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9月2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今日青苗 他朝青鸟—— 记文礼书院两日梵文密集课程

吴宝麟 文礼书院 2021-07-04





 2018年5月5日-6日,梵学佛学名家Mattia Salvini教授在浙江泰顺文礼书院主持初级梵文工作坊。Mattia Salvini教授带领学员以印度传统方式开始梵文学习,不仅学习梵文字母即发音,而且还教授梵文佛典唱诵,并为学员讲授梵文经典与梵文唱诵之重要性。本文作者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吴宝麟,恰巧拜访文礼书院,旁听了此次梵文工作坊,并记录下自己深刻的参访感受。

引言

初夏时节,万物欣荣之际,学校的课业告一阶段,终于踏上拜访文礼书院之路。


文礼书院

文礼学子

我很幸运地在开营前数日抵达,并提前旁听此次梵文工作坊任课老师Mattia Salvini 为书院稍大年龄的孩子开设的梵文选修课和国际部傍晚的初级梵文课。


Mattia Salvini教授和本文作者吴宝麟(右)


选修课上的同学都是已经背诵完三十万字中西文经典进入解经或阅读阶段的学子,教材是梵文佛教原典。同学们自发组织起来,提前预习并复习,轮流带读切磋,阙疑留待课上请教老师。课上由一二位有梵文基础和英语交流能力的同学为老师做口译,一边以传统梵文唱诵的方式学习重要的佛教论师偈颂,一面配以词义、语法及佛学哲学义理的讲解和探析。最令我感到振奋的是孩子们身上洋溢的以学为乐的盎然朝气、追求学问的上进心、平易的性情、尊师重道的精神,师生间融洽交接的协和场景。课堂就在时而锁眉深思,时而激扬愤悱,时而笑声连连,时而唱诵朗朗中度过。


2018年文礼书院全体师生合影


或许每个孩子性格爱好取向不尽相同,但能深切感受到经典在他们身上浸润出的纯净气息,就如这淳朴温厚又气象万千的山海乡间般,有一种自内而外的美。孩子们对佛理的学习参差不齐,但他们已经开始将所读到的孔孟之道、四端之心等等中国哲学的核心范畴与佛学范畴相比照。虽然这样的比较还不成系统,Mattia老师也时常提醒孩子们比较哲学的工作必须建立在对所比双方都有相当透彻之理解上。但已可见经典在其胸中日日酝酿,气机升腾,足证合乎道的教育,自有参赞天地造化之神奇。

师道尊严

Mattia老师深厚的梵文功底和佛学义理造诣、平易淡定又淳正敬业的特质更是感染着课堂上的每一位。他少年时在祖国意大利寻求各种可能的方式学习梵文,最终诚心感召到赴印求学机会,并跟随一位婆罗门老师学习传统梵文唱诵和梵文经典长达五年。原汁原味的唱诵,加之老师特地选取的法称大师所写普贤菩萨赞颂和胜友论师对佛教哲学各大派别义理进行判教的偈颂,形式和内容都颇具深意。课前课后,师生之间行礼,学生以拱手,师以合拾,互相以梵文问候致意,令课堂充满庄严氛围。


短短两天时间,藉由两个偈颂和《心经》的教授,穿插原典、字母表、词性变化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日常唱诵,从毘婆沙、经量、瑜伽行到中观,掠影四大佛教部派胜景。老师深谙学者平正治学之道,对每一部派的立场和理路,都尽其所能地忠实引介而不加武断论断,领人入其中而出其外,领略原典旨趣,而将评判空间留给学生。由此可见Mattia老师殷切的用心——他是藉着古老典雅的梵文,向众人传播背后承载着的千年不绝于世的智慧——师生以道授受。或许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缘去深入佛学海洋,但正如一位同道所说“记得其中一两句,都足以受用终生而不尽了。”


