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甘肃山地马拉松参赛者讲述:肢体僵硬意识模糊!失温到底多可怕?

厦门日报社 / 厦门日报 2024-04-13


5月22日,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举行的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遭遇极端天气,21人遇难。甘肃省委省政府已成立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原因进行进一步深入调查。

据多家媒体证实,国内越野跑顶尖选手梁晶,以及全国第十届残运会马拉松冠军黄关军也在遇难者名单中。 


选手衣着单薄,不断有人退赛

参赛人员罗静接受了总台央视记者的独家采访。罗静是一名户外运动爱好者,也是中国唯一一个登顶过十四座八千米高山的女登山运动员。作为一名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士,她回忆了当时的情况。

据罗静描述,到CP2赛段之前,由于处于平地,风相较于山脊上的还没有太厉害。上山的途中,罗静看到有参赛人员陆续往下撤,并告诉她上面“太冷了”,大部分人都穿着短衣短裤,没有更多防护。

越往山上走,罗静看到向下撤的选手越多,有一些人员出现走路摇晃、神志不清、发抖的情况。有选手提醒她赶快下撤。在随后的上山过程中,由于海拔越来越高,罗静身边也有人员出现神志不清、无法控制行为的状况。于是罗静与同伴们决定下山。

参赛人员回忆:

昏迷两小时后,被村民救起

另一位参赛选手张小涛发布微博介绍了当时的情况。据张小涛回忆,当地一般天气较热,很多人没有准备过多装备,只穿了短衣短裤。

图自张小涛个人微博

在CP1赛段20公里处,风雨开始变得很大,“雨点打过来的时候都是横着的,打在身上生痛”。后来在上山的过程中,越往上雨越冷。低温和冻雨让很多人选择退赛。

张小涛表示,在继续向上跑时,由于风太大,他不断摔跤,肢体也变得僵硬,感觉不受控制,意识也逐渐模糊。他趁着最后的意识,裹上了保温毯,并用GPS定位器按下SOS求救,随后便昏迷了。

在山上昏迷两小时后,他被景泰县常生村村民朱克铭救起。

今年49岁的朱克铭是一名牧羊人,5月22日上午9时,天上刮着大风,但羊要吃草,朱克铭还是像往常一样去山顶放羊。他知道今天景区要办比赛,他喜欢热闹,也想去现场看看。


10点多,天开始下雨,气温越来越低。在当地一个被称作朱家窑的地方,朱克铭停下来,去了以前生产队用过的窑洞。他总在那一片区域放羊,之前还在窑洞里放了衣服、被褥和干粮。


朱克铭先是听到了求助声,循声走出窑洞,他看到一群越野赛选手中有一位已经在抽搐。他把大伙带到窑洞,又生起了几堆火。



朱克铭随后跑到了有信号的地方,拨打了景区的救援热线。等候期间,他多次到窑洞外去观望,“看看救援队走到哪了。”


“前边有一团东西看不清楚。”眺望时,他发现有新情况。这时,有恢复体力的选手和他一起外出辨认。“那团东西”正是张小涛,大家忙着把他抬进了窑洞。


村民带着被子来营救


失温是怎么一回事?

有多危险?


通报称,该事件是一起因局部地区天气突变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当天,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造成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什么是失温?失温会出现哪些症状?

据@生命时报 ,马拉松比赛的最适宜温度大约在10—15℃,但身体对外环境温度(冷、热环境)的适应也非常重要,而体温调节又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当产热速率低于散热速率,体内热量越来越少、不足以保持体温,就会出现“失温”现象。

温度过低时,身体中的生物酶会失效,导致人体的化学反应难以进行,进而抑制人体机能,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失温有哪些症状?

