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我的青春在志愿服务中闪光”

来源:《时代青年》杂志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青年典型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引领全省广大团员青年为锚定“两个确保”、助力实施“十大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而团结奋斗,河南共青团特推出“河南青年先锋”专题,选取一批青年先锋典型,讲述他们的青春奋斗故事。这些青年在国家及河南重要建设领域、重点工程、创新创造、处突应急等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重大活动中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彰显了新时代河南青年奋勇争先、昂扬向上的群体形象,反映了当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


周益如

1991年3月出生

河南信阳人,中共党员

信阳华祥电力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

2021年4月被评为

2020年度信阳市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2022年8月被信阳团市委推选为

信阳市青年联合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2022年12月被推选为

河南省青年联合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


周益如被选为信阳市青年联合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我的青春在志愿服务中闪光。”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周益如的公益初心,也是她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周益如是信阳华祥电力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职工,参与志愿服务10年来,先后共参与了10余类公益活动,服务时长2800小时,服务群众15000余人次,服务内容涵盖了创文创卫、疫情防控、关爱孤寡老人、关注留守儿童等多种项目。如今,她已成为信阳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信阳市大别山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先后走进100多个社区、30多所农村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并针对农村中小学,先后参与开展了“蓝信封行动”“山村百灵鸟”等品牌志愿服务项目,用实际行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



小小蓝信封
倾听青春期留守儿童的心声



周益如的公益之路始于“蓝信封行动”公益活动。“蓝信封行动”本体机构位于广州,是组织全国各地大学生与全国各地留守儿童一对一通信,进行的一项远程心理疏导公益活动。那时,她无意间在公益平台上看到了这项公益活动,于是热衷事业的她开始在网络上以通信大使的身份参与其中。2018年,“蓝信封行动”公益机构在武汉举办了一场线下活动。她来到了活动现场,在参加活动过程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个公益活动的意义。于是,周益如希望信阳地区的留守儿童和大学生们也能参与进来。经过了一系列筹备后,她通过协会平台发起了“蓝信封行动”信阳站的公益活动。

然而,万事开头难。周益如在筹建“蓝信封行动”信阳站公益活动时面临着种种困难:一是符合要求的学校较少。因为写信这个方式决定了参与活动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识字量,而符合条件的学生大部分正面临升学压力,校方考虑到学生的学业问题,支持的比较少。但周益如经过多方沟通和协调,最终找到了可以参与这项公益活动的学校。二是向大学生宣传阻碍重重。由于招募通信大使没多久就暴发了新冠疫情,无法召集学生,于是大学生志愿者们积极通过学校网络和QQ群、微信群来宣传这项公益活动,使之能够较为顺利地推行下去。此外,周益如通过《信阳日报》等媒体宣传这项公益活动,引得众多社会人士参与进来,一起为远程疏导留守儿童的心灵提供力量。

周益如在高粱店乡中心中学开展第一次宣讲

“当看到孩子们从‘蓝信封行动’公益活动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关心,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我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遇到的每一个困难也就不值一提了。”周益如说,“在高梁店乡中心中学进行宣讲时,有个九年级的男生特别想参与进来,但是由于不符合活动参与条件,所以特别遗憾。本以为这件事就过去了,但在后续跟进活动情况时得知这个男生虽然自己不能参与活动,但是每次信件到学校时他都会主动帮老师收发信件和催促没有按时上交信件的同学。每个参与其中的人不论是学生还是通信大使,都特别期待每月的来信,也非常享受通信的过程。”

周益如全身心地投入到帮扶学生中,提起每一名学生都像自己的孩子那样亲切、关心:“和我一对一通信的学生中,有个湖南永州的小女孩令我印象深刻。我们就像笔友一样,会互诉身边的所见所闻和心中的小秘密。在通信即将到尾声时,她告诉我她有很多朋友不准备读高中打算外出打工,这让我十分紧张。于是我多次与她的家人沟通,最终说服她的家人支持她继续读书。后来我们一直都有联系,在最近的一次通信中,她跟我说将来要成为通信大使,成为像我这样的人,一句话让我动容。”

“蓝信封行动”在信阳开展至今,共进行了三次家访,提供了108838次通信往来,帮助了104名留守儿童,捐助了45000元。周益如说:“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因为看到了希望才去做,而是做了才会看到希望。我常常感慨心理陪伴项目见效慢、周期长,书信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但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直到汇聚万千,我衷心地希望越来越多通信的孩子来到‘蓝信封’面前,跟我们说一声‘我长大了,我也成为通信大使了’。”周益如在项目学校落地及第一次家访




山村百灵鸟

让乡村学生插上艺术的翅膀



经过筹建“蓝信封行动”信阳站的公益活动,周益如积攒了许多经验,对筹建公益活动逐渐得心应手起来。之后,她又筹建了“山村百灵鸟”公益项目。这个项目是聚焦并致力于帮助解决“偏远乡村艺术类教师严重稀缺,导致乡村学生无法正常接受艺术教育”的问题。项目联合了信阳师范大学师生、信阳学院师生、信阳远情心连心艺术团及现任艺术类教师、各类培训机构教师、心理咨询师、河南同信律师事务所,在信阳市区周边的乡村中小学发起。这个项目根据乡村地区中小学生现实情况,结合学校的教学任务和需求,精准制定,帮助乡村中小学校的孩子们学习丰富有趣的美育类课程。

