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治辅导员+支教+模拟法庭+……=?这群NJUer展现新时代法律人风采!

南大招生小蓝鲸 南大招生小蓝鲸 2023-12-30

在南大

有这样一个“共同体”

他们是“校外法治辅导”的“小老师”

也是“双柏支教”的志愿者

是“金陵杯”模拟法庭的组织者

更是肩负社会道义的新时代法律人


学术辩思焕活力

施义行善暖世情

知行合一担道义

在“知行社”

他们收获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也坚定了对法律的热爱

更懂得了法学人肩上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公益活动中的知行社大家庭


社团简介



南京大学知行社创建于 2008 年,是由法学院指导的富有法律特色的志愿公益类社团。“入知法律之髓,出行法律之义”是知行社的宗旨,由周长征老师担任指导教师。社团以法律和公益为特色,具备专业的法律基础和高昂的服务热忱。社员们在实践活动中体察他人与社会,在公益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学术交往中提高对法治信仰的认同。2021-2022学年,知行社获评校五星级社团“十佳社团”,并获评南京大学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南京大学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集体荣誉,并被推选为南京大学年度“活力社团”


入知法律之髓 


“就好像说分数到了一定要上南大,你是学法律的,为什么不来知行社呢?就是这样一个自然而然的目标。” 当谈到加入知行社的契机时,张奔半开玩笑地打了一个比方。而王雪怡告诉我们:“我纯粹是因为它开展的法学活动很多。”


知行社的特色就体现在各式各样富有法律特色的普惠型活动之中。


“金陵杯”是华东地区高校模拟法庭竞赛,也是南京大学首个连续对外举办的品牌性模拟法庭比赛。”杨国鑫学长他们创办这个活动,其实就是为了给南大人、南大法律人提供第一个属于自己的模拟法庭比赛。”张奔告诉我们。在各方的努力下,第一届“金陵杯”于2019年顺利举行:共有十六支来自南京各所高校的队伍进入南大校园,展开了为期两天唇枪舌剑的角逐。这时候,教室不再是老师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而是全宁法科学生沟通交流学习切磋的平台。最终,比赛在草木葱茏的五月落下帷幕。


第二届“金陵杯”模拟法庭比赛全员合影


然而,从初夏起步的朝气蓬勃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于2020年举办的第二届“金陵杯”的计划暂时搁浅,直到21年才被重新提上日程。“准备‘金陵杯’的工作确实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和挑战。”张奔回忆道,“第一届举办的很多资料都没有留下来,所以我们只能在脑海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包括赛制和各种环境比赛的细节,从无到有去把它构建出来。”从一片白纸到二十多页整整齐齐的文件,“金陵杯”这个品牌在新一代知行人手中薪火相传。2022年举办的第三届“金陵杯”则在前两届的基础上扩大了规模,涵盖了华东地区的六省一市。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法学生能够参与大型的模拟法庭比赛,在思辨的碰撞中成长,在口才的切磋中进步,也推动了法学人才的培养。从2018年的想法萌芽,2019年的初次尝试,2020年的意外受挫,到2021年的重新上路,2022年的规模扩张,“金陵杯”的发展足迹与知行社密不可分。


除了组织校外活动,知行社也为校内提供了很多平台。不定期举行的学术讲座、写作指导、策划培训不仅让法学出身的同学们受益匪浅,也向非法学系的爱好者敞开了知识的大门。用胡志成的话来说:“我们(知行社)是一个温暖的集体。”


对于胡志成来说,在知行社举办的活动里,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研习班活动。他和同伴在设计框架、策划活动再反复修改得出方案之后,将方案交给了朱庆育老师并提出邀请。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拥有极高学术声望、治学做人都十分严格的大师不仅认认真真地审阅了他们的方案,甚至在此基础上为他们的活动举行提供了额外帮助。朱老师对胡志成说:“志成好,有志于学是一件好事,应该要支持。”在朱老师的鼎力帮助下,那一期研习班的主讲嘉宾阵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在老师们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与触动之下,“鉴定式案例分析方法研习班”自2019年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三年。牺牲一些自己的时间去做这些事情,在胡志成看来是一种挑战,更是一项有意义的事业。“有一次法学论文写作指导活动结束后,大部分同学离场后,仍然有一些同学没有离开。我看见他们围在讲台旁边,和老师有来有回地探讨着学术问题,夕阳斑驳地撒在教室里,”他描述道,“我觉得这个场景特别温暖,因为这个氛围是我们平时很少经历的,不仅对于同学们来说,可能老师们也希望看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


法学论文写作指导活动现场


知识是有温度的。这温度的来源或许是从无到有的二十多页文件,或许是春天夕阳透过窗户毫无保留倾泻的灿烂,或许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又或许只是一句调侃带来的触动。“入知法律之髓”,知行社在追寻“知”的道路上从未停止。


 出行法律之义 


知行社是具有法律特色的志愿公益社团,他们在关切法律人共同体成长的同时,也积极走出校门,向社会发光发热。在这里,你可以选择成为一名校外法治辅导员,走进社区和小学,科普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理念;你可以参与兼具学术意义与社会意义的调研项目,与政府部门合作,解决实际问题;你还可以奔赴山村,成为一名支教志愿者,用自身所学回馈社会,为共同富裕贡献一份力量。


