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坛速递|陈钟:区块链技术助力监管科技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陈钟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 2022-05-11
导读:监管科技和金融科技是伴随而生的,监管科技是为了更加有效和更高效的来解决监管与合规要求的一种新的技术。区块链应用于监管和治理,经历了从对抗监管到主动合规的路径。面向监管的区块链体系结构的研究和设计,重点是如何用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形成监管者和受监管者对象之间共享数据记录和监管的相关信息。用链不等于创新,上链也不等于合规,对监管者来讲要监管科技引领,跟上创新的步伐,提高监管的水平,以链制链,来连接未来。


12月17日,由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海淀区人民政府、西城区人民政府、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指导,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中国互联网金融三十人论坛(CIF30)联合主办的“2021第八届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年会暨2020中关村“番钛客”金融科技国际创新大赛颁奖典礼”在北京召开。论坛以数字创新金融,科技改变未来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政府领导、商业精英、学术代表、媒体人士齐聚论坛,纵论创新、交流分享、思想碰撞、深度思考,为“后疫情时代”金融科技发展提供新思路、凝练新模式、引领新发展。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金融科技人才专委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北京大学金融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陈钟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演讲。



以下为发言全文:


非常高兴和荣幸应邀参加今天的论坛。记得一年前的时候在这儿我也谈到了在监管科技当中的联盟区块链的应用问题,总书记1024关于区块链的讲话也有一年时间了,在这一年当中我们有哪些新的进展呢?今天我的报告就从区块链体系结构研究和实践这个角度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首先,我们看金融科技、监管科技和区块链相互的关系。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对我们未来的走向都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尽管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也有一些波折,但是我们从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对金融科技的定义中,可以看到金融科技在“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方面是会对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且未来依然会有更大的影响。监管科技和金融科技是伴随而生的,监管科技是为了更加有效和更高效的来解决监管与合规要求的一种新的技术。这两者发展的不平衡就会导致出现相应的一些问题,“野蛮生长、逃避监管”的问题是无法容忍的,但是对于“混业跨界、难以监管”的问题传统监管措施很难奏效,需要运用创新的监管科技手段进行相应的支撑。区块链推动监管科技的创新就是当前国内外关注的重点之一。从国际上来看,国际金融协会(IIF)、新加坡金融监管局(MAS)以及欧盟的委员会、欧洲银行业管理局(EBA)等机构都从不同的角度肯定了区块链助力监管科技,可以有效提高效率和降低监管成本等。在我们国家,国务院也出台了《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指导的意见》(国发[2019]18号)文件,其中讲到了依托包括区块链在内的新技术推动监管创新、努力做到“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对市场主体的干扰最小化”。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委2020年第一次会议、中国证监会2020年系统工作会议也都在相应的方面强调加强数字监管能力建设,构建新型监管模式、积极探索区块链等创新应用。


回到区块链上来看,区块链应用于监管和治理,它需要完成从对抗监管到主动合规的转化。对于区块链应用的监管,我们国家早在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就发布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并明确定性“比特币应当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并且明确要求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业务。2017年9月4号中国人民银行牵头七部委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2019年2月15日,国家网信办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要求区块链服务提供者对区块链及其上的信息服务都要进行登记和备案。由此可见,我国关于区块链应用的监管和治理体系已经初步建立。总书记也明确指出“要把依法治网落实到区块链管理中,推动区块链安全有序发展”。我们看到到今天为止一共有四批、合计1015个区块链服务的备案,北京市遥遥领先,有309个,位列28个省地市的首位。北、广、沪、浙合起来占了全国备案的3/4也表明金融科技发展以及相关地域的分布。


比特币系统是第一个区块链应用,也是全球最有影响的区块链应用。它设计的地址生成机制有效地实现了隐私保护,但这个匿名机制是逃避监管甚至是对抗监管的。从技术层面上看,比特币的系统设计非常之巧妙,通过实体的匿名,账本可以完全的公开,可以说这是“四两拨千斤”的设计,所以要想对比特币参与者进行监管是非常困难的。到目前为止比特币已经生产了约7.8亿左右的钱包地址,非零账户也有三千多万个,而且是动态的。所以要想在技术上做到KYC是很难的。由此衍生出来的区块链系统如何适应监管的要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的另一个知名代表是以太坊,我们注意到以太坊从早期的逃避监管发展到了拥抱监管。例如,ERC20可以写出类似比特币的加密数字货币应用,显然是逃避监管或者对抗监管的;但是在美国STO变成合法方式、并且明确由SEC来进行监管的时候,以太坊推出了ERC1400,在其中增加了监管的接口,但是其实现的方式是通过函数的调用来做的,虽然有了技术支撑,但这个对于监管方要想实现这种功能还是非常的困难,不方便。


