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起初,它只是一条平平无奇的河道……

幸福福田 幸福福田 2024-04-15



“我们家上报纸了!”


周二的清早,87岁的黎爷爷雷打不动地在客厅翻阅着报刊,没想到与自己的房子“打了个照面”。“都市绿廊”赫然醒目的标题右侧,是一张新洲红树碧道的航拍图。



原来,黎爷爷和老伴每天散步的老地方,获得了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这是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在2000年设立的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项,每2年开展一次评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广东省获奖的3个范例项目均由深圳福田包揽,其中以“城市水文化”为评选主题的新洲红树碧道位列其中。


一条河道的改造,带来了什么改变?


01

福田区首个都市型碧道



说起“碧道”,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遵循“水产城共治”的建设理念,深圳陆续“上新”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碧道项目。


都市型碧道作为其中一种类型,侧重串联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为市民提供游憩和交往空间。


(图源:深圳微时光)


新洲红树碧道——是福田区率先打造的首条都市型碧道,全长约7.8公里。


在这里,你可以换一个角度眺望深圳高楼,都市繁华与自然诗意在此处交汇。碧道依傍的新洲河流经市中心,其出海口又是生态公园以及极具保护价值的红树林湿地,如一根伸入城市腹地的“绿手指”。


(图源:ShenzhenWeekly)


2020年12月,福田区启动新洲红树碧道建设,沿河新增了5万多平方米绿地空间、1.5公里的空中栈道、5座人行天桥、8处口袋公园。


“很方便,能直接走到海边”


福民路至河口段的碧道示范段,是最早建成开放的,已成为深圳网红打卡地、市民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从地铁3号线益田站D口出发,沿福强路向西,转新洲路一直向南,我们一口气漫步到了这里。



碧道从树腰、树叶间穿过,别有一番意境。沿途因地制宜设计了不同的景观打卡点,悬桥听瀑、依水观城、碧水云桥、茂林归海……可在半空一览河畔景色。


我就住在电信大厦“琵鹭楼”旁边,琵鹭你知道吧,福田的标志。


我们在这里偶遇了黎爷爷和吴奶奶,巧合的是,他们在2020年搬到附近,刚好见证了碧道的修建。


(图源:深圳微时光)


“我们天天都来,早上锻炼,傍晚散步,从家里出发可以直接走到海边(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深圳湾入海口)。这里配有电梯上下,对我们这个年纪来说,关节用力能省就省。”吴奶奶补充道。


(图源:ShenzhenLOOK)


除了无障碍设计,为方便安全出行,示范段通过架设空中栈桥,与过街天桥串通,连接起慢行系统,实现了人车分流。


有水则灵的社区微绿地


在北环大道至深南大道的碧道林荫段,则藏着不同风格的滨水空间。隐于莲花西车水马龙的喧嚷街边,有一间“盛开”在水上的红树茶室。



一条戏水浅溪绕过茶室,流向另一侧,坐在旁边呷茶仿佛有种都市版曲水流觞的意趣。有了流水,连带着周边的景观都流动起来了



据福田区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这段碧道脚底下更深处就是新洲河的暗涵段。



往前走,来到了由生态旱溪组成的雨水花园。作为海绵城市建设应用重要的自然生态技术,旱溪具有减少调节径流、控制面源污染、加强景观效果等多种功能。


▲旱溪段的俯瞰图


不下雨时,旱溪就像干枯的河床一样,与周边场地景观自然结合。当降雨较大时,雨水流经旱溪时会变成涓涓细流。



沿途的景观设计十分注重原生态,连尽头处的儿童乐园也保留了这样的理念。趣味树屋造型的游玩设施,以及地面铺设一层用于减缓摔倒冲力的软木屑,共同营造出自然的「野」感,附近居民在家门口即可触及。



02

新洲河何以焕“新”


最初的新洲河是为解决城市防洪排涝问题,将老皇岗河改造而成的一条人工新开河道,流域面积21.5平方公里,全长7.8公里。


曾经水质欠佳、景观单一的河道,如今蝶变成一个生机勃勃的线性公园和一条亲水乐水的健康步道。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背后,经历了什么?