知行社成员活动中的合影


自“六五普法”规划开始,中小学校园成为了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各地学校都在探索和建设“校外法治辅导员”制度。其中,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便与知行社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知行社志愿者每个月都会来到摄小校园,挑选当下的热门话题(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消费者保护、网络安全等等)做专题讲座,为孩子们进行法治辅导。为了能够更好地调动孩子们的兴趣,普法志愿者们积极尝试着各种新颖的教学媒介,比如妙趣横生的漫画、生动具体的案例以及广受欢迎的罗翔老师视频,其他的诸如排演普法栏目剧、举办知识竞赛等设想也正逐步落实。法治辅导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也使孩子们插上思维的翅膀,“金句”频出。在普法过程中,志愿者们惊喜地发现一些孩子法律方面的知识储备已经较为丰富,对于志愿者的提问对答如流。而孩子们朴素的正义感与法律观,也让志愿者同学开拓了思路。普法活动取得了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知行社校外法治辅导课堂截图及团队合影


“既然我们是法律人,既然法学被分到了社会科学类别里面,我们就应该更多地与社会接触,更多地用我们的法学知识去回馈社会。”王雪怡同学说。公益实践活动,是知行社创始人王晨学姐在立社之初便确立的一条主线。十多年来,在指导老师周长征老师的带领下,知行社曾帮助几百位环卫工人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对整个长三角地区劳动合同法的落实情况做过调研。尽管近年来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校外活动的开展受限,但是公益实践的重要性没有就此被忽视。今年1月,知行社赶赴无锡南长街,进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主题调研,通过问卷和访谈了解当地小微企业的劳动状况,以及疫情背景下遇到的困难,并协助解决了企业和劳动者遇到的一些法律问题,最后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了当地政府部门。作为本次调研的亲历者,王雪怡同学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什么是法律人的社会责任。


知行社无锡调研系列活动团队合影


而除了在社会上开展公益活动,知行社也关注着校园内与同学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比如食品安全、就业咨询等等,希望能够发挥社团的力量为同学们做实事、解烦忧。


知行社的品牌活动“双柏暑期支教”到今年已经举办了四期。在刚刚过去的暑假,张奔同学作为总领队,带领2022年双柏支教团赶赴南大对口扶贫的云南双柏县,开展为期14天的公益夏令营。跨越山海的支教活动,在进入后疫情时代后,变得更具挑战性。但是当一行人踏上了双柏的土地,看到孩子们可爱的笑脸,一切的困难也变得微不足道。


“知传双柏,行南百廿”2022年暑期素质拓展公益夏令营

支教团合影


“给教育资源欠发达地区的同学(一扇)看另一个世界的窗户。”张奔说:“我觉得这是我们去支教的一个使命。”两周时间或许不能让学习成绩获得突飞猛进的提升,却足以让一个孩子养成一种爱好,看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双柏县教育资源受限,当地的孩子们想要培养兴趣爱好,可能几经辗转也无法找到合适的老师。知行社的支教团抓住这一痛点,开设了舞蹈、电子琴、硬笔书法、美术、古筝、阅读与写作、篮球、足球、乒乓球、走近科学、科普与手工制作共12门专业课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法律讲堂、走进首都、小小理财师等素质拓展课程。支教团对接的低年级同学知识水平都较为薄弱,有时难以吸收课程内容,志愿者们便一遍遍地耐心讲述,直到孩子们脸上的疑惑消失,化为舒展的笑意。在参加知行社公益夏令营的孩子中,有不少是从第一期就开始参与的,孩子们和家长们都记得这个如候鸟般年年到来的南大支教团,志愿者们走在路上也常常能得到当地居民的友好示意。



志愿开展各类素质拓展课程


知行社的支教志愿者们用自身的勇气与力量跨越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在支教的过程中,张奔同学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身为一名接受国家培养的大学生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他本人也刚刚入选了南京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将在明年再次踏上双柏县的土地,开启新的篇章。


何为“知行”?


“‘知行’对我而言,意味着传承”,19级的张奔同学如是说。从零八年建社到现在,知行社已经陪伴着一届又一届南大学子走过了十四年的时光,“在这十四年里,知行社规模不断扩大、活动形式从简单到丰富,这些发展与进步凝结着每一位‘知行人’的付出与汗水。”


不管是品牌性活动的幕后,还是研究生支教团的队伍里,都有“知行人”传承的身影。“‘知而行远,十五载薪火相传百二年’,我觉得这就是知行社精神的传承。”


“知行社最大的特点就是社团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相同的目标和方向。”19级的王雪怡同学认为知行社是一个志同道合的群体,每一次的志愿公益活动,都是社团成员们“发于内心希望将法律精神弘扬下去”的行动。普法宣传的过程,也是每位“知行人”坚定自己法治信仰的旅程。


“知行社是一个温暖而独立的集体”,这是20级的胡志成同学眼中的知行社。“温暖”在于社员之间的团结互助:内建活动会征集社员的需求,使每位社员都能在知行社获得个人能力的提升;“独立”在于每位社员独立的思考与想法,这些思考使得知行社充满活力。


知之至,行之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宣言响彻了千百年,“汇聚法治力量,锻造法治信念”则是属于这个法律人共同体的当代表达。作为新时代的法律人,社员们把“知行合一”作为自己的实践法则,将“知行合一”融入专业学习和法治信仰当中。不忘初心,勇毅前行,做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薪火相传,愈燃愈旺,知行社的生命在传承中盛放。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

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知行人”是他们共同的烙印


采访 | 郭彦辰 李林静 马艳蓉

文编 | 郭彦辰 李林静 马艳蓉

美编 | 邵镕

责编 | 邵镕 滕亦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