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2018年度“求是奖”颁奖典礼在中国科大举行,四位中国科大人获杰出青年学者奖

9月15日,由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的“2018年度求是奖颁奖典礼”在中国科大隆重举行,这场科学界的年度盛会不仅是思想交流的平台,也是求是之家成员的又一次温暖相聚。这也是“求是奖”颁奖典礼二度在中国科大举行,时逢中国科大60周年校庆,与科大师生再次共聚一堂,共同见证求是诸奖的颁发。

求是基金会主席查懋声先生和基金会顾问、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基金会顾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孙家栋院士,基金会顾问韩启德院士,基金会顾问、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院士,中国科大党委书记舒歌群教授,校长包信和院士,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党委副书记蒋一教授,求是奖评委、往届求是奖获得者以及中国科大师生代表等约500人参加了典礼。

颁奖典礼由中国科大校长包信和院士和基金会主席查懋声先生致辞开始,至基金会顾问韩启德先生演讲落幕,揭晓了2018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求是科技成就集体奖”和“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颁奖典礼由中国科大陆亚林教授和周梦雯同学主持。

包信和校长首先代表中国科大向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各位获奖者表示衷心祝贺!包信和在致辞中说,科技进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奋斗,更离不开社会各界对科技事业的大力支持。中国科大与求是科技基金会结缘已久,2000年9月15日,18年前的今天,首届“求是研究生奖学金”颁奖典礼在我校举行,周光召先生、杨振宁先生、查济民先生以及中科院白春礼院长专程出席颁奖典礼,并为51名获奖研究生颁发奖金与证书,我校杜江峰院士就是首届“求是研究生奖学金”获奖者。今天,我们举行求是奖颁奖典礼,这是继2015年后中国科大再度承办求是奖颁奖典礼,尤其恰逢科大建校六十周年,我们深感荣幸,也备受鼓舞。希望在科大新甲子征程中,继续加强与求是科技基金会的交流与合作,一同践行“实事求是、科教报国”的崇高理想,为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求是科技基金会主席查懋声先生在典礼上作英文演讲,他首先感谢基金会顾问与遴选委员会二十四年来的评审工作,评选出的每一位得奖人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并特别感谢1994年基金会创立之初,周光召先生为此所做的卓越贡献。他同时感慨二十四年来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认为在今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将更多仰赖自身的强大。

经2018年度“求是大奖”评审委员会审慎评核,以及基金会顾问与执行委员会审定,2018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授予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江雷教授。2018年度求是大奖评选委员会共同主席孙家栋教授和基金会主席查懋声先生共同上台颁奖,2018年度求是大奖评选委员会化学代表陈新滋教授介绍了获奖人在其研究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

江雷院士通过师法自然,建立了超浸润界面材料及超浸润界面化学体系,引领并推动了该领域在全球的发展。他从空气中荷叶的自清洁和水中的鱼鳞自清洁原理中发展出超浸润体系,并进一步制备了可以在超浸润体系的状态之间进行智能转换的仿生二元协同纳米材料。这一超浸润体系在自清洁玻璃、油水分离、抗生物黏附界面、集水体系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目前,江雷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理论的发展,也得到了有效的技术转化,他拥有70项专利和56项正在申请的专利,在材料、建筑、纺织、印刷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18年度“求是科技成就集体奖”授予激光强场物理团队,由2018年度求是大奖评选委员会共同主席杨振宁教授和基金会主席查懋声先生共同为其颁奖,并由杨振宁教授介绍了团队的杰出学术贡献。

杨振宁在介绍该团队的杰出学术贡献中说,很高兴给大家介绍激光强场物理团队的工作。激光是非常神奇的东西,最早出现在1917年爱因斯坦的两篇文章当中,如今激光已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这是了不起的贡献。除了在科研方面的突出贡献外,激光强场在国防方面也有重要运用,所以我们很高兴能把这个集体奖给张杰教授团队。

激光强场物理团队由张杰院士率领,上海交大、中科院物理所和国家天文台的三个课题组构成(其中团队成员陈民研究员为中国科大9800校友,2012年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该团队聚焦激光强场物理重要前沿和激光聚变国家重大需求中的关键挑战,取得了多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并为激光聚变国家重大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校学生合唱团美妙悠扬的合唱《城南送别》后,颁奖典礼进入“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颁奖环节。2018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分别授予北京大学胡家志、田志宇、王潇,清华大学刘锦涛(00级校友)、张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敏锐、朱书,复旦大学陈钢(00级校友),上海交通大学郑浩,浙江大学陆盈盈,南方科技大学万敏平,西湖大学高晓飞12名青年学者,他们在新凝态理论物理、新能源材料、代数几何、肠道免疫和微生物等众多学科领域内取得了突出成绩,展现了新一代青年学者的精神风貌和学术创新能力。

施一公在致辞中说,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中国科大创校六十周年。今年发生了许多事情,科技领域的竞争靠什么?靠的是人才。从1994年开始,求是科技基金会每年拿出100万元奖励一位杰出科学家,在这当时是了不起的举措,目的是通过奖助在科技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中国学者,推动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代表朱书教授在发言中,对求是基金会的支持表示感谢,表示将秉承求是精神,为国家富强、科技发展和医学进步做出贡献。

随后,校弦乐团带来弦乐演奏《莫扎特第13号小夜曲G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一乐章)》,颁奖典礼进入尾声。

