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节日快乐!一年来,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的人大青年!

请收藏 中国人民大学 2024-04-14
 


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

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

祝所有的青年朋友们节日快乐!




“每年五四前后,这个时间我是留给青年人的”。2022年4月25日,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

立德楼智慧教室,习近平总书记同人大青年学生一起就座,认真倾听并参与讨论,对中国人民大学立足自身优势,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打造高精尖水平思政课的做法表示肯定。在世纪馆北大厅,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国人民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人大师生先后发言,现场气氛轻松热烈。



习近平总书记向师生们挥手致意。


▲ 同学们回到世纪馆北广场,重温激动人心的时刻。


习近平总书记在立德楼观摩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并参与讨论。


同学们回到先锋思政课智慧教室,回顾一年来的成长与收获。


殷殷嘱托牢记心间

谆谆教诲指引向前


一年前,周晓辉、薛思齐、王曈曈、郑槐泠、欧彬欣、李博洋、伍润昊、张一潇等人大青年作为学生代表,幸运地见证并参与了这一重要历史时刻。


一句句思想深邃、平实亲切的嘱托犹在耳畔。回忆起一年前的重要时刻,人大青年始终深受鼓舞、深受振奋,并不断从嘱托中汲取奋进力量。


牢记嘱托,不负厚望

斗志昂扬,步履不停

去年的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来到思政课堂。在立德楼思政课智慧教室中,薛思齐的座位紧挨着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重要时刻,薛思齐仍心潮澎湃,“他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用期待的眼神给予我们鼓励。”


那日的场景常常浮现在同学们脑海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这群“00后”十分幸运,生逢其时,也肩负着时代的使命。


“短短几句寒暄,令我们如沐春风,习近平总书记就像一位亲近的长辈,他深情关爱着每一位青年人,真的对我们寄予了厚望。”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学子要做新征程的“开路先锋、事业闯将”,深受鼓舞的薛思齐表示,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要将个人的学业与党和国家事业紧密结合,以自己的学习研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薛思齐


回想起那堂特别的思政课,薛思齐更是终生难忘。“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堂上对同学们说道,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让作为延河讲师团成员的薛思齐深受启发、倍感振奋。


 “我一直将‘做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青年先锋闯将’作为自己的目标追求”。一年来,薛思齐和延河讲师团成员们一道走入全国中小学,在各年级同学们中间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国内外的青少年朋友们共话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青年担当。他们先后为全国一百余所中小学开展了近百场青年理论宣讲,和超过180万中小学生激荡思想共鸣。


新闻学院博士生周晓辉在世纪馆参与了座谈。回忆起与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交流的时刻,深受感动的他分享了许多。“习近平总书记当时特别深情地跟我们分享了他当年在梁家河的故事,特别真实的经历。他说当时看到当地老百姓贫苦的生活,就立下了要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的志向,而这样一种理想情怀一直延续至今。”梁家河就是一所大学,基层就是我们的大学。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亲切而又意义深刻。“整个过程中,没有说教,没有宏论,都是非常真实的叙述,特别打动我们。他勉励我们要深入基层,躬身实践。还给我们分享了他改写的郑板桥的诗《竹石》:‘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周晓辉


在军营里磨砺、在学习实践中成长,周晓辉深感,“祖国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蕴含着一种精神,一股力量。对我们青年学子而言,在校园里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同时,还应该磨砺出行动的利刃,磨练出我们强健的体格和闪亮的人格。把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作为一种朴素的情怀贯穿始终,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成长成才。”


而法学院本科生郑槐泠和统计学院本科生欧彬欣对亲历现场的记忆,组成了世纪馆北广场齐声高呼“青春向党、不负人民”“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生动图景,回想起来仍令人无比激动。



“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我们将成长为怎样的一代青年人,至今也让我深受鼓舞,感到无比光荣、无比振奋!新时代的中国为青年人建功立业提供了最广阔的舞台,我们00后已经完全可以挺直脊梁,平视这个世界,大胆跨步向前、自信奋勇精进。未来我们一定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成接续奋斗的内生动力,将听党话跟党走的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信念融入到求知求学中,不断锤炼干事创业的真本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


“‘青春向党’昭示着当代青年的火热激情,‘不负人民’表达了青年学子的时代使命。在未来,我们也将自觉追求‘听党话、跟党走’,赓续‘始终奋进在新时代前列’的人大血脉,汲取革命精神,淬炼红色基因,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开路先锋、事业闯将!”


