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由之旅:与心灵对话

2015-07-18 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

自由之旅:与心灵对话

《自由之旅——与心灵对话》:时光使一代又一代人化为泥土,被时间遗忘……但仍有一些精神不朽,穿越时空、国界,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前行。事实上,以简朴、仁慈、不计得失、友好的态度对待生活,这才是美德和美的真正源泉,也是另一种成功的人生模式,值得人们永远的珍藏和纪念。


《德米安》赫尔曼·黑塞: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它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


《蒙田随笔全集》蒙田: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是一个人懂得如何作自己的主人。




《像TED一样演讲》卡迈恩加洛:沟通力是21世纪的通用货币,会演讲的人成功的机会比别人多200%。在这个人人都是“推销员”的时代,公共演讲成为职场生存和商业竞争的必备技能。从求职面试、新产品推介、商业谈判到吸引投资,都需要演讲技巧和沟通技能助力。


《克里希那穆提传》普普尔·贾亚卡尔:让自己的心保持柔软,力量不在强硬而在柔软中,能伸能屈的树木才能抵得过狂风,为自己建立一个敏捷的心智。人生很奇妙,许多事都不是我们能预料的,只是一味地抗拒,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需要的是无限柔软和真诚的心。


《失控》:凯利所谓的“失控”,不是说技术的繁荣导致人类社会陷入混乱,而是指技术的生长反映了人的自由生长。人的创造不是在一个中央集权的环境中实现的,而是在自治、分享、多样化中运行的。人虽然具有创造能力,人自己却是被创造出来的。人的创造性恰恰来源于创造主的创造性。


《人类理智论》洛克:人的心灵本来如同一张白纸或一块白板,任何观念都来自经验,根本就“没有什么天赋原则。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来源于经验的。而理智通过综合、比较、抽象而形成的复杂观念,并不能反映事物的“实在本质”,只是“名义本质”……




《伊顿公学凭什么那么牛》王开东:当这些经典的品格像种子一样,种在学生的心坎里。或者在不断地敲打中,编织成一张夏洛的网,学生就会心灵强大,当卓越成为一种习惯,这样的学生就会建立起一种世界意识,为人类的进步而学习,让他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


《超越自卑》阿德勒:应付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勇气,能说明一个人如何定义生活的意义。意识本身可以把地狱造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奉献乃生活的真正意义。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假如我们因自卑而将自己孤立,我们必将自取灭亡。我们必须超越自卑。


《新常态、新玩法》王志纲:未来的三十年,我们习以为常的发展方式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社会将带来三个层面的重建,即:重建规则、重建道德、重建生态。前三十年如果说是“平台为王”,那后三十年肯定是“内容为王”。


《不老泉》梅子涵:它最根本的意义是想告诉我们,生命既然有开始,那么它终究会有结束。不可能活着不死,想活着不死那一定会活的很无聊。这样一个童话般的小说,它最终想告诉我们的是,既然生命是有限的,太阳会落山。我们在活着的时候,好好地用我们的生命的亮光照耀这个世界。




《皮囊》:海藏不住,也圈不住。对待海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每个人自己去寻找到和它相处的方式。每片海,沉浮着不同的景致,也翻滚着各自的危险。生活也是,人的欲望也是。以前以为节制或者自我用逻辑框住,甚至掩耳盗铃地掩藏住,是最好的方法,然而,无论如何,它终究永远在那躁动起伏。


《王阳明的六次突围》: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不断地突破墨色的黑暗,从看破愚忠,到龙场悟道。从知行合一、从无解中求解,到力行打出一个心学。从破心中贼和皇权搏斗,到天泉证道。真个是我心光明,夫复何求。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的“起点”,而致良知,才是阳明心学的真正核心所在。


