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语+X=? 外国语学院学子这样说!

南大招生小蓝鲸 南大招生小蓝鲸 2023-12-30

在南大“一核两端三元四维”人才培养体系

跨专业学习不是梦想

南大外院

就有一群不满足于仅仅学好语言的人

他们,在国外交换学习

感受着西班牙移民大区的文化冲击

体验着中法工作环境的显著差异

他们,在校内修读二专

阅读俄语文献,深度了解俄罗斯的城市规划

依托德语优势,大胆跨越,进入法学世界

他们,精语言,懂国情

逐所爱,发光发热



陈佳欣:在西班牙的移民大区,

我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



对陈佳而言,南大西语系的老师们亦师亦友。他们熟悉每位学生的性格与特质,鼓励大家走出去看看世界。交换项目启动时,陈佳欣的专业课老师说:“这个机会很难得。”老师不仅鼓励她和同学们去西班牙,而且支持大家前往拉美地区,“因为这可能是一辈子都难得的机会。”陈佳欣回忆道,“我还挺受震动的,没有想到老师们会如此鼓励我们!”


我之前从来没有修读过跨专业的课程。如果不是在西班牙实习,我可能不会对我研究生阶段想选择的国际关系专业和移民方向如此感兴趣。



陈佳欣参加了南大和加泰区教育局合办的实习项目,并被派到了一个移民大区。和当地华人交流过后,她发现,与其他国家移民的孩子相比,中国移民的孩子在个性上会更封闭一些。这主要与他们生活的环境有关。由于许多华人住在“中国城”里,很少使用外语,也很少走出华人社区,这就对他们融入西班牙社会造成了一定困难。


对于“华二代”来说,情况更为糟糕。他们不太会讲西班牙语,若在学校遇到困难,他们没有办法跟老师充分表达,回到家后又不愿意与家长交流。陈佳欣的工作就是调解这类事情。她会前往孩子们家里,实地调查他们的生活情况,并通报给孩子所在学校的老师,帮助老师了解孩子们。不过,陈佳欣也有觉得无力的时候。当地华人主要靠开餐馆等小店为生,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不太关心,不太重视教育。陈佳欣很想改变他们的观念,因此,她回国后就想系统研究移民在迁出国的身份认知、身份构建和社会融入等问题。可以说,南大提供的交换机会和实习项目让陈佳欣找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学术方向。


陈佳欣与和移民小朋友们一起做的圣诞树


现在再回看与“移民”的缘分,陈佳欣自己也感到颇为神奇:她本身有远房亲戚是西班牙移民,而这次在西班牙的实习项目又恰巧与移民相关,生活中存在很多独立的点,但因为这次出国交换,不经意间它们都串连成了一条线。



李雨凡:在法国的报社,

我明确了未来的规划


李雨凡在波尔多大桥


在法国交换时,李雨凡在《欧洲时报》找到了一份实习工作。当地的“华二代”小孩基本不会讲中文,于是,《欧洲时报》请老师为他们制作了学习中文的视频,李雨凡的工作则是为视频配上中、英文字幕。在工作中,她深刻感受到了中法工作习惯的差异。整体来看,她觉得法国人工作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更大一些,而且,相比于在国内需要自己找单位开实习证明,法国公司会主动为实习者准备实习证明和推荐信。当李雨凡得知还有推荐信时,她颇感意外,没想到对方说:“你以后要申请国外的学校吧,这份材料肯定要给你。”


在法国实习的经历让李雨凡进一步确定了选择传媒方向的信念。她认为,可以借助了解对象国语言文化的优势去寻找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幸运的是,传媒领域工作对她来说,既能实现自我探寻,看到一个更加广大的世界,又能与他人沟通、交流,在合作中碰撞出更多有趣的想法,完成更多有创意的作品。她希望能将传媒与法语深度结合,在发展专业兴趣的同时用法语讲好中国故事。


李雨凡在罗马斗兽场


李雨凡特别感谢南大这个平台。在她准备赴法交换学习时,国外疫情肆虐,很多高校都取消了交换项目。令她感动的是,“南大依然在继续推进固有的交换项目,而我在整个交换的过程中也没有遇到什么阻碍。身在国外的李雨凡还会不时收到南大老师们的关心与问候。老师们叮嘱她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完成好自己的学业。李雨凡感叹道:“南大鼓励学生全方位发展,鼓励我们到更大的世界中去增长见识,学校也为我们开拓自己的视野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陈治森:当俄语遇上城市规划,

有趣又富有挑战!



