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颗种子的生命历程——我与新教育的故事

西甑峰下 守望新教育 2019-08-31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故事汇]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做不起眼的苔,即使无人欣赏,纵使无人喝彩,那又何妨?青春该来的还是会来!在教育的路上,我想,不必去羡慕那娇艳的牡丹,我们要学苔花,虽然如米小,但依然要绽放最美、最真、最好的自己。

      

一颗种子的生命历程

——我与新教育的故事

原创|南溪小学校长

来源|西甑峰下


        1952年,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新金县普兰店的洼地里,挖掘出了深埋地下已有千年岁月的莲子。次年,在科学家的精心培育下,这批在地下沉寂了千年之久的种子发芽了。


        在隔绝阳光、空气的黑暗中,莲子度过了漫长的千年,然而一旦拥有了可供发芽的条件,它便焕发出蓬勃的生机。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新教育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相信种子,相信岁月!——题记(《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新教育的种子之歌》)



        孕育,

        在理想教育的光辉下


        与“朱永新”相识已久。


        2002年,我走上教育岗位不过3年,实实在在算得上是新教师。作为新世纪的人民教师,对当年的自己我的自评是勤勉。那时,我在一所城郊学校任教,学校离城不过六七公里路程,现在自驾车不过是一刻钟的时间,然而当年却没有这么方便,因此住校便成了一个无奈的选择。


        学校虽说地处城郊,却是个实实在在的农村,周边与农舍“鸡犬之声相闻”,百米之外便是“田间阡陌纵横”。那个时候没有电脑、更没有网络,漫漫长夜唯有书籍相伴。那些年里,到书店购书成了双休日的必修课,小城的书店教育类书籍更新太慢,有时数月难见新书,于是,去浙师大函授也便成了一种期待,因为可以在骆家塘买书。


        《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是在东阳还是在金华购得的,已经全然没有了记忆,只记得当时如饥似渴般将书读完。不知道朱永新是谁,因为没有度娘,只是觉得这个人真了不起,怎么能把家长里短、琐琐碎碎的教育描绘得如此美好呢?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一切都是那么美,美到让人怀疑自己是否在从事教育。那时起,我便记住了“朱永新”这个名字。


        其实,教学生活是单调的,更是枯燥的,但是因为有了朱老师描绘的教育“理想国”,日子便也过得有生气了:“做一个有心人,什么都能做学问。……在有心的前提下,才能把各种碎片串成最美丽的衣服。”怎么样才是用心教书呢?我用自己的方式在实践。摘抄、剪报成了我收集各种信息的主要方式,每天阅读报刊、书籍,每每读到好的文字,书籍上的,我就将其摘录下来;报刊上的,我就剪下来贴在摘抄本上,日积月累,集腋成裘,也慢慢积累了两大本。这些资料在那个查找文献不方便的年月与地点,确实给了我许多的帮助。或许是看到我比较勤勉,阅读量也大,在我从教后的第3年开始,我便负责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所有的工作都是在摸索中进行,而这些摘抄、剪报便如同一位位老师,引领我的前行。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毛主席当年也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中师毕业的我,没有教科研基础,甚至连论文怎么写也不知道,然而我知道用心,懂得学习,还能虚心求教。我的第一篇论文便获得东阳市二等奖,之后,我完成了学校第一个金华市级规划课题的申报,我负责的教科研二级培训得到市教科所领导的好评,我指导下属完小完成了市内第一本校本教材的编撰……(《教师有什么样的素质,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于永正:我最满意的是《我的小学老师》......》)


        “一个优秀的交往者,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能够讲一点儿奉献精神。”全校20来位老师,每个人都是身兼多职,我当时除了承担一个班级的语文和全校信息技术课程外,还担任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教科室负责人,每天的工作都是满满当当的。当时身边有很多中老年教师都是民办教师转正的,眼看年龄大了,想评职称却没有论文。有一些老教师拿着论文来让我帮着修改修改,说实话那哪是论文啊?说是修改其实不比写一篇论文省力,有时甚至需要我根据他/她的观点捉刀再写一篇,但即使如此我也从不要求署名,写好之后交回给他们,看着老教师的论文获奖了,有了评审资格,我的内心也有一份成就感。


