传承、绿色生态、蓝色科技……



画面以建筑之美的艺术特效开篇;之后演绎长江之水,孕育青山成长,回顾青山发展,中国武钢应时代而生,钢铁产业不断壮大,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支撑着制造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不断提升;再以一幅幅青山的生态美景、发展历程、成就成果的画面来展现青山传承着革命创业精神,传承着创意精神的艺术、历史、文化价值。



最后不忘百年党业,激励人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了如今大国盛世、繁荣富强的美好画卷,同样,青山钢城不忘初心,不断前进,多彩美景、创新成就绘制了“青山绿水红钢城”的盛景。


恢弘画面、震撼乐章,共同呼应了这片热土只争朝夕的前行和发展。



楼顶的“红钢之冠”,截取长江大桥下层铁路桥的意象,孔格更如同胶卷,史诗品格、震撼心灵的一桢桢老照片闪回,记录属于红钢城的辉煌年代。


1958年第一炉铁水的诞生;

1963年,大型厂竣工投产;

1970年,武钢钢铁生产突破“双100”万吨。

1978年,武钢钢铁生产突破“双200”万吨。

1980年,武钢被列为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单位。

1981年,武钢产造船用钢获冶金部、六机部和国家船检局正式认可并获联邦德国(GL)、英国(LR)和法国(BV)的认可............



此次表演的总负责人,是曾以“长江大桥灯光秀”“江汉关光影秀”获世界瞩目的华中科技大学蔡新元教授。这次交响光影秀则将成为他又一创新经典巨制。


这座创新的红坊建筑立面有许多延伸出的玻璃廊道且投影面较多,建筑立面本身具有极强的空间感,异于以往常规的建筑投影,需要在设计展示影像时融入红坊的建筑艺术空间感,加入更多的小创意。建筑周围的树木也利用起来,增加整体环境的光影沉浸感,从主入口就营造氛围影像、到主秀场光影表演,移步易景、实时互动、不断变幻,真正形成移动式的沉浸观赏空间。



蔡教授表示:“创意设计中心从50年代的房子经过设计修复,变得如此时尚,团队愿意用光影技术和创意,让建筑本身得到更好的彰显。创意设计中心作为武汉文化复兴艺术场所,更是面向世界的创意设计地标和平台,用这样一场城市级的艺术光影秀,让世界看见武汉,看见红坊的创想与新生。”


▲湖北省交响乐团的乐手们


以光影之名,汇长江右岸文化复兴的力量。


掀光影大幕,让武汉看见创意红坊的魅力。


4月16日-18日,持续三天,每晚一场光影秀,持续开启有关建筑、科技、艺术、音乐与人之间的美好互动,并在光影变幻间看遍城市的发展历程与文化。



红房子焕新  城市历史与未来在此汇流

 


青山曾经是热火朝天的红钢城。


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红房子是整整两代武汉人的记忆。


在武汉的历史年轮里,红房子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它伴随着新中国“钢铁长子”——武钢而诞生,是十多万武钢建设者的家园,也是革新时代的红色图腾。


▲青山的“红双喜”   图源:玩摄堂


武钢,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


红房子是武钢50年光辉岁月的缩影,无数充满理想的年轻人,把青春奉献给了这片土地,以一颗赤子之心为祖国的强大而奋斗,撑起了中国钢铁工业的脊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工业奇迹。


青山“红房子”对武汉甚至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影响了一代科学技术精英,他们的汗水和青春奠定了现在的新中国工业体系和武汉的经济基础。


▲青山的“红双喜” 


青山“红房子”,红墙、红瓦、三层尖顶、四合院式格局,是苏联人规划、监造的武钢配套家属区。从高空俯瞰,掩映在绿荫中,红彤彤的房子排列成巨大的“囍”字。这是位于青山区建设七路八街坊、九街坊的红房子。其中,始建于1956年的八街坊红房子,已被列为武汉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进入新时期,武钢转型,青山也开启了“二次筑城”。


青山这个老牌工业区,,随着“一轴、两区、三城”的建设推进,将持续深化融入武汉城市发展,朝着“精致化”与“精细化”的方向演进。


当下,武汉16大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与中心城区7大亮点区片,青山红房子,便是其一,传承武汉历史与韵味、展示武汉活力与实力、彰显武汉特色与魅力。


