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冬奥特辑 | 清华建筑的冬奥答卷

清华建院 THAD清华建筑设计院 2022-05-19



2021年1月18日-19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北京、河北两地三赛区,考察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并于20日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这次是他继2017年、2019年之后再次实地调研冬奥筹办。


总书记高度重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各项工作,强调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国“十四五”初期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总书记还指出,要充分认识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重大意义,增强做好筹办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使命光荣、意义重大。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所有场馆建设提前一年完成,我国很多冰雪项目在两年多时间里实现从无到有,有的项目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和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改造、建设融入了很多中国元素,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要突出绿色办奥理念,把发展体育事业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让体育设施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确保人们既能尽享冰雪运动的无穷魅力,又能尽览大自然的生态之美。”

“做好场馆建设和管理,按照标准完善场地和设施设备,按期完成非竞赛场馆建设,同步推进各类配套设施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有针对性地增加各类场馆中必要的疫情检测、隔离、应急处置设施,做好场馆运行管理工作,抓好赛前各种测试活动。”

总书记的视察和讲话让清华建筑备受鼓舞。自梁思成先生1946年创办清华建筑系以来,不问西东,服务于国家建设需求前沿一直是清华大学建筑学科不变的初心。北京冬奥相关的工作正是如此。从2014-2015的申办,到2015至今的筹办,清华的大建筑学科一直在清华大学多学科平台的支持下,为北京2022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其中最突出的是主导了张家口赛区整体及全部场馆和北京赛区首钢场馆的规划设计工作。



张家口赛区

Zhangjiakou Zone




赛区规划:张家口赛区整体规划


张家口赛区核心区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城及周边区域,占地约11平方公里。赛区冬季降雪早、雪期长,温度适宜,山形地貌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具有世界一流的冬季体育资源。张家口赛区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雪上项目的主要承办地,将进行2大项(滑雪、冬季两项)、6分项(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越野滑雪、跳台滑雪、北欧两项、冬季两项)51小项的比赛,以及冬残奥会的2大项、3分项48小项的比赛。赛区共有8个竞赛、非竞赛场馆。其中,竞赛场馆为云顶滑雪公园ABC场地,承办自由式滑雪与单板滑雪比赛;古杨树场馆群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承办跳台滑雪、越野滑雪、北欧两项与冬季两项比赛;非竞赛场馆包括张家口冬奥村和冬残奥村、山地新闻中心、山地转播中心、张家口颁奖广场。



冬奥带动崇礼发展系列规划纲要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确保把北京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的重要指示和“五个着力”的工作要求,河北省坚持以保障冬奥赛事为核心,统筹考虑未来张家口赛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的战略背景下的定位、发展方向以及冬奥遗产的赛后利用,与以清华大学为主导的国内外专家团队密切合作,从宏观研究到微观设计,系统地制订了包括7个规划在内的《北京2022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相关规划》,具体是:(1)冬奥会场馆规划。编制云顶滑雪公园与古杨树场馆群规划设计文件,打造“尊重自然、集约资源、国际标准、中国元素”的竞赛场馆群。(2)太子城冬奥核心区及国际冰雪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冬奥核心区太子城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引导核心区有序建设发展。(3)重点项目规划。围绕办好冬奥会,满足赛事运行需求,谋划确定了交通、水电气信等76个场馆设施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生态环境规划。贯彻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相结合的思路,构建突出崇礼地域特色的四季景观。(5)崇礼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在赛区内建设既是生态公园,又是文化公园、体育公园的标志性景观区域。(6)崇礼空间战略及总体规划。从空间战略发展角度编制崇礼区的总体规划,为崇礼区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7)主城区总体规划。编制包括西湾子、太子城、红旗营在内的崇礼主城区总体规划,明确三组团未来的发展定位与土地利用。


项目信息

张家口赛区场馆规划:张利教授团队

崇礼空间战略与总体规划:吴唯佳教授团队

崇礼主城区规划:吴唯佳教授团队

崇礼乡村振兴规划:张悦教授团队

崇礼老城区更新城市设计:边兰春教授团队

太子城冰雪小镇规划与城市设计:张利教授团队

太子城金代遗址保护规划:吕舟教授团队

崇礼国家体育休闲示范区规划:杨锐教授团队

崇礼生态景观整体规划:朱育帆教授团队

崇礼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胡洁教授团队


竞赛场馆设计:国家冬季两项中心


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沿山体自然地形而建,共设7个赛道圈、总长度12.3公里。赛时将承办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冬季两项项目全部比赛,产生11块冬奥会金牌和38块冬残奥会金牌。为满足坡度和曲线精度的极高要求,赛道由国际雪联专家现场踏勘,然后再测量绘图施工,再踏勘,再进行修改。冬两中心在规划建设时统筹赛时需求与赛后利用,安保综合区、运动员综合区等将采用棚房或集装箱临时建筑,可以直接装配使用,赛后也可以随时拆卸搬运走,便于赛后回收利用。



