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10!先锋!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2024-05-07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

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青年

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勉励青年在推进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

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

贡献青春力量

奋力书写

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日前

中国农大开展2024年度“五四青年标兵”

“五四青年标兵集体”评选工作

并分别授予

中国农大新时代“自找苦吃”青年先锋称号中国农大强国强农青年先锋号称号

农大青年积极响应党和人民的召唤

早立报国志,常怀爱农心

肝胆因人热,知行为民生

青春的队伍里

有不计其数的青年才俊将

自找苦吃,挺膺担当

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他们,正是青年之先锋



中国农业大学新时代

“自找苦吃”青年先锋

什么才是青年先锋?是选择在最美好的年华,向难而行,迎难而上;是选择在最能吃苦的年纪,勇挑重担,挺膺担当。他们行远自迩,笃行不怠,他们用“自找苦吃”雕琢新时代中国青年最美的模样。


​王美娇

她投身无数次的实验,探寻着万物生长的奥秘。在学术海洋中,她“探索、挫折、重启”,佳作皆显非凡。

王美娇,生物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2篇SCI论文、2篇中文CSCD核心期刊,以二作身份发表1篇SCI论文,个人发表文章累计影响因子达到40.07,并且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1个国家发明专利。同时她保持着对学生工作的热爱,践行着她对党员先进性和群众性的理解。曾担任生物学院研究生第九党支部书记和组织委员、生物学院研究生会主席、生物学院研究生助管联络员和2019级植物系横向班班长。组织了10余场百人活动,同时开创了SCI系列讲座系列活动及师生秋季运动会,活动均场参与人次百人以上。


 冯金璐

她的双脚,一步一步丈量祖国山川河流,深入挖掘中国故事;她的声音,如青春号角,激荡着无数年轻的心灵。

冯金璐,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曾开展宣讲五十余场,组织理论学习百余场,服务听众五十万余人,获评优秀工作案例一项,申报课题三项,入选2024年全国青马工程高校班。深入乡村一线、立足产业需求,发挥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专业优势,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文章,累计影响因子(IF)8.7,将自己的实践经历与“科技小院”的故事和精神传递给更多青年朋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以新闻中心特约记者身份在“中国农业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表原创推文十余篇,单篇阅读量破10万+,累计供稿三万字,总阅读量突破30万。


刘文丰

万水阻隔,不灭许党报国之情;举家归国,奔赴强农复兴之路。他深入西北,破解农水利用难题;他扎根乡土,守护万里江河安澜。

刘文丰,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水利工程系教授,曾获OTTO JAAG水资源保护奖(唯一华人获奖者)。以大尺度水文-作物耦合模型开发为基础、以多维水短缺评估和预测为抓手,全面揭示了全球尺度上粮食生产与极端气候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全球策略,在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水环境健康等领域取得诸多开创性成果。主持了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与课题。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77篇,相关成果被Nature、Science、Lancet等顶级期刊论文正面引用,Google Scholar引用3600余次。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撰写政策报告被中办采纳。


张家瑞

志存高远,探求力学奥秘;攻难克坚,勇攀科研高峰。勤奋是他生活的底色;求知是他毕生的追求。

张家瑞,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得优秀结项,并进入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进行展示。现已发表SCI论文四篇(第一作者两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非线性动力学领域国际著名期刊《非线性动力学》(Nonlinear Dynamics,中科院二区Top)。以专业第一保研至北京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并辅修数学与应用数学,在多个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作为中共党员、班级团干部成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被平谷区政府新闻平台专题报道。曾获得2022年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学生奖等。


 陈子彦

他跋涉千里,投身边疆,深耕三尺讲台,孕育教育之花。他坚信,播种希望的种子,终会长成参天大树。

陈子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作为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云南分队队长,带队前往中缅边境县开展支教育人志愿活动,足迹踏遍七个乡镇十余所中小学。首次通过高校专项计划助力镇康一中学子进入农大,事迹被中青网、云南网等媒体报道,影响号召了一批批社会群体关注边疆学子。获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带领班级获北京市先进班集体等。


​ 陈天宇

披星戴月,他用坚定步伐丈量遍野牛群;数载耕耘,他将碳素小字汇聚浩瀚书海;万分收获,他以青春之花绽放乡土中国

陈天宇,动物科学技术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围绕奶牛胃肠道健康与饲料高效利用开展系统研究,作为队长带领团队参加畜牧领域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家级赛事“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获一等奖和全国总冠军。作为牛精英科技小院驻院研究生负责人以及国际后备牛培育协作创新平台奶业大数据组学生负责人,带领学生团队在全国21省315家牧场开展产业大数据调研,首次阐明我国后备奶牛培育现状,作为副主编编写相关论著并制作相关标准。


