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不缺劳动力,是缺廉价劳动力

zhoubotong 周伯通 2022-07-23
最近《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正式在网上公示,激发了大量的反对意见。也可以说很多人积累了一肚子的情绪,等着宣泄,日常生活中,外国人的超国民待遇、国内女大学生陪伴黑人读书、25人轮流照顾生病的国外留学生、日本人丢自行车一天就能找到,而国人丢自行车永无消息,这些种种委屈全部让杨宜勇背了锅。
 
 杨宜勇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有关宏观经济、社会发展、人口与就业等方面的政策研究。是正儿八经的国家智囊。他曾经出版过一本专著《中国老龄社会背景下的退休安排》,他考虑问题较为长远,而非仅仅是着眼于当下,但公众在情绪裹挟之下,真相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杨宜勇已经成为很多人发泄对《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不满情绪的替罪羊了。他不得不出来澄清那些他根本就没说过的话。 
很多朋友愤怒的质问道:一边说毕业大学生就业难!一边又说缺劳动力!!中国哪有什么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中国女人到了35岁,男人到了40岁,都很难找到工作了,还劳动力不足?   中国不缺劳动力,是缺廉价劳动力
如果中国女人过了35岁,男人过了40岁,放下曾经的身价,号称我每月1800元都可以出去工作,那么在他面前就会突然有数十万的工作岗位任他挑选。
很多企业招不到人, 很多人找不到工作,
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中国不缺劳动力,是缺廉价劳动力。 中国企业从2000年一直在努力的转型,曾经有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估计也就是2003-2009年,几乎是每个企业都大讲品牌的年代,那几年光服装品牌都兴起来不少100个(在央视有大量广告),产业在升级,劳动力的薪资也开始升级,产品的渠道开始分层,一线品牌在一二线城市外资商场或国内高端商场;三四流品牌在一二线城市低端商场或超市,同下沉到三四线城市;没品牌的在城里集贸市场和农村乡镇集会上。 直到互联网来了,几乎所有的品牌都从街面上消失了,所有的企业都不讲品牌了,大家都退到了同一个起跑线,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仰:卖货!团购来了上团购,聚划算来了上聚划算,淘抢购来了上淘抢购,拼多多来了上拼多多,淘宝九块九包邮来了上九块九包邮。 消费者一片欢呼,就像当年欢呼李自成和洪秀全一样,欢呼马云们!俞敏洪这个时候站出来说话了,马云是成功的商人,但不是成功的企业家,他敲响了中国企业的丧钟。

我的理解是,他说的马云,并不是特指马云个人, 而是指的是互联网。
比如马云的学生们的企业:
有赞员工说: 老板让我们上班996,有家庭拖累的人,建议离婚。
苏宁的员工说:苏宁又搞事了,强迫员工微信加好友建群卖货,上次是1000,这次变3000,工资也要打折,我是来苏宁搞研发的,不是来做微商的啊!