《彼此的抵达》:“爱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心理学家弗罗姆说,“被爱”,是软弱和依赖的状态;“爱人”,则是一种强有力的状态。从“被爱”到“爱人”,这就是孩子的成长,需要孩子克服与生俱来的自我中心,把别人当作平等的人、独立的人,建立起一种全然的、相互性的关系。


《教育与生命的限度》李政涛:在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存在着自我封闭、限制、窄化,直至自我牢笼的可能性。即使他处在一个众人羡慕的发达国家和城市,依然存在着自闭而不知的危险。只有永不停歇的打破生命局限,才可能使人生始终充满成长动力和发展空间。




《生活的品质》林清玄;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这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再进一步,生活品质是因长久培养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丰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陋巷而依然能创造愉悦多元的心灵空间。


《从世界看中国:周有光百岁文萃》周有光: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跟过去不同:过去从国家看世界,现在从世界看国家。过去的世界观没有看到整个世界,现在的世界观看到了整个世界。在全球化时代,由于看到了整个世界,一切事物都要重新估价。


《不跪着教书》吴非:一位合格的教师,就是一盏灯,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一定能够长久地照耀着人一生的道路。要时刻想到,你的工作是无可替代的。你在追求一种幸福,不要简单地把你的工作理解为谋生的手段。如果你想发财,不必误入教师队伍;你也不必眼红人家发财,只要生活还有保障,就足够了。


《夜读西游》:真经不在西天,而在路途;佛祖不是如来,而是自我;那成群结队的妖精乃是人心生出来的欲望和执念,三大徒弟其实是唐僧多面的性格和天赋秉性。你脚下的路,永远是通向自我的路。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李政涛:教师的目光总是朝向外部世界,想对外在于己的他人生命有所作为,仿佛他一生就是为外部生命的宇宙而存在的一生,但很少朝向内部自我的宇宙,很少意识到教师要对孩子的宇宙有所作为,必须首先对自己的宇宙有所作为,要对孩子的宇宙有所创生,必须从自我宇宙的创生开始。


《王阳明的心学与精神》:王守仁经历过百死千难的人生体验,在五十岁时提出犹如画龙点睛般的学说宗旨——致良知:“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君子之学,唯求其是。


《阿莱夫》柯艾略:即使没有回报,我仍旧去爱;即使一无所有,我仍旧给予;即使身处困难之中,我仍旧愉快地工作;即使面对孤单与遗弃,我仍旧伸出我的手;即使饱含泪水,我仍旧将它们擦干;即使不被信任,我仍然相信。就是这样,也将是这样。


《敬畏感及其中西比较》:真正的敬畏感能够引导人产生一种积极向上超越的倾向,是防止人性堕落的一种非常强烈的内在情感力量,它不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而是一种内在的德性追求。真诚的信仰和神圣的敬畏感是人类共同的、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是人对自己所特有的人性的认真看护与持守。




《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钱颖一:以人文为基础的人格是做人的准则。人格养成是人的教育的基础,正直诚实是对人格的基本要求,而对人格的起码要求就是人格底线。说话有底线,就是说话讲真话;做事有底线,就是做事有原则;做人有底线,就是做人有良知。人格的底线就是文明人的底线。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罗素:就我所知,处理这个普遍存在的人类自高自大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要经常提醒自己,在茫茫宇宙中一个小小角落的一颗小小星球的生命史上,人类仅仅是一个短短的插曲,而且说不定宇宙中其他地方还有一些生物,他们优越于我们的程度不亚于我们优越于水母的程度。


《如何以言行事》:语言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对语言的考察也就被纳入人的行为这个广阔的背景中重新加以考察。言语行为是世界之中发生的事件,是我们介入实在之中的一种特殊的“实践”,因而在言语行为中,语言和世界在一个统一的、可以公开观察的行为中结合起来。




(文章来源:陈东强腾讯微博#读书读人#话题文摘 转载请注明“守望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汇聚新教育的创造,探寻好教育的真谛,分享追寻者美好,助力有缘人的梦想。守望新教育,追寻真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