Mattia Salvini教授在文礼书院授课


Mattia老师每每都与营员们一起用餐,我有幸用磕巴的英语为大家充当翻译,老师耐心了解大家的学习状况,不厌其烦地回答各种深浅不一的问题,从无一丝不耐烦或厌倦。坐在老师旁便能感受到宁静祥和。更令人敬佩的是,Mattia老师本人对现今教育,尤其是古典梵文教育现状——一味跟随实用主义思潮,推翻背诵与记忆、急于展现批判性思维、不注重原典语言研习等等缺失,都秉持严肃的反思精神。他受到中国读经教育理念的感召,希望能在所生活的泰国社区重新恢复传统梵文教学,以引起政府的重视与改革。这种知行并进等的精神,更是难能可贵。

教育之道

来之前,我的梵文几乎零基础,只在大学时每天去图书馆的路上听著录音背诵过梵文《心经》。这次梵文营,实际是真正意义上令我体会到外文读经的门道和乐处。仅仅是用心跟着唱诵,已能直观体会到油然而生的悦乐与力量,以及梵文极尽音声以传达意义的功力,背后智慧经由音节的轻重缓急长短清浊透发出来。让人一再深思语言学习乃至整全教育之正道——为何许多孩子在体制中被考试英语折磨消磨直到上大学后再也不想碰英语(因此也可能终生隔绝了英文承载的文化)?为何中学时代的古文学习要用大卸八块和重复的试题来碾碎文言文本身浑然一体的大雅(因此障碍国人百年来亲身触碰孔孟老庄智慧)?为何近代中国的科技巨匠儿时读经的教育背景并未障碍反而是成就了他们(诸日钱伟长回忆)?而我们的心灵,又何以麻木任之?


第一天怀仁老师再次分享了读经教育与梵文教育的的比对,毫不讳言地说,不独文言文和梵文,乃是全球领域内的古典语文和古典文化教育,都面临日渐萎缩和传统教学之道凋零的危机。这更凸显了读经教育对于当今时代整个人类文明薪火相传和古今中西会通的深远意义。此次营员中大部分都是各地读经私塾的堂主或老师,他们都携着一个朴素的文教理想,课间交流砥砺办学之方,孜孜不倦互通有无,又热忱地汲取外文读经之道,许多人已经跃跃欲试要为孩子们开设梵文读经班。看到他们饱满而实干的劲头,每每祝福,在远或近的将来,我们民族能够再孕育出一批如玄奘及民国文化史上的文化会通巨擘,造福于这个地球村的时代,让人类文明真正走向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正途。而这项工作,中国人是责无旁贷的。


Mattia教授讲座


晚间Mattia老师讲座上,季谦先生询问他“何以学习日文、拉丁文就不如学习梵文这样持续深入而成功,是否关切于学习方法及所学的文本内容?”Mattia老师坦承的确如此,他对梵文的学习,可说是道与文并重,但终于问道,而方法则遵循传统的先烂熟于心,不问懂与不懂(他回忆他的老师教授唱诵时,永远都叮嘱他:“目前还不解语法、不了其意,毋需担忧,只需耐心等待”),有足够积累才开始求解的学习方式。可以说Mattia老师整个生命状态都与其所学内外合一,而其为学求道之方,也都暗合了读经教育宗旨。那一刻,我看见先生深深点头——先生是无时不刻不对教育之德业念兹在兹!

训道吉晨

结营的早餐,恰逢书院每周一的校长晨训,研读阳明《传习录》。先生从读书之方,讲到《大学》主旨,讲到为学次第、朱王之辨,旁及「五四精神」和教育之道的痛省......个中微言大义,不必我等庸人赘述。只觉恍然回到了古代,民间讲学方兴未艾,学人精神骨血不丧不坠。其中一句,分享给走在教育之道上的同仁:如若一百年前国人未全然废止读经,今日便不需办文礼书院...”霎时震动,我眼前掠过几日来与文礼学子交接间感受到的求学问道之心,恳切企盼,更多天下有识之士,若真实认定这统摄人性、一元开启多元的教育良方,便请都来支持、奉献文礼书院的建设,精心培育这美好而初成的秧苗。今日青苗,他朝青鸟,这方有永不死灭承自天心人性的文明之光,不负天地生人。


参加梵文工作坊所有人员合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