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毕业、海归硕士万字长文:我为什么拉黑父母6年

2018-01-30 👉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这部耗时56年的纪录片,暴露了婚姻的4大残酷真相

你点菜的水平,暴露了你的层次

第一批90后已经开始养蛙了


留学生发万字长文控诉父母,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


作者:陈熙(富书签约作者),转载请加微信fushunamei

01

近日,一个叫王猛(化名)的海归写的一封1万多字控诉父母的信上了热搜。


在信里,他控诉了父母这30多年来对自己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以此告诫朋友们不要像他的父母那样教养小孩。


长信声泪俱下,令人动容。

 

王猛,从小学习成绩数一数二,曾以某市高考状元的身份考上北大生物系,后出国深造,现回国就业。


他已经12年没回父母家过过年了,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不回信息不相见,彻底与父母决裂。


有人不禁问:这孩子到底怎么了?那么优秀,那么有前途,为什么不感激自己的父母,反而视他们为仇敌?是不是太不孝了?


我思考良久,觉得这孩子没做错什么,错在他的父母



首先,他病了。


正如王猛在信的开头所说的,他无法完成常人理所应当就能做到的事:工作(或深造)和人建立亲密关系


1. 没办法好好工作,没法完成学业


北大毕业后,王猛进入一家跟自己专业极其对口的研究机构上班,但他却对做好这份工作没有信心,说自己“动手能力跟不上,交流也出现问题,自卑的心理导致很多事情跟不上,绩效评估下跌,不到一年只好离开。”


此后,又找了几个工作也都进展不顺利。


后来,出国攻读心理学学位,想要通过学习来解决自身问题,却在读书过程中,总是陷入沮丧,注意力难以集中,无法进行学业。


2. 无法建立起密关系

 

虽然我们看不到信件的完整内容,无从得知他在亲密关系的建立中遭遇了哪些挫折和问题,但毫无疑问,在这个方面他很无助、很焦灼,也很痛苦。

 


其次,他知道寻求病因,寻求帮助。


王猛的专业是生物学,后来他因为无法工作、无法跟人沟通、交往,自己意识到自己的性格或心理有问题,并猜想这与原生家庭有着直接的关系,他很想去心理咨询机构就诊,但当时国内的心理学科及心理咨询机构并不成熟,于是,他决定自己去学科成熟的地方系统学习心理学,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他申请到了美国前排名50的学校。


开始,他仍旧常常沮丧,甚至无法集中注意力,于是他跑去校咨询室咨询,听完他一口气6个小时的倾诉,心理师给出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印证了王猛对原生家庭有问题的猜想。


疾病报告出来后,王猛给国内的父母也寄了一份。——这个举动,其实是在寻求父母的回应和帮助。


而他的父母看到报告,是怎么做的呢?


为孩子正在经受的精神痛苦感到担心了吗,为自己以往的教养行为做出反思了吗,对挣扎在崩溃边缘的孩子进行安慰了吗?


没有。


按照王猛的说法,“父母仍旧不以为然,‘即使后来承认事实,一有机会就把责任推给我。’”



最后,他给父母发出最后通牒,宣布断绝来往。


一个孩子,给父母发出最后通牒,要断绝来往,这是多么决绝而残酷的决定,是人就会觉得其中该包含着多大的痛恨、绝望和伤心。


而王猛的父母对这通牒是怎么看的呢?


根据记者的描写,“看到儿子发来的决裂信,一开始老王(化名)没觉得有啥特别……老王觉得,这算什么最后通牒啊?既然是最后通牒,你总该提出条件吧,总该是不能达到什么条件才会怎么样吧。老王没想到,这个不像‘通牒’的通牒,真成了儿子与家最后的告别。


我们可以看出,王爸爸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有多痛苦,这件事有多严肃,他还以为是儿戏,是随口说说,没啥大不了。


这也正是王猛最无奈的,时至今日,父母根本意识不到问题(或者是不愿意承认),“这期间本来有太多的机会,但凡有一次他们抓住了,就不至于此。”

 

02

王猛父母的教育方式到底错在了哪里?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心理问题?