    Libra从白皮书的1.0就声称要主动合规,所以他选择了采用联盟链的技术、要和所有监管者和行业的监管机构共同协同创新。在其白皮书2.0里面进一步回应了在监管当中需要考虑的一些因素,包括对成员和验证者进行严格的尽职调查的问题,以及合规管理的框架,来增强他在AML(反洗钱)、CFT(打击恐怖主义融资)等方面的合规性的要求。


    面向监管的区块链体系结构的研究和设计是我国区块链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方向,我们重点的研究就是如何用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来形成监管者和受监管者对象之间共享数据记录甚至可以实时地以各种粒度来共享相应的监管信息。从被监管者角度来看,我们未来产生的金融科技的服务,就可以实现一种“包含了监管的”业务模式,使得在这当中监管者利用智能和约来实时地验证交易,把监管规则合约化。这也是我们在这一年过程当中重点突破的核心技术的部分。我们分析了今天许多联盟链在监管科技中依然不足。以Fabric为例,这也是在我们国家金融行业使用最多的联盟链的技术,他由于节点本身是可管理的,需要许可才能够进来的,因此Fabric实现了一种严格的准入机制。但是在监管当中仍然主要是依赖于事前准入和事后的分析和追责,虽然也有小部分的监管规则能嵌入到业务逻辑当中,但是监管规则难以及时的更新,这一点也是非常大的困难。在监管逻辑进行升级的时候,处理非常的不容易。还有一些国内开源的联盟链,大家可以看到,在这当中很难看到对监管方面的考量和相应的机制。另外,我们看到可信计算环境对监管的需求也是天然的友好,可以有效加以利用。这些分析引导我们研究面向监管科技的新一代区块链体系结构并不断探索前行。我们这一部分的阶段成果已经在博雅正链中进行了相应的实践,最大的不同是我们在区块链当中引入监管层,使得监管合约能够自然地跟业务融合,相互的作用,监管规则变化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新的监管合约替换旧的监管合约来实现。当然,光把监管层明确了还不够,如何把规则能够更方便的转化成合约,方便地实现监管规则的数字化、自动化、智慧化和内生式的安全,让大家能够更好的去利用,这也是我们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目前通过面向监管科技的智能合约编程语言RegLang来实现。


    所以,在今年我们的研究团队通过竞争优选,也荣幸的获得科技部区块链技术重大专项的支持,其中包括以链制链的监管和区块链安全两个重大专项的项目相关课题的支撑。有了这样的支持以后,我们看到今天的监管从牌照的管理到协同的监管将会发生模式的变革,促进从“事前准入、事后追责”发展到“事中实时穿透式的监管”,这对于我们无论从监管者还是从我们合规的创新者来看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支持。


    所以博雅正链作为一个监管科技的创新实践,已经从两个重要的金融科技应用试点项目工作展开。一个在金融监管当中对P2P这样的贷款业务进行了抵近监管探索,这个监管的方面使得我们能够通过引进区块链的方式来实现一种新型的监管模式,提高了监管效率、降低了监管成本。另外一个就是现在正在进行的由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共同推进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函证的平台。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不展开了。


    特别需要提到的就是财政部联合七部委推进函证的数字化。这是区块链应用的典型场景。大家回顾起来就是去年的“两康”事件,涉及到上市公司、会计审计机构、银行,也是在强监管的管辖之下,居然出现了百亿级的财务造假,为什么会出现?责任是谁的?审计过程如何追溯与取证?所以函证数字化本身不光是询证函和回函的收发记载不可篡改的问题,包括交互过程如何能够让各方自证清白,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考量。所以财政部把这件事情作为推进国家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抓手来全力推进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跨部门、跨领域协同监管的重要典范。


    最后,我想说区块链的应用特色是多方参与、全网溯源、分布式抗毁、智能合约来实现数字经济当中的可编程、激励、价值存储、社会治理规则的自动化等。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需要加快监管科技创新的步伐,对于创新者来讲你的用链不等于创新,上链也不等于合规;对监管者来讲要监管科技引领,跟上创新的步伐,提高监管的水平,以链制链,链接未来。所以真正的金融科技的发展需要守正创新,需要创新者、守成者、监管者在“规则和科技”面前协同共进,共同推进我们的创新步伐。


    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全文来了!央行、银保监会定调:按照金融科技的金融属性,把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统一监管
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谈开放银行:开放的是金融服务,不是金融资质
五大行金融科技子公司集齐了!
最新!蔡奇调研金科新区建设,要求打造国际一流的金融科技示范区!