按照规划,北起临江大道,南至和平大道,西至建设六路,东至三环线的200万方右岸复兴标杆,正在被打造。


▲华侨城·红坊项目效果图


告别工业时代的青山,萌发新芽。


以红房子为核心,打造当代工业文化展示及工业设计平台,依托红房子历史街区,注入文化创意设计、旅游服务等公共功能,引导城市功能转型和重要特色空间打造,集中展现青山区钢城文化与城市蝶变转型,塑造工业文化的城市记忆。


作为从深圳湾畔一片滩涂中起步的老牌央企,华侨城穿越都市文旅的创想历程,它见证了深圳40年来的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担当并引领着深圳文旅产业的创新潮流——从“锦绣中华”迈出从0到1的突破,到一以贯之的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华侨城从深圳走向全国。


▲华侨城深耕武汉十二年


2009年,华侨城来到武汉,至今深耕武汉十二年,打造武汉“新江南”。


2020年,华侨城·红坊项目的开启,在复兴城市文化的同时,让华侨城优质生活梦想的武汉蓝图蔚然成境。


红坊点睛  长江右岸引领武汉文化复兴



时代足迹被唤起,乡愁魅力正凸显。


青山“红房子”重新出发,新的归途,在何方?


去年4月,华侨城中部集团与武汉市青山区政府签约,以一座总建筑体量约200万方的“华侨城·红坊”,坚持着“人文·活力·原生”的定位,将在新时代奏响新乐章。


一年过去,率先亮相的“华侨城创意设计中心”,成为开启华侨城乐章的前奏。


▲“华侨城创意设计中心”实景图


这栋有65年历史的钢城三小的教学楼改建而来,曾经是苏联风格的红砖小楼,岁月更迭,斑驳脱落。通过“再设计”,最大限度保留了教学楼的主体结构与建筑形态,还有红砖、红瓦和阶梯。


在这里,“老建筑修缮”是关键词,文化创意设计、旅游服务是拓展功能,引导城市功能转型和重要特色空间打造,塑造工业文化的城市记忆。



改造后的创意设计中心,将过往65年的时光都隽刻于此:1956年的红砖、70年代的黄颗粒水刷石、90年代的绿颗粒水刷石、新世纪的白色方格砖……


钢城历史之外,这里还有勃勃生机:武汉首家咖啡体验式博物馆“遊心咖啡博物馆”,还引入钟书阁图书馆这一文化大IP。


▲钟书阁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红坊修缮实验室。作为华中首个修缮实验室,规划、文化、艺术、理念,融汇于此。时光走廊、造城理念、未来创想、建筑修缮、时间序章,五部曲在这里合鸣,从旧到新,从过去到现在,踱步其中,思绪还闪回热血激昂的钢铁年代。


▲红坊修缮实验室


“华侨城·红坊”以“一线四组团”的整体规划,秉持“在花园中建城市”的开发理念,整合生态、人文、艺术资源,全维、全龄、全时美学生活示范特区,多处公园、街区、广场、艺术场地,可提供不同层次的公共环境,也让人们的生活环境从家中扩散至家以外的地方,“小家”于是成为了“大家”。


▲项目总效果图


红坊旗舰商业群、商务塔楼、约6000平的国际会议中心、约3000平全球商品直销中心、五星奢华酒店……红坊以新生的姿态复兴文化,华侨城用创想的力量焕活城市地标。



滚滚长江穿城而过,化身武汉城市发展的核心主轴。一条主轴,左右两岸,俱是对标世界的恢弘创想。


左岸是中部崛起的加速度,右岸是文化复兴的勃勃生机。


红坊的复兴,带来的是整个长江主轴右岸甚至整个城市的文化复兴。这场文化复兴,是对武汉这座江湖之城文明和繁华的回首与呼唤,是对红坊历史与未来的缅怀和创想。它起于红坊,却不止于红坊。


▲临江项目效果图


对标巴黎左岸、伦敦南岸等世界一流的水岸艺术区,红坊将助力长江右岸开启武汉的城市文化复兴,助力武汉“世界城市”征程更进一程。


当历史缄默

建筑依旧在述说

青山的宝藏“红房子”

用心打造

每一处皆是礼赞




来源:长江网
编辑:冯桂敏
监审:李杰
监制:丁云高
新闻热线:189 0281 9021(微信同号)
业务咨询:189 0086 0927(微信同号)
© 中国照明网媒体中心出品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