我归纳出以下4点。


1、溺爱,过度保护


经常把孩子关在家里,怕他跟大院外面的孩子学坏;


每个下雨天都去接他放学,哪怕学校离家只有几分钟;


孩子从小到大交往的同学、朋友、生活圈子不出那个大院……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说道:


溺爱,表面上看是父母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实际上,溺爱源于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而是将孩子当做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于过度满足。无限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限制地给予自己。


他指出,溺爱分包办型溺爱”和“纵容型溺爱”两种。

 

王猛父母应该就属于前者。


从幼儿园到高中,事事包办,甚至不鼓励孩子自己去面对外界、解决问题。这种溺爱,不是基于孩子的真实需求,而是一种强加,以“爱”的名义否定孩子的真实感受,让孩子无法识别,也无法辩驳。


被溺爱的孩子往往脾气大,甚至打父母,这不是因为“被惯坏了”,深层原因是他自我成长、自我探索的真实需求一直在被压抑,他潜意识里是抗拒的,但却无法正面战胜父母的意志。


王猛“叛逆”行为的爆发不是一日之寒,是他从幼年时期就不断被否定、被压抑,日积月累造成的。


 

2.不尊重孩子,经常包办,对孩子强加自己的意志


举一个例子,信的开头王猛就说了:“妈妈以前多次陶醉地跟我讲,在我两三岁的时候她把我打扮成女孩,并给我看过一张我穿裙装的照片。大约我上学前班时,妈妈当着我的面,对着她幻想中的女儿(芽芽)说话,而我是独生子。”


 

这体现了妈妈对孩子的不尊重、疯狂的控制欲


小孩都是有自己的尊严的,从出生起就有了,我们要尊重他的想法,尊重他的性别,尊重他的身体,孩子不是父母可以随意打扮的。


当然,神经大条的孩子,看到自己小时候被打扮成女孩的样子,顶多撅一下嘴、一笑了之;但敏感的孩子,长大后看到,就会觉得被深深冒犯,会觉得“没有被父母完全接纳”,继而会自卑,也会生出怨恨。


还有一事,王猛耿耿于怀,那就是有一次班主任明确告诉大家集体统一穿短裤,而他的妈妈坚决不同意,坚决让他穿长裤,他无力反抗。



也许在家长看来,只是裤子长短的问题,但对一个小孩子来说,集体活动中明目张胆违背规定是很没面子、很内疚的事,就是跟老师和同学们作对。


他也说了,他常常被同学欺负,难保“短裤事件”不是原因之一。


老师的规定,强大的妈妈,无力反抗的权威……连穿什么都不能自己做决定,小孩活得多么压抑,多么寒冷,他的心底怎么会不滋生出怨怼和自卑?


3.无视孩子的求助和抱怨,总是给孩子讲不切实际的大道理


前几天看到小楼老师的一篇文章说,当孩子说“反正”(反正我说什么她也不听;反正最后都得听他的)这两个字的时候,他不是在对抗,而是在向大人“求助”,这意味着近来他的要求总是被否定,他的期待总是会落空,他感到了难过,和伤害,他想要对方能够减少一些这种伤害。


如果父母注意不到,他就会渐渐关起心扉,减少和父母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内向,越来越“叛逆”,后果很坏。


王猛曾对父母有过无数次期待,比如当亲戚嘲笑他动手能力差的时候,比如导游莫名奇妙问他“要不要和两个女孩住一屋”的时候,甚至在他把心理疾病报告寄给父母的时候……但父母都无视了,那种不以为然的态度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不喜欢的人,父母“逼”他喜欢;


他不想来往的人,父母“逼”他来往。


道理总是一堆一堆:


“别人乱说话这种事会很常见的”

“你必须要学会跟任何人相处”

……


可是我们都知道,“听了太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道理总是笼统的,而每个人、每件事、每个处境都是那么的不同。


一味地按照俗语、道理来指导每一个具体的实践,这不是钻牛角尖、削足适履吗?