作为外语类保送生,陈治森是俄语专业的“高起点”学生,在外院学习之余,由于他一直对城市规划很感兴趣,于是便选择跨修城市规划专业。陈治森利用南大灵活、多元的教学体系提供的可能性,在读大一和大二时选择对俄语专业的部分课程进行免修不免考,留出充足的时间学习城市规划的相关课程,体验跨专业、双学科的交融。在陈治森看来,这种交融的巨大可能正是南大作为一所一流综合性大学的魅力所在!



城市规划属于工科,这对陈治森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让自己尽可能学懂、学通,他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预判,掂量每门课的难度,然后再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课程。不过,尽管如此,许多课程也远比陈治森预想的要复杂得多。他修读过一门关于道路交通规划的课程,需要手绘道路的横截面,甚至是直接手绘一座立交桥,这让他感到颇具挑战。所幸的是,城市规划专业的老师给予了陈治森莫大的帮助。在城市地理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十分留心外院系跨专业选课的同学,陈治森经常会跟老师交流,向老师请教问题,老师也总是全力相助,有一次“甚至直接拿了一本书出来,让我拿回去参考”。


几年的学科交叉学习逐渐将陈治森逐渐引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他发现,城市规划虽属于工科,但其中也蕴藏着非常深厚的人文思想,这可能也是城市规划深深吸引他的原因所在。


陈治森与大创队友前往成都考察


学习城规,我感觉就像是走了一条小路,后来这条小路又把我领上了一条大路,感觉就像是一条立交桥的匝道。


今夏毕业后,陈治森将赴复旦大学深造,学习国际公共政策,继续发展自己对城市的兴趣。



郑雯昕:“阴差阳错”地学习德语+法学,

越学越喜欢!



郑雯昕是“阴差阳错”地来到德语系的。参加外语类保送生选拔时,德语其实是她的第二志愿。四年过去,再回看当时的选择,郑雯昕感到颇为幸运。虽然“零起点”学德语会在基础阶段感到压力颇大,但所幸德语系的老师们都温柔而耐心,他们鼓励每一位零起点的同学“只要认真学,用不了太长时间,与‘高起点’同学们差距自然就会缩小甚至消失。”在老师的鼓励之下,郑雯昕不再焦虑,她也用自己的学习经历证实了老师们的话语。


郑雯昕在进行大创答辩


跨修法学,其实也是郑雯昕“阴差阳错”的选择。她很早便产生了跨专业修读的想法,但一直没想好选什么专业。于是,在把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专业剔除后,考虑到德语在法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在从事法律工作的家人的影响下,郑雯昕最终选择跨修法学。在交叉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德语为她的法学学习提供了不小的帮助。当郑雯昕阅读中文法律文献时,她时常会遇到生僻的专有名词。有时,这些词语的中文解释显得云里雾里,她便会寻求德语的帮助,找到它所对应的德语单词,“因为德语的复合词特别多,这会让词义特别明确,能更好地帮助我的理解。”



“南大的选课制度真的太好了!”在郑雯昕的跨专业修读中,还有一件令她格外难忘的经历。上个学期,她想要修读法理学课,但由于选课人数非常多,导致没能中选。一开始,她在“表白墙”询问。喜出望外,法学院的一位老师通过评论告诉她,可以找法学院的教务员,让教务员直接把她的名字加上去。郑雯昕既意外又感动,对老师表达了感谢并给法学院的教务员发送了邮件,但是没想到,发邮件的同学有很多。看到这么多同学迫切的选课需求,学院又增派了一位老师,多开了一次课。郑雯昕感慨道:“我觉得学校不仅是选课制度上特别人性化,而且是在遇到具体情况时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尽可能满足更多同学的修读要求。”


“零起点生”到专业第二,学德语的她在南大全面发展!


用好语言技能、实践心中热爱

这是许多南大外院学子的选择

自由的选课方式,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

让跨专业修读成为可能

在南大,收获难忘的交叉学习体验!

在南大,解锁不拘一格的学习生活!

 


- 推荐阅读 -

南京大学本科招生专业解读(11日)直播回放


南京大学本科招生专业解读(10日)直播回放


南京大学202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采访 | 周圣康 陈优越

文编 | 吕庭暄

美编 | 彭诗钰

封面 | 刘倩茹

责编 | 滕亦君 邵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