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奖!拿下!🥇

喜获金奖的 中国农业大学 2024-04-12

在第八届北京大学生戏剧节中

我校戏剧团参赛作品《再见老张》

从44所高校的87部作品中

脱颖而出

斩获金奖

在本届大学生戏剧节中

作为优秀剧目参与线下展演

自接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通知以来

仅有短短二十天的打磨成熟时间

然而戏剧团争分夺秒,积极筹备

最终献上了圆满的作品

“作品讲述了新郎在婚礼上意外召唤天使,让已故的父亲附身在伴郎身上,并帮父亲完成心愿的故事。随着故事的推进,亲情和爱情得以升华,观众在欢笑与泪水中体味到了爱和永远。”

舞台上

演员们用台词和肢体演绎人物

短短几幕方寸之间

将观众带入一个又一个

奇幻而温情的世界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金奖”团队

走进这段令人振奋又温暖的故事

幕后直击:排练历程

从收到通知到最后的成型其实只有两周时间,排练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被问及到为何选择《再见老张》这一剧目时,中国农业大学学生艺术团戏剧分团团长罗吴飘雪表示:

《再见老张》改编自“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同名作品,讲述的是一对父子通过极短的时间完成彼此心愿的故事,经由我们加工后,在戏剧团专场演出上首次和大家见面,现场的效果非常棒,不仅是台上的演员,所有观众和幕后的工作人员都发自肺腑地与剧本产生了高度共鸣。我们选择这部作品来参加北京市大学生戏剧节也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亲情和爱情是戏剧永恒的旋律,而喜剧艺术则是“希望的艺术”,越是重大的比赛,越应该回归初心,情感胜于技巧、技巧隐于情感,用最朴素最真诚的内核去打动评委,因而《再见老张》这部优秀的喜剧作品值得被呈现在中央戏剧学院的舞台上。

在拿到完整剧本后,团队根据能力和特长进行了近百处修改,在突出原有主题的同时也添加了创作者们的新思路,融入了中国农大元素。

于是,在大厅明亮的灯光下,在桌椅道具的陪伴下,在彼此的磨合间,农大青年们默默打磨推敲表演技艺,反复锤炼表现形体,不断琢磨剧本内核,共同迎接着戏剧展演当天日的到来。

由于排练时间与学业双线进行,演员们基本上都是晚上6点下课之后赶往排练地点开始排练,数十个日月轮换,数百次排练纠正,他们见证过的是凌晨一两点的中国农业大学校园,怀揣着的是坚定不移和追求完美的心态。

短短两周,戏剧团成员们历经的是一个“升级打怪”的过程,也是一个由外而内、由技巧回归本真的返璞归真的过程。平均一周排练四到六次的强度,既磨练了演技和对情感表达的敏感度,也加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剧组人际关系的深化。这为他们以后登上更广阔的舞台夯实了基础。

作为非专业学习表演的同学,戏剧团的成员们相比科班演员,本身就需要投入更多精力,而当同学们站上中央戏剧学院的舞台时,又发现这里和往常排练用的大厅构造以及其他配置都不一样。即便如此,戏剧团的成员们很快便找到相对应的解决办法,及时调整,反复排练。

在展演当天,同学们自信大方,深情演绎,获得现场热烈的反响,和评委老师的一致赞赏

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做一件事是幸福的,《再见老张》中台词、情感、动作、调度、节奏都在向大家传递这个团队的默契和青春的欢乐,也在其中诠释了友情、亲情与爱情。


个人专访:聚火成炬,散为满星

新娘扮演者:李若宁

左二为李若宁

我饰演的是新娘一角。这部戏的主题——尽管回忆流走,但爱像一阵残留,爱我们的人和我爱的人都会永远陪伴在我们身边,可能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办法继续和他们相见,但是总有一天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爱我们的人就会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对于戏剧团,我总认为它是像家一样的存在,戏剧团见证了我四年来的成长,同时也促进了我的成长。作为特长生,我在2020年的夏天的高水平艺术团考试时就与戏剧团结下缘分。即便是换届之后,我还是会经常回到团里,参加团里的各种演出。真的割舍不下他们,割舍不下戏剧团。

新郎扮演者:金淋淳

印象最深的是在最后父亲即将离去,对我问出问题时的那种喜悦、释怀却又非常不舍的情景。悲伤的情感很难演绎,但又最直击人心。在这次长时间的排练和表演中,我得到了极大锻炼。在日常排练中我最难忘的应该就是每次周末排练完晚上大家一起吃夜宵,那是最放松的时候。

戏剧对我来说承载了太多的意义,它让我找回了对舞台的热爱,让我找到了存在的价值,更让我明确了奋斗的方向。而每一位团员,我们是拥有共同爱好的朋友,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更是不期而遇的家人。

老张扮演者:韩绍暄

我在这次演出里扮演是两个角色:新郎父亲和伴郎。“难”是第一感受首先是因为人物的转换,这两个角色实际上在同一副身体里,这就要求依靠我的表演来让观众看到伴郎和父亲的差异。我的方法是尽力用一些体态和声音的变化去作诠释。其次是因为情感的表达,在全剧的最后,有一段父子之间的深情对话。我没有当过父亲,所以我只能用技巧尽可能地弥补感情上的不到位。

