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小蔓: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教育界团结起来,为健全的教育质量而工作

朱小蔓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教育质量首先是学习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质量,教育质量绝不是一个可以离开个体的抽象概念。教育质量是面对每一个鲜活的学生,面对每一个教师活的生命,教育质量首先是学习者和教师自身要有生存质量、生命质量。


教育质量不是只培养少数尖子,只出人才,甚至大人才,教育质量也不仅仅靠一部分教师,不仅仅靠一部分教育家式的优秀教师,教师质量要靠整体教师队伍的精气神调动起来。


教师教育不能单一关注学科知识,而要关注教师工作职场本身、回到职场生态本身、回到教师职业生活本身和活生生的人的本身上来。


从关心学生的生存,教师的生存、生命、生活质量开始,多一点关爱思维和同理心,少一点管制和惩罚思维,以行动从管理、评价、组织文化、专业共同体建设方面着手,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改善教师的生命状态,去探索道德文明建设,教师道德文明建设、中国现代化道德文明建设的新路。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德教育的灵魂是什么?教育究竟能做什么?这是每个时代对教育进行哲学反思时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在反思德育时,则必须回答:德育是什么?它与知识教学有何不同?有魅力的德育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当代德育实效性低靡的原因,从根本上作哲学分析,是知德分离、智德分离。在这种分离状态下,德育变成被割裂的教育的一部分,而不再是生命、灵魂的统领性的东西了。德育本来该贯彻在德、智、体、美等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但却把它抽离出来,并使之独立运行。这样一来,整个德育便丧失了其发挥功能和作用的土壤和氛围。


如果要从根本上深化德育改革,需要科学把握德育过程中的各种关系,通过师—生、生—生之间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交往,进而转化为精神沟通、交往和理解的“我—你”关系,来增强德育的情境性、情感性和生命活力,以取得德育的实效。


新教育团队这十几年来的探索,是开拓性的,创造性的,他们已经贡献很多,还将会有更大的贡献。——朱小蔓


朱永新、朱小蔓:教育不能“忘情负义”

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新时代,我们怎样做德育?
生命的三个重要特点
......

育德是教育的灵魂

动情是德育的关键

作者|朱小蔓

来源|《教育研究》


深切缅怀:2020年8月10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国家督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兼党委书记朱小蔓逝世,享年73岁。

一、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德育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德教育的灵魂是什么?教育究竟能做什么?这是每个时代对教育进行哲学反思时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在反思德育时,则必须回答:德育是什么?它与知识教学有何不同?有魅力的德育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历史地看,在古代,知识与道德,智慧与道德是不分的,它们有机结合而构成人类的生活和教育,并借以提升和丰富人的生命。只是到了近代,知识与道德,智慧与道德才开始分离,特别是后来,教育制度化了,德育在追求形式化的教育中被抽离出来、单列起来,情感在追求知性的德育中被排斥出去或被看成一个单一的心理因素,知识与道德之间,智慧与德性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分界。此后,教育便逐渐地失去其德性的光彩,而德育也日渐丧失其生命的激情和情感的魅力。
 
教育与德育、德性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古代哲学大家那里曾被作过反复的、深刻的揭示和强调。亚里士多德曾深刻指出:教育是培养人的“美德的事业”。苏格拉底说:知识即美德。学知识即为成就美德。而且,当时所讲的知识主要是指“懂道理”的知识,而不是今天所讲的事实性知识。因此,知识与美德常常可以划等号,有知识的人即有美德的人。
 
孔子说:君子“好德”、君子“近仁”。从实践的角度看教育的本质,应强调教育目的性即善的目的性,实践本身内蕴着合目的的善即内蕴着道德。亚里士多德曾经深刻预见,教育作为实践活动,就应是内在地、有目的地“导向善”的活动。柏拉图一直强调“善的理念”。他认为,教育也应该有知识的传播,但一般的知识只是意见而不是真理;追求善的理念才是最重要的,才是教育的根本。教育集中到一点就是造就美德。而且古代的“德”是内在于生命的,智德一体的人才称得上“智慧”的人。上述思想一直被作为教育的一个传统。