 

我想,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这世上没有一个所有人都喜欢的橘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你要勇敢做自己”,那对孩子的发展该多好。



4.不懂得体地退出


想必大家都听过龙应台说的那段话吧:


所谓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 真正的父母之爱,它所指向的目标是,教会孩子独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当他长大,在他的自由意志里体面地退出,给他一个成年人应有的空间——不必追。


王猛的父母追得太紧了,一直追到国外去了,给孩子的感觉就像是望远镜,像是摆不脱的锁链,令人窒息。



父母之爱再伟大,父母再舍不得,该退出的时候就得退出啊。你要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不要总是把注意力盯在孩子身上,目光太烈会把他烫伤


  • 退出,不是说你们就不亲密了,退出,反而是为了更自在的亲密。退出,不是说你不爱孩子了,而是你在给予一种更伟大的爱——那就是成全。


爱孩子,就成全他的成长,成全他的独立,成全他自己想要的人生。


综上几点,小王猛遭到了太多的压抑,导致他跟父母不亲,不敬爱,自卑等等,反映到他的生活中就是无法跟他人正常沟通,无法与他人建立起相互信任和敞开的亲密关系。

03

事已至此,僵局该不该打破?


当然该打破。


父母与孩子,血肉相连,血浓于水。父母对孩子有生养之恩,孩子是父母的寄托和希望,王猛跟父母之间不管有多深的隔阂,都应该和解,应该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我想,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看到的结果,也是王猛父母、以及王猛内心深处的渴望。


那么,僵局如何打破?突破点在哪儿?


我认为,突破点王猛的父母


虽然王妈妈还一直认为“主动权在儿子一方,家里的大门始终向他敞开着。”


但你再敞开他也不进了呀,因为王猛现在已经对父母彻底失望了,他已经一意孤行、八匹马拉不回了,他也说了“2018年,仍旧没有回家过春节的打算”,他被父母伤透了心,也不认为父母会有所改变。


而王猛的父母是极其渴望儿子回家的,“儿子从小到大的所有物品,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手工,都在家里放着。‘不管怎么样,我们爱儿子,希望能跟他重新联系起来。’”

 

既然王猛的心理问题和心灵伤害,是父母无意中不恰当的教养方式造成的,那么,儿子心灵上的疙瘩,也只能由他的父母来解开。


我认为,王猛的父母应该抛下所谓的“权威包袱”,主动联系儿子,真诚地、发自内心地给儿子道个歉,说声“对不起”——毕竟谁也没有学过怎么当父母,谁也都有可能迷迷糊糊地就走上“歪门邪道”,谁也都有可能一时糊涂,谁也不愿意造成这样的伤害。


做错了,没关系,谁说当父母的就该永远正确?


父母也是人,是人就会不完美,会犯错。


出错后,愿意面对,愿意反省,就是好样的。


当父母说出“孩子,对不起这是孩子等了多少年的3个字啊)”的时候,我想三个人都会哭,王猛也会大大地拥抱一下爸妈,说:“爸,妈,我也做得不对……”


那一刻,将是两代人命运转折性的一刻;


那一刻,他们的泪水将会涌出幸福的滋味;


那一刻,三颗心,30年来将从未依偎得那样近,那样美。


就让由爱造成的伤害,也由爱来化解吧。


  • 因为由爱造成的隔膜、痛苦、挣扎,只能由爱来弥合、救赎、解脱,爱的最高境界是得体的退出。


一个人如果实现独立了,其实对父母而言就是最大的安慰,也不会让父母有太多的担心。这种独立既包括精神独立,更包括物质独立。最后的最后打个广告,给大家推荐一个靠谱的投资平台,学会投资,才是独立的第一步



长按上图二维码,领京东e卡和518红包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陈熙,富书签约作者,85后,文学硕士,用心思考,用爱分享,写有爆文《女孩,不要嫁给苦苦追你的人》,个人微信号:ruyi0704,微博、知乎@陈熙悦读。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万新中产生活学院

原创不易,随心打赏

赞赏

富书原创矩阵: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FranklinReadingClub),我属猫(woshimiaoji),爸妈内参(shenduwenhua),富书(zhongchoudushu),出版畅销书《绝不过低层次的人生》

赏饭加微信:fushusz(备注广告),部长微博@富书创始人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绝不过低层次的人生》

100 38445 100 38445 0 0 18202 0 0:00:02 0:00:02 --:--:-- 18211 * Connection #0 to host 37.48.118.90 left intac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