但是这些企业的价值观却被社会推崇, 互联网成了神一样的存在,那些遵守劳动法、按照游戏规则玩的企业竟然玩不下去, 做一个好的企业主往往被员工唾弃? 
消费者他不知道他自己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 就像当年欢呼李自成、洪秀全的老百姓,他们完全忘记了自己还有一个身份是:纳税人! 中国的产品价格回到了10年前,企业还想用10年前的薪资招人,劳动者想要10年前的价格买产品,又想要10年后的价格谈工资。企业主在互联网良莠不齐的夹击下艰难的求生存,劳动者又普遍在骂企业主是黑心资本家。 为什么美国不制裁中国的互联网企业,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其实就是一个车间型企业,只是把人员从厂房里帮到大楼里的格子间而已。
自从互联网出现,我们的研发无人问津, 对应用型的互联网企业吹捧成神,不同层次的产品在一个场地上裸身相见、插草卖身。
如果只是把互联网当做一个工具,我们埋头做好自己的研发和产品,不管是线下还是互联网,我只服务我的群体就够了, 犹如iphone,一直坚持服务他的受众, 或许十年后他也会消亡。但是如果今天他卖999元,他明年就会消亡。 消费是分层级和分圈子的,但我们被互联网忽悠瘸了,什么从工厂到个人,企业主会发现,富人消失了,他们都去买不参与互联网竞争的国外品牌了, 而国内的品牌没有了,只剩下了一仓库一仓库的货。 而我们的企业总是希望把农田里的人到高楼大厦里的人一网打尽,结果永远在价格战,永远在低薪招人,可是90后、00后走出社会了,他们降低欲望、宅在家里不出来,没有收入也不上班,像极了日本的年轻一代。  我们不是丧失了劳动力,而是丧失了价值观
德国20万公务员职位空缺,公务员为何在德国不吃香?
我国在50、60年代大学毕业就业也不选公务员,到企业“实业救国“是大学生的首选,赶超英国,毕业到企业振兴制造业是千千万万大学生的梦想。
当年从政府辞职下海的人非常多,比如史玉柱。而现在呢,则是人们疯狂的希望当官。
国家整体价值观走向了迷失,
工人和农民加在一起,成了农民工,不再是光荣的国家领导阶级。
收入不再按技术等级划分(四五十年代,技术工人工资可能比厂长高),现在的收入按照级别划分,领导的工资一定是高于员工的。
办公室里拿3000元的,嘲笑车间里拿6000元的,这被普遍认为是正确的, 农民和车间工人已经被绝大多数国人认为是非常低贱的贱民,
请问这个时候,劳动力怎么不缺乏??因为他们已经不被人看做是劳动力了,他们只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机器?那觉醒了的90后、00后为什么要当机器?

 做的越好越倒霉的职场文化
一场新的革命到来的时候,昨天做得越好的人今天越倒霉。”这是惯说名言警句的马云说的。我没有理解其中什么意思。
但是这种文化确实在上班族存在,比如车间里计件制,你做的太出众了,那么你所有班组的计件都要减工钱,因为不会轻易让你拿很多钱,尽管这是血汗钱。
阿里的员工说:你拼劲全力达到的目标,下一年变成了你的最低目标。
这些都是什么道理呢?世界本来不应该这样子的。 
中国的发展要感谢外国人的
从经济上感谢:每年这么多外商来中国投资,对于中国经济的繁荣是做了巨大贡献的。
从制度上感谢:很多优秀的企业都学习了国外的企业管理方法以及规章制度,让中国的企业也能够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中。
从政治上感谢:中国军工的发展要感谢乌克兰人,这就不详细解释了。
目前外国人永居条例是要引进哪些人呢?主要是这两类:
国家重点行业的紧缺型人才从国际知名高校毕业,在中国境内工作满三年。
因为中国目前急需做的事情仍然是转型工作,只有经济结构转型了,中国劳动力才能有适合的匹配岗位, 否则会继续目前的现状,35-40岁的人失业了, 但车间里面却招不到人。我们希望产业升级朝中上游走,把廉价劳动力的部分工作机会让给周边国家,中国要认认真真的做实体做科研,不要自嗨于互联网 ,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和锄头没区别,而不是一种模式。 中国人自古到今其实很少有国家的观念,只有天下的观念,天下大同、博爱、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都是代代沿袭下来的,这种远近一体的“天下”观,外来人员又得以很快被本国同化,中国文化之所以能一脉相承至今,社会之所以仍能保持大一统的形式,或许也是因为此。 对外来人我们不必惧,我们这5-10年首先要引进的是高端人才,等到哪一天我们需要从国外引进廉价劳动力的时候,那说明我们中国也有幸走上了欧美的发达道路。  友情阅读:
疫情之后,外国人永居条例将使中国成最强国家

疫情之后,向中国老板们跪拜和道谢

疫情之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赢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