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郭丙丽:一名基层法官的成长报告

杭州中院 2023-03-01

普通人的成长历程,往往是日积月累的聚沙成塔,是不经意间的点滴变化。工作11年,郭丙丽每日沉浸在案子中,“不见其长”,但是蓦然回首,又分明是“日有所增”。从法学院到法院,从宁波到杭州,一名怀揣着法治梦想的基层法官的成长路径,在兜兜转转中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郭丙丽,中国政法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2011年考入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2019年选调至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法院工作,现任滨江法院民一庭员额法官。


01

工作状态的转变:

从“不知不觉”到“有知有觉”


在滨江法院年初召开的全院干警“核心质效提升年”动员大会上,郭丙丽作为法官代表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工作以来的转变:她把工作的前十年称为“不知不觉”期,这个阶段主要埋头办案、效率优先,以追求绩效数据为主,办案类型较为单一,缺乏总结思考,与当事人沟通时往往年轻气盛,会不自觉地代替当事人做判断。


工作的中间十年她称为“有知有觉”期,这时候积累了一定的办案量,开始总结类案裁判经验,寻找裁判规律,努力做到举一反三,更多的去思考法律关系、分析不同案件之间的异同。与当事人沟通时,也能够更加理性与冷静,一方面抱有同理心,思考这个事情他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样想;另一方面也有了边界意识,不再试图去说服当事人。大家都在法律的界限内活动,互相尊重、人格平等,反而更加容易获取当事人的理解。


工作状态从容稳定了,办案质效也随之提升。她调到滨江法院两年半时间里,共办结各类民商事案件800余件,无一起被认定为瑕疵,办案数量及质量均位居全院前列,多次被评为月度办案之星,撰写的“邹某诉心月公司竞业限制纠纷”一案被评为全国法院系统2021年优秀案例分析三等奖,2021年度因业绩突出被授予个人三等功。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对工作的敬业态度和辛勤付出,她在每年的工作日志扉页都记录着:“认真对待每起案件,认真对待每个当事人,认真对待每份裁判文书”。简单的话语,却凝聚着对工作的热忱。


02

审判技巧的优化:

从“判决为主”到“能调尽调”


刚刚开始办案时,作为年轻法官的郭丙丽对于调解的态度是比较抵触的,一是认为做调解工作时,不免要与双方当事人来来回回讨论方案,有点“讨价还价”之嫌;二是作为从“家门”到“校门”再到“院门”的“三门”法官,缺乏群众工作经验,面对当事人,不知道该如何将法言法语转化为群众语言,让当事人信得过、愿意谈。她腼腆地笑着说道:“刚办案那几年总是庭审一结束,就第一时间溜回办公室,不愿与当事人过多交流。”


但随着办案经验的积累,她意识到很多时候,当事人要么是为争一口气而选择诉讼,要么因沟通不畅产生误会,从而“结下梁子”。作为法官,如果能够帮助他们打开心结,把“气”理顺,往往能够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所以现在,庭审结束后,郭丙丽总习惯再留一会儿,询问双方的调解意向,引导当事人介绍案件背景和纠纷的来龙去脉,了解当事人通过诉讼意欲达成的目标。围绕这些方面,再向双方提出更加高效的、一揽子的解纷方案,避免因为判决而“两败俱伤”。


指导庭务主任开展“共享法庭”工作


03

判决文书的精进:从追求

“正确答案”到重视“说理充分”


刚开始办案时,郭丙丽编写判决书的重点在于确保结论正确,追求“言简意赅”。现在,郭丙丽意识到,判决书作为法官最重要的作品,应当精心打磨,只有通过充分说理、严密论证,才能得出准确公正的结论,也希望当事人能通过判决书看到法官定案的“心路历程”。


2020年1月,郭丙丽承办了一起合伙协议纠纷案。在本案之前双方已有过多次诉讼,原告因不满前案调解,多年来不断投诉信访,几乎所有院领导都接访过她。郭丙丽拿到案子后,首先仔细研究案情,调出之前所有裁判文书,了解这起合伙纠纷的来龙去脉及各方意见。之后,将原告传唤至法院,耐心地和她讲了这样一段话:“因为这起合伙纠纷,你已经打了十多年官司了,我知道你为这个案子付出了很多,所以今天专门腾出时间听听你的想法,你把你的经历、诉求都讲出来,我们先给你记录在案,回头再作分析。如果你主张的有道理,我肯定会支持的。如果你主张的站不住脚,也会在判决书中指出来。不管怎样,我都会给你一个明明白白的交待。但是,你要收回你的情绪,让我们回到案子本身。”这么一番话有理有据,原告针对案情本身打开了话匣子。


最终,经合议庭合议,郭丙丽撰写了一份近30页的判决书,将双方的争议焦点、原告思路中的漏洞等问题在说理部分逐一分析,并提出将原告诉请从合伙外部债务、内部债务角度进行区分的裁判思路,分别进行论证,最终该意见获得审委会多数支持,也结束了原告长达数年的信访之路。


04

法官理念的更替:从追求

“独善办案”到兼顾“法治宣传”


在办案过程中,郭丙丽意识到老百姓对于法律在案件中的具体适用、法院的工作流程等仍然比较陌生,如果能把法院裁判的鲜活案例用于司法宣传中,效果往往事半功倍。2021年民法典正式实施后,她先后到浙江警察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进行民法典实务宣讲,在民法典每编内容讲解中穿插几个自己裁判过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案例点评的方式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法律规定,也启发学生去思考法官的裁判思路,其讲课受到老师及学生们的好评。


郭丙丽是杭州市“共享法庭”调解培训师资团的成员,为了做好“医疗纠纷典型案例评析”课程的直播,她提前一个月就在进行准备,她阅读了杭州地区近几年所有已生效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例,又从图书馆借来两本厚厚的医疗纠纷案例书籍,精心挑选了六个典型案例,从“术”、“道”两方面提炼出法院的裁判思路以及背后的审判理念。这次直播课程引起了网友的较大反响,同时也反映出公众的诉求以及医疗纠纷审判面临的问题,她不禁感慨:“司法宣传工作任重道远”。



作为法官,保质保量地完成审判任务、让每个当事人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自己的职业追求;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挑起抚养教育孩子的重任,也是不容推卸的责任。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是摆在每一位职业女性面前的难题。“我越来越享受简单的生活、宁静的状态,也越来越理解‘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感觉。”郭丙丽这些年学会了一件重要的事——为生活作减法,剪除不必要的繁冗;同时为生命做加法,追求内在的丰富与厚重。




来源:滨江法院

讲述至高荣耀背后的故事!杭州知识产权法庭先进事迹宣讲活动举行

五年审案1.7万件,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杭州知产法庭发布五周年运行报告

杭州知识产权法庭5周年15件典型案例发布(2017-2022)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