郑义

他每日与精密仪器为伴,他始终用严谨数据发声。他是资源再利用的“环保铁军”,是绿水青山的“安全卫士”。

郑义,资源与环境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在探索我国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的8年中,发表SCI论文1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6篇,累计影响因子达到49.3,积极参与住建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习并授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进行口头汇报11次。前往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分享有机循环模式。2023年代表学校参加5项校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复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一等奖、2023年菁华国际博士生论坛最佳报告奖等。


梁硕

移动送油助力粮食抢收,她用“北斗”指路服务三农。用心用情讲述使命担当,她将农大故事传遍南北。

梁硕,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作为党支书带领支部与农业农村部农机总站党支部红色“1+1”共建,邀请二十大代表、全国十佳农民等“新农人”宣讲,邀请合作社负责人等进行技术科普。担任博士宣讲团副团长,校内外宣讲每年20余场,覆盖千余人。带领班级获得北京市先进班集体。利用北斗大数据在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麦收快讯。获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校博士宣讲团优秀讲师、校青年管理干部大赛二等奖、崇德先锋奖学金等,以负责人身份带领团队获评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北京市先进班集体、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北京市优秀奖。


 隋卓君

寻路于万家灯火处,一雾免疫安九州;引路于风云际会时,一株青苗领创潮。他的智慧照亮创新大道,他的热情点燃创业梦想。

隋卓君,2019级动物医学院本科生,本科期间获国家级A类学科竞赛一等奖以上3项,包揽学校所有本科生一等奖,累计获奖50余项。任校团委创新创业部部长,负责“强农杯”大赛组委会秘书工作,任职期间孵化学校挑战杯创业竞赛首枚国金、团中央机器人大赛特等奖,本人摘得互联网+大赛本科生首金。创立校级学生社团青苗双创孵化器并担任会长。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新农科第一名,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金奖,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


 蒲征

一腔志愿情,赤诚之心赴边疆;两枚金奖牌,饲草产业解答案;三载宣讲台,农大故事薪火传。蒲苇韧如丝,征程放光彩。

蒲征,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服务保障国庆70周年和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研究生支教团服务期间协助地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时长328小时。历任校国旗班成员、院学生会负责人、校团委特约撰稿人、班级团支书,连续5届任校党委理论学习宣讲团稼穑英才分团讲师;任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社会实践中心主任。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金奖2项,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1项;2022-2023年度校优秀共青团干部;2021届校优秀毕业生;校党委理论学习宣讲团优秀讲师;优秀学生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崇德先锋奖学金等。


独木不成林,滴水难为海

强农兴国之千钧重任

绝非一人之肩所能担

伟大的事业呼团结的队伍

他们,彰显了青年集体所应有的风采


中国农业大学

强国强农青年先锋号

什么才是青年榜样?是心系天下仓廪,怀揣知农爱农初心;是胸怀民生之本,肩扛强国强农使命。他们求知求索,相与有成,他们将青春播撒在乡村沃土,把贡献书写在祖国大地,勇当强国强农路上的青年先锋和事业闯将。

工学院车辆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以党建铸魂,产学研一体化协同。他们是装备强农的先锋队,是教育助农的红旗手,是人才利农的排头兵。

工学院车辆研究生第一党支部是由智能农业动力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团队硕博研究生所组成的纵向党支部,坚持以高质量“党建+科技”赋能引领高质量乡村振兴,近三年支部成员获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竞赛奖励20余项。支部事迹获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新京报、经济日报等30余次报道。党支部于2021年与云南镇康帮东党总支签订红色“1+1”共建协议,形成“装备强农、教育助农、人才立农”的共建模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党支部获教育部第三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亿牛犇腾”乡村振兴青年服务团

他们科学养殖,降本增效,展时代牛人担当。他们如牛耕耘,似牛勤勉,谋产业兴旺篇章。

中国农业大学“亿牛犇腾”乡村振兴青年服务团队依托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一带一路”国际肉牛产业科技创新与战略研究院、肉牛科技小院和教授工作站等平台建立,团队以肉牛产业实战型人才需求为导向,以理实结合为核心主线,积极参加各级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累计获得4项国家级奖励,其中2023年度斩获3项北京市级荣誉。为推动产学研结合实践技术并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相关社会服务工作获CCTV-2、CCTV-17、新华网、光明网、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等众多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古生村科技小院

他们是风花雪月里流动的红,是洱海田埂边坚定前行的旗。他们种下希望,守住清波。小小的院里,春华秋实,路远情长。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切嘱托,古生村科技小院作为首个迈入3.0+版本的科技小院,目标是协同洱海保护与农民增收,通过科技赋能和人才支撑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打造洱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国家样板。小院以党建引领凝聚兴农力量,开展各类绿色生产技术培训40余场,2000余人次参与;创新培养农业新质人才;成立支教团开展系列活动20余场,1700余人次参与。自成立至今累计为古生村增收近1700万元。