进而言之,古代的哲学家们普遍认为,人的认识、情感反应、行为习惯都要有一种定向,导向美德的方向。教育的方向就是导向德,因此育德是教育的“灵魂”。
 
但是经过中世纪、近代,教育的这种存在状态和本质特性开始向另外的方向演化。到中世纪,这一传统被部分继承,但已把德变为教条、戒律,变成外在、僵化的东西,变成束缚人的东西。到了近代,知识成批量地增加,学校教育开始制度化。知识传播在教育中的空前突显,掩盖、遮蔽了导向德的教育的本质。随着科技发展,改造自然大于或高于生命本身,人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开始异化。本来是生命一体化的东西,一旦变成生命外在的东西,便不再是生命本身的需要了,进而变成束缚人、压迫人的东西,于是受教育者便普遍产生了一种想远离、逃脱和反叛这种教育的生命冲动。
 
正是因为看到了当代教育的这种深层缺陷,江泽民同志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整个《谈话》的核心就是讲教育的教育性问题、育德问题。江泽民同志从战略高度透视教育的本质,明确而深刻地指出:教育的灵魂就是思想品德教育。他反复强调,不能只进行单纯的、片面的知识教学;对青少年的德育,不仅是各级各类学校的责任,而且要放到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议事日程上来,要高度重视和空前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了解、引导和培养。


二、当代德育实效性低靡的归因分析及改革路向

当代德育实效性低靡的原因,从根本上作哲学分析,是知德分离、智德分离。在这种分离状态下,德育变成被割裂的教育的一部分,而不再是生命、灵魂的统领性的东西了。德育本来该贯彻在德、智、体、美等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但却把它抽离出来,并使之独立运行。这样一来,整个德育便丧失了其发挥功能和作用的土壤和氛围。
 
从深层看,缺乏情感性是现行德育的机能性缺陷。现行德育并没有把情感作为其核心目标。而道德的深层本质应该是发于情、出于自愿的行为。正如马克思所说:道德的本质精神是自由、自律。事实上,只有用率真的情感才能标志人的行为表现是否是真诚的、自愿的。德育要重视培养人的优美的、良好的情感和情操。必须努力使人的话语、行为习惯等变为内心的感受、动机的一部分。

现代德育学理论揭示,在德育过程中必须经过由外到内,由内到外,不断内化、不断外化的循环往复之后,受教育者的道德才可能形成。并不是把外在的规范告诉给受教育者之后,就会变为他的美德。而在这里,道德规范本身的特点和价值也很重要,好的道德规范应该是生命内在的要求,而不应该是游离于生命之外的什么东西。只有内发、外烁的有机结合,才会成德。现行德育没有对情感的品质、状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激发,忽略了它的德育内化的能力,往往以教多少知识、培养多少行为、参加多少活动为满足。其实,继续深究下去,没有或缺乏真情实感的言语和行为,并不是真正的美德。

从道德发生学的角度看,道德是一个高度情境化的东西。当我们说某人有没有道德时,不能脱离具体的情境去谈。古今中外德育的大量事实反复证明,任何国家,如果只是在课堂里、在与具体情境无关的环境下讲道德,那么,其德育就无法避免低效甚至无效的命运。更何况现行德育实践过程中显示出的一个令人费解的事实是,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自身也缺乏情感、信念的投入,有些教育者只是例行公事似地向受教育者讲解、传授道德规范。这样的教育,怎能培养受教育者的灵魂呢?这样的德育,又怎能培养出受教育者的道德呢?须知,道德学习和知识学习根本不同的一点是,知识学习是主—客关系,而道德学习则是主—主关系。

事实上,生命需要信息,需要学习,需要知识,需要美德。有实验证明,只给婴儿喂食而不给他信息,不同他交流,没有快乐,婴儿逐渐变得焦躁不安、出现身心健康危机。可见,好的教育和德育不仅符合教育规律,还应该是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在此,情感可能是生命最内核的东西,它是最率真、最个性的品性,是极不易伪装的东西。可以设想用情感作为生命的一个重要标志,从而也作为教育和德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反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史和德育史,可以明晰地看到这样一条基本线索,那就是:任何社会,当把德育从教育中抽离出来的时候,德育必定丧失其现实效能,而且教育也随之丧失其内在的、根本的目的;而当把情感从德育中抽离出来、只剩下干巴巴的道德规范知识传授的时候,德育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它的魅力。为此,教育把育德作为核心和灵魂,是其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而德育把情感培养作为其核心追求目标,则是构建有魅力德育的关键所在。

由此可见,如果要从根本上深化德育改革,需要科学把握德育过程中的各种关系,通过师—生、生—生之间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交往,进而转化为精神沟通、交往和理解的“我—你”关系,来增强德育的情境性、情感性和生命活力,以取得德育的实效。

朱小蔓,1947年出生,1992年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博士,1992-1993年在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做访问学者,专攻道德哲学。1993年以来为硕士生、博士生开设了“教育哲学专题研究”“教育研究方法”“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德育专题研究”“农村教育专题”等理论课程。其专著《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获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编的《20-21世纪之交中俄教育改革比较研究》被评为2006年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等等。


  提升教育质量:关爱教师,
创造更加人文的教育环境
作者|朱小蔓
2016.5.5(福州)

各位与会者:大家好!

