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你更加博学了吗? | 融--南京农业大学首届新媒体发展论坛




由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全媒体中心
学生记者团队全权策划执行的
 融 —— 首届新媒体发展论坛 
在这深秋初冬之际拉开帷幕
从会务布置、邀请函设计、室外签名墙
到演讲内容安排、主题分会场讨论
每一处细节里都彰显官媒小编们
对于自己传媒工作的热情与严谨



除了南京农业大学全媒体中心新媒体部、摄影部学生记者开展演讲以外,此次活动还邀请了南京理工大学官方新媒体部门学生骨干、以及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官方学生骨干前来分享他们的工作经验。论坛面向全校官方平台小编开放,各学院各部门均派有学生记者代表出席。论坛指导老师为南京农业大学校党委宣传部郭嘉宁老师。


内容生产流量  却高于流量


全媒体中心骨干成员李紫衍
找准定位媒体手段应该具有时代性,紧跟当下实事政策、事件、校园重大活动节点,同时结合日常积累的传播手段、渠道进行多平台、多形式的创作。在这百花齐放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时代之下,甚至要面临更加新生代的“AI”技术逐渐进入传媒领域,我们并不能因为资源过甚而忘记自己的初衷,却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那不是“知难而退”,而是“固步自封”。
发现闪光大家在运营各种传媒项目的时候都难免会有炒冷饭的时候,如何将旧话题做出一波新的流量出来,除了用“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去挖掘新闻亮点,更要具有积极的执行力。在这过程中,你很有可能会遇见惊喜。

大家在点下“群发”键的那一瞬间并不代表着一天的新媒体工作结束,成员们可能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去观察阅读量、评论、转发量等等。有的时候,成员合作出文会产生强烈和团队感,从而萌生出新的想法,留到再下一次实现。也有的时候,阅读量相对于平均数据会有些偏低,但是收获了笔者深受感动的评论,这种共情感令人觉得一切工作都值得。更有时候,与人相聊,偶然会发现曾经的内容被提及,并且有更多的新成员为此想要加入。这些都是内容高于数据的实事。

媒体手段都是我们虚张声势,吸引眼球的武器。内容至上才应该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



小看排版?说明还没被“荼毒”过


全媒体中心前骨干成员邓素萍
文字为王?不,比审美更拷打你的是审丑力。在你巴不得把后台编辑器调色盘里45种颜色全用上的时候,你就输了。因为也许你可能不是一位“配色大佬”。最安全的颜色搭配是具有灰度的搭配。我们在排版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阅读者视觉上的舒适,更加需要用优秀的排版令你的内容一目了然的分出重点区域与附属区域。

在2019年夏天就已经毕业的邓素萍同学特地为此次论坛归来,将以往总结的排版技能倾囊相授。并且她说,在毕业之后,虽然从事了与传媒无关的行业,但是在这人人自媒体的时代里,还是难免会承担到相关的工作内容。很多在党委宣传部猫眼新媒体工作室里学习、运用到的技巧延续到现在,她还在用。


一款优秀的排版可以改善读者对于新闻的的阅读逻辑。所以不要放过任何你可以利用的空间:标题、摘要、编辑框架、甚至是你的推送封面。


举个栗子




我们耗费了一年半令校史类新闻看起来很厉害



南京理工大学新媒体学生记者骨干成员王杰瑞
王杰瑞同学这次近道而来,不仅用诙谐的方式解释了近年来南京理工大学官方众平台与市内各大兄弟院校的线上RELATIONSHIP  作为演讲嘉宾的他嘉着嘉着就在现场帮忙搬起了会务物资,引起同学的围观:王同学,你要不要考我们学校的博士啊?变成真正的自己人(公开抢人)

校史类新闻需要沉淀好的推送、策划并不局限在某一个创作期里。有的时效性强烈的内容可能需要3小时内“快、准、狠”的执行力,那么像校史类推送这种策划除了在向全校招新的时候询问成员是否对历史感兴趣,还要有刻苦、严谨的专研精神。他们耗时最久的一篇推送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发出之后除了受到各同学、教职工、校领导的好评,他们还收获一位高龄南理人的评论,其中有一句话是:如果从入伍那一年算起,我的工龄到今年已经是50年,做了50年的南理人,到现在看到我们的校情校史以这样的形式表达出来,除了感慨现在日新月异的变化,更是为能整理出这些历史的后台小编们感到骄傲。王杰瑞说,每次这位老校友在后台的留言都是上百字,看到这样一位高龄读者还在关注着他们,那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除了分享日常的工作故事,王杰瑞还分享了他日常寻找史料的线上工具,南京农业大学浦口工学院工学e家的现场成员们在互动环节里着重感谢了王杰瑞同学的分享,工学系思维相通无界限。