项目信息建筑:庄惟敏、张维、张红、龚佳振、赵婧贤等专业:刘培祥等(结构)、徐青等(给排水)、韩佳宝等(暖通)、王磊等(强电)、郭红艳等(弱电)、朱育帆等(景观)


竞赛场馆设计:“雪如意”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饰物“如意”,被称为“雪如意”。这是我国第一个以跳台滑雪为主要用途的体育场馆。该场馆建成两条赛道,落差分别为136.2米和114.7米。赛时将承办跳台滑雪和北欧两项项目全部比赛,产生8块冬奥金牌。“雪如意”的选址充分利用自然地貌,场馆所在山谷的落差与形状都与竞赛需求高度契合,同时,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可再生材料和环境友好工程技术,并及时对周边山体植被进行保护和恢复。



项目信息

建筑:张利、张铭琦、张葵、姚虹、王冲等

专业:杨霄等(结构)、徐京晖等(给排水)、王一维等(暖通)、刘力红等(电气)


竞赛场馆设计:国家越野滑雪中心


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占地120公顷,永久建筑面积5492.41平方米,临时设施面积17500平方米。主要建筑功能为越野滑雪场,包含越野滑雪赛道、竞赛管理中心、观众看台等功能。国家越野滑雪中心是北京2022冬奥会雪上场馆重要组成部分,在奥运会期间将承办越野滑雪、北欧两项共15个项目的全部比赛。



项目信息

建筑:张利、张葵、吴雪、潘睿、张铭琦等

专业:李滨飞等(结构)、徐京晖等(给排水)、周溯等(暖通)、刘素娜等(电气)、朱育帆等(景观)


竞赛场馆辅助设施设计:古杨树组团 “冰玉环”


空中步道“冰玉环”连接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山地转播中心与技术官员酒店,整体构思发展自瑞士前期团队提出的“奥林匹克巨环综合体”概念。赛时,漫步大道可以连接各个场馆,便于观众来往于场馆间;赛后,可以对漫步大道进行改造,用于娱乐、演艺、休息、展览等功能。整个环形平台冬季被白雪覆盖,自然地嵌入周边山体,形象地称为“冰玉环”。



项目信息

建筑:张利、张铭琦、杨宇滨、王冲等

专业:李滨飞等(结构)、徐京晖等(给排水)、王一维等(暖通)、刘力红等(电气)


非竞赛场馆设计:张家口奥运村与冬残奥村


张家口冬奥村与冬残奥村位于太子城冰雪小镇内,占地46公顷(其中行宫遗址区占地约24公顷)。赛时,冬奥居住区共有31栋房屋,分为10个组团。居住区内设置运动员餐厅、诊所、反兴奋剂中心、健身中心、宗教中心、休闲娱乐中心、居民中心、代表团团长大厅、NOC/NPC服务中心、安保指挥中心等。赛后,冬奥村规划新建15栋建筑,新建地上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项目信息

建筑:张利、张铭琦、杨宇滨、钟善等

专业:李滨飞等(结构)、徐京晖等(给排水)、王一维等(暖通)、刘力红等(电气)、朱育帆等(景观)



北京赛区

Beijing Zone



竞赛场馆设计:首钢滑雪大跳台中心


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单板大跳台运动(Big Air)在全球的第一座永久跳台,也是冬奥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跳台造型设计的灵感来自跳台竞赛剖面曲线与敦煌“飞天”飘带形象的契合。跳台的钢结构设计还预留了未来竞赛剖面变化的可能性。项目通过单板大跳台这项青年人气极高的运动创造新的城市活力点,已经受到包括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和国际雪联秘书长莎拉在内的充分肯定。巴赫称其为“对国际奥委会‘20+20议程’的理想诠释”。



项目信息 [首钢滑雪大跳台本体]建筑:张利、窦光璐、戈建(戈建筑)、江曦瑞、孟繁星(筑境)等

专业:王向荣等(结构 | 筑境)、于明松等(电气 | 筑境)、孙岳等(暖通 | 筑境)、李颖等(给排水 | 筑境)

[竞赛场馆配套设计及制氧主厂房改造]建筑:张利、窦光璐、白雪、胡珀、聂仕兵、Michele Bonino(都灵理工大学)等
专业:李果、潘安平等(结构)、徐青、翟莎莎等(给排水)、贾昭凯、刘慧丽等(暖通)、王磊、钟新等(电气)


照明设计:首钢滑雪大跳台及群明湖周边


聚焦于光与“飞天飘带”的契合,以灯具照亮腔体内结构,飘带亮度与高度成正比例线性关系,呈现飘带轻柔、飘动、飞升的动势。飘带的色彩感觉由两层颜色构成:腔体内白光从孔隙透出,成为高光;外部环境光照亮穿孔板外表面,成为底色。在近处仰视,随着眼部位置的移动,高光所形成的纹理图案随之不断变换,可以感受到穿孔板缓缓飘动。


