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高考英语/文综卷全解读及2018备考攻略!真题解析免费下载

2017-07-10 更多好文,点→ 高中生学习

| 温馨提示 |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本号!

更多提分宝典 即将陆续推出


2017年全国1卷各科真题逐题解析,可在微信对话框发送“真题1”免费领取,详见上面图片示意。



 试卷整体特点概述 


今年新课标I卷,无论从题目难度还是题型设置,都基本延续了2016年的出题模式,整体来看,略有微调,但难度不大,但通过卷子可以看出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视,因此也能从中窥探出未来高考英语的命题趋势。


1、 阅读理解整体无大亮点,显得比较中规中矩,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等文体都有,前3篇的题目设置也相对容易,第4篇的推断题比较有难度,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词汇量、词汇辨析能力、精细化阅读能力。


2、 七选五阅读虽不是学生最喜欢的小标题类说明文,但题目难度不大。根据原词或同义复现等技巧即可迅速锁定答案。


3、 完型填空增加了对动词词义辨析的考查,但难度降低,未考查到连词和介词。名词类、形容词和副词类的考查,需要学生对上下文语境理解透彻,方能对应出正确答案。


4、短文改错增加了序数词的考查,由eighteen改成eighteenth。语篇填词和改错,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在具体语境中的灵活运用能力。


5、书面表达考查通知类应用文。题目考查中国传统文化,顺应当前时代发展趋势,在通知对方消息的同时还要顺带介绍唐朝历史,对学生的文化功底也是一番考查,所以“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时代已过去。


综上,整体试卷难度不大。准高三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自身学习,也要胸怀国家社会发展,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综合型人才。



建议1:语法训练题要少做但要精做


从近年来高考改革趋势及英语语法试题命题的走向来看,“基础、常见、实用”这六字方针是语法试题的命题原则。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加强基础、常见和实用的语法题目的训练,注重梳理。高考语法题有极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要知道,学习语法的目的是促进语言的运用能力的发展。平时要对语法中的疑点、难点做好记录,并配合典型的语法练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要牢记“题不在多做,而在精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建议2:语篇训练要多做并限时做


将语篇训练作为贯穿高三英语复习的主线是十分明智的,因为这是新课程标准、考纲所要求的。语篇训练不仅包括阅读理解,还包括完形填空、七选五、写作等。

根据高考改革,英语高考越来越重视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考生在做阅读理解练习时,一定要限定时间,根据高考试卷对阅读理解题限时的要求,应限制在30分钟内读完3+1(3篇阅读+1篇七选五)篇短文并完成10+5(10道阅读+5道七选五)道小题的选择。在选择正确答案时,要充分利用平常所学过的阅读技巧。如寻找主题句、猜词、推理、跳读、略读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除了教材,平时也要多阅读英语报纸杂志,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提高对不同题材和体裁文章的熟悉度以便获取更多的背景知识和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建议3:利用阅读语篇复习词汇、句型和语法


在做完限时阅读后,建议将短文重新再看一遍,对文章所出现的词汇、短语进行及时归纳和总结。语篇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及交际背景,而且学生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进行猜词,推理完成对语篇的理解,并带动单词、短语和句型的复习,形成较为流畅的语言表达习惯,为写作打下基础。同时,阅读也是记忆单词的好方法。


事实上,孤立的单词是不容易记忆的,如果把它们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就便于认识和记忆,并且词义记得准确、清楚。


建议4: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


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一方面需要大量阅读,另一方面离不开反复地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而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必须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平时强化词汇、语法知识的运用,背诵一定篇数的经典范文,并在此基础上多读、多写,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总之,高三英语学习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只有策略、技巧和方法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刻苦学习的恒心和毅力。



 政 治 


(1)选择题



(2)综合题



(3)分值分布

经济生活:16分(4选择)、14(1材料),合计30分。

政治生活:12分(3选择)、12(1材料),合计24分。

文化生活:4分(1选择)、14(1材料),合计18分。

生活与哲学:16分(4选择)、12(1材料),合计28分。



整体来看,试卷仍是注重基础、稳中有新,没有出怪题、偏题、陈题目。选择题部分呈现方式规范,图文并茂,组合式选择题均为两两组合式,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非选择题部分综合性较强,重视学科内不同模块综合考察以及模块知识的综合运用;今年与往年有所不同,采用“三题五问”(1+1+3)的形式,但是各模块分值比重没有变化,问题指向和作答要求依然明确,答案书写量适中。


 地 理 






1、试卷总体结构

总体来看自然地理部分占比高,试卷难度较大,具体如下:选择题中2-5题考察人文地理;选择题第1题和6-11题考察了自然地理。综合题中36题考察了农业生产等人文知识;37题主要考察了自然地理的差异性知识。选做题今年只有二选一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其中选择题1-3和9-11,主观题36题、环境保护均设计区域地理内容,而且对区域知识要求较高。






 历 史 





从选择题的分布来看:


24-31题依然是中国史的内容。24-27题一如既往的热衷于中国古代史的考查(占16分)相对16年而言更重政治轻文化,与15年相同。这一点体现了高考中必考点年年考,非必考点隔着考的原则。


28-30考查中国近代史,近三年重点没有任何变动,至少2道以上的近代政治题。31道基本稳定中国现代外交这个知识点。32题近三年必考古希腊罗马文明33-35一改往年2道经济1道政治的惯例,17年3道全部都是经济。


从材料题来看:


41题注重考查近代史相关知识,因此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应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42题固定形式小论文,虽然每年的形式会有所变化,今年又出现表格对比类,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学生提炼观点,分析时要结合具体的史实,切忌泛泛而谈。要注意论点、论据、论述的分行与表述。论题要概括不可具体,要找出相同点;论点要观点明确,不可模棱两可。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45-47题的选修题,材料都是课本外的史料,因此要加强材料的提取能力。注重原因、内容、特点、作用、意义等方面的问题,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阶级等方面全方位考虑。



(一)科学认识考纲与课标 


1、新课标的历史考纲与教材不同,它是按古代、近现代的历史发展体系编制的。


2、主题思想:新课标下考试测量的学科知识体系问题,首先需要史学观念的更新。具体来说,就是用文明史的观点整合现有的教材,构建学科体系。在此基础上,历史上的制度、思想、观念比历史事件本身更重要,应多关注与现实联系紧密的历史问题以及全球性的共同问题,并从整体的、文明交融的角度去认识这些问题。强调三大核心史观:工业化、生产力作用的现代化史观;尊重各文明单位价值取向并不断交流、融合的文明史观;重视整体与局部、中心与边缘关系的全球史观。


3、突出能力考察:基本知识点是历史学科体系的构成要素。但在新课标下,基本知识点的确定比较困难。在命题时,往往会适当增加材料题的比重,更多地设计新的情景,让考生运用自身的能力去分析解答试题。


(二)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复习 

①中国古代主各个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及其相互联系。

②中国近(现)代化进程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本质特征及其深层原因、国际背景和相互关系。

③世界近现代主要国家社会政治变革、经济生活变迁、科技文化发展和国际关系调整及其纵横交错的联系和影响。

④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相近相似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其背景原因的对比联系。

⑤教材所涉及重要历史概念的分类集合复习。

⑥当代重要史学思想和方法,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比较史学、计量史学、结构史学、心态史学等应用举例。


(三)构建立体式知识体系


1、 抓“点”:即坐标,是历史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的交叉点。一系列关联的“点”就可以串联为一条线。


如“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有四个点:(1)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2)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3)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 串“线”:即有内在联系的历史事件构成的知识线索。


如古代中央集权制涉及的“点”有秦朝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朝郡国并行制,唐三省六部制,元朝行省制度,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设立军机处,这构成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秦朝)—发展演变(汉至元)—强化(明清)的“线”。


3、 铺“面”:即某一时期历史的全部内容构成的知识整体。


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知识可以总结为:

一是巩固政权(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

二是恢复经济(建立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等);

三是完成过渡(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

四是民主法制建设(《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等);

五是外交建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会议等);六是科教文化(“双百”方针、教育方针等)。


4、 织“网”:即把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织”成完整的、立体的网,实现学科内的“超级链接”。在复习中不能仅限于复习某个知识点,而应该纵横联系,前后贯通,构建“网状”知识体系。


按模块重整教材,清晰勾勒历史发展脉络


历史(I)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历史(I)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3、欧美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4、近代前期中国政治的变化(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探索与影响(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6、现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7、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历史(Ⅱ)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5、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6、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8、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历史(Ⅱ)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4、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7、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以阶段通史为主,整合三个模块的知识内容 ↓:

科学合理地划分中外历史阶段


中国古代:

先秦时期(约170万年~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220~907年)——中国古代文明走向繁荣

五代辽宋夏金元(907年~1368年)—中国古代文明走向成熟

明清(1368年~1840年)——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世界近现代:

农业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期(14—16世纪)

政治革命开启工业文明的大门(17~18世纪)

工业文明的确立和扩展(19世纪)

工业文明的纵深发展(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   

工业文明的转型震荡与调整(20世纪初~1945年)

整体世界的扩展和信息时代(1945年至今)


中国近现代:

中国近代化的孕育(1840年~19世纪60年代)

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60~1895)

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 (1956~1976)

社会主义现代建设重振与辉煌(1978年改革开放后)

 


(五)联系热点,渗透历史,创设新情境


1、关注周年历史事件。如中华民国成立、一二八事变、尼克松访华、田中角荣访华、九二共识、古巴导弹危机、哥伦布到美洲、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欧洲联盟条约》签署。


2、关注社会热点,尤其是长效热点。如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型社会等。


海风教育大型网上公益讲座·本周六晚


如何通过自主招生低分上名校? 


7月15日(本周六)晚,高中生学习“【学习哥】自主招生咨询”微信群将邀请国内最专业的自主招生培训机构——海风教育的专家,教如何让您的孩子利用自主招生实现完美逆袭、直通心仪名校?带你揭开自主招生的神秘面纱!

加入“【学习哥】自主招生咨询”公益微信群,共同探讨自招备考经验,为高中生的升学路寻找一条捷径!


提示:由于群自动加入人数上限,群人数超过100人后,需要先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先添加学习哥微信号为好友,回复暗号数字:1,稍后学习哥带你进入!

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添加




严正声明 内容来源:快乐学习教育,本文由高中生学习(ID:sszzbg)重新编辑整理,转载请标明准确出处。


详细数据解读2017年高考[语文/数学/理综]试题!附2018备考攻略

教育部权威发布:今年高考的这些“亮点”就是2018高考的考点!



投稿邮箱 / 536241253@qq.com

商务合作QQ  / 5426727



↓↓点击 "阅读原文",最适合你的学习资料在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