要把统筹推进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作为一项重要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为思政课建设

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心

人大学子深刻领悟

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提出的要求

为思政教育创新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观摩思政课堂时对我们说,要重视思想政治课堂,讲好‘大思政课’。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学思政、讲思政,更是我们的责任。”当听说了“大学生讲思政课”的比赛后,张一潇立刻与同学报名参加。从选题开始,设计大纲、收集资料、增加互动、录制课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张一潇


一次次秉烛达旦的夜晚,一个个激烈争论的白天。“在反复的讨论、修改中,我们更深刻地体会了思政课的重要意义。”来自不同学院和专业背景的几支队伍从不同角度出发设计课程,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提供了许多新点子。

 

经过学院与学校的两轮激烈角逐,张一潇所在的小组代表中国人民大学,跻身“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的全国级比赛,以“北京冬奥会:用‘冰雪白’讲好‘中国红’”为题呈现了一堂生动活泼、新颖有趣的思政课。

 

伍润昊则回到高中面向全校开展主题宣讲。围绕“我在人大的亲身经历”,他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帮助高中的学弟学妹们“用心悟好青年成长的大思政课”,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哲学院本科生伍润昊


青年与祖国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频共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让薛思齐、张一潇、伍润昊和许多人大学子,感受到党和国家对青年一代的希冀,坚定了把青春奋斗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决心。他们将习近平总书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的嘱托牢记在心、落实于行。

 

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是立德树人的百年大计,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后继有人”的关键问题。“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赓续红色基因、紧贴时代脉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实践中,同学们越来越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让思政课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作用的深刻内涵。“我们在孩子们心中播种下一颗颗听党话、跟党走的种子,总有一天,这些信念的种子会成长为信仰的参天大树,这些稚嫩的小朋友们都能长成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循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同学们也将继续努力向更多的青少年宣讲党旗下的‘青年思政课’,以青年行动继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在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

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

从一个学生

成为一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努力成长为先锋闯将


这一年,王曈曈的身份发生了转变——从一个学生成为一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但不变的是她与党和国家同向同行的坚定信念。

辅导员王曈曈

“我曾在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的服务奉献中挥洒汗水,在开学季和军训工作中与同学们一起经受淬炼和磨砺,也曾见证‘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活动为青少年坚定文化自信和强国道路上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在这里落地生根,为人大学子在奋力奔跑的青春赛道上,树目标、扬斗志、指方向。

 






RUC2023

重要时刻

在许多或平凡或重大的时刻中

令王曈曈印象最深刻的

是其中的三个画面

 

第一个画面是一双苍老却有力量的手。2022年6月的毕业典礼,百岁高龄的邬沧萍老先生来到典礼现场,王曈曈作为志愿者,参与到了邬老的服务保障工作中。“当他接过花束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一种来自‘大先生’的传承,也更深刻的理解了‘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的含义。”

 

第二个画面是一张张洋溢着笑容的青春面孔。9月开学季,王曈曈作为带队老师和新生一起登上天安门观礼台,亲眼见证晨光中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站在一群身穿‘先锋’文化衫的孩子们身边,我深刻感受到这堂生动的新生入学教育课,已经为同学们种下了影响一生的精神火种,让他们更加坚定地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第三个画面是一条情真意切的短信。中国人民大学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改革升级学生奖励荣誉体系。在这个过程中,王曈曈收到一条同学的短信:非常感谢老师对学生意见的重视,也由此真切地感受到学校对每一位学生前途的关注。“这条短信让我明白,思政工作要沟通心灵、启智润心,只有付出真心才能不忘初心。”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

要注重方式方法

把道理讲准、讲深、讲透、讲活

这一年,李博洋走出了学校的大门

站上了支教的讲台

从一名学生成为了高中新生的班主任

和他的学生们共同经历着

一个又一个的“人生第一次”

支教生活饱满而又充实,凌晨六点时的琅琅书声、正午阳光下的奋笔疾书、夜深人静中的挑灯夜读,构成了李博洋与学生们平凡且忙碌的一天。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双重身份,让他能够更加深入地走进同学们的内心世界,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中感受他们深藏内心的渴望,在一朝一夕的课堂上观察他们潜移默化的改变。

第二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

雄安分团团长李博洋


有一幕场景让李博洋永远难以忘怀:某个军训结束后的晚自习,他打开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调暗教室灯光,播放《人生第一次》这部纪录片。那一集的主题是“当兵”,讲述了一个年轻的东北小伙儿第一次从家乡奔赴千里之外的军营,经过重重考验,最终蜕变成了一名优秀的航空兵战士。目睹着一个又一个“人生第一次”的演绎,学生们都专注起来,有的目光如炬,有的热泪盈眶。

 

“我时常在想,中学的语文课程同样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思政课,同样也能起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作用。”李博洋努力让课程变得丰盈,让同学们体会到课文背后有独属于中国文化的奇思妙想、悠久历史和风土人情,更蕴含着刻在中华儿女血脉里的家国情怀。

 

在余下的支教时间里,他将一如既往地铭记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教诲和殷殷嘱托,在实践中开阔视野、磨炼意志,不断擦亮“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精神底色。 



新时代新征程

激扬奋斗青春,担当时代重任

让青春年华在奋斗与奉献中

焕发出绚丽光彩




出品:党委宣传部

特别支持: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校团委

图片:新华社 央视 图片与视频中心 姚伟康

编辑 设计:海雨 怡冉 文昱 小琦

责编:顾小白 凯怡

校对:涵琪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