张昕教授还主持了北京首钢冬奥组委办公区、三高炉和秀池景观的照明设计,延庆赛区照明总体设计,张家口赛区的夜景照明统筹等。


项目信息

照明设计:张昕、韩晓伟、赵晓波、牛本田、王丹、墨松


景观设计:首钢滑雪大跳台及群明湖景观改造工程


群明湖,西靠近永定河,北枕石景山,占地23公顷,改造前为工业循环水池,周边各类工业遗存林立,改造后腾出公共空间开放给大众使用。主要包括东北角示范性湿地区、开放绿地区,北侧观景平台、沉水栈道及喷泉矩阵,西侧喷泉广场,南侧大跳台周边景观等。



项目信息景观设计:朱育帆、姚玉君、田锦、易文静、吕回、朱思雨等

场馆技术策略与标准

Standard



邵磊教授团队主导制定了 《北京2022无障碍技术策略》,使北京冬奥建设在无障碍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林波荣教授团队牵头主编了《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并于2019年初发布实施,创造性地为2022户外冬季项目场馆提供了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指南和评价标准。这些技术策略与标准也获得了国内国际的高度认可。

以国际化的学术视野、专业技能助力冬奥建设是一份光荣,更是一份责任。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院士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教授从清华大学建筑学科的角度,表达了对这份责任与光荣的理解。

庄惟敏


中国工程院院士

梁思成奖获得者 /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 / 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夏奥冬奥场馆设计建筑师


奥运会项目的建设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申办夏冬两季奥运会的城市,北京无疑受到世界的关注,冬奥场馆的建设也将是综合国力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一次展示。因新世纪第二个10年之初的这场疫情,让北京、河北也面临着一次巨大的挑战,让参与奥运的建设者也经历了人生也许只有一次的巨大的脑力、体力和精神方面的磨砺。


上述所说综合实力在建筑设计规划层面所体现出来的是通过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建筑、规划、景观和建筑技术为基础的融合体育工艺、运营管理、赛时组织、赛后利用、空间改造更新、社会要素分析以及国家形象等多学科相融合的研究与创作成果。除去规划设计中满足奥运大纲要求、在有限的特定空间中完成奥运赛事的空间场地营造之外,同时还要结合环境和自然气候创造出一个可持续发展、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群体活动的基地。


一个建设项目往往带有诸多不定因素,这些也构成了对项目本身和规划设计者的综合能力的考验。崇礼运动员村附近挖掘出来的辽金遗址“太子城”就给冬奥项目带来了新的文化看点。我们在规划设计中将这一古代遗址的场景融于今天运动员村开村仪式,以古喻今,在保护遗址的基础上,将中国传统文化巧妙地融于其中,展现了北京冬奥会特有的文化层次。类似这样的例子不少,它也充分体现了清华团队在冬奥项目过程中,将建筑、规划、景观、历史和技术多专业等相关学科方向融会贯通,综合运用,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所做出的努力,也是清华建筑学科服务国家重大项目的最有说服力的表达。



张利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张家口赛区规划设计总负责人 / 北京赛区首钢滑雪大跳台设计总负责人

原北京2022冬奥会申办委员会工程规划部副部长、陈述人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是国家利用标识性国际历史事件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大举措。源于与国际奥委会"20+20议程"及中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契合,北京2022的建设在整体格局和单体设计上都体现了与北京2008不同的特点。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表达、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对资源普惠流动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推进,以及对新的主动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是北京2022贡献于新时期国家发展的路径。

 

北京冬奥会的建设是一次系统化的跨尺度空间干预,为大建筑学科的专业工作者们实现抱负、接近理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宏观结构上,北京2022的三赛区格局衔接北京与河北,在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产业升级潜力方面均与国家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在微观肌理上,我国结合北京2022提出的“三亿人上冰雪”让以冬季冰雪、夏季户外为代表的主动健康生活方式深入人心,让人因工程学的高质量空间更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在文化传承上,大量场馆改造与建设融入浓厚的中国元素,为中国建筑师诠释自己民族的文化精神搭建了宽阔的舞台。

 

清华建筑学科对北京冬奥建设的参与是深入的、全方位的。从体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崇礼空间战略与总体规划,到以奥运推动山区经济社会进步的城乡更新规划与城市设计,到营造当代奥运记忆、彰显文化自信的崇礼“雪如意”、首钢“敦煌飞天”等场馆设计,到解放身体、亲近自然、抒发情怀的人性化空间界面、景观与夜景照明设计,到新建筑科学与技术的介入与应用,等等。通过五年多的深度参与,清华建筑在北京冬奥建设中交出了自己的一份内容丰富的答卷。我们期待这份答卷能够真正达到国家的前瞻性期许,在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办赛中,也在人文、绿色、健康的赛后利用中发挥令人信服的作用。




文字&微信编辑 | 世界建筑采编中心

图片&视频来源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编辑 | 企划部

版权 | THAD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如需转载,请联系THAD企划部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THAD项目 | 亚洲金融大厦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部永久办公场所 | ArchDaily专访

THAD中标项目 | 景德镇凤凰山山地运动营地项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