最难忘的事情是在演出当天,那天刚好是我病得最严重的时候,但不谦虚地说,我整体的发挥还不错,没有因为发烧影响状态,而大家的发挥也都非常好,这使我们的演出得到了一个完美的呈现。

“我大学生活最重要也最精彩的部分之一”。我和戏剧团大概有些奇妙的缘分,我是大四年级的下学期,因为选课误打误撞加入,作为“插班生”我很幸运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得到了很多演出的机会,也逐渐地融入这个集体,越来越习惯和大家一起排练、一起演出、一起聚餐。这将是我永远难以忘怀的经历。

新娘父亲扮演者:张硕宏

我饰演的是新娘父亲一角,推动主角达成自己的心愿。在幕后,我负责技术类场务工作。在整个过程中,除了对专业文艺工作者的辛苦有了更深的体会外,我更明显感受到了同学们的努力与热情。在演出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演出后所有演职人员上台谢幕。这是他们的首次亮相,也代表着新的血液——23级的新生们首次登上正式舞台,昭示着团队的合作开启新的历程。

对我来说戏剧团就是我的另一个家,也是我圆梦的地方。高中毕业时,我在条件符合的情况下被因家人反对而未能填报戏剧专业,而在这里,我遇见了实现心愿的机会和带给我温暖的“家人”,非常珍惜,也非常感激。

深度挖掘:美育建设

一出好戏的背后离不开团队共同的铸造与心力,《再见老张》的背后也凝聚了中国农大戏剧团前赴后继的奋斗。

作为中国农业大学学生艺术团的分支,戏剧团发展至今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其获得高含金量奖项也是不胜枚举:

·2023年《再见老张》荣获北京大学生戏剧节 独幕剧金奖

·2021年凭校史剧《稼穑之歌》荣获北京大学生艺术节多幕剧·甲组金奖、优秀创作奖

·2021年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天安门广场献词合唱活动

·2019年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校史剧《稼穑之歌》金刺猬奖

·2017年第六届北京市大学生戏剧节:多幕剧《稼穑之歌》金奖、优秀导演奖、优秀编剧奖,优秀男演员奖·2013年第四届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展演:一、二等奖

·2009年5月参加五四运动百年“纪念青春万岁”演出

戏剧团的农大青年们,排练了许多以农大故事、农大人物为主题的文艺作品,着力营造时时、处处、人人的美育文化氛围,在学校“大思政课”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美育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着先锋作用。

戏剧表演于中国农大的美育教育而言,是一种浸润性极佳的载体。学生们查阅大量资料,主动汲取信息,形成透彻的理解,而舞台表演,又需要以戏剧表现形式将其充分表现,灵活展演;潜移默化当中,美育的内核思想,艺术的审美表现自然辐射。全校观众在观赏的同时,也在沉浸式体验作品思想之美感——家国同兴、红色传承、百年农大……

美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在戏剧表演当中得到了双向互动与奔赴,美育课程,不应该只是老师们的单向输出,很多时候同学们才是这堂课的主角,老师是导演,但这堂课的主讲人、创作者,是同学们自己,这样反而能够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唯有先产生兴趣,才能进行价值的传输,演员主动了解,观众为之吸引,互动形成,如此达成双向奔赴。

其实,中国农业大学学生艺术团在乡村振兴的美育教育方面也在积极贡献青春力量,2022-2023年间,中国农业大学学生艺术团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大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前往希望的田野,进入乡土中国的深处。在2023年“千人百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中国农业大学学生艺术团更是发挥自身优势,前往北京市平谷区西樊各庄和大华山镇陈庄子村等地,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艺术下乡活动,以艺术助力乡村振兴。他们与乡村居民互动交流,了解乡村文化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艺术节目和教学活动,让乡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艺术盛宴。同时,学生艺术团还积极创新形式和内容,结合乡村特色和节日庆典,举办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艺术活动,将美育的火种播撒在祖国大地之上。

我校校团委专职干部、戏剧团指导老师雨凝表示:在未来,学生艺术团将继续立足农大基因,农大文化,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和双甲子校庆,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创排一系列原创文艺作品,切实发挥美育浸润校园作用。

舞蹈团

合唱团

管乐团

戏剧团

民乐团

弦乐团

音乐剧团

主持团

邢雨凝希望同学们因热爱而坚韧,以毅力勇突破。
第一是保持热爱。终日乾乾,但行不倦。热爱,才能守正笃行,久久为功。第二是矢志不渝。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坚持,才能栉风沐雨,硕果累累。
诚如其言

将热爱播撒在祖国乡土大地之上

将戏剧之美,艺术之美

与乡土本色相结合

既要目光向内,又要视野向外

助推学校美育工作发展

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向美而行,以美育人

中国农大戏剧艺术事业蒸蒸日上

美育文化建设赓续绵延

也欢迎广大同学加入

我校学生艺术团行列

为美育事业贡献葳蕤之力!




文字|姜明慧 王语珏编辑 | 杨雨睿责编 | 范晨辉 姜萍萍 邢雨凝 郑诗盈 姜承希 蒋日灵 牛晓康
设为星标不错过中国农大的每一条动态!

往期回顾

R E C E N T L Y R E L E A S E D 


中国农大版课本封面!美翻啦!

当麻辣烫遇上中国农大?

27年!中国农大这项奖学金不简单!

权威发布!


中国农业大学(ID:iCAU1905)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点赞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