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6万用户的背后,有我们!

南大招生小蓝鲸 南大招生小蓝鲸 2023-12-30


在南京大学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以笔杆为墨,传蓝鲸之音

他们讲南雍故事,绘南大盛景

正值11月8日,第23个记者节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

听听小蓝鲸成员们的幕后心声

感受招宣人的真实生活

看看他们是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南大篇章

 

记者

一声快门,一个难忘瞬间


在摄影组的工作让我能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无论是四季景色的变换,还是新生报道、百廿校庆的盛况。我们不仅仅是亲历者,更是记录者。用镜头语言去展现南大人的风采、南大的风采。

将我的镜头化为眼睛,去记录这世间的一切美好,便是最为神圣的事情。



记者

是保持热爱,创造感动


因为喜欢剪辑所以在大一的时候加入了小蓝鲸。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豆蔻谣》的拍摄经历,“从幕后走到台前”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虽然也有因为担心自己没有拍摄经验而紧张到睡不着的时刻,但我要感谢这份工作给了我发挥自己想象力的机会,能够让我继续保持纯粹的热爱。


点击图片查看

记得120周年校庆前夕,我在拥挤的人群里拍下了灯光秀的照片,没想到其中一张被选作了新闻稿的封面。而这篇推送也在朋友圈被刷屏,我相信那天,许多南大校友和我一样在夜空下感动落泪。


点击图片查看

记者

是不怕困难的“勇敢牛牛”


    去年年底为小蓝鲸文创拍摄定妆照,它们一个个光鲜亮丽,操场的大风时不时把它们吹跑,我在操场上艰难地一遍遍地摆着。

    被拍摄的光鲜亮丽的学校文创产品 vs 被那天操场的大风吹得落寞的拍摄的我

在接到“新生大数据”这个任务的时候觉得很惶恐,担心自己不能完成。前期统筹,联络,整篇推送的“战线”拖得很长。好在我的组员们真的太给力了,反复抠细节,仔细核对每一个部分。大家深夜反复纠错,已经不记得到底修改了多少个版本的图。当看见自己的名字被署在推送最后就是我最自豪的时刻!



每当提到小蓝鲸,就会想到刚加入的时候发生的一件小事:那是我第一次独自撰稿,初稿提交后,我就上床睡觉了,结果半梦半醒之间,忽然意识到(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是在做梦)我好像把采访对象的名字写错了!我一下就被吓醒了。顺着楼梯爬下了床,因为找不到拖鞋,所以只好蹲在凳子上打开了电脑,重新把初稿从头到尾对照采访录音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任何问题之后,才发现已经快三点了。现在,我还是时不时就会莫名“惊觉”自己的稿件可能有问题,总要再检查一遍才能安心。我想,作为在小蓝鲸的招宣人,我要对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负责。



记者

是流经他人的生活,注目生活的真实


在2021年的“送你一朵及第花”招生宣传活动中,我们邀请高中生们给南大写几行“小情书”。在众多来信中,有一位同学寄来了一张照片:他书房的墙面上贴满了南大的风景照和文创,配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大不肯休”。这份清澈的热爱,令我动容。

我喜欢在南大学子中挖掘平凡但有趣的灵魂。曾有一位记者朋友说,采访是“流经他人的生活”,我相信每个人的灵魂都足够富足,每个人的生活都值得去关注。



作为招生人,更作为媒体人,真实才是最打动人的。如果没有真实的生活,没有真诚的态度,也没办法做出真正的作品。我们在《蓝鲸记事簿》中为大家拍摄展现出来的校园生活,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源自于创作团队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们希望通过作品,帮助更多同学更好地面对大学生活。


点击图片查看

加入小蓝鲸大半年,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是今年在鼓楼校区迎新。我背着相机到处拍照,记录下了新生、老师、志愿者们的忙碌身影和充满历史底蕴的校园。有位小同学看我在拍照,笑容灿烂地主动转头比“耶”,最后这张照片也登上了迎新头条。那真是很有趣的一次体验!


