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市超级总部基地:建设高质量、可持续的市政系统

钟远岳 城PLUS 2021-07-07

©中规院深圳分院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城市设计优化》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位于深圳湾核心区位,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7 公顷。超总基地作为城市在全球经济产业链条中终级地位的典型代表,是一个连接深圳与国际、沟通现在与未来、宜居宜游宜业开放共享的全球城市功能中心,是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是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样板。


超级总部呈现出的将是一个金融商务与文化艺术高度复合性的城市地区,一个多彩多姿的城市生态文化展示舞台,一个享受工作与滨海生活的“未来城市”形象。


©中规院深圳分院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城市设计优化》


基于“总部+生态+文化”三大主题,通过加强其景观的优越性、交通的系统性和空间的复合性,营造一个服务于深圳市民滨海生活的世界级创新文化实验区。


规划秉持构建“超级湾心”这一核心理念,创新规划实施机制,以超级基础设施为支撑,通过站城一体化开发方式,打造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高度合一的立体智慧城市。

©中规院深圳分院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城市设计优化》


基础与挑战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的设计方案从2001年开展《华侨城南填海区详细蓝图》工作起,已经将近20年。


超级总部基地方案历版设计推敲

图源:image.baidu.com

 

▼城市设计总平面图

©中规院深圳分院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城市设计优化》


在美好蓝图向现实建造实施的过程中,如何高标准规划建设市政工程设施,保障超级总部基地的方案落实、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超级总部基地规划的关键:

针对超总基地高强度、高密度、高能耗的特点,如何打造安全保障高,供应能力强,运行合理、服务高效的市政基础设施系统?

 

超总基地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样板,更是先行示范区中的引领者。如何在超总建设中,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市政系统的先进性、示范性,引领未来市政的建设?


超总基地高定位、高品质的发展,对人行、地下道路、管廊、商业等构成的系统性地下空间开发提出极高的要求,而现状交通市政设施和相关已批用地条件的存在,对市政场站、管网的布局产生了很大制约。如何解决好高品质空间与市政设施,特别是厌恶型市政设施的共存,解决好地下市政管网系统与地下空间开发的矛盾?



传统管网布设方式与地下空间冲突点


针对超总基地高定位、高品质的城市服务需求和复杂的地下空间系统特征,结合未来市政的发展方向,贯彻“安全、生态、绿色、韧性、智慧、集约”的规划理念,依托利用区域基础设施,探索区内市政服务标准,积极采用绿色环保技术,创新市政管理模式,为超总“巅峰之地”提供高保障、高效益和高品质的市政基础设施服务,使超总成为高强度、高密度、高能耗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示范引领区。



01


安全为首,保障运行

 

1.1 排水防涝的安全保障


规划在区域防洪(潮)的安全的前提下,结合超总地下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地面排水防涝系统,保障排水防涝安全。优化场地及道路竖向、合理布置排水管线,避免雨水汇入中央绿轴下沉广场。结合地下空间出入口设计进行微地形处理,充分保障超总地上、地下排水防涝安全。


▼结合排水防涝的场地竖向高程优化及地形整理


1.2 地下系统运行的安全保障


建立智慧城市管理中心,提升市政系统运行效率;中心内统一的安全防灾控制中心,全时段保障地下设施与地下空间的安全。


▼智慧城市管理中心示意图


1.3 供水供电等市政基础设施运行保障


规划根据超总高强度、高能耗的特点,充分依托区域市政基础设施,构建100%保障率的供水、供电系统。供水系统自区域水厂引水,实现分质循环供水, 建设全同程循环工艺的直饮水供水站, 在市政综合廊道内设置环状直饮水管道,全面提供优质饮用水。为满足超总高用电需求,在利用现有变电站的基础上,适当增加220KV和110KV变电站。增加蓄电储能设备,实行直流供电+蓄电系统,作为配电系统的补充,削峰填谷,保障供电安全。


▼水系统目标


02


生态优先,低碳绿色


2.1 生态系统的可持续


尊重自然,绿色发展,通过海绵系统实现区内外生态系统连接,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创新超总基地高强度开发的海绵城市建设方式,布局立体海绵设施,改善微气候环境。


▼区域生态格局构建示意图


立体海绵建设示意图


2.2 水系统的可持续


规划结合片区排水标准提高、雨水管网提升改造的机会,将北侧降雨排入华侨城湿地,充分净化、利用雨水资源。


为解决地下空间开发与污水干管的冲突,规划利用外围道路布置污水干管,将超总污水经白石洲泵站提升后向东排入邻近的水质净化厂, 循环回用,同时解决南山污水厂干管满负荷运行难题。规划再生水自来水替代率20%,实现对超总建筑冲厕及绿化浇洒的全面覆盖。采用末端循环技术保障再生水质,编制超总建设指引手册,纳入智慧管理系统,实现建设及运行的全过程管控。