  • 轻度失温

患者体温下降到33—35℃,同时会产生剧烈的寒战、四肢冰凉、脸色苍白、严重疲劳、语言不清、肌肉不受意识控制、呆滞、记忆力减退、情绪改变或者失去理智、脉搏减缓、幻觉等。

  • 重度失温

患者体温降到32℃以下,并且失去意识,进入类似冬眠的状态。具体表现为肌肉不再痉挛、脉搏和呼吸速度放慢、体表血液循环大幅度下降、丧失意识等。


为何夏季也会出现失温死亡现象?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热原体,随时随地和外界进行热传递作用,其中温度、湿度和风力影响是导致失温的最常见因素。

即便在夏季,也会有早晚温差,由于马拉松运动会造成人体流汗湿度加大,再加上风力加大,也极容易出现热量迅速流失,造成失温现象,更不用说遇到了恶劣极端天气。

来源:pixabay


出现失温,具体如何施救?

第一步:安全转移

在众多失温遇难案例中,遇难者都是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中引发失温。此时,应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将患者转移至避风处,躲在岩石等遮挡物后方。必要时搭建帐篷进行救援。

第二步:冷面隔离

患者被安全转移到避风处后,冰冷的地面仍然会继续蚕食宝贵的热量,此时救援队第二步,要迅速使用睡垫将患者与地面隔绝,防止患者的核心体温继续流失。因为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导到低温物体,睡垫的作用便是阻隔地面,减缓热量传导过程。

第三步:干燥处理

患者出现失温症状时,可能在风雪中已经徒步很久,内层衣物已经被濡湿;外部雨雪也会打湿衣物。救助者要尽快帮助患者更换衣物,用织物擦干患者身体,保持患者身体干燥,用睡袋或厚衣物将患者全身包裹。

第四步:核心区域加温

当患者失温严重时,会意识模糊,肌肉也不再颤抖,这也说明患者身体已经失去为身体供热的能力,此时将其放入再厚的保暖物中也无济于事,只能针对核心部位进行外部加温,如使用热水袋、发热贴,对患者脖子、腋窝、腹股沟等核心区进行加温。对四肢进行加温是错误的。

注意!不要试图给失温严重者进行四肢加热或者喝热水,大量低温血液回到循环带来的低血压和温度进一步降低会增加复苏失败的风险。


央视热评:

山地马拉松怎就成了“荒野求生”?

根据赛事主办方发布的信息,该事件是一起因局部天气突变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高海拔赛段20公里到31公里处突遭灾害天气,短时内局地突降冰雹、冻雨并伴有大风,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造成了惨痛的悲剧。很显然,这样的极端天气变化出乎主办方的预料。

当然,据此我们判定这样一起造成多人遇难的惨剧源于“天灾”未免太过武断。在此次事件中,赛事区域的天气预报是否到位?突然发生极端天气的原因是什么?为赛事的气象服务是否存在人为判断失误?这是人们心中的第一个疑问,需要进一步调查。

有专业人士表示,山地马拉松不同于城市马拉松,需要穿树林、爬野坡、过小河,沿途不太容易设置较多的医疗救护点。急救车也很难驶往现场,往往需要专业的救援人员徒步进入,采取救护措施。

但人们不禁要问,越野马拉松赛事是对身体机能的挑战,心脏病等突发情况绝非小概率事件,需要精心准备医疗预案。为何极端天气发生,甚至有参赛选手求救,救援依然进展缓慢?主办方是否有针对极端天气的预案?相关预案是否足以应对这样的突发情况?

国家体育总局昨晚紧急召开“全国体育系统加强赛事安全管理工作会议”,要求在重大赛事安全管理工作上,要强化体育赛事风险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责任,切实提高体育行业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这一次惨剧再次提醒我们,组织赛事,必须拿出十足的责任心和专业性来。否则,刺激有余而安全保障不足的比赛,就极有可能变成一场生死由命的“荒野求生”。


来源:央视新闻、@涛哥在跑步、生命时报、中国青年报、雪线之上、丁香医生


今天起,禁止!

今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点赞福建这项工作!

厦门警方:男子网上连续侮辱逝世院士专家,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扫描二维码下载

厦门日报社App“潮前智媒

轻松玩转黑科技

一键get最潮新闻&服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