        ……


        感谢那段没有电脑与网络的年月,感谢那本《我的教育理想》(现名《新教育之梦》),给了一个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笑看花开花落,淡看云卷云舒的美丽心境。


        不经意间,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一颗“理想教育”的种子。


        萌芽,

        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


        与新教育相识却是数年之后了。


        2010年来,网络普及了,微博方兴未艾。我也赶了潮流,开通了腾讯微博,一个偶然中与微博中的“朱永新”相逢,我便成了朱老师万千微博粉丝中不知名的那一个。因着朱老师,也关注了童喜喜、卢志文、干国祥……从此,我也知道了“新教育”,知道了“点灯人”。

与新教育虽是初次相逢,但却有着那份天然的亲切感。“新教育”如同阳光雨露,让我珍藏在内心的那颗种子开始了萌动。


        我2011年接任学校的校长,作为新任校长,我始终在思考工作应该从哪里入手?“晨诵午读暮省”给了我极大的启示。然而,开展阅读活动,我们最大的障碍,就是没有场地。一个从不向学生开放的图书室里,堆放着积着厚厚灰尘的、比我的年纪还要大的图书。


        “得给孩子们找一个读书的去处!”我心中的这个念头始终挥之不去。“没有场地。”这是我内心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当然也是最真实的念头。毕竟我在这个学校已经七八年了,早已熟悉了这个校园的角角落落,早已熟知了每个教室的功用。(《阅读对学校意味着什么?》)


        难道这个念头就从此打消?不行!我像一个刚交流到学校的新人一样,仔仔细细走遍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像陌生人那样重新去认识这所校园。终于让我找到了一处场地,这是一个阁楼,一个堆放各种杂物的储物间。说干就干,我马上让总务主任联系设计公司。


        联系了多家设计公司,不是报价不合理,就是设计不如意。最后决定,自己来设计。担任校长后的那个暑假我几乎没有休息,天天泡在工地上,跟木工、瓦匠、油漆师傅打交道,边做边改,看着自己的设想一点点成为现实,内心中的那份喜悦无以言表。一个原来堆放破桌破椅,四面通风,遍地鸟粪的杂物间,经过一个暑期的装扮,来了一个华丽的转身:地面铺上了地板,两旁作了书柜,其中一侧把书柜做成了矮凳,孩子们在这个天地里,或站或坐或卧都能阅读。


        叫个什么名字好呢?那就儿童化一点,口语化一点。不能叫图书馆,实在称不上;也不能叫图书室,那样太呆板;那就叫读书吧,这样更随性。再加上“我们一起”这四个字,我们的图书天地就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我们一起读书吧”。我们一起,老师和孩子在一起;书香与校园在一起。这既是图书吧的名称,又是一句阅读口号。


        有了基本的物质条件,阅读还需要活动助推。当时金华市委宣传部等数个部门推出了“一校一书读国学”活动,我敏锐地认识到这是一个契机,我当即联系了东阳市委宣传部、教育局、团市委等单位,主动申请开展相关活动,我校便也成为计划外的第6个试点单位。当年11月,团市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副局长等领导在参加了我校读国学活动启动仪式暨读书吧启动仪式后,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我校的读书吧,领导们纷纷为这个创意点赞。活动新闻在电视台、报纸上披露后,市内多所小学来我校取经。


        阅读活动怎么才能持久呢?这一度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需要激励机制。怎么激励呢?我们尝试引进了阅读军衔制:军衔为将校尉三等,每等为少中上大四级,对应小学的12个学期,每学期开展考级活动,只要通过就授予相应的“阅读军衔”。考级分成中华经典记诵与阅读书目检测,所有的必读书目我们都配备50本,可以满足一个班级同时开展阅读,每学期末我们都在公众号上推出考级试题,孩子们利用父母亲的手机完成考级。(《给最美丽的童年,选最美好的书——新阅读研究所第五届中国童书榜发布》)


        每学期我们都举行授衔仪式,每次仪式上我都会跟孩子们交流、分享读书心得。我告诉孩子们:阅读是门槛最低的高贵。读书有3个层次:阅读,悦读和越读,阅,留痕;悦,无边;越,梦想。让我们徜徉书海,做一个儒雅少年!