“从头到尾,没一个环节是轻松的”


近年来,福田区大力开展新洲河综合治理,采取了河道清淤、生态补水、雨污分流、净口行动等措施,有效提升新洲河水质。


▲暗涵治理前后对比图


比如说,福田有2000多个小区,较早建设的小区大部分是雨水和污水混流。为全面推动源头治污,消除黑臭,相关部门花了几年时间对这类小区以及城中村进行了正本清源改造。


一系列持续的攻坚行动逐步取得了成果:2018年新洲河消除黑臭,2019年水质达到地表水V类,2022年进一步提升到地表水Ⅲ类的优良水体标准,实现“长治久清”。



既要治水,也要融城


为了让市民重新感受新洲河的活力,福田区在水质转优的基础上,启动了新洲红树碧道建设,围绕水质和景观升级,解决临河不见河的问题


对此,区水务局前期针对附近社区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居民对现状河道以及预期升级的想法。“比如说,绿化不够,现有步道出行不便……我们尽量满足多数人的需求。”


每条河都有自己的特殊条件。穿过市中心的新洲河,空间有限,适宜用精细化思维治理。基于综合考虑,区水务局重新梳理了河道边界用地,把碎片、零星的土地资源贯通利用起来。



不过,水务工程是一项细水长流的工作。


在正式施工初期,区水务局也收到了不少质疑或建议的声音,“新洲河已经很好了,多此一举”“你们要向国际标准看齐”……


直到示范段开通以后,越来越多喜游乐到的市民成了碧道的代言人。


(图源:深圳微时光)


负责碧道管养的项目经理告诉我们,他们好几次遇到了从水围村出发跑过来的香港朋友,点赞沿途穿越CBD奔跑的丝滑体验。


“我觉得挺符合城市生活习惯”,首次打卡的唐小姐分享了年轻人的看法,“深圳很多家庭需要溜娃遛狗,上班族也想找地方跑步锻炼,这里的户外碧道就刚刚好,都能满足。”


03

让新洲河重新走近市民


如何让城市中的人与河流产生更多的连接?水通、绿通、人通,这是新洲红树碧道一直在解决的问题。


通过打造节点公园、健身步道、体育设施、宠物乐园、休闲沙池等沿线设施,碧道提供了自然多元的滨河活动空间。



“600米摩天楼做背景划船,很酷!”


随着碧道逐渐融入城区肌理,越来越多的市民来这里徒步、慢跑、健身、骑行、划船……碧道逐渐成为连接公共生活的空间载体。


去年5月,福田区首次在新洲河举办水上运动赛事——2023深港澳青少年水上运动邀请赛,近120名青少年运动员汇聚一堂,展现水上的速度与激情。



不久后的端午节,2023粤港澳龙舟邀请赛的舞台也搬到了新洲河。无论是河宽水深,还是水质标准,新洲河都符合办赛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龙舟赛首次“走进”城市中心区,更“划”上了央视。



碧道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中重要部分的同时,也为更多的动植物“居民”营造了栖息繁衍的生态家园。


与水共生的还有它们


因为水质的显著好转,在新洲河与深圳河交汇处的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改善,直接影响着这片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每年冬季福田区都会迎来黑脸琵鹭来此越冬,小灵猫、欧亚水獭、豹猫、黄胸鹀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身影也“重现”深圳河畔。



福田利用碧道上散布的3个特色滨水空间——红树驿站、红树书吧、红树茶室,定期举办“水文化”“红树林湿地保护”等主题公益宣传活动,丰富碧道的游逛体验。


(图源:深圳微时光)


漫步在碧道上,观察来往的人群,越发感觉到城市中河流的角色朝着更加接近人们日常生活的公共水岸转变。


从远离到亲近,从观水到亲水……在人居环境改善的同时,我们与河流的距离越来越近。期待随着滨水空间的开放,人与水、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止是经过或停留,还有更多互动发生的可能。

-END-


编辑 | 劳子殷、蒋蒙

校对 | 郑芳、魏鼎、王建交

审校 | 杨莎

监制 | 余治国

信息来源 | 福田融媒、福田区水务局


推荐阅读











往期内容

❶ 暴雨!大风!降温!至于深圳天气......

❷ 今年可报考!北大附中深圳学校真的来了?还有......

❸ 发朋友圈被问爆!这真的不在米兰,就在深圳!

❹ 不是个例!深圳男子咳断2根肋骨

 清明加开列车!往返潮汕、长沙、郴州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