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媒体聚焦!我校全国政协委员刘俊来的“两会声音”

聚焦两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分别于3月5日至11日

3月4日至10日胜利召开

全国两会期间

我校全国政协委员刘俊来庄严履职

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刘俊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提案名称:

▷《落实政府主体责任,科学、合理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把好研究生入学选拔关,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优秀人才保障》


连日来

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政协报

北京日报、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矿业报

中国黄金报、北京民盟微信公众号等媒体

通过多篇报道

聚焦我校全国政协委员刘俊来教授

发出北地声音


人民日报

代表委员热议,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百姓餐桌越来越丰富

——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报道摘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以来,经过逐步完善,从规划上严控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最大限度减少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刘俊来委员说,为合理、科学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应落实耕地保护政府主体责任,设计科学合理的占补平衡衡量标准与评估指标体系。


中国青年报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高质量发展是主脉络 民生红利干货满满

报道摘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刘俊来关注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人才培养话题。他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建议,面对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强基础、重前沿知识的课程体系,建设注重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搭建校企合作基地,不断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推动形成有利于先进成果转化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人民政协报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凝心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引发热烈反响

报道摘编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多次提及新质生产力,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刘俊来看来,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也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承担起这项使命,面向学科前沿、国家急需和国家战略,培育新时代优秀人才,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北京日报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履职尽责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北京市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全国政协委员畅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体会

报道摘编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为我们今后履职和做好本职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刘俊来说,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感到无比激动,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充满信心。作为一名环境资源界委员,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履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上担当作为,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上作出应有贡献。


中国自然资源报

让中国饭碗成色更足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报道摘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刘俊来十分关注耕地占补平衡中补充耕地的质量。“在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中,补充耕地要保质、保量、保障生态效应。”刘俊来建议,要设计科学合理的占补平衡衡量标准与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健全新增耕地质量等级评价、耕地质量等级与补充耕地面积的折算等方面内容,强化长效管控,以长周期粮食生产能力作为占补平衡的衡量标准,而非单纯以新增耕地数量或当年生成能力为单一标准。同时,进行全程信息化监测与实地勘测监管,保障新增耕地的真实性。


中国矿业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刘俊来建议

把好研究生入学选拔关

报道摘编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刘俊来日前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明确界定了新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决定力量,也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黄金报

把好研究生入学选拔关,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优秀人才保障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刘俊来

报道摘编

“新质生产力明确界定了新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决定力量,也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刘俊来表示,高层次、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为新质生产力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提供着坚实的支撑。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的研究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立合理的研究生选拔、培养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也是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北京民盟公众号

【全国两会】民盟籍代表、委员履职建言风采录

报道摘编

刘俊来建议,要设计科学合理的占补平衡衡量标准与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健全新增耕地质量等级评价、耕地质量等级与补充耕地面积的折算等方面内容,强化长效管控,以长周期粮食生产能力作为占补平衡的衡量标准,而非单纯以新增耕地数量或当年生成能力为单一标准。同时,进行全程信息化监测与实地勘测监管,保障新增耕地的真实性。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贺军科书记一行来我校调研指导工作

同心同力,蓄势待发!2024这么干!




主办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素材来源 / 党委统战部 相关媒体

编辑、校审 / 林梦圆

责编 / 王启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