​后勤小生

他们建言献策,凝聚集体智慧;他们团结一致,回应师生关切;他们默默坚守,书写着和谐校园的一方安宁。

后勤小生是直属于后勤基建党委和后勤保障处的学生组织,以“服务师生、丰富自我”为目标不断努力。“后勤小生”团队在完成自身日常运作的基础上,协助后勤基建党委和后勤保障处进行后勤风貌的立体宣传,相关平台粉丝数突破4.2W,发布各类推送640余篇,总阅读量410W人次。获2023年度首都最美后勤团队;2022年度百所高校后勤服务软实力——“动态竞争力指数”整合传播力排名第三;2021年度百所高校后勤服务软实力——“动态竞争力指数”融合传播力排名第一。


农药环境安全与健康风险创新团队

农药检测显真章,食品安全护万家。他们以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情,引领新农科绿色发展,为大众健康保驾护航。

农药环境安全与健康风险创新团队围绕农产品安全重大需求,专注农药环境安全与健康风险领域的研究,为农药安全性评价和合理化使用提供新思路。牵头40余所农林院校基础学科,提出更适合新农科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建议标准、资源库和系列教材。专注农药环境安全与健康风险领域的研究,揭示农药潜在风险及机制,探索缓解农药风险效应的膳食策略,保障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建立行业标准和限量标准,成立“国家名师工作室”,积极参与科技小院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获北京市高校优秀育人团队;北京市优创团队一等奖等。


果蔬加工创新团队

矢志兴农,立足国家人民健康需求;心系产业,开创果蔬贮藏加工先河。他们用赤诚情怀,谱写我国果蔬产业发展新蓝图。

作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果蔬加工创新团队”紧紧围绕“四个面向”,致力果蔬加工领域的教育教学与科研创新,聚焦解决产业重大问题。团队依托国家级平台“国家果蔬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农业农村部果蔬加工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部级平台,引领我国果蔬产业全面振兴。获全国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推动我国果蔬从热加工到非热加工的重大转变。


河北张北燕麦科技小院团队

扎根张北,他们低碳栽培映翠微,高效种植结金穗。如今,张北之界,初现峥嵘,燕麦满乡。

河北张北燕麦科技小院坚持“高校+农科院+政府+企业+农户”五位一体产学研模式,先后主持国家项目10余项,近5年发表高水平论文80余篇,相关技术推广面积598万亩,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科普活动,事迹被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财经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获第三届全国农科学子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二等奖;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一等奖;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成果一等奖等。


峰云社

他们以共同信仰,铺就“二十载峰顶云间”的漫漫崎岖路;以强农担当,支撑“十八次藏区云巅”的坚韧凌云志。

峰云社是一个以“吃苦耐劳”闻名的文体类社团。每年开展户外活动200余次;人文科考队坚持入藏支教18年,至今已调研17地,支教6校,足迹遍布西藏7城;队旗自2004年飘扬在四姑娘二峰起,至2023年31人登顶岗什卡雪峰,已攀登雪山40余次,足迹已遍布十九座雪山。社团获2023年“榜样100”全国优秀大学生社团TOP100文体类社团;连续十年获中国农大“十佳社团”等。


舞蹈团

他们,是追光者,以舞步追逐艺术的光辉;他们,是耕春者,以汗水耕耘艺术的田野。他们舞动青春,照亮未来。

舞蹈团成立于1996年,是学校最早成立的学生艺术团,曾与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融媒体中心合作拍摄宣传短片,作品总浏览量达3w+。2023年9月至今参与校内校外多项演出活动、大型比赛10余次,原创剧目《追光者》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舞蹈大赛金奖、优秀创作奖;《耕春图》获北京市大学生舞蹈节金奖;原创剧目《光行远方》获北京市大学生舞蹈节银奖、第十八届北京市舞蹈展演优秀奖等。


“稼穑英才”宣讲团

传承赤诚红,构建宣讲矩阵;激发生命绿,肩负强农重任;承载厚土金,心怀国之大者。他们心怀山海,向阳而行。

稼穑英才宣讲团成立于2019年,形成了骨干讲师-特约讲师-专题讲师三级宣讲架构并建立集体学习、小组备课、实践走访等多元培养体系,五年来开展宣讲1300余次,服务群众240余万人次。通过走学巡讲的方式,推动宣讲+实践助农、宣讲+社区活动、宣讲+志愿服务,积极参与农科青年的发声与代言。获团中央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全国重点高校优秀宣讲案例;全国青年发展研究重点课题;北京市高校“红色1+1”优秀奖;首都高校服务师生“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优秀奖 ;2024暑期社会实践全国十佳优秀成果等。



贯彻回信精神

强化使命担当

中国农大青年学子

正以青春之音符

谱时代之华章




统筹 | 韩楚祺

编辑 | 宋梦洁

责编 | 范晨辉 姜萍萍 郑诗盈 吴笑含 丁思远 牛晓康 姜承希


设为星标
不错过中国农大的每一条动态!

往期回顾

R E C E N T L Y R E L E A S E D 

入选!小伙子,真棒!

校院两级,开展学习!

这一年,中国农大这样做!

一周年,展演!表彰!

中国农业大学(ID:iCAU1905)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点赞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