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识分子的“疯”和“傻”——知道悟道,行道守道

叶水涛 段伟 守望新教育 2019-11-24


[置顶关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育大家谈][家校合作共育]


时代呼唤教育家

——知识分子的“疯”和“傻”

原创|叶水涛


叶水涛,江苏教育学会副会长。本文转自叶水涛老师的微信公众号[乌龙潭]。


朱永新教授执著于新教育实验,他的演讲和文章常能让人有一种由衷的感动。他说:“新教育人是一群为了理想而活着的纯粹的人,是为了帮助人类不断地走向崇高从而也让自己不断走向崇高的人。他们知道这个世界需要一群擦星星的人,他们愿意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这个世界。所以,他们执著,他们坚韧,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挫折,什么样的打击,他们仍然会坚定地往前走,从不在乎个体的力量有多渺小。他们相信,再渺小的一份付出,也会悄悄影响世界,增益理想的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对于新教育实验,有人信奉,有人赞同,有人疑惑,也有人讥讽。朱教授自嘲说:“醉心于新教育,也有人称我为疯子,说我们新教育实验是一群傻子跟着一个疯子。我像章太炎先生一样乐于承认自己有‘神经病’,我也希望新教育人乐于承认自己是个傻子。我觉得,只有执著的人、坚守的人、理想主义的人,才能成为这样的‘神经病’,这样的疯子,这样的傻子。”这就使我自然想起章太炎先生的一些轶事。(《从书写作品到书写人生》)

       

1906年,章太炎先生从上海西牢获释,东渡日本,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有耸动世人的张扬神经论:“大凡非常可怪的议论,不是神经病人,断不能想,就能想也不敢说。说了以后,遇着艰难困苦的时候,不是神经病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人,必得有神经病才能做到!为这缘故,兄弟承认自己有神经病,也愿诸位同志,人人个个都有一两分的神经病。”太炎先生身上有许多魏晋人的风貌神彩,他的许多轶事,让人感到怪异与天才是他为人的两面。他总是记不住自家的地址,却记得某人某言在《汉书》或《十三经注疏》的哪一页,他说文论史不假思索,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日常生活却显得低能,丢三落四,一塌糊涂。太炎先生的文章,人们评说其有魏晋名理之长,建安风骨之气,表现了清末忧国忧民知识分子慷慨沉雄、悲壮激越的情怀和心声,文笔之老辣,鲁迅赞之为“所向披靡,令人神旺”。


太炎先生以天下为己任,特立独行,嬉笑怒骂,憎爱分明。鲁迅《华盖集·补白》曾以形象而含蓄的笔调说述这样一段话:“民国元年,章太炎先生在北京,好发议论,而且毫无顾忌地褒贬。常常被贬的一群人于是给他起了一个绰号,曰‘章疯子’。其人既是疯子,议论当然是疯话,没有价值的了。但每当有言论,也仍在他们的报章上登出来,不过题目特别,道‘章疯子大发其疯’。有一回他可是骂到他们的反对党头上去了,那怎么办呢?第二天报上登出来的时候,那题目是‘章疯子居然不疯’”。太炎先生敢骂,非唯袁世凯、蒋介石、汪精卫辈,连孙中山也不放过。1907年,章太炎主笔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听说孙中山私底收受黑钱,他将孙中山肖像撕下来,批上一行字——卖《民报》之孙文应即撤去,寄给远赴南洋的孙中山,坚决主张罢免孙中山总理之职,由黄兴继任。民国政府在南京成立以后,章太炎对孙中山观感更差,他指责孙中山妄谈主义、徒擅空言,“任用非人,奸佞在位”。


叶水涛,江苏教育学会副会长。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全面转型的时期。急剧的社会转型带来的阵痛,涌现的问题和引发的危机为教育学术的发展提供了丰沃的社会土壤,也需要教育学者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从而推动教育的改革和社会的进步。我们的时代呼唤教育家,教育家的使命和精神品格是逻辑的统一,与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深切契合。教育家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疯子”和“傻子”,他们有执着的理想追求和孤高的品德坚守。我们的民族文化精神要有一种传承,从章太炎到朱永新。(《如何评价新教育?》)

       