很高兴来到福建省——这个有着深厚教育文化传统的地域,来到在教师培训工作方面有良好声誉的福建教育学院,在这里举办2016年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年会暨“教师教育质量:我们为教师做些什么”的主题论坛。感谢福建省教育厅,感谢福建教育学院承办会议,感谢《光明日报》教育部,感谢《中国教育报》,感谢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协助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举办此次论坛,希望这次论坛能够发出我们的声音。非常高兴与陶子们一年一度在年会上相见,相见时都想说出心里想说的话,相见时都想讨论当前最需要、最急迫、最应当讨论的问题。今天的论坛,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主题,下面我讲讲点自己的认识。

一、讨论提高教育质量,为什么选择教师话题

首先,因为教师质量与教师有着最直接的关系,而教育质量或每一个个体深切感受到的教育质量与他(她)所相处的每一位教师有交往频度多、生命时段长的密切关系。这些年来,政府在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入职门槛、职业培训、物质待遇等等方面,尤其是改善农村教师条件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现在仍在继续不断地努力,但是,全国有800万以上庞大的教师队伍。各种政策为教师工作创造了一些起点性的基础,一些外部的条件,然而教师真正的专业素质,尤其是教师的教育素养,教师的道德水准,文化素养、人文情怀并没有与这些外部条件、标准的建造取得相应的、比较同步的、相匹配的成效。所以,就素质教育的推进,教育公平的推进以及最近以来对教育质量的呼吁,总体来看,中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跟进的情况,差距还比较大、不容乐观。

其二,不太令人满意的现象,显然不完全是教师队伍本身造成的。教师的问题任何时期都是社会的反映,教师队伍中的问题任何时候也都同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冲击有关。30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方面我们感到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比较快地在财富上积累、增长,大大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走到世界上感到扬眉吐气。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为这些年来的经济发展为中心带来的追逐短期功利、金钱至上以及诚信和互信的严重缺失而忧虑,因为它们已深深影响到各个职业团体、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凡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为此深感担忧,国民素质与奇迹般不断上升的经济大国不相匹配、不够相称。应试教育屡应不止,过度的教育竞争、不恰当的教育评价引发家长乃至全社会性的焦虑、紧张,造成不良的教育生态、扭曲的情感和人格,造成教育系统内部在干群,同侪,师生关系方面的阻隔,校长教师陷入被动疲惫、无奈无助的困境,教师在职场的归属感、职业尊严感不足和自信心不强,一些学校甚至发生令人痛心的殴师和师生互殴事件。