▼再生水用户示意图


2.3 能源系统的可持续


借鉴北京、上海及东京等城市类似地区的用能经验,采用集中电制冷为主、蓄能为辅的供冷模式。


▼水源热泵示意图


03


系统集成,易于实施


3.1 集约布局市政场站


利用公共属性的地块及绿地,优化选址、共享共建,确保场站设施的可落地建设。


3.2 市政基础设施的适变


模块化设计综合能源站及相应廊道,预留适应新技术发展应用的弹性空间。建设智能变电站,适应直流供电、蓄电、分布式发电技术发展。市政廊道统筹协调,一次建成保障供给,模块化预留,适应未来发展,实现长效服务。


▼能源站模块示意图


▼市政场站地下化示意图


3.3 布置超级市政综合廊道


将无人物流、真空垃圾、水电、供冷等市政管线,与地下道路融合,形成超级市政综合廊道,作为超总市政服务的主动脉。结合地块出让和供应需求,按需敷设支线廊道,并进一步通过云廊道无缝衔接单体建筑,实现市政系统对地块的全面服务。


▼超级市政综合廊道示意


3.4 市政管网的实施协调


重点解决11、29号线站点与排水系统的矛盾,站厅上方避免设置污水管道;排水系统整体上跨地下道路,深湾一路与白石支二街节点污水管道下穿地下道路;协调解决区内排水与地下空间矛盾点27处。形成竖向协调、“外深内浅”,系统可行的排水系统。针对其余地块与站点,明确导控条件,预留接口,整体统筹。


3.5 市政基础设施的实施时序


近期,加快已出让地块的建设,按照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结合地面道路,建设地下环路与超级综合管廊,并稳定市政场站及所属地块开发,满足超总运转需求。基础设施与地下空间高度融合,确保落地实施。


©中规院深圳分院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城市设计优化》


结语:


高质量、可持续的市政系统规划任重道远。从未来市政系统的体验来说,呈现出“用户端的便捷化及友好化,系统端的无人化及智能化”的特点;从先进市政的内涵来说,体现出“高质量高效率的资源利用,韧性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的特征。


在超总基地接下来的市政工程规划建设实践中,我们将继续坚持安全为前提的原则,贯彻“生态、绿色、韧性、智慧、集约”的规划理念,进一步探索新时期市政工程建设的标准、模式和成效。


- 技术团队 -

项目主管:王泽坚


项目组成员:钟远岳(主管所长,项目总负责人之一)、俞云(项目协管)、曾胜(市政详规项目负责人)、覃原、陈郊、钟广鹏、周路燕、张浩宏、李敢、刘芳、温俊杰、帅士奇、雷晓寒等。


感谢中规院总院副总工程师孔彦鸿、深圳分院总工徐建杰、深圳分院副总规划师张若冰、规划一所主任工龚志渊等多位专家的指导和协助。


注:2019年6月,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开展《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地下空间及市政工程详细规划国际咨询》,中规院联合上海市政院、日建设计组成联合体参与投标,其中上海市政院与日建设计承担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地下空间规划,中规院承担市政工程详细规划,由深圳分院市政交通规划所具体负责。经过三轮专家评审,中规院联合体方案得到了评审委员会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最终顺利中标。



……

近期阅读:

垃圾:另类文明简史

复愈:干旱地区河流生态修复研究

范钟铭:大湾区视角下的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

南兆旭:深圳湾三思

什么是深圳湾?



作者 | 钟远岳
中规院深圳分院市政交通规划所所长

作者简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道路交通工程系,从事城市道路交通及市政工程规划工作近二十年,在各层次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市政工程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及道路施工图设计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主持或参与的项目有《雄安新区起步区道路工程及场地竖向专项规划》、《两江新区龙盛片区道路及场地竖向专项规划》、《贵安新区道路及场地竖向专项规划》、《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交通及市政系列规划》、《佛山市南海中心区交通专项规划》、《深圳市宝安中心区综合交通规划》、《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市政工程专项规划》、《肇庆新区市政工程专项规划》和《东莞生态园龙岗大道施工图设计》等。参加了“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规划项目,2018年入选广东省城乡规划行业专家库(第一批)专家。


长按并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城PLUS

 

感谢阅读 | 分享

联系我们

请在微信后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