基金会顾问韩启德先生在结束致辞中说,现在科技奖很多,求是科技奖是他见过办得最好的奖项之一。一个科技奖办得好不好,不是用奖金多少或宣传广泛来衡量,而是用评选出来的获奖者来衡量,求是奖的获得者都是响当当的,许多获奖者已成为我国科技领域的骨干。希望求是奖越办越好,未来能出现诺奖获得者。他说,此次恰逢中国科大建校六十周年,也祝愿学校越办越好,早日办成世界一流大学。

关于求是科技基金会



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1994年由著名实业家査济民先生创立,秉持“雪中送炭”的宗旨,积极坚持和倡导“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的核心理念。基金会由多位国际知名学者担任顾问并全权负责奖项的遴选和审定,包括杨振宁教授、周光召教授、简悦威教授、何大一教授、孙家栋教授、施一公教授、韩启德教授、路甬祥教授等。


1994至2018年,共有337位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及工程信息等科技领域有杰出成就的中国科学家获得基金会奖励。其中“求是终身成就奖”1位,“杰出科学家奖”29位,“杰出青年学者奖”181位,以及 “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126位(涉及15个重大科研项目,如青蒿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塔里木盆地沙漠治理、铁基超导等)。二十多年来,中国科大以侯建国、潘建伟、陈仙辉、杜江峰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科学家、优秀青年学者先后获得过“求是科技基金会”的奖助,他们同各位求是之家的成员一道,已经成为我国科教领域举足轻重的领军人物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骨干力量。


来源:中国科大新闻网

本期编辑:姚琼



2018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

获奖中国科大人


 朱  书

朱书,1984年出生,2006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获郭沫若奖学金。2012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学位,获吴瑞奖学金,中科院院长奖学金,中科院百篇优博论文。同年进入美国耶鲁大学免疫学系,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HHMI,系主任Richard Flavell进行博士后研究,2014年获 Helen Hay Whitney基金会及HHMI联合资助。2017年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并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微尺度国家实验室以及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首席科学家。

朱书的研究工作集中于肠道免疫应对微生物的机制研究,现已发表学术论文30篇,并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Science、Nature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J Exp Med以及J Immunol上发表研究论文。多次被Nature,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Nature Medicine和Nature Immunology点评以及被Faculty 1000收录和推荐。总影响因子超过455,总引用超过1990次,H index 19(GS)。实验室目前针对已经发现的一系列靶点开始合作开发小分子和大分子药物,以期实现对感染、炎症和肿瘤等疾病的干预。



 高敏锐

高敏锐,2012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博士学位,导师俞书宏教授。2012年至2016年先后在美国特拉华大学、阿贡国家实验室和德国马普协会胶体与界面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1月入选中科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C类(青年俊才),2016年7月全职回国工作,2017年入选国家第八批“青年千人计划”,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敏锐一直从事氢能及相关能源器件电极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主持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创新团队培育基金。现已在包括Acc. Chem. Res., Chem. Soc. Rev., 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期刊及论著上发表论文50多篇,ISI高引论文12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单篇引用超过150次的9篇,超过100次的13篇。为美国科学出版社《半导体纳米技术百科全书》撰写综述章节。相关成果被中科院,美国能源部,德国Chemistry & Industry,Phys.Org, ChemistryWorld, MaterialsViews China,合肥新闻联播等机构和媒体报道。



 刘锦涛

刘锦涛,1982年出生。2004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物理学学士学位,2011年于美国匹兹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2011至2012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系统与计算生物系、2012至201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生物科学部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受聘为清华大学医学院、传染病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同年入选第十四批“千人计划”青年项目。

刘锦涛主要从事细菌生物被膜方面的研究。他发展了全新的菌膜培养及观测方法,并对菌膜的动态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菌膜内细菌的相互作用、菌膜内信号传导及菌膜间资源共享的新机制。研究成果已发表于Nature 、Science 、Cell 等国际学术期刊,并被多家国际知名学术刊物及大众媒体广泛报道。



 陈  钢


陈钢,2004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获得科大的本科最高荣誉郭沫若奖学金,同年进入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物理系,师从卡弗利理论物理研究所的Leon Balents教授,于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 之后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独立的博士后研究,2015年回到中国大陆,入职复旦大学,任教授博导。

陈钢教授在博后期间以及在中国国内完成了大量的独立的研究工作,获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部分成果引领着领域的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由于他的成果,他被授予2017年度的香港大学崔琦物理学奖,并多次受邀在国际会议上讲演。他在指导学生方面亦颇具见地和成就,经他指导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富有活力和自信,逐渐活跃在物理学研究的前沿。





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1994年由著名实业家査济民先生创立,秉持“雪中送炭”的宗旨,积极坚持和倡导“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的核心理念。基金会由多位国际知名学者担任顾问并全权负责奖项的遴选和审定,包括杨振宁教授、周光召教授、简悦威教授、何大一教授、孙家栋教授、施一公教授、韩启德教授、路甬祥教授等。


1994至2018年,共有337位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及工程信息等科技领域有杰出成就的中国科学家获得基金会奖励。其中“求是终身成就奖”1位,“杰出科学家奖”29位,“杰出青年学者奖”181位,以及 “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126位(涉及15个重大科研项目,如青蒿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塔里木盆地沙漠治理、铁基超导等)。二十多年来,中国科大以侯建国、潘建伟、陈仙辉、杜江峰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科学家、优秀青年学者先后获得过“求是科技基金会”的奖助,他们同各位求是之家的成员一道,已经成为我国科教领域举足轻重的领军人物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骨干力量。



来源:中国科大官方微信、求是科技基金会官网

推荐阅读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