        历时数年,我们的书吧从无到有,书吧的书籍从少到丰,孩子的阅读习惯也慢慢在养成,我们期盼:书香能成为南溪小学孩子身上最显目的标签。


        无心也罢,有意也好,我们成为了孩子阅读的“点灯人”。


        成长,

        在新教育路上大踏步前行


        如果说,结识朱永新老师(是指文字)是一种偶然;


        如果说,认识新教育是一种巧合;


        那么,走上新教育路却是一种必然。


        时光流逝,在校长圈子中,我的资历不再是短板;在学校老师中,我的年龄不再是优势,高原期也罢,瓶颈期也罢,职业倦怠不经意间就到来了。2016年底,35周岁之际,历经多年的拼搏我终于评下了高级职称。校长已经当了5年多了,教坛新秀也评了,职称也基本到头了,接下去还能做点什么?混日子等退休,这样佛系的日子过久了未免显得平淡,而且对于一个刚刚迈过“青春”门槛的“准”青年来说也太过漫长。自己的专业怎么提升?自己治下的学校怎么发展?虽然年近不惑,生活却依然充满迷惑。


        在人生迷惘之际,“新教育”来到了东阳,来到了我身边。2017年,东阳成为新教育实验区,面向全市学校征集实验学校,在犹豫彷徨许久之后,我代表学校向教育局递交了申请书,也最终成为东阳市首批18所实验学校,自此正式成为“新教育”大家庭的一员,成了一名“新教育人”。(《改变,从阅读开始——新教育实验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选》)


        为了更好地推进学校的新教育,我与我的学校,我与我的老师们开启了全新的征程,开始了新的探索。


        首先当然还是阅读推进。学生阅读已经颇具规模与成效了,老师的阅读从哪儿入手?那就从认识新教育作为突破口,我连续向老师推荐了《新教育之梦》、《朱永新教育演讲录》、《朱永新教育访谈录》、《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等数本书籍,引导老师通过文字去触摸新教育的温度。《走近朱永新,走进新教育》是我们编辑整理的第一本教师新教育读书体会,阅读这些文字,我能感受到老师们那颗火热的心,我欣喜地发现学校老师在新教育实践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最近这个寒假,我们向全校老师征集《金点子》,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为学校新教育实践献计献策。全校42名老师中,有32人递交了2017年度生命叙事,占整个东阳市的近两成。


        新教育十大行动中,我们重点推进的除了特色项目书香校园外,还在着重推进“每月一事”项目,因为这项活动契合我们育“有家国情怀”的新时期少年的目标。2017年9月28日,在孔子诞辰日,我们举行了隆重的“新教育启动仪式暨新生入学礼”,在庄严的《咸和·宁和·安和》祭孔乐曲中,一年级的孩子在六年级学生的带领下,走上红地毯,依次穿越“健康”门、“善良”门、“智慧”门。入场后,全体肃立向中华圣人孔子像行三鞠躬礼,人字描红、朱砂启智、校长致辞,一切都是那样充满仪式感。10月份,结合重阳节开展“敬老孝亲”主题活动;寒假开展“用笔留存一份乡愁”实践活动……


        优化课程课堂、每天锻炼一小时、建设网络社区、缔造完美教室……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总能发现其实与新教育的十大行动是那么合拍,完全就是在学校的教学实践中长出来的。(《新教育的十大行动是什么?》)


        慢慢的,理想学校的样子也在我的脑子中长成了,那是有一个巍巍的图书馆和几间雅雅阅览室的地方;那是有一个大大的操场和一座高高的体育馆的地方;那是有一条长长的廊道和数排矮矮的石条椅的地方;那是有一批尊尊的老师和一群亲亲的同学的地方。学校是什么?那是静静的学园,闹闹的乐园,暖暖的家园。这是我发在个人公众号“西甑峰下”的一篇文章,在这个公号里我还上传了自己执教市级以上公开课教学设计以及备课思路,当然更多的是我对教育、对教学的思考文章。有朋友在公众号后台留言:你是一个有教育情怀的校长。“情怀”的真正含义我到现在也没有完全弄明白,但我想他大致是在说我对教育的这份执着与热爱吧?!


