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70个日夜!王绍雷,为你点赞!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2023-12-24

有这样一个人他黑了肤色,白了发梢有这样一个人他在中缅边境耕耘三春三夏有这样一个人他“过五关斩六将”,披荆斩棘有这样一个人他急农民之所急,解农民之所忧他就是云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王绍雷他曾于2021年4月20日至2023年5月30日驻村助农并书写了一段传奇的“农大故事“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优秀书记王绍雷和他的助农之旅一起感受这段艰辛非凡的驻村岁月


镇康县以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王绍雷为原型
改编拍摄微电影《边疆收信人》

王绍雷在卡点值班



1

驻村地点一览知

王绍雷的工作地点位于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勐堆乡的帮东村——一个与缅甸果敢接壤的边境村,也是一个以傣族、彝族等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

帮东村自然地貌险恶,地壳运动频繁。年均降水量1698毫米,气候湿润,降水不定,雨季常有地质灾害发生。面积60.5平方公里,边境线长2.9公里,下辖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共有1672人,党总支下设7个党支部,党员99人。



2

“过五关,斩六将”

据王绍雷介绍,他在帮东村的770个日夜中曾“过五关”——语言关、习惯关、工作关、饮食关和蚊虫关。
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沟通存在一定障碍,这便是语言关。而在作息上,村民们习惯晚睡晚起每日两餐,这也与王绍雷的日常作息有差异,是习惯关。而如何在基层开展好工作,让村民们信任自己,是要面对的工作关。“其中语言、生活习惯和工作开展问题都是较易克服的,真正让我头疼的是饮食关和蚊虫关。”
在饮食方面,少数民族有自己的特色。刚驻村时,面对村民们视为美味的红木虫、竹虫、竹鼠、拌红生,王绍雷调侃自己“无福消受”。

红叶虫

竹虫

而蚊虫关是王绍雷遇到的最大困难。云南生物多样性丰富,半夜“聚众喧哗”的白蚁,从醋瓶子中倒出的蟑螂,在鞋子里安家的老鼠,成了王绍雷生活中最大的难题,甚至还有不知名的“无解蚊虫”让他住进了医院。王绍雷说:“因为蚊虫叮咬,我接受了人生第一次输液治疗,我也不怎么吃肉和米饭,到村后一个多月体重急剧下降了30斤。”

吃不惯就自己做,有蚊虫就随身携带防蚊喷雾,想家了就靠繁忙的工作转移注意力,王绍雷快速充分地融入到村里,全身心投入到驻村工作中。



3

“六图为功,

共绘乡村振兴斑斓画卷”

王绍雷驻村期间,分别从六方着力真正将“助农兴农”落实到帮东村每一方地。

“结对帮扶强党建”

——王绍雷定期给全村党员上党课,从党史学习、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等方面提升边区群众“国土国防国民”意识。同时还与我校工学院车辆第一研究生党支部结对,通过“互学、互促、互帮、互商”,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组织力、凝聚力,也使研究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成长和提高。在共同努力下,帮东村党总支获临沧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工学院车辆第一研究生党支部获北京高校“红色1+1”评选活动一等奖。

“巩固成果保衔接”

——脱贫攻坚重在久久为功,王绍雷驻村期间因户制宜制定帮扶措施,带领合作社队员挨家挨户采集信息、完成录入,强有力地托举住各类返贫致贫问题。

“为民办事兴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王绍雷驻村期间充分贯彻重要指示,对帮东村各项农产品开展指导试验,从上层设计到日常生产,无微不至,展现出非凡毅力与专业技能。
在边境村发展规划上,以学校派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文科讲席教授李小云到村指导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为契机全力开展工作,打造三产融合现代化乡村集镇。
聚焦到产业发展上,三管齐下,从农业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扩大商业三角度构建完成产业链。

王绍雷与李小云教授团队共同策划以村农业合作社为主体流转150亩水田进行高标准改造,建成现代化联合家庭农场,金秋时节丰收美意。

帮东村作为甘蔗种植专业村,甘蔗种植面积6000亩。王绍雷不仅按照规划做好既有甘蔗产业的提质增效——建设“农米、农糖、农菊”加工厂,提高附加值,同时还充分利用蔗稍资源,结合镇康县“万头乡、千头村、百头场、十头户”的肉牛养殖规划,打造“甘蔗机收+蔗稍加工+肉牛养殖”产业链,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的目标任务,真正做到“将农民放心间”。

“新农村新农贸”,王绍雷还根据李小云教授规划带领帮东村干部群众以村“五道口”为中心,植入周末经济新业态,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帮东市集”“星光夜市”,将现有商铺提升为综合超市、便利店、米线店、咖啡屋、蔬菜水果超市、水吧等。

王绍雷与村民们共同欢度傣族泼水节
星光夜市吸引了很多村民

“参与治理促提升”

