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己去看

NOWNESS NOWNESS现在 2022-07-29

#MAKE LOVE, NOT WAR

我们普通人与战火的距离有多远?

2022年2月24日清晨,俄罗斯政府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顷刻间,全世界仿佛都被吸纳到“战线黑洞”中。我们看到乌克兰的民众被迫流离失所,被迫经历恐慌、崩塌、失序。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俄罗斯的民众上街举起“反战”口号的告示牌。

而身处“远方”的我们,也在瞬间被卷入纷乱和无法证伪的互联网信息流里,在极端思潮越烧越旺的舆论场上,目睹着各种情绪、观点、立场的“无限之战”。社交媒体上的每一秒刷新,都在上演着“共识为天下裂”的割裂局面。我们普通人睡醒睁开眼,扑面而来的是面对“他人之痛”的即时信息,能真切感知到的是巨大动荡下的无力与飘忽不定。

疫情依旧在笼罩,冲突仍在蔓延,当无法分辨出事实真相时,我们翻看了一系列关于战争的经典电影。也许,当下的战争能直接暴露在社交媒体上,早已不像以前那样信息滞后,但我们依然能从历史影像中看到人们在反思,在申述,在描摹复杂政治局势下的个体切片。

希望这些影像的存在,

不会成为“陈词滥调”,

而不管在和平与战乱年代,

它们都能被反复观看,被讨论,

成为简洁有力的“战争墓志铭”。


 # 1 战舰波将金号

1925年《战舰波将金号》问世,“敖德萨阶梯”是《波将金号》的第四章,是全片的高潮,也因其开创先河的蒙太奇组接手法,成为影史最重要的片段之一。

敖德萨阶梯与市中心半圆广场相对,俯瞰敖德萨港。在《战舰波将金号》 “敖德萨阶梯”的残酷屠杀段落里,士兵从敖德萨阶梯顶部列队而下扫射,民众四散奔逃。

战舰波将金号 Броненосец Потёмкин (1925)

这个将近7分钟的片段中,共出现了155个镜头,导演爱森斯坦在民众和镇压者之间快速切换:士兵像机器一样迈着整齐的步伐;孩子摔倒了,奔逃的民众从他身上踏过,愤怒的母亲抱着她的孩子逆流而上,血肉之躯在枪炮面前不堪一击;另一个母亲倒下了,在一片慌乱之中,摇摇欲坠的婴儿车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敖德萨是乌克兰共和国第四大城市,在乌克兰南部位于德涅斯特河流入黑海的海口东北30公里处,是敖德萨州的首府。据俄罗斯媒体报道称,当地时间2022年2月24日,俄军已登陆乌克兰敖德萨。


 # 2 下水道

下水道 Kanał (1957)

波兰导演安杰伊·瓦伊达的代表作之一。这部电影没有真枪实弹的对战,起义的青年们被逼到绝境,只能通过狭长、漆黑、污秽的下水道,“跋涉那不堪跋涉的泥泞”才能躲过敌人的追踪。瓦伊达在接受采访时说:“在下水道中,没有胜利,只有耻辱和失败。”

 # 3 光荣之路

👆 在场的各位同僚们,此情此景,我因为自己是人类的一员而感到羞耻。

光荣之路 Paths of Glory (1957)

库布里克用88分钟就告诫着:从古至今,权力一层层肆意摆弄最底层的战士/个体,法律秩序被掌权者作为武器来开脱罪责,而这一切已上演了无数次。那是谁在发号施令呢?

 # 4 士兵之歌

士兵之歌 Баллада о солдате (1959)

19岁的士兵,穿过战场与硝烟,只想回家见一见来不及告别的母亲。

 # 5 伊万的童年

伊万的童年 Иваново детство (1962)


 # 6 红军与白军

红军与白军 Csillagosok, katonák (1967)

匈牙利导演米克洛什·杨索,用长镜头调度贴切地诠释了战争的无意义。战争造就无差别的恶,统治与被俘也许只在一线间。我们仿佛只看到了权力被利用,所有人可以随意左右ta人如草芥般的命运。

 # 7 影子部队

影子部队 L'armée des ombres (1969)

法国导演让-皮埃尔·梅尔维尔,描绘了置于极端环境下参加抵抗运动的革命者群像。当个体面对革命时,ta们的选择是孤独的、摇摆的、困顿的、异化的,而当ta们处于一种绝对的生命困境状态时,恐惧在吞噬,死亡在降临。这部电影展现了个体在战争下,交织的最人性与最不人性的复杂形态。

 # 8 从海底出击

从海底出击 Das Boot (1981)

本片改编自西德作家洛塔-贡特·布赫海姆于1973年发表的著名同名小说,讲述了二战时期德国海军在U-96号潜艇中的作战经历。影片长达五小时,绝大部分时间在潜艇的幽闭空间里展开。敌人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始终在场的是战争本身。潜艇作为海底的钢铁猛兽,在战争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 9 自己去看

自己去看 Иди и смотри (1985)

近乎赤裸地展现了战争的可怖程度与“最残酷的战争真相”。


 # 10 细细的红线

细细的红线 The Thin Red Line (1998)


 # 11 无主之地

👆 把我口袋里的照片给我吧

👆 尽量轻一点吧,这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了

👆 你是不是傻?因为我有枪而你没有!

无主之地 Ničija zemlja (2001)


 # 12 风吹麦浪

风吹麦浪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2006)

“你很容易知道自己反对什么,却很难知道自己追求什么。”

暴力革命之后,我们何去何从呢?

 # 13 他们已不再变老

他们已不再变老 They Shall Not Grow Old (2018)

导演彼得·杰克逊将百年前的一战影像,进行全彩修复,配上幸存老兵的口述旁白,我们第一次如此真实地直面战壕与士兵的生活。

“有个老兵说,冲锋时他看到一只兔子吓得睁大了眼睛,而他自己比兔子更恐惧。”



在柏林的格鲁内瓦尔德火车站,

竖立着一座墓碑,刻着密密麻麻的名字,

这些名字都是历史上籍籍无名的战争遇难者。

ta们原本很有可能像尘埃一样不曾“存在过”,

但最终因混凝土的浇铸,ta们的存在变得“显性”,

甚至被后人所铭记。

ta们的名字化成建筑,成为沉默的主角。


当我们将目光投注在战争下这些具体的人时,

我们不禁思考,原本曾公允的“和平”

可以轻易被撕碎。



NOWNES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