        我经常对学校的老师说,课堂是锻炼人的地方,青年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中锤炼自我。在校长与教师两个角色中,我对自己的定位日益清晰,校长只是职务,教师才是我们的职业,教师的战场在课堂,因此我现在展示课、观摩课开得比以前都多。总有朋友说,怎么又见你在哪儿上公开课了?我总是呵呵一笑,“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也怕生疏了手艺,不是吗?课上得多了之后,对理想课堂的架构也逐渐清晰了,我梳理了理想课堂的表征与实现途径。理想课堂的表征是“三实”:真实、朴实、厚实;实现理想课堂的途径则是“五度”:解读教材有高度;制定目标讲尺度;准备素材要适度;教学展开重梯度;教学评价有温度。这就是我们追求的“三实五度”的理想课堂教学范式。


        新教育在学校开展已经半年多了,我发现学校里的老师跟我一样少了一份职业的“倦怠”,都有了新的追求。金华市第四届特级教师跨区带徒,我校有3位青年教师入选,而她们也将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种子”,假以时日必能成为学校的中坚。



生命,终结的一刻,

会留下种子,

以此繁衍,生生不息。

 

是的,

所有的种子都蕴育着生命,

蕴藏着无可匹敌的力量,

无穷的,不可思议的。

 

教育,薪火相传的事业,

教师,人类文明的传递者,

我们能做的,

留下种子,

静待岁月……



不妨做朵“苔花” 

原创|木&土 

来源|西甑峰下


        农历丁酉年末,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节目火了,这档节目叫《经典咏流传》。大家用歌唱的方式咏叹中华传统诗词,这是央视响应总书记“文化自信”的号召推出的一档新栏目,其中贵州支教教师梁俊领着学生,用吉他伴奏吟唱的《苔》引起了我的共鸣。(《经典咏流传:晨诵诗赋,午读典章,含英咀华,如品如尝——新教育实验的儿童生活方式》)


        不妨做朵“苔花”


        说句实话,在没有收看这档节目之前,我是不知道有《苔》这首诗的。“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藓是最不起眼的东西,长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我从未见过苔花的模样,但它从没有因为人们不去关注而放弃绽放自我的机会。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似乎总在为别人而活,似乎总是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或者总是为着一个目的而去,当我们抵达这个目的的时候,我们便会松懈,甚至沉沦。


        2016年末,我晋升了高级职称,瞬间感到完成了人生中的大事,从此之后可以放慢脚步了,享受生活了。这种想法支配着我的行动,似乎过上了“佛系”生活,能让则让,出头露面之事绝不主动争取,貌似看破红尘,实则逃避社会。这样的日子过了半年有余,却过得异常乏味,如同喝惯了茶的人天天只能喝白开水那般寡淡。我发现这样的日子确实不适合自己。恰在此时,东阳成为了新教育实验区,正在全市范围资源招募实验学校,看到文件的时候,确实犹豫了许久,最后下定决心向教育局申请成为实验学校。现在想来,的确应该感谢当时的决定,在教育局最终圈定的18所实验学校中,我校荣幸入选。


        其实我与新教育结缘多年。2002年左右,我就已经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除了试验区的老师,我应当是第一批读者。这本书中众多观点给初上讲台的我以许多的启迪,成为了我的教育底色。现在想来,我在学校管理中,很多理念成了我的实践。后来,微博兴起,我也成了朱永新教授数以千万计的粉丝之一,慢慢地对新教育有了更多的认识。(《向着没有被污染的远方出发》)


        为了能让学校的老师对新教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我特地在暑假里为老师们定购了有关新教育的书籍:《新教育之梦》、《朱永新教育演讲录》、《朱永新访谈录》等数本书籍。要想顺利融入新教育这个大家庭,我想从文字入手,去感悟新教育的魅力是一条捷径。为了使老师们能真正去读一读这些文字,去触摸新教育的温度,我规定暑假结束后每位老师都要上交一份读书心得。