宋儒张载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表达一名儒生的追求、使命和宏愿,成为无数中国知识分子的座右铭。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在他著名的演讲《学者的使命》中指出,学者的使命在于为社会服务,优先地、充分地发展他本身的社会才能、敏感性和传播技能,把所拥有的知识用于社会、造福社会,使科学文化得到传播和发展,学者应成为时代的道德楷模,代表他的时代可能达到的道德发展的最高水平。长期以来,人们寄予知识分子很高的社会期许,将知识分子视为人类文明的推动者和人类精神高地的守护者,将知识生产、价值维护、社会批判、道德示范作为知识分子的神圣使命。教育家是知识分子中的精英,也应该是社会和时代的楷模。我们的社会和时代,需要许许多多像朱永新教授这样的“疯子”和“傻子”。(《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守望新教育]公号小编说明:本期微信公众号[乌龙潭]。版权归属原作者。向作者编辑致谢!)



知道悟道,行道守道

——读《朱永新教育演讲录》

作者|段伟


《朱永新教育演讲录》是一本与时间对抗的精致大部头,看似文笔朴素平易,却经得住细细品味。一手执卷,一手从碟子里拈豆子、瓜子,咀嚼着,再呷口绿茶,慢慢品咂,各种滋味交互错杂,入口入心,其境妙不可言。



高处的光

    

人在天地间,总要守“道”,道自天然,又在人为。道生百善,又灭百恶。

    

对于当下教育,似乎人人都能说上几句,初听颇在理,细想不对劲。《朱永新教育演讲录》(下简称《演讲录》)是朱永新老师演讲文稿荟萃,精选、收录了他的富有代表性的演讲68篇。68篇讲稿各自独立,但一脉相承,其对教育教学的系列思想主张和改良之策相互印证、互为前提,理论框架的系统性、整体性令人印象深刻。《唤醒的力量》《总结,是为了更好地出发》《职业教育的三重境界》《教育的蜕变》《孩子期待的教育》《文化中心,精神客厅,心灵牧场》这些说辞,往往掷地有声、斩钉截铁,他却春风化雨、娓娓道来,如陌上赏春。


教育话题高烧不退。摇旗呐喊者何其多也,或名噪江湖、或爵重庙堂者亦为数不少。所谓教育改革,竟成武器,既悖天道,亦违“化成天下”之训。朱永新老师一直独立求学,未陷任何门派,故心清路正,一意务道。他心中的教育改革,不是武器,而是春风。应试教育积弊40年之后,教育慢慢恢复生机,春风与生气同在同来也。

    

朱永新老师学问宏富,更深得儒学“经世致用”神髓,有安民济世、匡扶社稷之志。他曾以《中国教育缺什么》为题给学生授课,其著作则有以《创新教育才能创造未来》为题者,讲题书题均揭示其治学宗旨。不少对教育改革缺乏了解的国民,担心“教育改革热”意在复古或复制国外,朱永新演讲录作为一个个案,有助于化解这些国民的忧虑。

    

《演讲录》中有精气神。譬如《唤醒的力量》:“经过十多年的思考、探索,新教育实验已经提出了完整的教师成长理论,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做新教育,获益最大的,也许不是学生,而是我们自身。”展现的是一条教师成长路径,表现了一种乐观主义的情绪,给人以精神的力量。还有《教育的蜕变》《生命的传奇》《孩子期待的教育》等作品,都体现了这样的特点,读后让人振作振奋。精气神,是教育之魂,更是教师成长之魂。

    

教育是为人民的利益、尊严、幸福服务的,是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兴盛服务的,也是为建构政治认同和社会凝聚力服务的。明乎此,才有经世致用之基础。《演讲录》于此多有阐述,在当今教育板结之处撬开了一个缝隙,出现了一束光柱,值得读者思量。



远处的爱

    

从《一个人的世界有多大》《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中我们可以了解,朱永新老师特别喜欢阅读,心无旁骛,沉浸其中,不论经史子集,又或奇门秘要,以一种“不易乎世,不成乎名,确乎其不可拔”的毅力,作为一个功成名就的学者,“担当责任并举,生命与使命同行”,对于今日的社会形式而言,可谓“异数”。

    