蚂蚁金服更名蚂蚁集团!拥抱科技,再见“金融”!

30家中关村金融科技企业震撼登陆中关村“第一屏”

超高信息量!刘鹤易会满易纲郭树清在陆家嘴都谈了这些金融核心问题!

一图读懂“央行数字货币”|或将撼动支付格局

重磅!桥水来了!7家机构在京提出近20亿美元试点额度

谁是未来的中国金融科技中心?透析10座城市的金融科技竞争力

重磅!2019年度金融科技图书Top30榜单,读懂FINTECH


第42期:金融科技行业周报|一周行业要闻速览(11.16-11.22)

第41期:金融科技行业周报|一周行业要闻速览(11.09-11.15)

第40期:金融科技行业周报|一周行业要闻速览(11.02-11.08)

第39期:金融科技行业周报|一周行业要闻速览(10.26-11.01)

第38期:金融科技行业周报|一周行业要闻速览(10.19-10.25)

第37期:金融科技行业周报|一周行业要闻速览(10.12-10.18)

第36期:金融科技行业周报|一周行业要闻速览(10.05-10.11)

第35期:金融科技行业周报|一周行业要闻速览(09.21-09.27)


2020中关村论坛金融科技平行论坛,全球瞩目

一图读懂 |《北京加快推进国家级金科新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解读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小云:密码技术与区块链

小米洪峰:数字科技赋予产业发展新动能

度小满金融朱光:金融科技是破解小微融资难的利器


大咖精彩言论抢“鲜”看!2020第四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国际云峰会成功举办
竞争力百强|重磅!2020中国金融科技竞争力百强榜揭晓!北上深杭名列前茅
专利百强|首发!2020中国金融科技专利技术百强榜出炉!区块链技术专利增速迅猛!
杨富玉:争做企业标准“领跑者”
杜宁:释放数据能的三个阶段

【第一期】杨涛:疫情影响下的金融科技变革与机构数字化转型
【第二期】陈钟:疫情防控下,区块链技术场景应用与创新
【第三期】宋华:金融科技使能供应链金融
【第四期】董希淼:非接触银行的服务体系构建
【第五期】薛婧: 人工智能+金融 落地案例
【第六期】联动数科吴锋海:未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究竟有哪些?
【第七期】刘勇:疫情后,透视金融科技发展的1个基本盘与4大趋势
【第八期】中科软左春:深度剖析保险科技下的新一代数据架构

【论坛】中关村TOP30揭晓,重磅报告发布,英才计划领航
【嘉宾】杨富玉:持续推进金融信息技术标准建设
【嘉宾】杜宁:构建数字安全生态 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嘉宾】左春:精准保险是提供差异化健康与养老保险的新模式
【嘉宾】陈钟:加强金融科技英才培养
【圆桌讨论一】保险科技创新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圆桌讨论二】区块链重塑经济与世界
【圆桌讨论三】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培育壮大数字经济的新动能
【圆桌讨论四】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与无界开放银行的构建
重磅榜单】2019中关村金融科技30强揭晓
【报告】中国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9)发布

【智能金融专场】2020中关村“番钛客”金融科技国际创新大赛|智能金融专场正式开赛!【中关村银行专场】中关村银行专场正式开赛!|2020中关村“番钛客”金融科技国际创新大赛【人工智能专场】2020中关村“番钛客”金融科技国际创新大赛人工智能底层技术专场排名揭晓!【领导寄语】各指导单位领导寄语2020中关村“番钛客”金融科技国际创新大赛,值得期待!【大赛启动】2020中关村“番钛客”金融科技国际创新大赛正式启动|乘风破浪!一个国际范的金融科技大赛与您线上相约,全球招募开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