        开学之后,学校教师集中的第一个会议,按照惯例都是师德教育,为了凸显新学年的重点工作:推进新教育实验。我改动了教师会议的主题——“南溪小学新教育实验动员会暨第一次读书分享会”,会上我给全体老师作了题为《启程,去拥抱新教育》的主题报告,用我的语言为老师从“什么是新教育”、“为什么是新教育”、“怎么做新教育”3个纬度阐述了对新教育的理解。我的报告之后,有数位老师交流了暑期的读书心得,全校教师进一步凝聚了共识,认为新教育是一条串项链的绳子,是把我们学校之前的零零散散的做法串联起来的,而不是另起炉灶另搞一套。(《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走近朱永新,走进新教育》,这是我们进入新教育实验之后的第一本集子;“新教育在线”,这是我校公众号上推出的第二个专栏。有了这样的载体,老师们对新教育的学习、实践、反思有了园地。当那本淡黄色封面的《走近朱永新,走进新教育》摆在我办公桌上时,我知道我们已经真真切切地开始了我们的实践,在新教育实验的探索中迈出了我们南溪小学教育人的步伐。


        在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中,我们确定了其中两项作为中重点推进的项目。其一是书香校园工程。因为这是新教育实验自诞生之日起便确定的项目,是新教育人孜孜不断在探索的一个项目,也是朱永新教授倍加推崇的一个项目,同时,这个项目也是我校近几年来在重点摸索与实践的一个项目。在没有加入新教育实验之前,我们就已经推广晨诵活动,并集全校教师之力,汇编了一本集《三字经》、《百家姓》、《唐诗》、《宋词》等中华传统经典的校本教材《晨诵》。并积极探索学生的阅读考级制度,在晨诵的基础上,为学生开列阅读书目,并将必读书目按照50本的规格配齐,便于一个班级学生整体借阅。期末,凡是通过晨诵以及必读书目考核的学生,我们都授予阅读衔章。这个学期,我们有400多位学生分别获得了阅读少尉、上尉、少校、上校、少将、上将的阅读衔章。在加入新教育实验之前,我们感觉到书香校园工程已经做到了顶,怎么突破?怎么创新?我们一直在思考,但没有良方。现在,我们知道了,书香校园工程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影响家庭,最终走向社会。(《新教育|如何营造书香校园?》)


        每月一事,则是我们选择的第二项重点推进项目。“成人成事成才成功”是我们的校训,我们把“成人”放在首位,而每月一事则是我们培养“有家国情怀”的学子的有力抓手。9月28日,在孔子诞辰日,我们举行了“新教育启动仪式暨新生入学礼”。仪式在庄严的古乐中开始,只见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牵着一年级小弟弟小妹妹的手,走上了红地毯,依次通过“健康”、“善良”、“智慧”之门,为孩子们送上良好的祝愿,入场后,全体师生肃立向孔子像行三鞠躬礼。我在典礼上致辞,我说,今天我们选择这样一个日子举行这个仪式意义有三:一是祭奠孔子安放我们的身心;二是擎起传承传统文化的火炬;三是践行新教育倡导的仪式感。致辞最后,我向全体学子提出要求: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接着,学校副校长为孩子讲解了“人”字的演变,并为孩子们范写了楷体的“人”字,一撇一捺,看似简单的汉字,但能写好人,做好人却着实不易。仪式最后,老师们为孩子朱砂启智。仪式虽然简单,但一直在庄严的氛围中进行,实践生活课程,让孩子在充满仪式感的校园活动中成长。活动结束后,在学校推送的美篇中,家长们纷纷点赞。10月份,我们将活动主题定为“敬老孝亲”,少点对开展了“重阳孝老爱老”的系列活动:给长辈说一句心里话,为长辈做一件事,给长辈写一封信,真可谓“孝心满满,亲情浓浓”。农历新年来临之际,我们给孩子布置了“用笔留存一份乡愁”的主题实践作业:让孩子们用镜头“寻找年味”并制作成电子相册;采访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了解自己家庭10年、20年来的变化,感受改革开放40年来给小家带来的变化,并以小见大感受祖国的巨大变化;去搜集爸爸妈妈玩过的传统游戏,开学后回校与同学交流。有传承也必然有创新,制作2018年的个性台历,制定压岁钱使用方案,录制英语新年祝福等等。做一份有年味、亲情味的寒假作业。(《如何切实推进每月一事?》)