其三,大家都期望改变。参加到陶行知研究会的人们,期望用陶行知的思想改造社会,不断表达着关切、忧虑和社会良知。但是,社会大环境,30多年积累的精神方面的缺失和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得以改变。教师职业,与很多职业不同在于,它是长时段的与一个个活的生命相处,它需要教师拥有宽阔的胸怀、有极大的耐心,有强大的内心世界,有极大的包容心。这样的职业,教师本人如果没有受过关爱,缺少安全感、独立感、自由感、惬意感体验,教师本人如果没有创造愉快的自豪,怎么可能让孩子感到安全感?怎么可能有宽阔的胸怀去保护孩子,愿意去等待孩子,愿意把处在边缘状态的孩子拉回我们的身边?教师职业所有的工作都与他本人的心灵、精神世界,与他的情感状态、品质密切相关,所以仅靠自上而下、由外向内的管理及要求,或者说我们过分地相信诉诸标准化的评价、严格的管理、严格的要求甚至惩罚就可以解决问题,那是不可能的。也可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我们在教师教育、教师工作方面,在教师发展观方面是否还有不完善?它是否还有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单一发展、标准化发展模式的影响,发展不够协调,工作不够人性化?不够健全的进步观、发展观需要反思、需要调整、需要弥补、需要完善,需要改变教师管理工作比较简单化和控制的心理,改变单向度地提要求和教导。我们希望从关怀的路径,从建立和谐关系的视角审视、反思、调整、补益教师工作、教师教育的政策和实践,采用更加人文化的、从实际出发的、从具体的地域、地情、人的情况出发的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各位可能已经注意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出版过有几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一是70年代初期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二是雅克·德洛尔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不久前又刚出炉《反思: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被誉为第三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这些著作是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百多个成员国中一批不同学科、不同工作背景,跨际的那些最睿智、最清醒、有洞察力的人头脑风暴、共同作出的。这本著作对十几年来的全民教育运动做了一点反思,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世界推进全民教育运动的正面作用是大大促进了各个国家的教育普及,这其中包括中国对于全球人类教育普及方面所做的贡献,但需要反思的是,在追求规模及效应的同时,对教育质量重视还不够,著中有一段重要的话为“仅凭教育不能解决所有发展的问题,但着眼于全局的人文主义教育方法可以并且应该有助于实现新的发展模式”,这里表述很明确,教育虽然不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但是我们依然还是要依赖、依靠教育,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改变人,才可能进而促进社会的改变。但它需要一个着眼于全局的人文主义教育方法。我认为这部著作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有很大的启发:我们如何站在全球的视野,在当前党中央强有力的领导下,深刻理解新的发展观?我们如何走出困境?

我们希望通过今天的论坛来展示我们教育界自身为走出困境而做的努力。只要我们的心还未冷却,意识还未麻木,我们一定会在忧虑问题的同时,深切地感受到中国教育界到处都有可敬可佩的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发现一些清醒头脑的,愿意主动工作的教育行政官员,可以看到一批可爱的、可敬的校长,他们不是那种只会讲套话,只会说模式化的话,只会照本宣科,念稿子的校长和官员,他们是用心地在做创造性的工作。他们善于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他们那里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去工作,忠实于事情本身着眼于细节地工作。他们相信,教育是慢的艺术,慢工出细活,用自己的智慧,并且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以保护教师、激励教师。在他们辖下的教师有相对宽松的小环境和职业自信心,有比较好的学校秩序和师生关系。本次论坛设计了三、四个主题,就是希望有教育行政领导,校长,把他们创造的经验展示出来,把这些经验背后的理念展示出来,同时也可以去直面、揭示问题,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能够做什么?大家能感受得到,各级陶研会是个特别有爱心的民间学术组织。陶研会的年会是聚集在陶先生“爱满天下”的旗帜下。陶先生怀抱大爱投身教育,陶先生一辈子都在讲“即知即行,即知即传”,我们希望通过陶研会这样的社会团体组织、民间学术组织,把大家的经验和背后的思想传递出来加以分享,传播正面经验,鼓舞所有愿意用行动改造环境的人们。

二、教育界团结起来,为健全的教育质量而工作

大家现在议论,前些年是为教育公平而努力,而现在追求教育质量当优先了。其实,追求教育公平永远在路上,追求教育质量也不是从今天开始。30年匡正应试模式的教育、希望转向素质教育就是追求教育的质量。我们始终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什么是质量呢?关于质量问题有不少讨论,我在此强调两点:

其一,教育质量首先是学习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质量,教育质量绝不是一个可以离开个体的抽象概念。教育质量是面对每一个鲜活的学生,面对每一个教师活的生命,教育质量首先是学习者和教师自身要有生存质量、生命质量。质量总是具体的,如果学习者不感受到学习过程中有自己本质力量的体现,不感到学习中有愉快的学习体验,对于自己有意义、有价值;如果从教者在教学工作中不感觉到有胜任的愉快、有职业的尊严和创造,那么,质量是无从谈起的。现在高中课标正在紧张的研制中,希望把核心素养的概念引进到学科教学中,但我相信核心素养必须落实到个体,一切的基础还在于每个学习者愿意学习,每个从教者乐意教学,所以追求质量一定得要从基本的关心人的生存质量入手。

