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朗读者》潘建伟:中国想重新站到世界舞台的中央,离不开科技的力量


曾经,他是浙江东阳农村一个调皮的小男孩,跟着外婆在河塘里抓鱼、到山上摘果子;如今,他带领科研团队,实现了世界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成功发射,被人们称为“量子之父”。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潘建


今年4月,潘建伟登上了《时代周刊》“2018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的榜单。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他更是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


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入选《自然》2017十大科学人物、获称“量子之父”、入选“2017年度中国留学人员50人榜单”、入选“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潘建伟的国际同行说,中国能够拥有他是一种幸运。



2016年8月1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


这一天,潘建伟在指挥中心忙碌着,没有见到前来观摩卫星发射的家人;也是这一天,在距离敦煌不远的酒泉,潘建伟感慨万千。


“墨子号”的发射成功让中国在全球领域的远距离量子通信当中可以占有绝对的领导地位,他在节目中对董卿说:“中国想再次站在世界的舞台中央,首先得在科技上上去。



作为“潘之队”的领头人,潘建伟深感科技对于中国实力的增强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原本打算要做两年的实验,实际上只用了半年,潘建伟的团队就提前实现了全部三大既定科学目标。


“墨子号”为我国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实现了“领跑者”的转变,让无条件安全通信成为可能。


而所有这一切成绩的取得,要从他选择物理这个专业的那一天说起。


对潘建伟来说,1987年9月4日是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日子。在那一天,他来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报到,内心的那份激动与喜悦他至今记忆犹新。


谈及选择物理专业的原因,除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老校长严济慈的鼓励,还有潘建伟对这个学科的“喜爱”。


选物理,因为比较简单。潘建伟坦言自己的记忆力并不好,经常被家里人抱怨记不清家附近那条路的名字,学生时代学英语、学拼音对他而言更都是折磨人的事情。唯独在物理面前,潘建伟感到如鱼得水:“写拼音对于我来说是最折磨人的事情,但是后来我发现上了初中,没想到还有这么简单的学科,那就是物理



但真正走入大学选择物理专业,也并非一帆风顺。最初在大学上量子力学课时,潘建伟的第一反应是“怎么有这样胡说八道的东西”。但如今,已成为中国量子科技领军人物的潘建伟,却与量子“纠缠”了二十余年。


“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于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


爱因斯坦是潘建伟的“偶像”,也正是爱因斯坦的话激励了潘建伟年轻的心,让他不满足于只解决个人的温饱,要从对“小我”的享受,走向对社会的贡献。



在获得中国科技大学理论物理学士和硕士学位后,1996年,潘建伟来到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量子力学界的世界级大师塞林格。


从维也纳转火车到因斯布鲁克,不顾旅途疲惫,潘建伟刚一到达学校就跑到导师的办公室里。塞林格问他:“你的梦想是什么?”他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我将来就想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光学实验室。



从那一刻起,这个梦想就同窗外阿尔卑斯山的美景一起,深深印刻在了潘建伟的心里。从1997年开始,留学期间,潘建伟每年都利用假期回中国科大讲学,也带动一些研究人员进入这个领域。2001年3月14日,物理与量子信息实验室终于组建成功。


只用了5年时间,潘建伟就实现了让梦想成为现实的转变。


当被问到:“您说我将来回国去做这样一个实验室,那个时候其实也只有1996年,为什么那个时候就有这么明确的一个目标?


潘建伟说:“我记得大使馆组织我们这些留学生去看这部片子,纪念“两弹一星”元勋的,当时一位老先生叫郭永怀,他后来就因为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了,但是后来别人发现,他和他的勤务员就是紧紧地抱在一起,这个尸体都烧焦了,是为了什么呢,大家后来发现,原来他为了保护在基地带回来的数据,所以我当时看到的时候,我是泪流满面,别人说热泪盈眶,我真的是泪流满面,我说一定要回去,为国家做点事情。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在《朗读者》的舞台上,潘建伟朗读了爱因斯坦的作品《我的世界观》中的一段话,献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老校长严济慈教授和他所爱的人们。


英国著名的科学新闻杂志《新科学家》曾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对潘建伟的团队进行这样的评价:“中国科大——因而也是整个中国——已经牢牢地在量子计算的世界地图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从回国创建实验室,到量子卫星发射,再到“京沪干线”开通,这是量子通信从基础研究到小规模应用、再到远距离应用的过程,也是潘建伟过去十五六年所做的工作。



在他的努力下,中国的量子通信技术得以在世界领先、令国外羡慕。做任何新领域的科研都是艰苦的探索,但在潘建伟眼中,只要有决心,就一定能够成功。


爱因斯坦说:“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潘建伟便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带领他的“量子梦之队”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



昔日的导师塞林格在2017年曾这样评价他学生的成果:“爱因斯坦一定会对此感到惊讶,因为这超出了爱因斯坦的预期。”


但潘建伟并不曾满足于这些成就,他希望通过努力,让一流的实验室始终保持一流,让团队拥有能够传承的“优秀基因”。


现在,潘建伟想要用十年的努力,让量子通信走向千家万户,让人人能够感受它的用处。他说:“我们在拼命地做在努力地做,如果做成,也许可以成为下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人们可以不用追星那样的方式去追捧潘建伟这样的科学家,但他们应该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


同宇宙对话,探索世界的妙趣,在科学的道路上,潘建伟始终投以深情的目光;以孩童般的好奇,一点一滴地在前无古人的事业里默默耕耘。




来源: CCTV朗读者

完整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668q6cap6&width=500&height=375&auto=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