点击图片查看

记者

也有美编后遗症,谁被真实到了


在美编组的这七个多月,感觉自己更能静下心来发现生活里一些小细节,平常看其他公众号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研究一下排版和使用的模板,而且一定会瞅一瞅字体大小,行距,页边距,图片与文字是否协调,遇到自己觉得很巧妙的设计还会"偷师一下",这种习惯还影响到看小说、刷豆瓣,总是会去想这样的排版看起来是否舒适。



记者

是在工作中学习成长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采访李晓愚老师的经历,那也是我加入小蓝鲸之后第一次自己一个人采访。之前也没什么相关经验,选题通过后我就开始列采访提纲。中间了解到晓愚老师有自己的B站账号,我就把她的每个视频都看了一遍,收获了一些新的知识的同时,也对晓愚老师有了更多的了解。

还记得在采访伊始,老师可能是看我有些紧张,便与我闲谈,想让我放松一些。我意识到,当你采访别人时,也需要建立起双向的信任。和晓愚老师的采访进行得很顺利,聊天中我不仅对晓愚老师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为之后要做的采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点击图片查看

大一加入小蓝鲸是我“记者”之路的起点,从此我接触了很多采访工作。我曾与不同院系的老师沟通交流:文院的徐雁平老师赠我一本读书日程录、一本《我们的师友会》、一本助教手册,并祝愿我能一直保持读书的习惯,我如获至宝。商学院的孙宁华老师向我打来电话,交谈间可以听出老师的渊博与亲切……在工作中,我结识了63年前于南大就读教书的老先生,还有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的老师送我书籍……做“记者”难,累,但我从不后悔——因为我在不停遇见众生的过程中,邂逅一个更真诚的自己。



    从无从下笔、害怕与陌生人接触,到思路流畅、喜欢和不同的人交谈,回顾在小蓝鲸工作的这一年,我突然发现那些外出采写时走过的漫长路途、那些写稿熬的夜、那些被驳回一遍又一遍、修改一遍又一遍的文字……虽然当时经历的时候会觉得很辛苦,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它们就像是我成长之路上的玫瑰,虽然带刺,但最终盛开后是让人难以忘怀的美丽。


在刷视频时,总是会想,这个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整一个,是不是可以整的比别人更好!



记者

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小蓝鲸的剧组(寒冬赠你温柔),感觉就是一个很有活力、很有创意的集体,我们会一起讨论某一个镜头拍的怎么样、该怎么样修改,到后面敲定之后看到拍出来的效果是会感觉很开心。

点击图片查看

    从选题到分工,从修改到定稿,在与小伙伴们的交流与探讨中,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当一段段思维奇旅转化为一篇篇文章,当自己的文字被更多的人阅读并肯定,心间漾甜,成就满满。

    “简直是神仙文案!是春天的味道~”“学姐学姐,你就是小蓝鲸的文编吧,我看过你的推文,今天终于见到真人了!”

    感谢每一份认可,感谢小蓝鲸团队,或许文字本没有意义,是我们一同赋予了它崭新的生命。

    以笔杆为墨,传蓝鲸之音,讲南雍故事,绘南大盛景。让我们随心而舞,沉醉于文字中央,小窗高卧,风展书章,时光知味,岁月沉香。


点击图片查看


透过平凡生活的肌理

记录一个个鲜活的瞬间

在其中

我们观他人,见自己,遇苍生

“如一块块小小的泥土,连缀成整个大地”

 

赤诚求索,冷静坚守

在第23个记者节来临之际

祝小蓝鲸的每个小伙伴节日快乐

祝每一位记者节日快乐

致敬永远年轻、永远滚烫的新闻魂!


文编|林小渠 李睿怡 黄凯 李欣怡

统筹|李欣怡

封面|林方逸

美编 | 林欣

责编 | 薛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