        在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中,我自己能做点什么呢?教师专业成长,新教育提倡“三专”: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此,我为自己开通了个人微信公众号,及时上传自己留下的只言片语,虽然零零碎碎,并没能做到每日都能反思,但一些小文也得到了朋友的肯定。《学校应该是什么样的》是我读朱永新教授《新教育之梦》的读后感,内中提出了我对理想学校的憧憬:学校应该有一个巍巍的图书馆和几间雅雅的阅览室;学校应该有一个大大的操场和一座高高的体育馆;学校应该有一条常常的廊道和数排矮矮的石条椅;学校应该有一批尊尊的老师和一群亲亲的同学……总之,学校是静静的学园,闹闹的乐园,暖暖的家园。这篇文章获得了市“传承与创新”大讨论征文一等奖,在东阳教育公众号推送时阅读量达1500+,可见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我的个人公号还将自己本学期在市级以上所开的两堂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以及设计意图无偿分享给大家,在与同行的交流中提升、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为了提升自己的课堂执教力,我虚心求教,拜省特级教师蒋巧君为师,并积极承担工作室任务,为义乌市近200名小学数学教师执教观摩课《鸡兔同笼》;作为东阳市的教坛新秀,我勇于承担教研室所派工作,在市内基地巡回开课,为全市所有小学数学献上了公开课《游戏公平》;同时,我还指导同乡镇的3位青年教师在中心学校开展数学教研活动,并给老师们作了《三“实”课堂,五“度”教学》的专题讲座。“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不会枯竭”,我想一个人也只有纳入到集体中才能发挥最大的能量。(《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如何走?》)

    

        其实,对我这样评下了高级职称,又早已成为一校之长却依然开公开课的人,我身边的很多朋友是不理解的,这又是为了什么?这不就是我曾经苦思冥想的问题吗?我只是笑笑并无回答,并不是因为这个问题无解,而是问这样问题的人,与我并不是在同个频率上思考问题,解释起来费劲。而我的内心对这个问题,却是日益清晰,那就是我始终认为,校长只是一个职务,教师才是我的职业,而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课堂执教力是教师专业能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校内我也是这样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让老师们在课堂中锤炼自我,“人磨课”的同时不也是“课炼人”吗?在学校“青春力量读书会”上,我与老师们分享了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同时为学校老师提炼了理想课堂的表征与实现途径。关注教学、聚焦课堂、修炼艺术,追求理想课堂的境界。我们永远走在探寻理想课堂的路上。



        在新教育路上走了半年多的时光,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充实,这种充实不是因为得到了领导的肯定,也不是为着“职称”‘、“名利”等各种功利的目标,那是纯粹的为着教育理想得以实践的满足而来的。学期末,学校举办了“新教育实验暨课程改革成果展”,我们没有邀请一位领导,但邀请了一群嘉宾——家长,我们把鼓乐迎宾这一最高礼节献给家长,孩子们在校园内设下一个个摊位展示自己一年来的所学,家长们纷纷点赞。我在微信朋友圈中写道:我们只请家长,不请领导,就是要传递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我们是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做教育,育新人。是的,新课改成果多,新教育欢乐多,2018,做勤奋的人、快乐的人、健康的人、幸福的人。(《新学期,新起点——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做不起眼的苔,即使无人欣赏,纵使无人喝彩,那又何妨?青春该来的还是会来!在教育的路上,我想,不必去羡慕那娇艳的牡丹,我们要学苔花,虽然如米小,但依然要绽放最美、最真、最好的自己。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特别链接——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行动的力量——新教育十大行动的理论与实践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