校史类推送的策划中切记不要被图片、影像资料牵着鼻子走,图像肯定是要跟着文字来的。有一篇严谨、真实、顺畅的策划大纲,是十分重要的!平时多看书,不吝时间,日常要多打磨,才会对这种稿件有概念。




破旧立新 好好选题
全媒体中心骨干成员蔡漪铃
出策划不是交作业当你在写一篇推送写得很痛苦的时候,你就不要继续下去了。因为看的人也会很痛苦。闷头在自己的策划里会走不出自己的小世界。此时此刻不妨去看一些其他高校的推送,开开眼界,钻钻脑洞。通过翻看往年推送,找到自己不足的点,放大,变成破旧立新的创意。选题是阅读量的保证,质量的体现决定公众号品质的问题。选好题,文章就成功了一大半。

没有主意的时候不要寄希望于征集朋友圈、微博。(没有奖励机制的征集往往只是竹篮打水)要学会自己收集素材。脑里的货越多,就越不会害怕采编任务落在自己身上,还能在工作里发掘自己更多的可能性,这也是当初为什么我选择加入全媒体中心。


——全媒体中心唯一跨3组的

斜杠超能力者

蔡漪铃



照片拍不好?是你离得不够近


全媒体中心骨干成员 任逸飞

新闻摄影的硬核站立点任逸飞在演讲过程中花了大量的时间,以佳能相机为例,做了许多实用的功能性技巧说明。许多内容都与市面上不同型号的拍摄机器有相通之处。近年来,我们发现各官媒平台提供、自推新闻的时候,配图或多或少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说:拍摄主体虚焦、新闻构图杂乱、通篇图像的色温不统一、过曝或曝光不足等等,拍摄好的新闻图除了要学会巧妙调整这些技能型因素以外,更多的是要关注新闻叙事性大于艺术性,切忌本末倒置。

拍摄一张好的摄影作品,一定要与你的摄影对象离得近。新闻也是,这不是指物理上的距离。一位合格的创作者需要将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一并塞进你的作品人格里。



如何获得大量的赞?



你有没有去关注过微博热搜话题当我们关注那些热搜话题的时候,你有没有对话题们进行减法?做完减法之后,来让我们看看,那些话题里,有哪些是我们学校也可以做的呢?那你还怕自己没有策划嘛?微博、微信,在后台观察评论的同时,我们能迅速定位出自己的粉丝群。我是2017年的9月加入的我们全媒体中心,我们微博从当初的4.4W粉丝增长到2019年10月截止的9.4W粉丝,在发现大家日趋碎片的阅读习惯与话题活跃度之后,我们这学期耗费了更多的时间尝试了不同的可能性。VLOG形式新闻的阅读量往往能比微信推送里的阅读量高出一倍,甚至是两倍。相同话题重复发出以产生新闻的二次发酵。小编们与用户频繁的互动也会带来更加紧密的双向需求黏性。

几次出镜的策划让我成为了官微的“炫富小编”,甚至有新同学来玉兰路招新摊位的时候都会询问:那位小编,在吗?


我们有一天晚上在资环楼的门口拍炫富照片,天又暗,拍了很多张,最后才有了这么一张,就是ta了!


后来被教育部官方微博点名,我也成为被教育部翻过牌的人了!



没有策划 专业来凑


动医院“动医成长记”平台骨干成员王奕青院级平台不是你限制自己的理由除了日常发送学院通知、活动、晚会,你会觉得自己无从下手吗?我们可能自己忘了,我学的专业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当下的食品安全、畜牧产业、宠物健康、环境污染等等话题都是与我们农业院校的专业有交集的话题。如何用叙事性强的语言将你的日常所学写进自己的策划里,都是我们作为学院媒体平台的小编需要思考的问题。
注入创意 建立IP


全媒体中心前骨干成员张臻玮


创意有很多 怎么拿来自己用创意并不意味着架空,TA永远都是基于事实,结合新的形势和“梗”,紧密的输出。但是新闻事实的“地基”永远都是坚定不移地生长在那边。



张臻玮的

动物医学题材策划们



校园媒体小编大团圆



今天我们也更加博学了!


点击关键字,查看往期内容珍稀植物图鉴 | 官微招新金秋南农 | 国家科学成果奖钟甫宁 | 沈其荣 | 侯喜林 | 朱晶陈利根 | 陈发棣王翳如 | 陈凯诚 | 袁子韵



照片丨全媒体中心摄影部 胡家祯 蔡漪铃 高洁宜文字丨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郭嘉宁编辑丨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郭嘉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