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归教育“善”的初心——教育的初心是什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京教师 Author 冯建军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新教育主题歌】——


本文摘录——


有句话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我觉得特别适合用它来形容今天的教育。今天的教育处于大发展时期,各种教育改革如火如荼。但在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我们是否还记得教育的初心?


“数典不忘祖”。教育的初心,当追溯“教育”一词的本源。


溯源“教育”一词,“教”是中性词,“育”是规范词,“教”与“育”连在一起,以育引教,由教走向育,教是手段,育是目的。因此,我们之所以说“德育”而不说“德教”,原因在于“育”,不在“教”。


从“教育”一词的溯源看,教育的初心不是学生的分数、不是成绩,甚至不是知识、能力,而是善,是道德。


教育是通过传递有价值的东西,使人向善的活动,因此是一项最具道德意义的事业。今日的教育,传授知识、发展智慧、培养能力,但不能忘记所有这一切都基于人的德性。没有德性引领,所谓的知识、智慧和能力会变得非常可怕,甚至会成为残害人类的帮凶。


教育的初心是善,善即善良,教育是使人为善的活动。保持教育的初心,教育必须成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是教育的一个部分,教育本身就是道德教育。——冯建军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时代,我们怎样做德育?

立德树人的本质

树什么人?立什么德?如何立德树人?

育德是教育的灵魂,动情是德育的关键

道路在脚下!

......


回归教育“善”的初心

原创|冯建军 

来源|北京教师


教育的初心是什么?教育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内涵和外延不断演化,今天已经有了丰富多彩的意义,但我们是否还记得教育的初心呢?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冯建军对此进行了探析和溯源,提出“善”是教育的初心。



有句话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我觉得特别适合用它来形容今天的教育。今天的教育处于大发展时期,各种教育改革如火如荼。但在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我们是否还记得教育的初心?


“数典不忘祖”。教育的初心,当追溯“教育”一词的本源。“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章句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但在这篇文献中,“教育”只出现了1次,更多出现的是“教”和“育”。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的解释是“上所施下所效”,即教师施加影响,学生效仿。“教”是一个中性词,强调“怎么教”的方法,不问“为何教”的目的。“修道之谓教”(《礼记·中庸》),“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要求“教”要循“道”、“长善救失”,这样的“教”才会有效。“教”要循“道”,“长善救失”,对如何“教”,提出了规范性要求,“教”就不完全是中性的了。尤其是《荀子·修身》提出“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即“教”是以善引导人。“教”就具有了“教诲”的含义。可见,在古代,“教”作为动词,最初是中性的。在这个意义上,教唆是“教”,“教育”也是“教”。但在之后的演化中,“教”渐渐有了规范性的含义——以善教人。



相对于“教”,“育”在古典文献中较少出现,但它一出现就是一个规范词。《说文解字》对“育”的解释是“养子使做善”,学会做善、行善。做善、行善,是教育的目的。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把“教”和“育”合起来,意思是通过对学生适当的教(长善救失、修道谓教),达到善的目的。因此,在教育中,教是手段,育是目的。以善的目的来规范手段,道德的手段促进“善”的目的达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目的在于“明德至善”。


西方语境中,也有teaching与education的区分。teaching相当于“教”,是中性词,表示方法。“education”源于拉丁文“educate”,意为“引出”或“导出”,教育是一种内发的活动,内发也有一定的方向,如同“率性”“修道”。在德语中,Erziehung表示“教育”。按照赫尔巴特的解释,Erziehung是从Zucht(训育)与Ziehen(牵引)两个词合成而来。训育是一种价值指向,牵引是一种方法,Erziehung就是沿着特定的方向对人性的引发。


溯源“教育”一词,“教”是中性词,“育”是规范词,“教”与“育”连在一起,以育引教,由教走向育,教是手段,育是目的。因此,我们之所以说“德育”而不说“德教”,原因在于“育”,不在“教”。



近代以来,教育活动越来越复杂,对教育的理解也越来越多义。在对教育令人眼花缭乱的解释中,“善”的本义渐渐被人“遗忘”。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证主义的盛行,“现代人的整个世界观唯一受实证科学的支配,并且唯一被科学所造成的‘繁荣’所迷惑,这种唯一性意味着人们以冷淡的态度避开了对真正的人性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①。科学是繁荣了,但丧失了生活的意义,出现了人性的危机。在实证主义支配下,教育繁荣了,但却遗忘了教育的意义。


从“教育”一词的溯源看,教育的初心不是学生的分数、不是成绩,甚至不是知识、能力,而是善,是道德。教育是通过传递有价值的东西,使人向善的活动,因此是一项最具道德意义的事业。今日的教育,传授知识、发展智慧、培养能力,但不能忘记所有这一切都基于人的德性。没有德性引领,所谓的知识、智慧和能力会变得非常可怕,甚至会成为残害人类的帮凶。教育的初心是善,善即善良,教育是使人为善的活动。保持教育的初心,教育必须成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是教育的一个部分,教育本身就是道德教育。



为什么“善”是教育的初心,教育一定是道德的教育?因为教育是面向人、成为人的事业,道德是人的灵魂,人是道德的存在。教育面对人,使人成人,核心就在于成就德性。知识、智慧、能力对人都很重要,但它们只是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德性是人的生活需要。苏格拉底说,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有意义的生活才是人的生活,这种生活是有追求、有道德的生活。一个人可以缺少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但不能缺少德性。人无德不立,立德才能树人。没有德性就没有人,同样,没有道德也就没有教育。


今天,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虽然提出直接德育活动、德育课程,但德育绝不只是这些直接的德育活动、德育课程,德育的大舞台是整个教育,是整个生活。无德即无育,教育包含道德元素,这些元素不是为了德育而外加的,课程知识、教师人格、教学方式、教学氛围本身就是德育的因素,发挥着德育的影响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立德树人的今天,我们寻根问祖,不忘教育的“善”,才能使教育沿着正道发展,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


注:① 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王炳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6.


作者简介:冯建军,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教材委“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理事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出版《当代主体教育论》《生命与教育》《教育的人学视野》《公民身份认同与学校公民教育》《当代道德教育的人学论域》《回归本真:“教育与人”的哲学探索》等。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青年奖、明远教育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


本文载于《北京教育》(普教)2021年第2期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新教育实验”价值系统的特征与实现路径

新教育之光——新教育实验的奥妙何在?

在新教育的田野里舞动梦想,用心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图说《新教育在银河》(十二讲)——走,我们去找好教育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