他是凭着悟性,直接通过前人著作体察教育教学的。这样的人,学习重心往往不在言,而是心;不是术,而是道。关注言与术者,一般可以训练为研究者,关注心与道者,则可能成长为教育教学的承载与光大者。承载者非训练造就,乃禀赋所致也。研究者固可宝贵,然终属枝叶;承载者尤其难得,盖因其怀化大本大源也。

    

故朱永新老师这一传承发展教育创新之路,须由自身先天的卓然禀赋与后天的因缘造化共同促成。子曰:“文王既殁,文不在兹乎!”我们当今的教育,非赖研究者赓续之,须靠正本清源承载者发扬光大之。朱永新老师还有一个特点,能帮助有志者在现实环境中,创造焕发之条件。须知为学者甚多,能播布其学进而学以致用者甚寡。盖因禀赋各异,难求其全也。

    

《演讲录》体现了真善美。“经典是建筑心灵殿堂的基石,但在这个许多中学都为考试和分数忙碌的时代,这个原本应该最为稳固的基石早已摇摇欲坠”(《与经典同行》),还有《中学生应该成为快乐的读书人》《中国教育缺什么》等寄寓着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他向往的是“万卷诗书万里路”,渴望的是“一派清气在人间”,均与读者的心灵相契合。真善美,是人之本,更是教育之本。

    

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教育经历了由新盛到迷茫的挣扎,出现了一大批自负、自虐、崇洋媚外的负能量风云人物,准确表现了挣扎的焦虑、绝望与乖谬。教育的振兴,不可一蹴而就,朱永新对教育的思考践行一刻不停,为了让教师和孩子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他发起了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十大行动为途径的新教育实验。2000年开始,新教育从苏州开始启航,到现在已经有18年的历史,参加实验的学校4200余所,县级以上的实验区142个,440多万名教师和学生参与实验,这是中国民间规模最大的教育实验,被媒体认为是中国的“新希望工程”。

    

新教育实验探索了职业认同加专业发展的教师成长模式,在教育理论研究与一线教师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帮助了数以万计的中国教师成长。新教育实验通过书香校园建设、家校合作共育、未来学习中心的探索,找到了既能提升综合素养,又能提高成绩的路径,有效提升了许多区域的教育品质。江苏、山东、湖北、安徽等许多县域教育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深处的智慧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朱永新老师游心艺文,是为了澡身浴德,正是一种大爱促成其“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的教育理想。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不玄虚,不疏远,举手投足透着随和,叙事论说高妙有味,说古论今,侃文逗艺,透露着浓厚的人生逸趣和教育旨归,表现出传统文化的现时积淀。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

   

 “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这是朱永新理解的教育之道。

    

在当今环境下,“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仍然只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理想境界,一个必要的乌托邦。而重申教育理想,重建理想教育,恰恰是新教育共同体成员——一群教育理想主义者的追求。在现阶段,这一追求主要体现在新教育人力图实现的“四个改变”上: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

    

《演讲录》充满了情理趣。《母校,我的天堂》《养成教育任重道远》《梦想的力量》等作品情理趣俱佳,情致和情调,自然收到意想不到的阅读效果。情理趣,是人之眼,更是教育之眼。

    

他认为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后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是新的。在他看来,教师理应博文约礼,志远行近,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教师是帮助学生走向历史的一座桥梁,学习犹如登高山看世界、上层楼阅人生,教师自己多学一些,融汇在从教行为中,就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滋养。对教师而言,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生命与使命同行”——我们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在提升自己;我们在从事教育的同时,也在发展自己的生命。一名真正的教师,或许也会在某一个瞬间懈怠一点、马虎一点,但他会立刻听到内心慌乱的鼓点。因为教师的一切琐碎和重复,最终都会镌刻成学生前行的每一个脚印。

    

知道,悟道,拓荒耕耘;行道,守道,点火播种;文字简洁洗练,朴实走心,语言奔放老到,圆润娴熟。一种诗意的温情和智慧,感染广大教师一同分享,一同品味,一同守望。


是什么魔力让他专注如此,守正出新?读朱永新的新作,我想问他这个问题,我也在问我自己。

    

([守望新教育]公号小编说明:本期微信选编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向作者编辑致谢!文章作者:段伟,系湖北省英山实验中学教师。)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真教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学习培训参考资料

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田野草根的实践,生命在场的叙事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行动的力量——新教育十大行动的理论与实践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我变了,我没变”——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