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屈穎妍:這不是景點,這是犯罪現場 |中環一筆

屈穎妍 獨家
2024-10-03
點擊上方,關注獨家公眾號



年輕時好喜歡看探險家的故事,於是,荷里活著名探險電影《奪寶奇兵》看完一次又一次,總覺得探險是好型、好刺激、好好玩甚至好偉大。





長大了,看多了,尤其在自己的國家游走過,這才發現,當年那些所謂探險家,其實只是換了個美麗名字的盜賊而已。

最近去了一趟新疆,重遊吐魯番火焰山上的一個古蹟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再次印證此點。


1988年我第一次來到千佛洞,那時仍是個懵懂青年,背著背包走了一個月,來到火焰山,鑽進千佛洞,舉頭四看,空無一物,只知道文物被破壞,但到底被誰破壞?怎樣破壞?旅遊區未完全開發,沒欄柵、沒展板、更沒導賞員講解,只得門口一塊牆壁寫著介紹,於是,只能感受它的美,憐惜它不剩一物,卻體會不了它的痛。

36年後重回舊地,千佛洞仍然是一無所有,但卻多了很多輔助展品,當然還有導賞員詳細說故事,原來,這裡是一個被列強洗劫的犯罪現場。


這個建於南北朝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共有83個洞窟,本是修行者的生活及修行地,故洞窟內盡是大型佛像,所有牆壁連天花圓頂都繪滿壁畫,是吐魯番現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畫內容最豐富的石窟群,亦是新疆境內較大的佛教石窟遺址之一。

不過,今日走進洞窟,卻連一個佛像、一張完整壁畫都找不到,石牆全是被刻鑿後空出一大塊凹陷的痕跡,壁畫的佛像全被毀去雙眼口鼻。


其中一個洞窟更掛了幾幅用相框裝裱的壁畫相片,原因是壁畫真品早被人整幅挖走,我們只能跑去人家的博物館拍張照,放大,然後掛在原位置的爛牆,以示控訴。

那照片,不單是讓大家欣賞壁畫藝術,更是叫大家記住國弱的悲哀。


1904,新疆來了一個德國人勒柯克,他帶領探險隊來到吐魯番進行探險活動,他是第一個發明以一種叫狐尾鋸的切割器,把千佛洞內的壁畫、佛像大規模地切割出來。

從1904至1913年間,勒柯克的探險隊一共到新疆吐魯番進行了4次考察,正確地說,應是4次洗劫,並裝了4百多個箱回國,涉及佛像壁畫共633幅,千佛洞內九成壁畫都被切割下來,分批運出中國。


由於戰亂或文物交易,千佛洞內的原壁畫及文物現四散藏於:德國柏林民族博物館、亞洲藝術博物館、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印度新德里國立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及龍谷博物館等。

洗劫後,勒柯克還把罪行寫成書,叫《新疆地理寶藏記》,裡面清楚記述:「長時間費力操作,我們終於順利地割下所有壁畫,再歷經長達20個月的運輸,最後這些壁畫安然無恙運到柏林,它們足足裝滿了博物館整間屋子,那是極少數能全套壁畫都送到柏林的寺廟之一。」


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國原來是全世界海外流失文物最多的國家之一。在眾多流失文物中,絲路文物又是丟失得最多的一部分。

導賞員說,來千佛洞的中國人較少,反而老外就很多,德國、法國、美國、日本……他們大都在歐洲或本國的博物館看過原壁畫,特別跑來實地看看壁畫身處的洞窟。


想想,當年萬里黃沙,倘若無人帶路,德國盜賊怎識路找到位置隱蔽的千佛洞?又想想,即使被他找到,若無人為他們擔擔抬抬,以噸量的巨石又怎能安然運出國土?

所以,國強,還要民智開,百姓由腦袋到口袋都要有保家衛國的觀念。




本文作者:屈穎妍



(作者是作家、時評人。曾任《壹週刊》副總編輯、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兼任講師,現為香港電台教育節目主持及《頭條日報》、《大公報》、《經濟通》、《港人講地》、《HKGPao》等報刊及網站專欄作家。)


  (圖片来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微信平台發布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往期精彩回顧





美國不斷挑釁華,可致全球大災難?|中環一筆

屈穎妍:是誰標籤了精神病人?|中環一筆

何漢權:井岡山文化研學路線初探 |中環一筆




獨家新聞

獨家觀點

等你來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獨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