——除却实干兴业,全方位改善村容村貌、村居村庄是王绍雷用功更深之处。无论是协商基层治理为村庄发展献计献策,针对村卫生组织“周五爱卫日”推进庭院建设,还是加强绿化美化、修建“古树花园”等村容建设,都能看到王绍雷忙碌的身影
一条“畅洁绿美安”的环村公路,正把满满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实实在在送进千家万户;为预防地质灾害,王绍雷每年都会在张笑自然村搭建救灾帐篷,并在恶劣天气下组织群众疏散撤离,目前张笑自然村整体搬迁新址已平整完成,进入选户建造阶段;王绍雷和驻村工作队共同努力,为基本没有建立村史意识的帮东村完成了本村文史资料整理;步行十几公里寻找新的水源解决了水源短缺的潜在风险;配合公安机关搜捕非法出入境人员,为边境治安和民族团结贡献力量。
新修建的环村公路

“教育扶智谋未来”

——“农工小课堂”培养蔗农机械化采收、在帮东村选派两批次村民参与乡村CEO培训实现人才储备、带领中国农大学生到村小教授科技课......王绍雷身体力行、科技助农,将中国农大爱农情播种于此。同时,针对当地教育办学条件,筹建帮东幼儿园解决早教问题,筹资11万为帮东完小修建雨棚……他将那里的孩子视如己出,为帮东的百姓排忧解难。

帮东村村民参与乡村CEO培训

中国农大学生假期前往帮东村支教

帮东完小新修建雨棚

“疫情防控走在前”

——疫情期间,边境村防控形势复杂,情况严峻。为了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除自己挂包自然村之外,王绍雷还和村支书一起协调全村疫情防控工作。同时,王绍雷向群众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督促群众接种新冠疫苗,最大可能保证群众安全。他还带领村民们卡点巡查,驻边排查,在边境线上形成一道“钢铁长城”。

王绍雷协助警方工作

在王绍雷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让帮东村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初见成效。帮东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云南省“绿美村庄”、“美丽村庄”、云南省“卫生村”、临沧市市级“人才工作示范点”,帮东村党总支获评临沧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大缅寺自然村党支部被命名为临沧市“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帮东村也多次登上国、省、市、县各级媒体。



4

千磨万击还坚劲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三春三夏,两秋两冬。770个日日夜夜,让王绍雷少了头发、多了皱纹、轻了体重、黑了肤色。
王绍雷提到,帮东村村口有一棵青树,他常常轻扶树干而立,也常常在青树下给村民们开会。村民对他说:“只要村里人接受你,它也一定会向你晃。王绍雷当时对自己说:“慢慢来,内向的我也会慢慢向你打招呼,也相信你一定会向我晃的。
在卸职离任的那一天,大青树似是感激,似是告别,微微摇晃,连带着百姓的认可晃进王绍雷的心中。
村民赠送给王绍雷的傣族挎包
“潜心帮扶洒汗水,一枝一叶总关情。”驻村过程中,王绍雷看见了农村文化的看头、农民群众的盼头、乡村振兴的势头、现代农业的奔头。
“我将继续服务‘三农’,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贡献我的力量。”这是王绍雷的郑重承诺。
同时,作为曲周人的王绍雷,从小便将一代代农大人前赴后继奔赴曲周改土治碱的感人事迹烙印心间,这也是支撑他在祖国边陲一步步深耕乡村土地、深入群众民心、深挖发展要领的坚韧力量。
谈及到被评为云南省第一优秀书记后的感受,王绍雷表示:“说实话真的感到很高兴,这是对我驻村两年工作的肯定。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领导和老师的支持,离不开曲周实验站的支持,离不开人发学院李小云教授团队、土地学院郝晋珉教授团队、工学院马少春老师团队、动科学院周振明老师、广西大学薛进军教授等很多老师的支持和帮助,离不开镇康县各级领导的认可和支持,离不开帮东村干部群众的认可和配合,感谢所有支持、帮助和包容我的人。”



5

“殷切期望

 后浪竞帆”

支撑王绍雷在驻村的道路上砥砺奋进的是他二十余年的基层工作经历,是总书记回信中“自讨苦吃”的号召,是中国农大“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是“责任、奉献、科学、为民”的曲周精神。
而王绍雷又亲自为中国农大的“曲周精神”描摹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自觉肩负“解民生之多艰”的责任,鞠躬尽瘁,砥砺前行,严谨务实,敢于创新,并时时急农民之所急,解农民之所忧。
王绍雷帮助农户收割稻谷

“希望大家能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出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体会各地的风土人情,开阔视野,努力成才。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刻苦学习,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体现出我们中国农大人的担当。”王绍雷向中国农大全体学子送出寄语,希望新一代中国农大人传承优秀文化精神,弯下腰、沉住气,用脚步丈量土地,用青春书写爱农篇章。

百舸争流千帆竞,波涛在后岸在前心中有梦想,肩头有担当手上有干劲,脚下有方向为王绍雷点赞!
中国农大人始终在路上!




文字 | 王语珏 朱谱彤

编辑 | 王琮琮

责编 | 武慧媛 姜萍萍 勾琳萱 吴笑含 宋梦洁 董梦瑶


设为星标
不错过中国农大的每一条动态!


往期回顾

R E C E N T L Y R E L E A S E D 


《国家记忆》连续两天报道中国农大的故事!


“定了!新时代人才工作这样干!

这是新中国第一所新型农业大学!  

这个党员标兵,赞!🥳
中国农业大学(ID:iCAU1905)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点赞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