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能否引领全球创新?

2015-09-12 慎思行 慎思行

编辑 | Ava Xu

慎思行团队受邀参与夏季达沃斯论坛,通过我们的深度观察与思考,向未能亲临现场的商业管理人士分享至关重要的前沿精华,以及慎思行与他们交流的观点。

“西方国家作为全球的创新引擎是否会被很快超越? ”
问题

施南德麦肯锡公司亚洲区董事长
我曾不断问自己,西方国家作为全球的创新引擎是否会被很快超越,每次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我认为辨明不同类型的创新非常重要,目前有四种创新:基于消费者的创新、工程创新、科学创新、基于流程和效率的创新。这四种创新中的基于消费者的创新和基于流程和效率的创新已经具备西方要被超越或已被超越的答案,另外两种创新形势在西方也开始有不祥的预兆。中国2014年投入2亿美元用于研发,单单创新研发费用就占据了GDP的2%并正在逐年上涨,可以说中国的科研投入很可观。在亚洲,除了幅员辽阔的中国,还有日本、韩国对创新的继承和发扬。我认为西方支配世界创新能力的观点是错误的,我们应该看到世界创新格局中各国家地区的力量平衡。我说西方的创新能力将会被超越只是想让大家知道,西方不被超越的言论已经开始引起广泛的质疑,如果你仍旧持否定观点,我希望你逐渐转向肯定东方力量的阵营中去,因为世界的创新力量将会逐渐平衡,而东方、西方创新能力不相上下的态势指日可待。
Mikael Damberg瑞典企业创新部长
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提问思路不太正确,我们需要考量什么样的社会可以吸引人才和创造力,以及何时何地可能做到,这才是我探讨的基本观点,而不是争论东方、西方谁的创新能力更强,这是关乎整个社会功能的问题。我们来看看瑞典,这是一个独特的北欧国家,占地面积较小,只有9百万人民,我们始终在思考这样的国家是怎样兴起众多优秀的国际性创新企业,比如爱立信覆盖了世界40%的通讯设备市场,这十分令人钦佩。除此以外,瑞典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投资,如研发、教育等,让我们立足世界参与竞争。然而创造性的社会不仅是上述因素的产物,还需要创造性的环境以及健全的教育机制,能够让公民用最少的代价挑战权威;此外还有民主的制度、融洽的氛围,让每个工作者都可以决定自己的未来,这样的社会才是可以培养创造力的。
陈章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我认为西方将会被中国等地区的新兴市场所超越,虽然现在形势并不明显,但这种趋势指日可待。在场只有2%的人认为西方被超越是可能的,这并不令人惊讶。有一次美国副总统拜登在美国空军学院的演讲中说:“我敢向各位挑战,你们不可能在中国发现任何一种形式的创新。” 连拜登都这样认为,然而,这只是传统的片面论断。我自己是华盛顿大学的博士海归,学习了很多分子生物学的内容,回国立即建立了实验室,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的α1B重组人干扰素用于丙肝治疗。我们的公司为病人提供了70%的α1B重组人干扰素。中国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但这种演变需要时间,我们不断学习、厚积薄发,迟早有一天,中国会在某些方面超越西方的部分国家。

Amy Wilkinson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讲师
我不觉得西方会被超越。
先从美国说起,过去我一直在白宫做世界经济研究。过去的五年,我在哈佛学习企业管理,我采访了前200名公司的创始人有关企业家所必须的的能力和理念,这其中很多都是总部在硅谷的高科技行业的企业家,如Airbnb, Linkedin, Paypal, Facebook等,但在美国同样可以看到跨界创新的形成。我认为人们的力量推动了趋势的发展。美国的社会系统和其他因素共同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环境,就像一份菜单中需要了解如何搭配原料一样。第一,我们拥有全球最好的大学教育系统,可以很好的培养美国人民同时吸引着全球各地的人才。第二点,就是在美国上大学的人同时享有更方便的移民政策,这种政策可以更好地留住人才。第三,就是资本市场的能力,我们的资本市场可以让有想法的人迅速找到资金来源。第四,是有力的法律规则,美国知识产权法可以让原创观点得到很好的保护。除了上述几点,合伙人之间的信任也同样重要,虽然这只是一种软性因素,但创新过程中的信赖举足轻重。在硅谷,说一不二、互相信任的氛围已经形成,这也是非常有利的竞争优势。
Francis Gurry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我认为这个问题取决于我们需要什么。回头看看中国发展的历史,过一段时间也许西方会被超越,但是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建立创新生产的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然而确实有很多指标显示西方国家逐渐被超越。这不是说西方的创新会消失,而是说在多方竞争的创新格局中,亚洲的创新力量崛起最为明显。我同意Kevin关于人口统计学的观点,世界人口的中心在亚洲;另外一个考察点就是国家经济容量的提升,随着中产阶级经济总量的提升,创新的中坚力量不断兴起,而经济总量和创新密不可分,不只需要战略层面上高度关注。尤其是在中国、日本、韩国,令人难以置信的创新战略已经提升成为未来的增长引擎,然而我没有在全球其他地区看到这种趋势,比如在瑞典就没有这种创新力的聚焦。最后我要说的是竞争,除了经济增长和人口因素,竞争也是促进创新的重要因素,我们将在东方看到更多的竞争表现。 基于这三个观点我认为西方有可能被东方超越或正在被东方超越。
“大家的观点都是挺不一样的,能否简单阐述下观点的立足点? ”
问题

施南德麦肯锡公司亚洲区董事长
我不会否认美国、瑞典都在创新中力争上游的观点,我们还是要看有多少种类型的创新。比如日本在汽车方面的创新就做的很好,它通过广泛的资金支持创造世界上最好的汽车。而中国很擅长学习他人并将新观点融入自身。东方模式和西方模式显然是不同的。

Mikael Damberg瑞典企业创新部长
我不会否认亚洲兴起的观点,瑞典不是新兴市场,也不是快速增长的市场,我们虽没看到瑞典落后,但已经被其他国家追上了,瑞典需要继续努力,包括争取和亚洲国家的链接。瑞典是个开放的国家,我们有爱立信、沃尔沃等国际性创新公司,我们和世界经济对接、和亚洲做战略伙伴。我们的问题在于质疑亚洲的社会问题,比如互联网是否开放、人们是否能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资金是否可以自由流通,这些也是社会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更是创新的基础。
陈章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美国确实有很多人才,很多国家的顶尖学生都去了美国深造。另外我觉得资本市场和技术研发在美国的结合非常好,比如VC、PE的支持等,让很多科研机构、实验室的创造研发都得到了支持,然而这种高效的资本配置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没有那么明显。但我想说,中国的学习速度很快,调查发现,中国的VC公司和十年前相比增速飞快。除了2.9%的GDP用在研发,我们国家4%的GDP用在了教育上,比如高中和大学,而且很多大学也吸引了很多留学生到我们国家学习。很多创新优势接连在中国的土地上兴起。
Amy Wilkinson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讲师
如果你说中国将建立10亿美元的公司,我会相信;在美国也有“独角兽”公司,创造了几十亿美元的收入,我也期待看到更多来自中国的独角兽公司,比如中国的google和facebook等等。然而我认为根本问题不是人才,而是信任关系。信任关系在创新经济中非常重要:别人是否帮助你、是否会违约,包括外部内部的信任问题都需要考虑。我不会怀疑中国的商业规模,但我我很期待中国企业出现良好的信任关系。

注:部分内容经慎思行删减。

70 22599 70 15792 0 0 4158 0 0:00:05 0:00:03 0:00:02 415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