谈及筹建“山村百灵鸟”公益活动的初衷,周益如表示“纯属巧合”:“有一次我本是跟学校介绍‘蓝信封行动’这个公益活动的,校方听后特别认可,并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想法,他说由于学校地处偏远,老师难招,学校很多年都没有响起过歌声,整个校园显得缺少活力,希望我们帮忙找一些老师教孩子们唱歌。于是我们联系了多方,终于帮助学校找到音乐老师团队。后来随着项目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乡村学校联系我们也想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再后来,课程覆盖面也越来越大,我们又添加了美术课、书法课、心理、法律、舞蹈课。自此,单一音乐支教活动逐渐变成现在的‘山村百灵鸟’美育支教项目。”

“多年的志愿服务,让我感悟到小志愿也有大幸福。志愿服务的最大获益者是自己,通过奉献快乐了他人,也提升了自己。”周益如说,“我永远记得活动开展后第二次去学校的情景。那天大雨滂沱,由于从市内到学校路途较远且是国道,我们到学校时上课铃已经响过了15分钟,但是学生们迟迟不肯进教室,趴在走廊的栏杆那里等着我们。当我们停好车走进学生们的视野时,学生们的欢呼声响彻整个校园,‘老师好’‘老师你们终于来了’的呼喊声此起彼伏。我心里一紧,五味杂陈。那一刻‘坚持下去,一定要坚持下去’的念头占据了我的内心。那一刻,不是我在帮助他们,而是他们在救赎我的心灵。”

“山村百灵鸟”支教现场

谈到支教中的感人故事,就不得不提一些关于支教老师的暖心时刻。周益如说:“我们的支教团队里,有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有退休多年的教师,其中一直跟着“山村百灵鸟”项目从未缺席一节课的是年近70岁的苏阿姨。她是信阳远情心连心艺术团的团长,也是从第一次活动开启就一直教孩子们到现在的‘固定支教成员’。从第一次给孩子们许下‘以后我还来’的承诺后,每次支教都会坐一个半小时的车到学校,再紧跟着上一个下午的课。过程虽然辛苦,但是她说‘人的一生像这样无私地付出,机会不是很多,现在是最好的时机’。这些种种,汇聚成了一个个热气腾腾的记忆,挤满了‘山村百灵鸟’的课堂,每年的支教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奔赴。‘山村百灵鸟’已成为所有参与其中的志愿者人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也希望支教这趟列车,永远不要停止,一直往前。”此外,在支教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周益如也联合学校帮助了30余名家境贫困的学生,给他们送去生活物资和经济补助。

截至目前,“山村百灵鸟”公益活动已累计服务学校6所,共计143次,服务青少年1970余人次。此项目于2021年在信阳市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荣获特等奖,并于河南省2022年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展示交流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守初心前行

为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周益如认为,参加志愿服务时内心是温暖丰盈的,那种因帮助他人而生出的自豪感是油然而生的。“任何事情的成功,不是一人之力可行,就像蓝信封面临的乡村儿童心理陪伴的社会问题,不是蓝信封一个活动可以解决的,它背后是大量的通信大使、召集人、月捐人及各个合作方的共同努力。志愿者们如点点星光,星光汇聚便无比耀眼,散发无穷光芒。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参与了许多志愿服务项目,这些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做公益最重要的是要真正了解并尊重受益者的需求。尽管他们是受助方,但他们也需要尊严,也需要被看到,也想要给予我们反馈。只有当我们真诚地倾听并回应他们的需求时,我们的努力才能产生最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有长远的视野、持续投入的决心,陪伴受助者一起成长。”周益如说道。

做公益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捐赠行为,更需要不断寻找并整合各种资源,同时也需要敢于创新。对此,周益如说道:“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公益事业也需要与时俱进。我们应该关注社会热点,针对不同群体,筹办相应的公益活动。我希望能够继续深化对公益事业的承诺,正在计划筹备开展‘心灵成长导师’项目,重点关注并守护乡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近距离帮助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成长心态,敢于面对成长路上的挑战。”

“山村百灵鸟”美术课堂

接下来,她计划开展一些针对团队志愿者的培训和指导项目,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志愿者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让他们更好地为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会继续加强对公益事业的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需求和问题,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公益项目提供支持。创建“公益+”模式,让公益与其他领域结合,比如“公益+科技”“公益+创业”等,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周益如回望十年的志愿者经历,感悟深刻:“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公益事业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作为志愿者,我们不仅仅是在提供帮助和服务,更是在传递爱心和正能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正是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凝聚起了一批又一批志愿者,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从事公益事业的决心。在今后的志愿服务中,我将继续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加油干。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就能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点亮为河南青年先锋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