其二,教育质量不是只培养少数尖子,只出人才,甚至大人才,教育质量也不仅仅靠一部分教师,不仅仅靠一部分教育家式的优秀教师,教师质量要靠整体教师队伍的精气神调动起来。所以,我认为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说还是培养人的道德良知和培养人的共处能力,这一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一书中也有论及,特别强调了什么是着眼于全局的人文主义的教育。用这样的人文主义教育为什么可能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呢?那就是我们要改变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个人要学会生存,每个人要学会共处,我们要把学会生存、学会共处重新提出有鉴于反思人文关怀、人文教育的缺失。现在我们学校和有些行业过分强调个人竞争,但在风险越来越高的社会,在人和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民族和民族都需要形成命运共同体的全球理念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应当成为教育的首要学习内容,在学习方法上必须突破、超越个人性的学习,需要更多的协商学习,需要更多的合作学习、探索性学习。在这方面,陶先生在20年代末,30年代、40年代就不断地提过学习要在集体中进行,教师要做学生,学生要做“小先生”,强调学校德育是要教会学生“自治”,通过“自治”培养社会关切与合作能力。还有北宋时期的胡安定先生(江苏如皋人),在1000年前就提出“商谈”教学法。陶先生的思想与中国古代优秀教育文化、与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思想是高度契合的,由此也证明了陶先生的思想是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他是对人类学习进行深入研究的现代先驱。我们相信只有不断地明晰,传播更加合理的,更加健全的教育质量观,只有在正确价值引导下的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只有在日渐健全的法制社会、法制国家理念下的教育治理,我们才能走上更健康的道路。在此让我们以陶先生的大爱思想,以关怀为核心,以关注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同侪关系这样一个关系性存在的视野,从关心学生的生存,教师的生存、生命、生活质量开始,多一点关爱思维和同理心,少一点管制和惩罚思维,以行动从管理、评价、组织文化、专业共同体建设方面着手,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改善教师的生命状态,去探索道德文明建设,教师道德文明建设、中国现代化道德文明建设的新路。

我们来到福建,福建陶研会有一位年轻人(周志平),以他为首团结了一批年轻人,认真学陶先生的思想,联系教育工作的生活体验,每天把他们的学习体会向陶研界发布,微信的题目为“用微光照亮新的前程”,我们要向这些年轻人学习。让我们团结起来,让微光变成发出炽热闪光的火炬,让同行者的队伍不断壮大。陶先生永远是我们伟大的旗帜,是我们思想的灵魂。


朱小蔓:如何破解青少年儿童成长的时代难题

来源|光明日报|2015

原标题:破解青少年儿童成长的时代难题

当代中国青少年儿童成长遭遇的时代难题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引发的价值冲突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严峻挑战;信息化、数字化、虚拟化带来的网络道德失范使青少年儿童品德心理和人格教育面临困境;社会结构转型和阶层分化诱发的焦虑心理导致在青少年儿童教育方面过于急功近利;社会变迁催生的高风险进一步恶化少儿健康成长的环境。
  
破解当代中国青少年儿童成长的时代难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长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携手合作、协同共育。
  
首先,在全社会传递“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价值取向。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尊重、理解、关心、服务和保护儿童,为每个孩子的健康、幸福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
  
其次,传播科学的儿童教育观。全社会成员都应深刻认识“教育是慢的艺术”,深入了解儿童的成长特点及科学规律,积极创新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和形式,为青少年儿童“减负”创造宽松环境,静待花开。
  
最后,发挥社会各界的合力作用。一是政府积极作为。尽管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少儿健康成长,但有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如,完善儿童保护法,强化大众媒介自律,加大财政投资、支持少儿文化建设,丰富免费少儿社区服务、满足少儿成长需求,以及健全民生保障、社会心理救助体系等方面还需取得更大成就,缓解民众的教育焦虑。二是加强行业自律。在文化产品开发、文化场馆建设、文化消费与服务中,应自觉地为少儿健康成长提供支持、保障。三是创新学校教育。强化“立德树人、以德为先”,重视生命教育,深化课程、教学及评价改革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促进青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四是优化家庭教养。倡导家长转变观念,保证孩子拥有充足的睡眠、充分的运动和自由的思考,真正体验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总之,破解当代中国青少年儿童成长的时代难题,需要清醒认识少儿成长的时代症候,理性分析少儿成长的社会风险,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和“成人重于成才”的人才观,强化社会各界的责任担当,创新学校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代中国青少年儿童,将培养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世界主义精神的爱国主义者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立德树人实践体系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特聘教授)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做个内心有光的人——与人同辉,或独自闪光》)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这句话,据说是柴静说的,无从考证,但说得好。——陈东强(《让教育沐浴人性的光辉》《当代教育家的知行合一》)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新教育实验”价值系统的特征与实现路径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